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在兔前后负荷增加心力衰竭模型,观察辛伐他订对心肌肥厚、心功能的影响,探讨辛伐他订抑制心肌肥厚、改善心功能的机制。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分为4组,一组假手术组,为健康对照。2、3、4组通过破坏主动脉瓣和缩窄腹主动脉,增加左心室前、后负荷,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2组:心力衰竭对照组;3组:心力衰竭早干预组,术后每天给与辛伐他汀5 mg/kg灌胃,观察8周;4组:心力衰竭晚干预组:手术4周后每天给与辛伐他汀5 mg/kg灌胃,观察4周。各组术后及观察结束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Western blot分析心肌细白膜RhoA蛋白表达,[γ-32P]GTP结合分析检测Rho GTPase活性。结果:早干预组及晚干预组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I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IDs)、心脏质量(HW)、左心室质量(LVW)、心脏/体质量比(HW/BW radio)、显著低于心力衰竭对照组,射血分数(EF)、左室长轴缩短率(FS)显著高于心衰对照组。早干预组左心室/体质量比(LVW/BW radio)显著低于心力衰竭对照组。心力衰竭组心肌细胞膜RhoA蛋白表达、Rho GTPase活性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辛伐他汀早干预组及晚干预组心肌细胞膜RhoA蛋白表达及Rho GTPase活性显著低于心力衰竭对照组。结论:辛伐他订通过抑制RhoA蛋白由胞浆转至新胞膜、抑制Rho GTPase活性而抑制心肌肥厚,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辛伐他汀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兔模型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兔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24只新西兰白兔分为4组,每组6只,第1、第2、第3组通过破坏主动脉瓣和缩窄腹主动脉,增加左心室前、后负荷,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第1组:心力衰竭对照组;第2组:心力衰竭早干预组,术后每天给予辛伐他汀5 mg/kg灌胃,观察6周;第3组:心力衰竭晚干预组,手术4周后每天给予辛伐他汀5 mg/kg灌胃,观察4周;第4组为假手术组.各组术后及观察结束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肌细胞肥大情况;计算各组凋亡指数.结果早干预组室间隔厚度(LVSd)、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I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IDs)、心脏重量、左心室重量、心脏/体重、左心室/体重、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显著低于心力衰竭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长轴缩短率(FS)显著高于心力衰竭对照组.晚干预组LVSd、LVIDs、心脏重量、左心室重量、心脏/体重、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显著低于心力衰竭对照组;EF、FS显著高于心力衰竭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干预可抑制慢性心力衰竭兔心脏扩张、室壁增厚、心肌细胞调亡,改善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兔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时心肌蛋白激酶A和磷酸酶1α蛋白表达的改变及辛伐他汀干预的意义.方法:21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心衰组和辛伐他汀组各7只,通过超容量负荷联合压力负荷建立家兔心衰模型,于术后7周观察左心室结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心肌蛋白激酶A、磷酸酶1α的表达.结果: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衰组左心室重量、左心室重量指数、心率、主动脉收缩压、主动脉脉压、左心室收缩末压(LVE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舒张末径(LVDED)、左心室收缩末径(LVSED)、左心房内径显著升高,左心室缩短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心衰组比较,辛伐他汀组的左心室重量、左心室重量指数、心率、主动脉收缩压、主动脉脉压、LVESP、LVEDP、室间隔厚度、LVPW、LVDED、LVSED、左心房内径显著降低,左心室缩短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肌蛋白激酶A、磷酸酶1α蛋白半定量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衰组蛋白激酶A水平显著下降,而磷酸酶1α蛋白水平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辛伐他汀组较心衰组蛋白激酶A蛋白水平显著增加,磷酸酶1α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辛伐他汀干预心衰,能够改善心脏舒缩功能,可能与其上调心肌蛋白激酶A表达,降低磷酸酶1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心衰)模型大鼠心脏及肺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选择雄性老年Wistar大鼠48只,应用主动脉结扎术制备心衰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心衰组,每组24只,每组术后5、7、9、11周每个时间点各6只。测定2组大鼠血流动力学、病理、心肌及肺组织β3-AR 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衰组术后9、11周心率、左心室收缩末压、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显著降低,左心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显著增高,5、7、9、11周左心室舒张末压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衰组术后7周出现肺水肿,术后9周出现心肌核坏死。心衰组术后5、7、9、11周每个时间点肺组织β3-AR mRNA表达较2周前均明显减低(P0.05)。心衰组术后9、11周心肌组织β3-AR 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1.21±0.26 vs 0.98±0.22,1.26±0.23 vs 1.05±0.24,P0.01)。结论心衰时,肺组织β3-AR mRNA表达下降,心肌组织表达升高,且肺的变化先于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和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雄性Wistar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福辛普利组、联合用药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大鼠。观察各组大鼠左心室肌重量指数(LVMI)和血流动力学参数(LVEDP、±dp/dtmax),SP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心肌中TGF-β1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心肌中TGF-β1蛋白表达水平,RT-PCR测定各组大鼠左心室心肌TGF-β1mRN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辛伐他汀组、福辛普利组和联合用药组LVEDP、LVMI显著升高(P<0.01),±dp/dtmax显著升高(P<0.01),左心室肌TGF-β1阳性表达和TGF-β1蛋白水平及其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辛伐他汀组与福辛普利组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改变更为显著(P<0.01)。