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氟尿苷在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本实验对12名氟尿苷化疗患者进行了临床药动学研究,其中单药化疗6例,联合化疗6例。采用8 h恒速静脉输注的给药方式,分别于输注中及输注后50 min内动态采集血清标本,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采用Winnonlin程序进行模型数据拟合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氟尿苷在体内符合三室开放模型,单药化疗时具有非线性特征,在体内能够代谢为5FU。结论氟尿苷非线性代谢特征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紫杉醇用于卵巢癌化疗的临床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寻找紫杉醇药代动力学参数与疗效和毒性的关系?方法:10名卵巢癌化疗患者单独使用紫杉醇治疗,用药剂量为175mg·m-2和235mg·m-2?动态采集血样本,利用HPLC方法测定,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记录用药过程中CA125改变和毒副作用?采用统计学方法和药代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cmax,AUC,AUMCCl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无关?而血浆浓度在0.1μmol·L-1或0.05μmol·L-1以上持续的时间与WBC减少百分数符合Sigmoid Emax模型?结论:在对此药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特性深入研究后,监测给药后24h的血药浓度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鼠肝药酶活性改变对紫杉醇药动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敏  朱珠  傅强 《中国药学杂志》2000,35(6):400-404
 目的 通过考察CYP3A的变化对大鼠体内紫杉醇代谢的影响,评价紫杉醇与其它可能合用的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本研究将13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入空白组、诱导组或抑制组。各组CYP3A的水平由于使用诱导剂或抑制剂而有所不同。大鼠尾静脉注射紫杉醇10 mg·kg-1后,采集动态血浆标本,以HPLC测定血药浓度,采用PCNONLIN程序进行房室模型数据拟合。结果 大鼠CYP3A被诱导和抑制时,紫杉醇代谢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空白对照组,诱导剂组和抑制剂组的cmax分别为68.91,56.51和108.53 μg·ml-1,AUC为82.48,53.96和189.47 μg·h·ml-1,而CL则为0.0242,0.037和0.0105 L·h-1。结伦 大鼠CYP3A亚族在紫杉醇生物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酶作用的认识有利于预测并控制药物不良反应和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剂量中枢抑制药物中毒病人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焕德 《中国药学杂志》1997,32(12):751-755
 目的:通过对大剂量中枢抑制药物中毒患者体内代谢动力学过程的分析研究,了解该类药物在超大剂量服药后体内代谢及清除的特点,从而为临床抢救提供依据,也为某些药物在超过治疗剂量后体内处置过程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临床严重中毒的患者首先经定性确证,且血中药物浓度达到中毒或致死范围,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连续血浓度定量监测,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3P87药动学程序进行模型拟合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在大多数肝肾功能正常的青壮年患者中,尽管所服剂量大,血中浓度很高,吸收相的参数与文献值相比差异较大,少数患者出现双峰现象,但消除半衰期改变不大,甚至小于文献值,且代谢符合线性动力学过程。结论:大剂量中枢抑制药物中毒的患者在血药浓度监测下,根据血清中药物浓度及其患者的代谢和排泄情况,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绝大多数患者体内的药物仍然按线性动力学过程代谢,且代谢半衰期比文献正常值缩短,一般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紫杉醇作为辅助化疗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MEDLIND、Pub Med和CNKI等电子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15年3月。纳入含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完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同质研究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表明,紫杉醇作为辅助化疗药物,联合常规化疗方案时可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总体OR=1.31,95%CI为1.18-1.46,本次研究尚无法确定紫杉醇与多西紫杉醇疗效比较,也无法确定最佳给药方式。结论紫杉醇作为辅助化疗药物治疗乳腺癌,其临床疗效与常规化疗方案相比,差异显著,能显著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的研究很少,存在偏倚的高度可能,影响了结果论证强度,在以后的进一步研究中期待质量更好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氟尿苷在大鼠子宫组织内的分布及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鹏  朱珠  付强 《中国药学杂志》2003,38(3):203-207
