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麦冬多糖的单糖组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林晓  徐德生  冯怡  沈岚 《中草药》2005,36(10):1488-1490
麦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植物麦冬Oph iopogonjapon icus(Thunb.)K er-G aw l.的干燥块根,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能,可用于热病伤律、心烦口渴等症。药理学研究表明,麦冬及其制剂具有一定的抗心肌缺氧、抗心肌缺血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一定疗效。麦冬含有甾体皂苷、高异黄酮、多糖、氨基酸等成分。小鼠86Rb心肌营养血流量实验表明,麦冬皂苷、麦冬总多糖可能是麦冬抗心肌缺血的主要有效部位[1],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104的麦冬多糖有较显著的抗心肌缺血作用[2]。通过测定多糖全水解后水解液中的单糖种类和数量可以对多糖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测定浙麦冬、川麦冬中麦冬皂苷D的含量.方法色谱条件AlltimaC18柱(250mm×4.6mm,5mm);漂移管温度98℃,气体流量2.8L/min;流动相为乙腈-水(55∶45);流速1.0mL/min,柱温30℃.结果与结论麦冬皂苷D在0.2565~6.4125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0%,RSD=2.1%(n=6).  相似文献   

3.
麦冬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冯怡  韩宁  徐德生 《中成药》2006,28(5):705-707
目的:建立麦冬多糖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法,考察温度对葡萄糖、果糖、麦冬多糖吸收值的影响。结果:果糖与麦冬多糖的吸收值变化趋势一致,且含测结果稳定。结论:选用果糖作标准品,测定麦冬多糖含量。方法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4.
麦冬多糖的免疫活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观察麦冬多糖对正常小鼠的免疫功能影响。方法根据实验要求,选择3类不同小鼠每类30只均分为以下3组:(1)麦冬多糖组;(2)香菇多糖组;(3)生理盐水组;观察(1)胸腺、脾脏重量;(2)碳粒廓清作用;(3)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结果麦冬多糖可显著增加幼鼠的胸腺和脾脏重量,激活小鼠网状内皮系统(RES)的吞噬功能,提高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结论麦冬多糖具有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5.
麦冬多糖口服吸收促进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晓  卢智玲  徐德生  冯怡  沈岚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2):1498-1502
目的:研究适用于麦冬多糖(OJP)的口服吸收促进剂,为寻求利用吸收促进剂来实现OJP口服给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Caeo-2细胞模型,对薄荷油、丁香油、冰片、三七花皂苷、麦冬皂苷、人参皂苷Rg_1、三七皂苷R_1和癸酸钠的吸收促进作用和细胞毒性进行评价.通过大鼠在体肠段试验,对OJP在各肠段的吸收情况以及癸酸钠对吸收的促进作用进行研究.结果:癸酸钠是既有效又安全的吸收促进剂,而丁香油、薄荷油、麦冬皂苷的吸收促进作用与细胞毒性高度相关.OJP在十二指肠、回肠和结肠段中均有少量吸收,其中在十二指肠中的吸收情况最好,回肠次之,而在结肠段最差.在使用癸酸钠之后,各肠段对OJP的吸收均有显著提高,尤以结肠段最为明显.结论:吸收促进剂的吸收促进作用往往与其细胞毒作用相关,选用安全而有效的吸收促进剂来增加麦冬多糖的口服吸收是有效且具有应用价值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麦冬多糖多囊脂质体,并考察其对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复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麦冬多糖多囊脂质体,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优化处方,评价麦冬多糖多囊脂质体的外观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储存稳定性等特性。采用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造模小鼠随机分组灌胃给药,28天后测定血糖指数。结果:优选的制备处方组成为麦冬多糖24 mg,维生素E 5 mg,二油酰基卵磷脂(DOPC) 20 mg,磷脂酰甘油(DPPG) 4 mg,胆固醇16 mg,三油酸甘油酯10 mg,吐温80 10 mg。制得的麦冬多糖多囊脂质体多室结构清晰可见,包封率较高(81. 24±2. 11)%,平均粒径为15. 37μm,Zeta电位为(38. 38±3. 26) m V,稳定性良好;麦冬多糖多囊脂质体的抗2型糖尿病活性优于麦冬多糖(P 0. 05)。结论:麦冬多糖多囊脂质体能有效包载麦冬多糖,增强其抗2型糖尿病活性,可作为新型天然多糖的药物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7.