结论辛伐他汀与福辛普利单用及联合应用均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消退心肌肥厚,联合用药对抑制心肌纤维化方面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家兔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时心肌细胞核及肌浆网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蛋白表达及活性的改变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长期干预的意义。方法 24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心衰组和缬沙坦组各8只,通过超容量负荷联合压力负荷建立家兔心衰模型,于术后7周观察左心室结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CaMKⅡ的表达和活性的改变。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衰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升高(P<0.05),左心室缩短率(LVF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P<0.05);与心衰组比较,缬沙坦组LVMI、LVEDP显著降低(P<0.05),LVFS及LVEF明显升高(P<0.05);心衰组细胞核及肌浆网CaMKⅡ蛋白表达及活性显著高于假手术组 (P<0.05);缬沙坦组细胞核及肌浆网CaMKⅡ蛋白表达及活性显著低于心衰组(P<0.05)。结论 缬沙坦长期干预心力衰竭,能够改善心脏舒缩功能,可能与其降低细胞核及肌浆网CaMKⅡ蛋白表达及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组织非梗死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成大鼠AMI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银丹大剂量组(12只),给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1.6g/(kg·d)灌胃,银丹小剂量组(12只),给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0.8g/(kg·d)灌胃,阳性药卡托普利(开博通)对照组(12只),开博通5mg/(kg.d)灌胃,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10只)、梗死模型组(MI组,12只),假手术组与梗死模型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在梗死后4周剪取心脏标本,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非梗死区心肌TGF-β1 mRNA的表达,计算左心室重量及心脏重量指数,行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4周后MI组左心室重量及心脏重量指数显著升高,心肌组织非梗死区TGF-β1 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升高(P<0.01);各给药组与MI组比较均可显著减低心室重量及心脏重量指数及TGF-β1 mRNA表达水平,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的作用强度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TGF-β1参与了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过程,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能够减低梗死后左室重量及心脏重量指数及减少TGF-β1的表达,能够改善梗死后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作用及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的影响。方法实验用WKY大鼠做阴性对照组,SH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应用HE、VG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心肌细胞的直径(TDM)和面积(CA)、心肌组织胶原体积比例(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和管腔面积比例(PVCA)以及左心室心肌TGF-β1表达。结果辛伐他汀组未能有效降低血压,但可以降低左心室肥厚;SHR辛伐他汀组与SHR对照组相比TDM、CA、CVF、PVCA明显降低,TGF-β1表达下调明显(均P<0.05)。结论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可逆转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形成,TGF-β1可能与辛伐他汀逆转左心室肥厚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兔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时心肌细胞核、肌浆网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蛋白表达及活性的改变。方法:16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心衰组各8只,通过超容量负荷联合压力负荷建立家兔心衰模型,于术后7周观察左心室结构、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及心肌细胞核、肌浆网CaMKⅡ的表达和活性的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衰组左心室重量指数[(132±0.06)g/kg vs(3.61±0.09)g/kg]、左心室舒张末压[(-1.50±0.50)mmHg vs(23.00±2.37)mmHg(1 mmHg=0.133 kPa)]显著升高(P均0.05),左心室短轴缩短率(37.83%±3.58%vs 17.38%±3.13%)及左心室射血分数(71.92%±4.56%vs 38.50%±6.07%)明显降低(P均0.05);心衰组心肌细胞核和肌浆网的CaMKⅡ蛋白表达及活性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结论:心肌细胞核及肌浆网CaMKⅡ蛋白表达及活性增加可能是心衰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神经胶质细胞生长因子-1β(neuregulin-1β)对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及促血管生成素(Ang2)、大麻素受体(CB1)、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neuregulin-1β干预组(each n=10)。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20 mg/kg)的方法建立慢性心衰大鼠模型,并通过心脏超声确定模型成功。干预组于建模成功后连续1周每天尾静脉给予neuregulin-1β(10μg/kg·d),正常组给予与模型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三组大鼠均于实验第9周行大鼠心脏超声及血流动力学检测,取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测,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三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KC蛋白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三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ng2、CB1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和neuregulin-1β干预组在第8周心脏超声指标均显示慢性心衰大鼠模型建立成功。