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组33例34个听神经瘤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通过枕下乳突后入路,显微镜下切除瘤体;对照组24例24个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术中未进行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对比观察2组听神经瘤全切除率、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和面神经功能保留率。结果观察组听神经瘤全切除率、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及面神经功能保留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能有效保留面神经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模式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脊髓内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采用显微镜下手术治疗的脊髓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中均采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2周和1年的McCormick分级。通过复查MRI了解肿瘤切除程度和复发情况。结果 11例患者行肿瘤全切除术7例、次全切除术3例、部分切除术1例;所有患者术中均出现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和/或运动诱发电位报警,其中7例经反复生理盐水冲洗后恢复,4例未能恢复,给予充分止血后终止手术。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室管膜瘤6例、星型细胞瘤3例、网织状血管母细胞瘤1例、脂肪瘤1例。术后1年,10例患者的症状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患者病情加重,无死亡病例。所有病例在随访期间复查脊髓MRI均未见复发。结论 在颈髓内肿瘤显微镜下切除术中采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能有效避免或减轻脊髓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大、中型听神经瘤面神经术后保留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手术治疗99例听神经瘤患者,其中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过程中使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监测组)49例,直接显微镜下切除肿瘤(非监测组)50例,观察2组患者术后面神经解剖及功能保留率的情况。结果术后2周内按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监测组与非监测组术后功能保留率分别为21例(42.9%)、12例(24%)。结论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广泛应用,可显著提高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神经的解剖保留率和功能保留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B超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中央区病变切除术中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中央区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术中均联合应用B超及神经电生理监测。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确定脑中央沟位置,根据B超显示肿瘤位置、大小、血运及周边血流情况,指导手术入路设计,显微镜下切除病灶,术后即时行彩超复查。 结果 36例均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均在术中超声定位引导下进行显微手术切除。术后MRI显示,病变切除程度满意,神经上皮性肿瘤12例中,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3例; 非神经上皮性肿瘤24例均全切除。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均得到改善,术前肌力下降的15例患者均较术前明显恢复,手术疗效满意。 结论 术中联合应用B超及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有利于大脑中央区病变的切除,减少脑组织损伤,且简单便捷、安全有效、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切除桥小脑角区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20年6月在本院诊断为桥小脑角区脑膜瘤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行神经电生理仪监测下手术治疗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实验组患者采用神经电生理检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率、面神经功能良好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率(92.86%)高于对照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良好率(85.71%)高于对照组(6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良好率(88.09%)与对照组(73.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良好率(92.86%)与对照组(79.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6.19%)与对照组(26.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桥小脑角区脑膜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清营汤对实验性糖尿病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电生理及组织病理学表现的影响. 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腹部注射,制成大鼠糖尿病神经病变模型,以弥可保为阳性对照.将实验大鼠分作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观察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大鼠的影响.用BL-420生理机能实验系统测定各组大鼠神经电生理,光学显微镜观察坐骨神经病变. 结果 清营汤治疗组可以改善模型大鼠神经传导速度,同模型组及弥可保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病理学改变.结论 清营汤可以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病理学改变,提高其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7.
苏杰  严畅  陈伟强  杨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6):587-588,591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术中的电生理监测对面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46例听神经瘤患者分别行单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非监测组,22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过程中应用术中神经监测仪对面神经进行监测(监测组,24例),观察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情况,随访所有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 术后3个月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对病例面瘫情况进行评价,监测组Ⅰ级21例,Ⅱ级2例,Ⅲ级1例;非监测组Ⅰ级13例,Ⅱ级5例,Ⅲ级2例,Ⅴ级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听神经瘤手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有效保护面神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电生理在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202例因快速性心律失常行心脏射频消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经食管电生理检查,将食管电生理检查结果与心内电生理进行检查对比。结果以心内电生理结果为准,食管电生理诊断符合率为94.06%;食管电生理与心内电生理对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房性心动过速(AT)、心房颤动(Af)、分支型室速(VT)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电生理在快速性心律失常中诊断准确率高,且能明确疾病分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西北医学教育》2015,(4):695-697
神经电生理教学是神经病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神经电生理这门学科具有技术性及操作性强的特点,牵扯到很多脑、周围神经及肌肉的解剖学知识和神经内科临床知识。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们会感到枯燥,难于理解及记忆。为了提高临床神经电生理的教学水平,利用神经内科现有的电生理平台,在神经电生理教学中,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的特点,将多媒体教学、PBL教学、病例导入教学及学生在教学中亲自动手操作等方法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神经电生理的兴趣,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了各项神经电生理检查的知识。同时,加深了他们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理解和认知,提高了神经电生理教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睡眠的必要性、睡眠的电生理作用、睡眠相关脑区的电生理研究及睡眠的电生理技术方面初步认识睡眠的研究历程,进一步了解睡眠在神经电生理方面的研究现状,从而深入探讨有关睡眠的最新研究技术理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电生理检查腓总神经损伤的准确率,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骨科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腓总神经损伤患者69例,经超声检查及电生理检查后其中共64例患者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术中观察患者情况并评价损伤情况。将接受手术的64例患者超声检查、电生理检查、超声联合电生理检查结果与术中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检查准确率为90.63%,电生理检查准确率为93.75%,超声与电生理联合检查准确率为96.88%,其中联合检查与术中检查结果一致性最高。结论超声联合电生理检查较超声或电生理单独检查,可提高对腓总神经损伤的诊断准确率,更为准确地评估患者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2.
