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尿激酶冲击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尿激酶冲击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用尿激酶冲击溶栓治疗30例生脑梗塞与常规用维脑路通治疗32例急性脑进行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及治疗前神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尿激酶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尿激酶可明显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的有效率尿激酶组有86.7%,对照组46.9%,差异显著(P〈0.01)。结论  相似文献   

2.
非典型性老年急性心肌梗塞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祖智 《广东医学》1996,17(5):289-290
本文通过随机抽样调查80例6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依临床症状分为非典型组和典型组进行对比观察,显示症状非典型性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病率达53.8%(43/80);随着年龄增长而患病增加(P〈0.05);梗塞部位以下壁为多(P〈0.01);常合并心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P〈0.05-0.01),伴发症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慢性胃肠疾患为主(P〈0.01),急性期病死率达32.6%(14/4  相似文献   

3.
314例顾重患儿血气异常值的结果分析表明,pH〈7.20组,PO2〈5.33KPa组,PCO2〉9.33kPa组,HCO3〈1.33kPa组,病死率明显增高(P〈0.01),混合性到碱失衡病死率显著高于单纯性酸碱失衡组(P〈0.01)。三重酸碱失衡组病死率显著高于混合性酸碱失衡组(P〈0.01),血电解质钠氯异常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5)。提示:危重患儿的血气测定对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小儿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重型肝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4例14岁以下重型肝炎患儿用多种归类方法比较各相关因素对病死率的影响。结果年龄≤3岁病死率(77.47%)高于4岁以上组(62.16%,P<0.01);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92.31%,高于亚急性重型肝炎46.86%(P<0.01);两个以上器官衰竭者和外周血白细胞≥1.4×1010·L-1者病死率分别为77.42%和84.62%,高于相应对照组;病原类型对病死率影响不明显;死亡组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存活组,而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值两组相近。结论小儿重型肝炎年龄≤3岁,急性重型肝炎是和慢性重型肝炎、多脏器受累、血象明显增高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下降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25例AMI采用尿激酶静滴溶栓治疗,结果冠状动脉再通率56%,显著高于对照组(21.9%,P〈0.01),出血率4%,严重并发症发生率8%及病死率9.5%,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尿激酶冲击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用尿激酶冲击溶栓治疗30例急性脑梗塞与常规用维脑路通治疗32例急性脑梗塞进行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及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尿激酶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尿激酶可明显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总有效率尿激酶组为86.7%,对照组46.9%,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于发病在12h内急性脑梗塞应尽快进行溶栓治疗,以期改善脑梗塞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总结急性心肌梗塞(AMI)住院期间死亡并行尸体解剖检查63例,就其尸解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助于减少AMI的并发症,生存率。按年龄分为3组,结果表明,从AMI发病到死亡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Ⅲ组心肌梗塞多见于下壁,占64%(P〈0.05)。多部位梗塞发生率高,占64%。再次酷暑塞、心力衰竭、严重心率失常等并发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P〈0.05,P〈0.01)。溶栓治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分析5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组)与63例非溶栓组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结果 溶栓组与非溶栓组QTd比较,P〈0.05。溶栓成功组与溶栓失败组QTd比较,P〈0.01。结论 (1)急性心肌梗死成功的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能解低QT间期离散度,提高心电稳定性。(2)溶栓后QTd的减少可作为溶栓成功的间接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灌注后QT离散度的变化。方法 对20例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再灌注后与16例溶栓未成功或未溶栓急性心肌梗死患12例导联心电图QT离散度进行测定,并与30例正常人QT离散度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率和/或Jd离散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灌注组与无再灌注组,4周后测量QT离散度和/JT离散度,两组间差异有显性(P〈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早期和长期联合应用阿替洛尔和卡托普利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AMI后联合用药的265例患者(A组)和单独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137例患者(B组)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住院期间A组病死率(4.53%)明显低于B组(18.25%)、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B组(P<0.01);随访期间A组病死率为11.43%,也较B组31.07%明显为低(P<0.01)。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和再梗死的发生率也均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AMI后早期和长期联合应用阿替洛尔和卡托普利对患者的预后更有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心电图QT离散度(QTcd)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收集72例AMI测定住院首次及溶栓后2h、第2、3、4、7、15d的12导联心电图QTcd,用尿激酶(UK)溶栓,按冠状再通和未通分组比较。结果:冠脉未通组QTcd溶栓前后无差异(P〉0.05);再通组于溶栓后2hQTcd减少直至前3d,但无意义(P〉0.05),于第4、7d明显减少(P〈0.01),第7  相似文献   