neuregulin-1β干预1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的心脏超声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显著性降低(P0.05),左室缩短率与左室射血分数均显著性升高(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均显著性升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压显著性降低(P0.05);PKC相对蛋白量显著减少(P0.05);Ang2和CB1阳性区域评分明显降低(P0.05);同时病理结果显示,neuregulin-1β干预组较模型组心肌病变较轻,除部分心肌水肿外,未见明显的心肌细胞坏死、炎证浸润及明显的血管充血扩张。结论 neuregulin-1β的干预显著改善大鼠心肌细胞的病变情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PKC蛋白及Ang2、CB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抽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20只大鼠以高脂高热量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加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血糖高低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厄贝沙坦组,每组10只。12 w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糖、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上升及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测定大鼠体重(BW)、心脏重量(HW)及左心室重量(LVW),计算心脏重量指数(HWI)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WI);观察心肌组织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大鼠LVEDP、BW、HWI、LVWI及TGF-β1、CTGF表达明显升高(P<0.01),LVSP、±dp/dtmax明显降低(P<0.01);经厄贝沙坦干预后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厄贝沙坦可抑制糖尿病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其机制与降低TGF-β1、CT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氟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心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AMI术后6h随机分为:AMI对照组;氟伐他汀组;假手术组。直接灌胃给药8周后行高频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心脏重塑指标和左心室非梗死区心肌MCP-1mRNA表达的测定。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MI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E峰、E峰减速度、E/A、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右心室心肌肥厚指数、左心室非梗死区胶原容积分数(CVF)和MCP-1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左心室短轴速短率(FS)和射血分数(EF)均显著降低(P<0.01)。与AMI组比较,氟伐他汀组的LVEDD、LVEDV、E峰、E峰减速度、E/A、LVEDP和左心室、右心室心肌肥厚指数、CVF和MCP-1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FS和EF显著升高(P<0.01)。结论:氟伐他汀能有效抑制心室重塑,延缓心衰进展,其机制可能部分通过下调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心肌MCP-1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β-catenin在扩张型心肌病心肌中的表达及其与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心脏移植术后扩张型心肌病标本15例及法医尸检库正常心肌标本15例做对照;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心肌形态;用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β-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分析β-catenin与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atenin蛋白表达于正常心肌闰盘、血管内皮细胞及活动期的成纤维细胞中,DCM心肌内蛋白可在闰盘处聚集并沿肌丝分布于心肌细胞核两侧的细胞质内。DCM组纤维化区及非纤维化区较对照组β-catenin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DCM组纤维化区与非纤维化区β-catenin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2);DCM组纤维化区纤维化程度较非纤维区及对照组明显(P均<0.001),DCM组非纤维化与对照组区统计学差异(P=0.935);DCM组纤维化区β-catenin蛋白与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681,P=0.005),非纤维化区与对照组β-catenin蛋白与纤维化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catenin在扩张型心肌病心肌中表达增高,并与心肌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一氧化氮(NO)缺乏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大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小剂量和大剂量辛伐他汀组。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制备心肌肥大模型。6周后测定大鼠心肌肥大指标和心肌血红素氧合酶(HO)活性。结果:模型组动物心肌明显肥大,辛伐他汀治疗组动物较模型组心肌肥大明显减轻,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心肌BNP含量和羟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1),心肌HO活性明显升高(P<0.01),心肌HO活性与LVMI、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和心肌BNP含量呈明显负相关。结论:辛伐他汀可抑制NO缺乏性大鼠心肌肥大并诱导心肌HO活性升高,HO1CO通路可能是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兔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时心肌肌浆网钙泵(SERCA2)、受磷蛋白(PLB)基因表达的改变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长期干预的意义。方法18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心衰组和缬沙坦组,每组6只。通过超容量负荷联合压力负荷建立家兔心衰模型,术后7周观察左心室结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SERCA2、PLB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衰组左心室重量指数、心率、左心室舒张末压显著升高(P<0.05),左心室缩短率及LVEF明显降低(P<0.05);与心衰组比较,缬沙坦组左心室重量指数、心率、左心室舒张末压显著降低(P<0.05),左心室缩短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5);心衰组SERCA2、PLBmRNA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缬沙坦组SERCA2、PLBmRNA显著高于心衰组(P<0.05)。结论缬沙坦长期干预心衰,能够改善心脏舒缩功能,可能与其上调肌浆网的钙调控蛋白SERCA2、PLB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衰)模型,随机将30只大鼠分为心衰对照组,贝那普利组.另假手术组(15只).