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增强体内抗原提呈功能提高“自杀基因”疗法疗效,探讨其相关免疫学机理。方法采用腺病毒介导的SCF、GMCSF基因体内转染联合CD/5FC“自杀基因”疗法治疗小鼠的CT26结肠腺癌,观察肿瘤的生长和荷瘤小鼠的存活期、不同方法所诱导的CTL杀伤活性及肿瘤局部的细胞因子表达。结果一次性低剂量腺病毒介导的mGMCSF或(和)mSCF基因的体内转染,能增强“自杀基因”疗法的疗效。在肿瘤局部出现新的细胞因子表达,包括mIL4、mIL2、mIFNγ和mTNFα。脾细胞对CT26细胞的杀伤作用增强。结论mGMCSF或(和)mSCF基因的联合转染对“自杀基因”系统的疗效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其与机体特异抗肿瘤免疫功能以及肿瘤局部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2.
周滨  姜志尧 《癌症》1998,17(5):346-348
目的:研究IL2基因体内转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探讨基因的表达,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磷酸钙DNA共沉淀法,将pREP8IL2真核表达质粒直接注射至小鼠腹腔,转染腹腔巨噬细胞。结果:IL2基因可成功地转染腹腔巨噬细胞(MФ),并表达基因产物,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转基因MФ及其表达产物可使脾NK活性和内源性LAK活性增强,能增加腹腔MФ细胞毒活性并使MФ分泌TNF、IL1和NO的水平增加。结论:本实验能有效地激活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发挥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3.
Lei H  Cao X  Yu Y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3):174-177
目的 观察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干扰素-γ(IFN-γ)基因单独或联合转染的巨噬细胞对局部黑色素瘤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免疫机理。  相似文献   

4.
为了观察低肿瘤负载时GMCSF 基因转染瘤苗抗肿瘤作用及其效果。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转染的、60Coγ射线照射后制成的瘤苗,进行预防性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对荷瘤小鼠,手术切除肿瘤结节,研究该基因疗法对预防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结果表明, GMCSF 基因转染瘤苗预防性免疫治疗后,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抵抗随后野生型亲本肿瘤细胞的攻击,并能有效地预防手术后肿瘤复发。以上结果揭示了应用该疗法进行肿瘤基因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体内途径直接注射各种载体进行细胞因子基因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作者观察了表达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VVGM-CSF)对肺转移荷瘤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给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2×105B16F10细胞3天后开始腹腔内注射VVGM-CSF106PFU/0.1ml,2次/周,连续治疗2周。结果显示,VVGM-CSF能够显著减少荷瘤小鼠肺转移结节的数目,并明显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期。研究发现,经过VVGM-CSF治疗,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杀伤、吞噬及其释放一氧化氮的能力明显提高,结合其它实验结果,荷瘤小鼠持续表达GM-CSF并导致以上巨噬细胞功能改变,可能是VVGM-CSF的抗肿瘤转移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全甲洋参胶囊(QJYS)对环磷酰胺(CP)引起的荷瘤小鼠骨髓嗜多工细胞微核形成(MNF)和对CP抑瘤作用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方法 以荷瘤(S180)小鼠为动物模型,分别观察单纯给予不同剂量的QJYS,单纯给予CP,同时给予QJYS和CP对小鼠肿瘤生长和骨髓嗜多工细胞MNF的影响,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单纯给予QJYS各剂量组小鼠肿瘤平均重量及NMF均略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  相似文献   

7.
曲迅  曹雪涛 《中国肿瘤临床》1996,23(10):707-710
将携带TNF基因的逆转录病毒上清与小鼠MΦ共同孵育,使TNF基因导入MΦ中,结果发现,TNF基因转染的巨噬细胞(MΦ─TNF+)分泌TNF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MΦ和转染对照基因的MΦ。研究中还发现,MΦ─TNF+对P815肿瘤细胞的杀伤率和吞噬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用抗TNF单抗可明显抑制MΦ─TNF+的体外杀伤活性。由此表明,MΦ杀伤活性的升高系细胞经基因导入后表达的TNF介导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鉴定小鼠Lewis肺癌(LLC)移植瘤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表型。方法 将LLC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颈部背侧皮下,4周后处死小鼠,取移植瘤。ELISA法检测局部微环境中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双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TAM共表达CD68和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MMR)或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情况,酵母菌吞噬试验评估TAM的吞噬功能。结果 小鼠LLC移植瘤局部细胞因子向Th2方向漂移。与正常小鼠肺组织IFN-γ(5.49±1.04)ng/ml和IL-12(6161.48±498.49)ng/ml相比,移植瘤组织均降低,分别为(2.19±0.34)ng/ml和(1635.92±754.86)ng/ml(P<0.05);移植瘤IL-4、IL-10浓度分别为(29.31±14.47)ng/ml、(21.54±10.72)ng/ml,均高于正常肺组织的(16.43±6.31)ng/ml和(10.71±2.02)ng/ml(P<0.05);CD68/MMR(+)TAM占全部TAM的69.7% ~83.2%,CD68/iNOS(+)占16.8% ~30.3%;移植瘤对酵母菌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分别为(5.42±1.74)%和0.08±0.02,均低于于正常脾脏组织的(23.63±5.81)%和0.39±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鼠LLC移植瘤TAM可能呈替代性活化的表型特征。  相似文献   

9.
