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灸辑要     
(三)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阳经包括阳明、少阳、太阳三条经脉都起于头面部、经颈、项、胸、腹及背部下行,沿下肢外侧,通过足背,直达足趾端与足三阴经相接。 1.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迎香→挟鼻上行→眼内角睛明(与足太阳交会)→眼眶下行→入上齿中→还出环唇→交于承浆→下颌→大迎→耳前→发际→额颅。支脉从大迎→缺盆(锁骨窝)→过乳中→脐旁(对)→下肢外侧前缘→足背→食趾  相似文献   

2.
晓倪 《家庭中医药》2000,7(3):19-19
1 在经络系统中,沟通机体内外上下的主要是手三阴、足三阴及手三阳、足三阳共十二条经脉。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合称手三阴。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脾胃,下络大肠,  相似文献   

3.
孙鸿宾  孙梅 《家庭中医药》2007,14(11):44-45
人体头面颈项部穴位最多。共有76穴,占全身361穴的1/5。头盖脑髓,髓为肾精所化,为肾所主。脑是神经中枢,是管理全身运动、感觉、语言和内脏活动的最高司令部。面部内应脏腑,为经脉之所会,气化之所通。人体十四正经,有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和任督二脉8条经脉循行起或止于头面,故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脑为精明之府,又为髓海之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诸阳之气,[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王明芳教授应用柴葛解肌汤治疗视疲劳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明芳教授从事眼科医教研工作30余年,灵活应用中医药治疗多种眼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就应用《伤寒六书》柴葛解肌汤治疗视疲劳的经验介绍如下:古代医家认为视疲劳主要与肝、心、肾三脏功能紊乱有关,但王教授治疗本病主要从三阳经脉入手。足三阳经本经均起于服或眼附近,手三阳经都有支脉止于眼或眼附近,三阳经脉维系目究,供养气血。若三阳经脉郁结阻闭,则气血不充,诸脉不利。目窍失养,从而视久疲劳、头目胀痛等。《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说:“外邪乘虚而入,入项届太阳,入面肩阳明,入颊属少阳,各随其经之系上头入脑…  相似文献   

5.
气的升降出入联系全身,经脉不仅是气沟通五脏六腑的通道,其循行方向与所对应脏腑的气机升降方向也是一致的,即足三阴、手三阳经脉从低走高为升,其气机运动也是上升方向;足三阳、手三阴从高走低为降,其气机升降方向也是下降。气机运动有升降出入的变化,经脉循行有向上向下的不同,因此经脉循行的路线即是对应脏腑的气机升降之路,经脉循行方向为气机升降方向,二者一体两面,是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结果。诸升者,统于脾,以脾主升;诸降者,统于胃,因胃主降。肝经上行,肝气以升发为顺,因此肝气上逆的说法是不合气机升降理论的。足三阳经别是胃、胆、膀胱三经之气上行至头的通道。将气机升降与经络学说结合为一,突出了脾胃作为气机升降枢轴的重要性,为临床广泛应用脾胃经穴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一、概况:十二经脉,隶属于十二脏腑,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路,即肺手太阴经、心包手厥阴经、心手少阴经,合称“手三阴经”;大肠手阳明经、三焦手少阳经、小肠手太阳经,合称“手三阳经”;脾足太阴经、肝足厥阴经、肾足少阴经,合称“足三阴经”;胃足阳明经、胆足少阳经、膀胱足太阳经,合称“足三阳经”。它们的命名原则是,首先按经脉分布的部位,凡在上肢的称手经,在下肢的称足经;再根据内阴外阳,前阴后阳的原则来比较阴阳的大小,位  相似文献   

7.
任永新  李宏斌 《陕西中医》2003,24(3):288-288
“人面独能受寒者 ,何也 ?然人头者诸阳之会也 ,诸阴经皆至颈胸中而还 ,独诸阳经皆上至头耳 ,故令面耐寒也”。语出于《难经 .第四十七难》主要论述面能耐寒的机理 ,文中提及诸阳脉指手足三阳经 ,诸阴经乃手足三阴经。人的面部独能受寒是因为人的头部是手足三阳经聚会的地方 ,而手足三阴经循行至颈、胸而还 ,不上行头面 ,如手阳明大肠经“……贯颊 ,入下齿中……”。足阳明胃经……起于鼻 ,交安页中……。手太阳小肠经“……循颈上颊……。”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 ,上额交巅……。”手少阳三焦经“……下额出出页……”。足少阳胆经“起…  相似文献   

8.
成都老官山汉墓天回医简手三阳脉首次出现同《灵枢·经脉》于经脉前冠以“手”字的特征,为研究早期经脉形成演变过程提供了新的借鉴和思考。本文以手三阳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马王堆帛书、张家山汉简、老官山经脉简书及《灵枢·经脉》等经脉文献,对其循行和证候演变进行探讨,发现手三阳脉循行逐渐明确了以远端手指作为起点并随后经过臂、肘、肩而最终达到头面部,其病候也相应随之不断增加,并以上肢体表证候为主。其中老官山手三阳脉与早期经脉文献联系密切,又与《脉书》重合最多,而《灵枢·经脉》中又不乏可见到从老官山内容改编而来的痕迹,反映了早期经脉学说的不同面貌,有待以后更多出土经脉文献的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9.
“合治内腑”理论出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合”系指下合穴而言,为六腑之气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即胃合于足三里,大肠合于巨虚上廉,小肠合于巨虚下廉,三焦合于委阳,膀胱合于委中,胆合于阳陵泉。合治内腑,即此六个下合穴可以治疗相应腑病之义。从这六个下合穴的所在经属可以看出,除胃、胆、膀胱三腑与该经五输穴中的“合”相符位于本经外,其余大肠、小肠合入于足阳明胃经,三焦合入于膀胱经。并非本经腧穴,何以能治疗本腑病?其间的关系及其理论依据何在? 从经脉根结标本理论来看,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其经气皆自肢端作用、分布于上肢及头面部,如手阳明根于商阳,入于扶突:手太阳根于少  相似文献   