喂养2个月后通过颈动脉插管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计算体重与左心室重量指数,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组织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组织ACE2 mRNA表达,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ACE2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衰对照组大鼠循环和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明显升高(P<0.01).心肌组织ACE2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P<0.05~<0.01).与心衰对照组比较,贝那普利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P<0.01),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明显降低(P<0.01),循环和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下调(P<0.05~<0.01),心肌组织ACE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结论:心衰大鼠心肌组织ACE2表达上调,贝那普利可进一步刺激ACE2表达增强,这是对该药物作用机制的新解释.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大鼠压力超负荷性心力衰竭发生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将2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10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观察时间点为术后1周、2周、4周、8周。采用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术,建立大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应用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解剖心脏,计算心质量指数;免疫印迹技术检测GSK-3β和P-GSK-3β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GF-β1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术后1周LVEDd、IVST和LVPWT分别为(4.87±0.26)mm、(2.04±0.11)mm和(1.93±0.19)mm;此后呈进行性增加趋势,术后8周分别达(6.94±0.12)mm、(2.98±0.21)mm、(3.63±0.18)mm,均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手术组上述指标各观察点之间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术后8周心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均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心肌GSK-3βWestern blotting灰度值无明显区别;模型组术后8周心肌细胞p-GSK-3βWestern blotting灰度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心肌组织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提示p-GSK-3β和TGF-β1表达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存在线性相关。结论压力超负荷性心力衰竭发生过程中同时出现p-GSK-3β和TGF-β1表达的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肾上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雄性Wistar大鼠慢性心衰模型,随机分为心衰1 d组,心衰7 d组,心衰14 d组,另取假手术组作为对照.观察和比较成模后心衰各组和假手术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左心室肌重量指数(LVMI),免疫组化法对TGF-β1在各组的左室心肌的分布及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用RT-PCR法测定TGF-β1mRNA在各组左室心肌的表达水平.结果 心衰模型各组TGF-β1的蛋白及mRNA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表达增多.结论 TGF-β1可能参与了大鼠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的发生和发展,其水平的高低与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BZ)对糖尿病(DM)大鼠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Bax的表达及心肌肥厚指标的影响.方法 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DM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CON)、DM组和BZ治疗组(BZ).治疗组每日灌胃给予贝那普利(10 mg·kg-1·d-1).8 w后测定心脏质量指数(HMI)、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并取左心室心肌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和 Bax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与CON组相比,DM组大鼠HMI、LVMI明显升高;心肌TGF-β1和 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5,P<0.01);电镜发现DM心肌细胞肿胀、肌丝稀疏,线粒体变性肿胀,间质胶原增生及微血管基底膜增厚.与DM组相比,BZ干预后,HMI、LVMI明显降低(P<0.01);心肌TGF-β1和 Bax蛋白表达减弱(P<0.01);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减轻.结论 TGF-β1 可能通过刺激促凋亡因子Bax表达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促进DM心肌肥厚.BZ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TGF-β1和Bax的表达从而延缓DM心肌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20.
缬沙坦对心力衰竭家兔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家兔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时心肌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蛋白表达及活性的改变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长期干预的意义.方法 27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心衰组和缬沙坦组各9只,通过超容量负荷联合压力负荷建立家兔心衰模型,于术后7周观察左心室结构、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及CaMK Ⅱ的表达和活性的改变.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衰组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窒舒张末压显著升高(P<0.05),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与心衰组比较,缬沙坦组左室重量指数、左室舒张未压显著降低(P<0.05),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5);心衰组CaMK Ⅱ蛋白表达及活性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缬沙坦组CaMKⅡ蛋白表达及活性显著低于心衰组(P<0.05).结论 缬沙坦长期干预心衰,能够改善心脏舒缩功能,可能与其降低CaMK Ⅱ蛋白表达及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