12.
对30例过敏性哮喘发作,34例慢支急性发作期及23例肺心病急性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免疫球蛋白变化进行观察,并与30例健康才人作比较。结果显示:哮喘、慢支、肺心病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均极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CD4^4/CD8^+比值哮喘组极高于对照组(P〈0.01),肺心病级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慢支级瑟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API0134对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后随机分为穿心莲有效成分(API0134,API)组与对照组,治疗15d,均同时给予阿司匹林等药物。检测溶栓前后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浓度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结果表明,API组溶栓后72h血GMP-140浓度轻度增加,对照组显著性增加(P〈0.01),API组GMP-140在溶栓后72h和15d均义(72h,P〈0.05;15d,P〈0.01)。研  相似文献   

14.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比色法对19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外周血过氧化脂质(LPO)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中毒急性期LP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轻度中毒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中,重度中毒显著增高(P〈0.01,P〈0.001)。表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病情变化与自由基的损害作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4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细胞毒药物治疗前后的红细胞生成素(EPO)进行观察,并与正常人组、其他贫血组进行对照。发现急性白血病化疗前EPO水平高于正常人(P〈0.01),但低于同等程度贫血的其他疾病组(P〈0.01)。化疗后在Hb无明显改变的情况下,EPO水平急剧增高,显著高于化疗前水平(P〈0.01)。骨髓抑制严重者EPO上升幅度大。细胞毒药物引起EPO水平异常增高的原因尚不清楚,骨髓受抑制EPO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4因子(PF4)在急性脑梗死(ACI)和多灶性脑梗死病人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和酶标免疫测定法测定40例ACI患者6-72h、7天和33例多灶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对照组血浆β-TG、PE4的变化。结果 发现ACI组6-72hβ-TG和PE4、7天后PE4及多灶性脑梗死组PE4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ACI组7天后PE4较6-72h显著下降(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ACI组7天后β-TG与多灶性脑梗死组、对照组均无差异(P〉0.05)。这变化与病灶面积的大小无明显正相关,多灶性脑梗死组病灶数目愈多、PE4愈高(P〈0.05)。结论 结果提示脑梗死病人血小板活性增高,β-TG、PF4均升高可能为发病在6-72h的ACI患者,仅有PF4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脑塞急性期血浆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血浆NO、ET的动态观察。结果:在发病72小时内,脑梗塞组血浆ET明显升高,NO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P均〈0.01;治疗后两组ET均有明显下降(P〈0.01),NO有明显升高(P〈0.01),但治疗组ET降低,NO升高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脑梗塞急性期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再灌注心律失常与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关系,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31例)再灌注前、后和未溶栓患者(34例)间进行心室复极各参数对比分析后发现:溶栓再通组的QTd,QTcd,QT1cd,JTd,JTcd及JT1cd明显长于溶栓前、未再通组和未溶栓组(P<0.01),再通组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多于未溶栓组(P<0.01);前壁心肌梗死再灌注组的QTd长于下、后壁组(P<0.05),而前者的QTcd、QT1cd则明显长于后者(P<0.01)。结果表明:再灌注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多发和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9.
对521名3~6岁资源机关幼儿园儿童进行了视力调查。结果表明正常视力的出现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P〈0.05);平均视力3岁组为4.92,4岁组为5.01,5岁组为5.03,6岁组为5.06。视力与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刘洁 《铁道医学》1997,25(4):218-220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比(QTdr)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时早期室颤、远期猝死的价值。方法 以心电图回顾性分析对比QTdr及QTd(QT离散度)与AMI时室颤、猝死的关系,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室颤组QTdr明显高于对照组(11.92%,4.4%),P〈0.01。特异度QTdr高于QTd(70.37%,62.16%)。结论 QTdr预测AMI室颤有肯定价值,优于QTd。4周后QTdr增加,可能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