 目的研究氟尿苷(FUDR)在大鼠血清及子宫组织内的分布、代谢特征并进一步探讨FUDR与氟尿嘧啶(5FU)转化关系。方法建立了大鼠血清和子宫组织中FUDR及5FU的HPLC测定方法。13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组,尾静脉恒速输注FUDR或5FU,并按照设计的时间点断头放血,采集血及子宫组织标本,测定各标本中的FUDR及5FU浓度。考察FUDR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特征及其与5FU的转化关系,以及FUDR与5FU在大鼠子宫组织的分布特征。结果在本实验的剂量下,FUDR在大鼠体内呈现线性代谢特征,而其代谢物5FU则符合非线性特征。静脉输注时,5FU具有较强的血液/子宫组织穿透能力,其子宫组织5FU浓度(2.19~5.87) μg·g-1与血液浓度(4.52~5.41) mg·L-1相当。而输注FUDR时,子宫组织内的FUDR浓度很低,代谢物5FU的浓度(2.53~5.11)μg·g-1却与输注5FU时的相当,而此时血清5FU浓度(0.47~0.83) mg·L-1却远低于输注5FU时的血清浓度。结论FUDR具有更强的子宫组织亲和力,静脉输注FUDR后子宫组织内其代谢物5FU的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设计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给药方案。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利多卡因浓度。采用先给予常规剂量,根据对碳酸利多卡因在实施硬膜外麻醉患者中的药物动力学及药效学研究结果,计算出硬膜外持续输注给药速率,实施硬膜外持续给药。结果 对16例患者在硬膜外持续输注给药后30 min,手术中期及手术后期的48份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同时对所有患者在手术全过程中的血压及心率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平均常规给药剂量为(3.72±0.55) mg·kg-1,平均硬膜外持续输注速率为(33.80±6.74) μg·kg-1·min-1,平均血药浓度为(2.76±0.98) μg·ml-1(n=48),手术过程中麻醉效果满意,患者的血压及心率正常。结论 采用先给予常规剂量,后持续硬膜外输注给药的方案,即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又克服了由于硬膜外重复给药所引起的血药浓度的较大波动及由此对药效学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紫杉醇在犬体内的药动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葛召恒  李桦 《中国药学杂志》1997,32(10):603-605
 目的:测定犬iv紫杉醇后的药动学。方法:犬10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先后iv1.5和3.0mg·kg-1两个剂量的紫杉醇,另一组则iv6.0mg·kg-1的紫杉醇,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结果:犬iv1.5,3.0和6.0mg·kg-13个剂量的紫杉醇后,血浆药 时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t1/2β分别为2.20,2.01和2.24h,AUC分别为1.24,2.75和6.72μg·h·ml-1。紫杉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在3个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紫杉醇在犬体内的处置无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美国研究人员研究,尼古丁能够阻碍紫杉醇等化疗药物杀死肺癌细胞,这项研究结果或许有助于解释为何吸烟的肺癌患者治疗起来难度很大。他们用吉西他滨(健择)、顺铂和紫杉醇(泰素)这3种普通癌症药物,对从肺癌肿瘤中提取的几种不同细胞分别进行了试验。加入少量尼古丁,即剂量相当于  相似文献   

10.
甲氨蝶呤大剂量化疗的群体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敏  付强  李鹏  朱珠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5):367-372
 目的在淋巴瘤化疗患者中建立大剂量甲氨蝶呤(MTX)的群体药动学模型,评价病生理和临床因素对药物分布和消除的影响,并利用Bayesian方法预测药物浓度达到目标值(0.2μmol·L-1)所需要的时间。方法82名恶性淋巴瘤病人接受了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并入组。利用NONMEM法建立药动学模型。考察病生理因素、临床合用药对药动学行为的影响。利用交错确认法和自举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符合二室模型分布特征。药动学参数及其个体间变异如下:清除率CL 7.45L·h-1(个体间变异51.4%),中心室表观分布容积V1 25.9L(22.4%),外周室分布容积V2 9.23L(42.3%),室间转运系数Q 0.333L·h-1(70.7%)。血清肌苷浓度对清除率、体重对表观分布容积表现出明显的影响。Bayesian方法能够预测给药后44h药物浓度及达到安全阈值(0.2μmol·L-1)所需要的时间。结论血清肌苷和体重分别对甲氨蝶呤体内清除率和表观分布容积有影响。利用Bayesian估计和44h药物浓度可以预测个体的药动学参数和达到0.2μmol·L-1所需要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紫杉醇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源-质谱联用(LC-MS/MS)方法,并进行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方法 血浆经NaHCO3溶液(pH 8.0)碱化后,用叔丁基甲醚提取。液相分离采用Zorbax SB C18(2.1 mm×50 mm,3.5 μm)分析柱,柱温25 ℃,以甲醇-水(含0.5 mmol·L-1乙酸铵)(70∶30,V/V)为流动相,流速为0.3 mL·min-1,进样量5 μL;采用四级杆质谱检测器,电喷雾源(ESI),正离子方式检测,在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下检测离子对m/z 876.3→308.1(紫杉醇)和m/z 830.2→549.2(多西他赛)。两组SD大鼠分别尾静脉推注7 mg·kg-1紫杉醇热敏脂质体与紫杉醇注射液,采集血样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源-质谱联用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 血浆中无干扰测定的内源性物质,每个样品的分析时间为3.5 min;紫杉醇在2~1 000 n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5),定量限为2 ng·mL-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紫杉醇热敏脂质体的t1/2β、MRT、AUC和CL与紫杉醇注射液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紫杉醇的药动学研究。与紫杉醇注射液相比,紫杉醇热敏脂质体能控制药物的释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急性毒性,提高机体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19名细胞色素氧化酶CYP2C19强代谢者和6名弱代谢者奥美拉唑及其代谢产物5-羟基奥美拉唑和奥美拉唑砜的药动学规律。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色谱法测定其中25名在po 20mg奥美拉唑胶囊后24 h内的奥美拉唑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在25名奥美拉唑药物代谢的志愿受试者中,19名是CYP2C19强代谢者(Extensive Metabolizers,EMs);6名是CYP2C19弱代谢者(Poor Metabolizers,PMs)。