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策略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脐静脉置管与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联合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将5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受试患儿出生2周、4周时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置管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脐静脉置管与PICC联合应用中采取循证护理策略,有利于促进患儿体质量的增加,降低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联合应用PICC与脐静脉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出生后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80例,胎龄28~32周,体重1023~1336 g,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在出生当天即给予PICC穿刺。观察组40例,观察组在患儿出生时床边胸片之后即刻给予脐静脉插管,拍片确认拔除脐静脉插管,了解末端位置情况,并于治疗12 d的时候给予PICC穿刺。比较两组静脉输液时药液外渗发生情况;分析导管堵塞、导管感染、血栓形成、穿刺局部皮肤过敏等并发症情况;住院期间采用脐静脉插管与PICC静脉穿刺次数、住院时间、静脉穿刺的操作时间。结果:观察组导管堵塞、导管感染、血栓形成、穿刺局部皮肤过敏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输液时药液外渗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静脉穿刺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静脉穿刺次数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联合使用脐静脉插管与PICC,可为患儿争取到更多宝贵的抢救时间,联用应用PICC与脐静脉插管可明显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因穿刺所带来的并发症,降低静脉输液渗出风险,减少住院时间与穿刺次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产极低体重儿应用早期静脉营养的临床效果及耐受情况。方法:选取5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即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各患儿于出生后24小时内便给予6%小儿氨基酸+20%脂肪乳,对照组于出生后24~48小时内只予以5%~10%GS,48小时后加入(6%小儿氨基酸+20%脂肪乳);研究分析两组的效果。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相比,于出生后前5天总能量摄入显著增加,1周内体重下降较少,恢复胃肠全营养所需时间较短。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可耐受早期大剂量的静脉营养,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脐静脉置管(UVC)管端位置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腹胀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91例;根据是否采用脐静脉置管术及置管后管端位置,分成高位组30例,低位组28例,对照组33例。观察脐静脉置管术后7天内腹围、腹胀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对比各组患儿的腹胀发生率,分析胎龄、体重、分娩方式、性别、感染指标、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等多个指标。结果:三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置管时日龄无差异(P>0.05)。高位组及对照组无肝脓肿、血栓等并发症,低位组肝脓肿1例,无血栓等并发症(P>0.05)。高位组与低位组相关性血流感染率无差异(P>0.05)。导管培养阳性7例中,2例溶血葡萄球菌,低位组与高位组各1例。同时,高位组检出2例酵母样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屎肠球菌各1例。低位组检出1例白色念珠菌。高位组腹胀发生率最低,低位组发生率10.71%,对照组发生率3.33(P>0.05)。结论:脐静脉置管适用于各种静脉输液,结合患儿身体情况选择适合置管位置,能够促进早产儿尽快达到出生时正常体重,缩短经胃肠喂养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侧漏的原因及其对导管进行修整维护的效果。方法对1例PICC体外侧漏的患者进行导管修整,将24G静脉留置针管套入1.9F PICC管腔外,修整后继续输液。结果修整后的PICC可继续输液,无感染、堵塞、栓塞、漏液和脱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用24G留置针套入1.9F PICC管使用,安全、可靠,同时延长PICC留置时间,减轻患儿再次置管的痛苦,减少家属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母乳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特别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增长发育及抗感染的抵抗力的影响.方法 对8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41例采用早期母乳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照组41例采用全静脉营养.观察2组患儿体重增加及达全胃肠道喂养情况,比较出院后的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情况.结果 2组相比早期母乳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患儿体重增加较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缩短静脉营养时间,较快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缩短住院时间.出院后3个月内的呼吸道感染率和消化道感染率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母乳喂养特殊护理联合静脉营养可明显缩短静脉营养时间,尽早建立经口喂养,安全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大大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育及抵抗力,对消化道和呼吸道的抗感染能力增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三种体位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10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分为干预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仰卧位,观察组予以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交替变换,每8小时为一个循环周期,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生命体征、对外界刺激反应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存在差异性(P 0.05);干预组入眠时间、睡眠时间、体重增长、身长增长、头围增长、喂养耐受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性(P 0.05)。结论: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三种体位干预,对患儿的生命体征、生长发育、对外界的刺激反应等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还可以减少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救治的护理模式.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早产极低体重儿3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14例转院治疗或就地住院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16例就地救治接受无陪护护理,研究两组患儿的成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医疗费用及直接非医疗费用等.结果:对照组成活率为28.6%,明显低于研究组的50%;转院者住院医疗费用及直接非医疗费用均明显高于研究组.结论:在基层专科医院实施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无陪护护理,可产生良好的临床效果,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救治的护理模式。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早产极低体重儿3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14例转院治疗或就地住院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16例就地救治接受无陪护护理,研究两组患儿的成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医疗费用及直接非医疗费用等。结果:对照组成活率为28.6%,明显低于研究组的50%;转院者住院医疗费用及直接非医疗费用均明显高于研究组。结论:在基层专科医院实施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无陪护护理,可产生良好的临床效果,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PICC管与静脉留置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PICC(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与静脉留置针在输液治疗方面有效性、安全性的对比。