麦冬多糖中抗急性心肌缺血活性部位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徐德生  冯怡  周跃华  张晓晨  林晓  邓海林 《中成药》2004,26(10):832-837
目的:筛选麦冬多糖中抗心肌缺血的活性部位,明确其抗心肌缺血作用.方法:以异丙肾上腺素造成大鼠心肌坏死程度为评价指标,筛选麦冬多糖中不同分子量的组分,通过垂体后叶素诱发大鼠冠状动脉痉挛实验以及冠状动脉结扎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实验,证明了麦冬活性多糖的抗心肌缺血作用.结果:麦冬活性多糖可拮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S-T段抬高,可使结扎大鼠冠脉后升高的S-T段明显降低,同时降低动物血清中CK和LDH含量升高,对心肌缺血造成的SOD降低和MDA增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麦冬活性多糖可保护心肌细胞,同时具有抑制心肌缺血造成的自由基生成增加和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川麦冬多糖降血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川麦冬多糖的降血糖作用。方法:用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模型,以空腹血糖值为指标研究川麦冬多糖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结果:川麦冬多糖(400mg/kg)能显著降低四氧嘧啶引起的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和提高血清胰岛素水平。结论:川麦冬多糖具有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9.
麦冬多糖及其口服液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麦冬多糖口服液中,因含有大量多糖水解产物,无法直接测定多糖含量。本文采用乙醇沉淀法分离多糖,蒽酮比色法测定其含量,获得满意结果。此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实验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4±0.20%,可作为麦冬多糖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白术多糖的分离纯化和化学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并用HPLC和13CNMR等方法分别阐明中药白术中多糖PSAM-1和PSAM-2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多糖PSAM-1和PSAM-2均为杂多糖,平均分子量分别为1.36×105、1.04×105,PSAM-1由半乳糖、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组成,PSAM-2由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组成.  相似文献   

11.
Zhu YH  Zhao M  Ren L  Tian D  Dou F  Wang JX 《中药材》2011,34(5):720-723
目的:对麦冬花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麦冬花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β-谷甾醇(Ⅰ)、薯蓣皂苷元(Ⅱ)、胡萝卜苷(Ⅲ)、麦冬皂苷C′(Ⅳ)、薯蓣皂苷(Ⅴ)、5,7-二羟基-6-甲基-3-(4′-羟基苄基)-4-色满酮(Ⅵ)、木犀草素(Ⅶ)、山柰素-3-O-β-D-葡萄糖苷(Ⅷ)、山柰素-3-O-(6″-O-巴豆酰)-β-D-葡萄糖苷(Ⅸ)、山柰素-3-O-(6″-乙酰基)--βD-葡萄糖苷(Ⅹ)和葡萄糖(Ⅺ)。结论:以上1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麦冬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Ⅵ为首次从麦冬中得到的单体化合物,化合物Ⅶ、Ⅷ、Ⅸ和Ⅹ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麦冬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麦冬多糖含量为指标,以加液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醇沉浓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麦冬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是:加药材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60min,醇沉浓度90%,麦冬多糖提取率为18.18%.结论:优选的工艺合理、可行,多糖提取率高,可用于麦冬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服麦冬多糖MDG-1后在胃肠道内的变化.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对麦冬多糖MDG-1进行标记,测定取代度.采用荧光凝胶色谱法( HPGPC)对消化道内含量进行测定.胃内含量变化测定: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6组,其中5组分别口服给予不同剂量F-MDG-1,空白组给予水,在1h时测定含量;另取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6组,其中5组分别经口给予相同剂量F-MDG-1,空白组给予水,分别在0,1,2,4h时测定含量.小肠道内含量测定:SD-雄性大鼠分成4组,空白组1组及给药组3组,经胃幽门部注射给药后立即分别结扎胃幽门部及小肠末端,空白组给予水适量,给药组给予F-MDG-1溶液适量,分别在1,2,4h测定内容物内F-MDG-1含量.大肠内含量测定:SD-雄性大鼠分成4组,空白组1组及给药组3组,每组6只,给药方法:经小肠末端部注射给药后立即分别结扎小肠末端及大肠末端近肛门部.空白组给予水适量,给药组给予F-MDG-1溶液适量,分别在1,2,4h测定大肠内容物内F-MDG-1含量.结果:给予相同剂量的F-MDG-1,随着药物在胃内驻留时间的延长,其浓度下降.而在给予不同浓度F-MDG-1后,在1h时测得浓度占给药量的百分比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将pH调7.2后,其含量未变化.分别单次给予小肠、大肠F-MDG-1后,随着药物在肠道内驻留时间的延长,其含量逐渐降低.结论:采用FITC对MDG-1进行标记,并采用荧光色谱法对MDG-1在胃肠道内含量变化进行研究是可行的.MDG-1在胃内不分解,其主要代谢部位在肠道,其原因可能是肠道内环境及细菌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大枣中性多糖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大枣的多糖化学成分进行较系统研究。方法:大枣用乙醇回流脱脂,80-100℃温水浸取,提取液减压浓缩,乙醇分级沉淀,三氯乙酸脱蛋白,透析,透析内液减压浓缩,再醇沉得到三个级分ZJ—A,ZJ—B,ZJ—C;ZJ—C多糖经DEAE—Cellulose柱、Sepchcryls-300柱层析纯化。结果与结论:分离提取的大枣多糖ZJ-9,ZJ-10,GPC法测定其相对分子量为5244,4615。经光谱和色谱分析(^13C NMR,HPLC)表明ZJ-10是以β-(1→2)-阿拉伯呋喃糖为主链,葡萄糖、半乳糖在末端或支链相联的均一组分,ZJ-9以β-(1→3)-甘露糖为主链,岩藻糖在末端或支链相联。  相似文献   

15.