食管与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电生理检查对室上性心动过速(SVT)诊断及分型的准确性。方法对192例SVT患者的食管电生理检查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2种电生理检查对房室结双径路(DAVNP)、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常见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左侧房室旁道(LAP)、右侧房室旁道(RAP)的诊断率相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食管电生理检查对间隔旁道(SAP)参与的AVRT与房性心动过速(AT)的诊断率较心内电生理检查低(P<0.05)。结论食管电生理对常见SVT的诊断及分型与心内电生理有相似的价值,且具有无创、简便、费用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生理疗法联合吞咽-摄食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出现吞咽障碍的7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康复组和电生理组,每组24例。康复组采用单纯吞咽-摄食康复训练,电生理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组采用吞咽-摄食康复训练联合电生理疗法。比较三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变化、临床疗效、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获得明显改善,且联合组优于电生理组,电生理组优于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疗效联合组优于电生理组,电生理组优于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各组GUSS评分、FOI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评分明显高于电生理组和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行电生理疗法联合摄食-吞咽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GUSS评分和FOIS评分,改善吞咽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1.单个在体活肌梭定位,是深入研究肌梭生理特性所必须的条件。在技术上难度较大,操作也较为精细。国内尚无报道。2.介绍一种较为简单易行,供研究肌梭电生理学特性的活肌梭定位方法。3.在显微镜下直视定位,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血管束植入神经卡压段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血管束植入神经卡压段后,神经卡压段重建血供的再血管化过程。方法 采用经典的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去除卡压物,卡压段神经外膜切开松解并植入血管;对照组去除卡压物,仅行卡压段神经外膜切开松解不植入血管。采用肉眼观察、显微镜观察、电生理检测、光镜、透射电镜、图像分析观察血管束植入后,神经卡压段的再血管化过程,神经纤维再生及功能恢复。结果 实验组的肉眼观察、显微镜观察、电生理指标、光、电镜观察,图像分析观察神经卡压段的再血管化程度,神经纤维的直径、数目,髓鞘的厚度及纤维结缔组织减少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血管束植入可早期重建卡压神经段的血运,对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为更加合理地治疗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 临床应用镁剂治疗心律失常及其电生理机理已有报道,但多是在离体灌注或细胞水平进行的。我们采用实验电生理方法,观察研究麻醉犬体内心脏电生理情况,进一步阐明镁的心脏电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17.
潘媛媛 《吉林医学》2012,33(24):5179
目的:对电生理检查对室上性心动过速(SVT)诊断情况以及分型的准确性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患者178例,对其分别采取术前食管电生理检查和术中心内电生理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两种电生理检查的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小,只是对于间隔旁道(SAP)参与的AVRT与房性心动过速(AT)的诊断率而言食管电生理检查较心内电生理检查低。结论:采用电生理检查对室上性心动过速进行诊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对其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镜和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6例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4)。2组患者术前均常规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体层血管造影初步判断出责任血管;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前责任血管判断的准确性和疗效,分析术前、术中电生理监测结果与疗效的关系;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前判断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38例,小脑后下动脉15例,椎基底动脉1例;术中确定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38例,小脑后下动脉14例,小脑后下动脉和椎动脉1例,椎基底动脉1例;术前责任血管判断准确率为98.1%(53/54)。观察组患者术前判断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34例,小脑后下动脉16例,椎基底动脉2例;术中确定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33例,小脑后下动脉16例,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1例,椎基底动脉2例;术前责任血管判断准确率为98.0...  相似文献   

19.
昆明小鼠心室肌细胞分离及钙电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建立简单实用的小鼠心肌细胞分离方法并观察其钙电流特征,以便有利于心肌细胞电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采用下腔静脉灌流,原位主动脉插管和胶原酶Ⅱ消化法得单个心肌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台盼蓝染色判定心肌细胞活力,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钙电流。结果:分离得到的心肌细胞数量多、存活率高、杆状、横纹清晰、折光性好、静止、贴壁良好。逐步复钙后可获得50%~60%耐钙细胞,单个心肌细胞在全细胞膜片钳模式下可记录到典型的L-型钙电流,在细胞外液加入尼群地平后L-型钙电流消失。结论:该心肌细胞分离方法简单实用,重复性好,所获得的单个心肌细胞具有正常的电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20.
陈惠斌 《吉林医学》1992,13(2):77-79
<正> 随着心脏电生理研究的进展,阐明了许多原因不明的晕厥、阿斯综合征、猝死都是心脏电活动不稳定所致。因此心脏电生理的研究受到普遍重视。近年来心脏电生理迅速发展,出现了细胞电生理、实验心脏电生理学、临床心脏电生理学。这里我们介绍快速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进展。一、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NRT) SNRT占室上速的4%~5%。窦结折返常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窦结的有效不应期长,超过其周围心房组织。2.窦结区的相对不应期要长,使激动在窦结区的传导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