刘庆宏  钱海鑫  甘健和 《肿瘤》2000,20(4):266-268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的人GM-CSF基因转染瘤苗体内抗肿瘤免疫作用极其机理。方法 应用GM-CSF基因转染、的瘤苗对小鼠肝癌模型进行免疫基因治疗,观察该疗法对荷瘤小鼠脾细胞NK、LAK、CTL活性的影响、脾淋巴细胞围化反应的影响以及荷瘤习的生存期。结果 经GM-CSF基因转染瘤苗治疗后,插细胞CTL活性显著升高,而NK、LAK细胞活性未见明显增强、脾淋巴细胞转化反应显著增强、生存期显著延长。结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新城鸡瘟病毒L系(NDV-L)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MΦ)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和3H-脱氧胸苷(3H-TdR)标记肿瘤细胞的方法。结果NDV-L可诱导小鼠PEMΦ产生TNF-α,其产生的量随NDV-L感染量的增加而活性增强。当NDV-L感染剂量一定时,TNF-α释放量在NDV-L作用PEMΦ24h时为最强(100U/ml)。用3H-TdR标记肿瘤细胞(小鼠乳腺癌细胞系Ca761-86和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做TNF-α的细胞毒试验,表明其具有明显的杀伤活性。结论NDV-L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TNF-α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1.
Huang X  Cao X  Zhang W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4):270-273
目的 通过增强体内抗原提呈功能提高“自杀基因”疗法疗效,探讨其相关免疫学机理。方法 采用腺病毒介导的SCF,GM-CSF基因体内转染联合CD/5FC“自杀基因”疗法治疗小鼠的CT26结肠腺癌,观察肿瘤的生长和荷瘤小鼠的存活期,不同方法所诱导的CTL杀伤活性及肿瘤局部的细胞因子表达。结果 一次性低剂量腺病毒介导的mGM-CSF或(和)mSCF基因的体内转染,能增强“自杀基因”疗法的疗效,在肿瘤局部出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以皮下接种人肝细胞癌细胞SMMC7721的裸鼠为荷瘤模型,由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IL-2和丝裂霉素C灭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共同刺激培养后激活的杀伤细胞(AK),研究了将成纤维细胞介导的人IFN-α基因疗法与IL-2/AK/阿霉素过继免疫化疗联合应用后对肝癌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1)给肝癌裸鼠单独腹腔埋植人IFN-α基因转移的NIH3T3成纤维细胞(NIH3T3-IFN-α ̄+)就能显著抑制肝癌(皮下)体内生长,使荷瘤裸鼠存活期明显延长;(2)在腹腔埋植NIH3T3-IFN-α ̄+之后再静脉注射AK细胞、腹腔内注射IL-2,发现荷瘤裸鼠的皮下肿瘤结节生长抑制作用更明显;(3)将NIH3T3-IFN-α ̄+与IL-2/AK/阿霉素联合应用后,对肝癌裸鼠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腺病毒作为载体,将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与小鼠IL-2基因联合转移,研究其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免疫机理。方法小鼠皮下接种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后3天,肿瘤局部注射表达IL-2的重组腺病毒AdIL-2和表达CD的重组腺病毒AdCD,然后连续10天给予5-氟胞嘧啶(5-Fc)300mg/kg进行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荷瘤小鼠皮下肿瘤结节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小鼠存活期明显长于AdIL-2、AdCD/5-Fc、AdlacZ/5-Fc或PBS组。经联合治疗后,小鼠脾细胞的NK活性和CTL杀伤活性明显增强;肿瘤瘤体内CD4、CD8细胞浸润增加;肿瘤细胞表达H-2Kb和B7-1分子明显增加。结论联合应用自杀基因和IL-2基因治疗,一方面可以明显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机体对肿瘤细胞免疫应答,增加机体的抗肿瘤作用,是肿瘤基因治疗中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将IL-2或IFN-γ基因体内转染腹腔巨噬细胞(MΦ),其表达的基因产物能提高MΦ的细胞毒活性,并诱导MΦ分泌TNF、IL-1和NO等抗肿瘤免疫介质,激发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而产生抗肿瘤效应。特别是IL-2和IFN-γ基因联合转染MΦ,其表达的产物既能使MΦ产生更强的细胞毒活性并发分泌高水平的TNF、IL-1和NO,又能激活脾CTL细胞,从而激发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产生更强的协同抗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次小剂量pEgrIFNγ基因放射治疗对接种B16黑色素瘤小鼠的抑瘤效应及其免疫学机理。