奥美拉唑在强代谢者和弱代谢者组平均清除率分别为(16.46±6.13)和(4.9±0.8)mL·h-1·kg-1,奥关拉唑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330.63±596.0)和(4869±1191)ng·h·mL-1;弱代谢者组的奥美拉唑的代谢动力学与强代谢者组存在显著差别,表明奥美拉唑的代谢速率与CYP2C19的表型有关系。结论 奥美拉唑羟化代谢存在着多态性。CYP2C19弱代谢者的奥关拉唑羟化代谢明显低于CYP2C19强代谢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注射用紫杉醇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释放及体内药动学性质。 方法 采用高压乳匀结合冷冻干燥工艺制备注射用紫杉醇脂质纳米粒;考察脂质纳米粒形态、粒径分布、载药量及超滤离心法测定包封率;考察了制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市售紫杉醇注射液为对照,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及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 结果 注射用紫杉醇脂质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 25.6 nm ;包封率为( 99.55 ± 0.25 ) % ,载药量为( 1.37 ± 0.78 ) % ;与 5% 葡萄糖溶液或 0.9%NaCl 注射液配伍 8 h 内稳定;安全性良好,无溶血现象;在 0.8 mol·L-1 水杨酸钠溶液中 24 h 的累积释放百分率分别为 99.8% 和 99.9% ,释放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紫杉醇注射液与脂质纳米粒溶液在大鼠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 (mean residence time , MRT) 分别为 1.10 和 1.85 h ,两者 24 h 内药 - 时曲线下面积 (AUC) 分别为 6.78 和 33.6 mg·h·L-1 。 结论 采用高压乳匀 - 冷冻干燥工艺制备注射用紫杉醇脂质纳米粒,对纳米粒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避免了药物的渗漏;载药量和包封率较高,粒径分布均匀;与注射液相比,脂质纳米粒的体外释放显著慢于注射液,具有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紫杉醇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紫杉醇制备成脂质体后对其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了大鼠组织中紫杉醇HPLC检测法。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4:3:3);色谱柱为Turner kromasil C18(4.6 mm×250 mm,5μn);检测波长为227 nm;炔诺酮为内标。结果此色谱条件下各组织的标准曲线、回收率等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大鼠静脉注射紫杉醇脂质体及紫杉醇注射液(10 mg·kg-1)后,紫杉醇脂质体在肝脏、脾脏和肺脏等脏器分布相对较多。结论大鼠给予紫杉醇脂质体及紫杉醇注射液后在各个脏器的分布量几乎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奥美拉唑注射剂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健康志愿者单剂量静脉滴注80mg奥美拉唑钠,HPLC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采用t检验比较2种药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国产与进口奥美拉唑注射剂药-时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间无显著性差异,t1/2b分别为(1.80±0.70)和(1.60±0.67)h; AUC分别为(4950.92±870.06)和(4468.47±736.94)h·ng·mL-1。结论国产与进口奥美拉唑注射剂具有相同的体内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装中依帕司他浓度,研究该药物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血浆样品用甲醇沉淀蛋白后直接进样,选地西泮作内标。采用μBpndapak C〈sub〉18〈/sub〉(300 mm×3.9 mm,10 μm)柱,流动相:甲醇-0.O1 mol·L〈sup〉-1〈/sup>K〈sub〉3〈/sub〉PO〈sub〉4〈/sub〉-乙腈(50:37:13),流速1.4 ml·min〈sup〉-1〈/sup>,设程序波长0~4 min 389 nm,4~7 min 237 nm UV检测。结果:该方法回收率为101.09%~105.97%,最低检测浓度为5.1ng·ml〈sup〉-1〈/sup>,日内RSD<4.48%(n=5),日间RSD<4.53%(n=5),线性范围:20.4~12750 ng·ml〈sup〉-1〈/sup>。10例健康青年志愿者单剂量po,依帕司他片剂50 mg后,达峰时t〈sub〉max〈/sub〉为(1.79士0.57)h,峰血药浓度c〈sub〉max〈/sub〉为(3840.6±968.5)ng·ml〈sup〉-1〈/sup>,消除半衰期t〈sub〉1/2β〈/sub〉为((1.11±0.35)h。结论:本法快速,准确,灵敏,能较好地满足依帕司他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17.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人体内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及其在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1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设计的时间点取静脉血,血药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药动学参数采用3P87程序计算。结果单次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200mg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实测值)为(67.58±8.84)mg·L-1,t1/2α为(1.46±0.35)h,t1/2β(23.95±4.72)h,Vd为(2.921±0.382)L,CL为(0.:186±0.048)L·h-1,k10为(0.064±0.016)h-1,AUC0-1(以梯形法计算)为(1015.29±225.14)mg·h·L-1。结论本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适合临床药动学研究。健康志愿者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后的体内过程呈线性特征,符合一级消除的二房室模型,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