10.
针灸学第一单元 经络系统的组成   要点 :经脉、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第二单元 十二经脉体表分布概况   要点 :四肢、头面、躯干。第三单元 十五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要点 :1.手三阴。2 .手三阳。3 .足三阴。4.足三阳。第四单元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 足少阳胆经是十二经中在头面部循行较为复杂的经脉之一,历代医籍记载与图示各有出入,使不少入门习医者颇感困惑。最新修订的中医教材《针灸学》,虽在描述上以《灵枢·经脉篇》为主要依据,但其图示是不尽附合经旨的(见图1)。图中可见,足少阳胆经在头面瞳子髎与听会之间这段经脉中,出现了经脉与支脉在同段经中逆行反向的循行。我们认为这给学习针灸经络的人,造成了不应有的混乱,为此,试就胆经头面部之循行叙管见如下: 首先,十二经脉的走向是“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灵枢·逆顺肥瘦篇》)。具体地讲,营气又叫血气,其在经脉中的流注次序是:它起源于手太阴肺经,按十二经传注到足厥阴肝经,复注于手太阴肺经。这样,构成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联接而逐经相传,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血气传注系统,既然这是条公认的规律,那么同经脉中血气反向对流则是不能成立的。再从古人对“迎随补泻”的论述看,尽管历代医家对此持不同见解,然而大多数医家对经  相似文献   

12.
正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的病症,又称为口眼斜,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于贝尔麻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则是指自患者发病起的1~7d[1]。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夏秋季节常见,多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手、足阳经均上行头面部,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的发生。目前治疗面瘫主要是服用营养神经、抗病毒  相似文献   

13.
《双足与保健》2010,(1):45-46
小腿和足、手、耳一样,都是人体的全息元。小腿的反射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身体各脏腑器官的机能,对小腿反射区的刺激,有助于调节各脏腑器官的功能。小腿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必经的经脉,存在许多重要的穴位,与反射区相重叠。通过观察、触压反射区(穴位)能够取得保健和辅助治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孙祥虎 《养生月刊》2010,31(6):564-565
当你满身疲倦时,是否希望能有一个按摩器为你解除一身疲劳?其实,与其花大价钱买一个按摩器,不妨留意一下你身边的东西,它们很多都是天然的按摩器. 木梳--头部按摩器 头是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汇聚的部位,同时也是人体其他经脉、几十个穴位和十余个特定刺激区集合的地方.有"诸阳之会"的美称.  相似文献   

15.
张小平 《世界中医药》2011,6(2):148-149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在中医学文献中称作"口眼斜",也称"口僻",是指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变。手足三阳经均上行头面,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脉受阻,可导致面瘫的发生。古人认为本病是由风邪所致,历代文献均将其归入风门,概称为"中风"。现代医学称之为贝尔(bell)氏麻痹与亨特(hunt)综合征[1]。  相似文献   

16.
百会(Bai hui) 归经 穴属督脉;交会穴之一,但关于交会之经脉所述不一,有谓督脉和足太阳之会,有谓督脉和手足三阳之会,还有谓足太阳、手足少阳和足厥阴、督脉之会。有三阳五会之说。  相似文献   

17.
耳朵是人体五官之一。中医学认为,耳部是全身经络汇集的地方,"耳为宗脉之所聚"。人体主要的经脉都经过耳朵,可见耳朵与五脏六腑、全身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从经络学上看,直接循行于耳的经脉有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  相似文献   

18.
养生保健穴位按摩法(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上肢部穴位按摩法 上肢部常用穴分布在手三阴和手三阳6条经脉上。按摩上肢常用穴,具有平衡阴阳,清热散寒,疏通经络,宁心安神等作用。多揉之能增强心肺功能,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头面部疾病、上肢部疾病、神经衰弱等,均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后遗症主要以口眼斜、肢体偏瘫、语言蹇涩为主证。中风后遗症无论是虚证还是实证,究其总的病机亦无非是气血淤滞,经脉闭塞。故临证当以“通”字立法。“通”者,通行经脉也。补气行血亦通,滋阴潜阳亦通,活血化淤亦通,清火化痰亦通,总之“通”之含义不可拘泥,但总离不开气血两个方面。《内经》云:“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少阳,中于背则下太阳。”阐明了中风之证,以三阳经络首当其冲。“头为诸阳之会”,足三阳经从头走足纵贯全身,统领全身气血。三阳经当中又以“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而与气血的关系最为密切,《内经》有“治痿独取阳明之说”,因  相似文献   

20.
十二经脉交会规律初探241000安徽省芜湖市中医院黄红十二经脉指手足三阳经脉及手足三阴经脉,在经脉循行上它们虽在起止处互相联结成“如环之无端”外,还在别处彼此相交。《灵枢·经脉篇》明确指出两经相交的如脾足太阴之脉“交出厥阴之前”,三焦手少阳之脉“交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