徐长卿中多糖CPB-4的化学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徐长卿中多糖CPB-4的化学结构。方法 :采用糖组成分析 ,甲基化分析 ,部分酸水解和13CNMR光谱等方法测定CPB 4的糖组成 ,连接方式 ,主链和支链结构及分枝点状况。结果 :CPB-4由L-阿拉伯糖 ,L-木糖 ,L-鼠李糖和D-半乳糖 =0.8∶0.2∶0.2∶1.0组成 ,主链由 1,5连接的半乳呋喃聚糖组成 ;侧链分枝主要位于半乳糖的6位 ,另有少量分枝位于半乳糖的2位 ;分枝的组成包括木糖端基、阿拉伯寡糖及由阿拉伯糖、鼠李糖和半乳糖组成的寡糖链。结论 :CPB-4为一新颖的中性杂多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离党参总多糖(CPS)并研究各分离组分的结构及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水提醇沉法提取CPS,DE - 52纤维素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纯化得到CPS分离组分,MTT法、SRB法检测CPS及其分离组分体外抗肿瘤活性.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各分离组分相对分子量.气相色谱法测定多糖分离组分单糖组成及摩尔比.结果 党参总多糖中分离得到两种新的党参多糖,包括CPS -3,分子量为1.24×106,由木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摩尔比为1.17:0.96,对BGC - 823人胃腺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CPS -4,由分子量为1.96×106、1.51×106的两种多糖组成,可抑制Bel- 7402人肝癌细胞增殖.结论 CPS中的组分CPS -3和CPS -4分别是CPS对BGC - 823人胃腺癌细胞、Bel - 7402人肝癌细胞起抑制作用的关键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17.
中药麦冬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中药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块根的脂溶性成分,为全面反映麦冬的化学成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硅胶和SephadexLH-20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用化合物的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麦冬块根的醋酸乙酯部位分得16个脂溶性成分,其中包括7个高异黄酮类成分即甲基麦冬黄烷酮A(Ⅰ),甲基麦冬黄烷酮B(Ⅱ),甲基麦冬黄酮A(Ⅲ) ,甲基麦冬黄酮B(Ⅳ),2′-羟基甲基麦冬黄酮A(Ⅴ),6-醛基异麦冬黄烷酮A(Ⅵ),5,7-dihydroxy-8-methoxy-6-methyl-3-(2′-hydroxy-4′-methoxybenzyl)chroman-4-one(Ⅶ) ;2个蒽醌类成分即大黄酚(Ⅷ)和大黄素(Ⅸ);3个酚酸类成分即香草酸(Ⅹ),对羟基苯甲醛(Ⅺ)和对羟基反式丙烯酸(Ⅶ);2个萜类成分即龙脑葡萄糖苷(Ⅷ)和齐墩果酸(XIV);2个有机酸类成分即壬二酸(XV)和正二十三烷酸(XVI)。结论 化合物I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Ⅷ~Ⅻ,XIV~XVI为首次从沿阶草属植物中分得。蒽醌类,三萜类以及酚酸类为首次从沿阶草属植物中分得的化合物类型。  相似文献   

18.
微波辅助提取麦冬黄酮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微波辅助法提取麦冬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探讨料液比、微波处理时间、微波强度以及乙醇体积分数对麦冬黄酮提取量的影响,并与传统回流法进行比较。结果:微波提取优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90%,料液比为1:14(g/ml),微波功率为中档,微波提取时间4min。微波处理后再进行回流提取较不经微波处理得到提取物的黄酮含量高出39.7%。结论:微波辅助法是一种提取麦冬黄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麦冬适宜移栽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不同时间移栽的二年栽培麦冬的产量与生长情况的比较分析,提出麦冬二年栽培的适宜移栽期在立夏前15—25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