方法观察60例PICC与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的置管时间、霞管并发症方面的差异,并进行比较。结果平均置管时间:PICC组平均留置时间为42.5d,静脉留置针组为4.5d。留置时间〉5天时.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P〈0.01。并发症发生率PICC组为16.7%;静脉留置针组为533%。PICC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静脉留置针组,P〈0.05。结论PICC较静脉留置针而言,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输液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1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试验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给予强化母乳喂养,对照组则采取早产配方奶喂养,比较两组患儿的预后情况。结果:出院时,试验组血磷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钙、BUN、ALP、AL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母乳喂养可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同时不增加低血糖、高血糖、NEC及院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极低出生体重儿指的是胎龄<32W,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死亡率为极高。及时做好抢救护理工作,对降低并发症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护理是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成活率的关键环节。我院今年4月份分别救治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胎龄分别为26W 2、30W,体重分别为850g、1200g)均获成活,健康出院,现介绍如下:1病例简介例一:男,以难免晚期流产经阴道分娩,孕期26+ZW,出生体重8509,身长37crn,出生即时Apgar评选6分,反应差,哭声微,呼吸急促伴呼吸暂停,四肢青紫,四周发组,皮肤菲薄,鲜红发亮,觅食反射末引出,军丸未下降,于1998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救治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6月本院确诊治疗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患儿86例,依据随即分配原则分为中心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静脉留置针置管干预,中心组患儿给予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干预,统计分析所有患儿体质量增长速度、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中心组患儿体质量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心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组和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0%、25.58%,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有效促进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体质量的增加,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和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我院1999年3月~2002年10月在新生儿监护中心住院的极低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g)伴有继发性呼吸暂停者共41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8例;出生30min至15d;胎龄26~38周;原发病为多胎妊娠8例,羊膜早破6例,妊娠并发症4例,习惯性早产2例,原因不明21例;呼吸暂停伴呼吸困难20例(其中痰多8例,呼吸衰竭12例),伴惊厥7例,伴心跳骤停5例;呼吸暂停发生3~18次(诊断标准为呼吸停止>20s,心率减慢,紫绀,肌张力低下),并除外极低体重儿伴原发性呼吸暂停。2护理2.1呼吸暂停的护理患儿取平卧,头肩稍抬高,头偏向一侧,及时拍背或弹足底直至呼吸恢复。多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住院低体重儿脑室内出血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0年10月~2011年09月期间652例低体重儿行颅脑超声扫查,并对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及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低体重儿IVH的总发生率22.8%。其中极低体重儿IVH发生率约38.0%,一般低体重儿IVH发生率20.9%,二者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W极低体重早产儿IVH发生率为100%,37W早产极低体重儿IVH发生率为3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极低体重早产试管婴儿IVH的发生率为100%,其中Ⅰ级2例,Ⅲ级以上出血4例,约66.6%。极低体重非试管婴儿IVH的发生率为26.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体重儿IVH发生率与体重、试管婴儿呈高度相关性。大孕周极低体重儿IVH发生率高于小孕周早产极低体重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新生儿监护室(NICU)开展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11例的应用体会。方法采用1.9Fr规格导管对11例低出生体重儿(LBWI)实施PICC置管,按照PICC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11例患儿均置管成功,9例完成治疗拔管,2例非正常拔管中1例因放弃治疗,1例因导管堵塞。结论PICC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静脉置管技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基于人文关怀的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在危重症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接受相应治疗的危重新生儿70例为观察组,采用基于人文关怀的人性化的PICC流程护理,采用回顾性研究进行立意取样选取之前同等条件的70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PICC置管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每天平均哭闹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每天平均哭闹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PICC流程护理可以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患儿每天平均哭闹时间,减少患儿痛苦的同时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应认识到孕前、孕早期因素的重要性,加强围产期保健、产前检查,早期诊断以及防治并发症,加强对高危孕妇和高危儿因素的管理。1资料与方法2012年7月-2013年1月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20例,男14例,女6例,胎龄27周1例,28周2例,29周1例,>29周16例,平均胎龄29周±4周,出生体重800-1500g,平均体重1.30±0.24g;1分钟Apgar评分<3分4例,7分7  相似文献   

19.
出生体重在1000~1499g之间的早产儿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1]。现将我科自2010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抢救成功8例VLBWI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8例中,男6例,女2例,全部为早产儿。胎龄29周~34+2周,平均胎龄32.28周;最低出生体重1000g,最高出生体重1500g,平均出生体重1239g。顺产4例,臀位产1例,剖宫产3例。8例中在本院产科出生7例,1例由外院转入,入院时最小年龄为30分钟,最大年龄为20天。有产科高危因素3例(胎盘早剥1例、胎膜早破1例、双胎妊娠1  相似文献   

20.
早产儿由于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且常常有各种并发症,在出生后几周内无法从胃肠途径获得足够的营养,因此需要长时间的输注静脉营养及其他刺激性药物.而普通留置针保留时间不长,输注静脉营养液或血管活性药物极易造成局部皮肤坏死;反复穿刺等侵入性操作,易造成患儿感染.同时,由于穿刺引起哭闹易致患儿缺氧、颅内出血;穿刺时间过长可导致体温不恒定等并发症,对患儿康复极为不利.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的优点是操作方便安全,并发症较其他深静脉置管少,为早产儿和危重儿静脉高营养、需要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提供了通道,是治疗早产儿的一项重要措施.2008年1-12月,本院对30例极低体质量早产儿进行了PICC术,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