方法: 肿瘤局部注射脂质体包裹的重组质粒pEgrIFNγ后36 h,接受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观察各组小鼠照后不同时间肿瘤生长速率和平均存活时间。照后第3天用RTPCR法检测瘤内IFNγ转录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含量,并于照后第15天检测小鼠部分免疫学指标。 结果:照后第9~15天,4次(质粒+5Gy)组小鼠肿瘤生长速率明显低于质粒+20 Gy组,且平均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照后第3天质粒+20 Gy组瘤内IFNγ转录水平明显高于质粒组,照后第1,3天血清中IFNγ含量明显高于质粒组和对照组,照后第15天脾脏NK细胞毒活性、IL2和IFNγ分泌活性均明显高于20 Gy照射组。结论: 多次小剂量基因放射治疗的抑瘤效应优于单次大剂量基因放射治疗。基因放射治疗组可能通过诱导瘤内IFNγ表达增强,使血液中IFNγ浓度升高,从而提高荷瘤机体免疫功能和抗肿瘤能力。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以皮下接种人肝细胞癌细胞SMMC7721的裸鼠为荷瘤模型,由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IL-2和丝裂霉素C灭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共同刺激培养后激活的杀伤细胞(AK),研究了将成纤维细胞介导的人IFN-α基因疗法与IL-2/AK/阿霉素过继免疫化疗联合应用后对肝癌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1)给肝癌鼠单独腹腔埋植人IFN-α基因转移的NIH3T3成纤维细胞(NIH3T3-IFN-α^+)就  相似文献   

17.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抗肿瘤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rh T N Fα Db50 G 体内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体外采用 M T T 法测rh T N Fα Db50 G 对 M K N45 细胞的 I C50 , 体内采用动物移植性肿瘤检测其抗肿瘤活性。结果: M T T法测定结果表明rh T N Fα Db50 G 对一定浓度的人胃癌细胞株 M K N45 有较强的抑制增殖作用, 其 I C50 为4 .461 ×10 - 2μg/ ml( 相关系数γ= 0 .9546) 。体内研究表明rh T N Fα Db50 G 对小鼠 S180 实体瘤和小鼠 Ehrlich 氏实体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29 .3 % (iv) 和40 .07 % (iv) 。rh T N Fα Db50 G 对小鼠黑色素瘤 B16 的肺转移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其抑制率为60 .41 % (iv) 。结论: 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rh T N Fα Db50 G 在体内体外均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 IL- 2基因转染的瘤苗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 :应用腺病毒介导的鼠 IL- 2基因转染 CT2 6小鼠结肠癌细胞 ,灭活后用作瘤苗治疗荷瘤小鼠 ,观察皮下肿瘤生长及其存活期。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荷瘤小鼠脾细胞 CTL、L AK、N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鼠 IL- 2基因转染瘤苗治疗能显著抑制荷瘤小鼠皮下肿瘤生长并明显延长其存活期 (P<0 .0 1)。体内免疫功能检测表明 ,鼠 IL- 2基因转染疫苗治疗组小鼠脾细胞 CTL 活性、L AK活性和 NK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腺病毒介导鼠 IL- 2基因转染的瘤苗体内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效应 ,其机制可能是提高了荷瘤小鼠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9.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为一种70kD的二聚体糖蛋白,通常由成纤维、内皮、上皮和胎盘等几种细胞所产生。其主要作用为刺激单核细胞释放白介素1、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多种细胞活性物质。MCSF在正常人血清中较低,半衰期小于1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非免疫原性肿瘤的免疫基因治疗。方法将B71基因导入非免疫原性肿瘤细胞B16,在体外经IFNγ处理后,观察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变化,以及肿瘤细胞在小鼠体内的成瘤性。结果单独B7基因转导的B7+B16在小鼠体内持续生长。体外用IFNγ处理肿瘤细胞,可明显增加细胞表面MHCI类分子的表达,与B7-B16比较,B7+B16在小鼠体内的成瘤性明显降低。结论单独B7基因导入并表达,不能改变B16在体内恶性增殖的特性。同时提高细胞表面B7与MHCI分子的表达,两者可协同发挥作用,诱发肿瘤排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