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研究细胞问粘附分于-1(ICAM-1)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了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及正常人血清Sicam—1水平。结果哮喘发作期患者Sicam—l(306.31±80.81)μg/L明显高于正常人(247.46±47.72)μg/L,P<0,01结论Sicam—1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呼吸道疾病,是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但对这类气道炎症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多种炎性细胞、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在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 cules1,sICAM1),是表达于内皮细胞和其他抗原递呈细胞表面上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s1,ICAM1)脱落后于血液中的可溶形式,通过与ICAM1竞争结合配体起到调节气道炎症的作用。内皮细胞表面细胞粘附分子的异常表达是内皮细胞损伤的早期变化[1]。E选择素(E selectin,E SLT)是介导内皮… 相似文献
4.
5.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检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血清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5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sICAM-1,并以正常人血清作对照.结果肝硬化患者的sICAM-1水平各组均高于正常人(P<0.01),而各组间的sICAM-1水平比较,其中Child C级高于Child B级及Child A级(P<0.01).sICAM-1水平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呈正显著相关(P<0.01),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显著相关(P<0.01),体内乙肝病毒的复制与否亦有明显差异.结论 sICAM-1是一项非损伤性的、可反映肝炎活动及肝组织损害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7.
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分期、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2名健康献血员、43例肺癌患者的血清sICAM-1水平.结果初诊组、术后组肺癌患者血清sICAM-1分别为(2057±692)ng/ml和(1604±666)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503±176)ng/ml(均P<0.001).淋巴结分级为N2、N3的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高于N0+N1者;原发灶大或侵犯范围广的患者血清sICAM -1水平也高.放疗后肿瘤消退的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出现复发、转移时血清sICAM-1水平下降不明显.结论sICAM-1水平与肺癌患者的病期有关,并有可能作为肺癌患者治疗后监测病情变化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在带状疱疹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分别对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ICAM-1(CD54)及血清可溶性ICAM-1(sICAM-1)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带状疱疹患者CD54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其较高水平测定值主要分布在病程第3~7天;患者sICAM-1的表达未升高.带状疱疹患者经对症处理,局部水疱结痂愈合、神经痛减轻后复查显示,患者CD54的表达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带状疱疹患者CD54表达可能与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败血症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新生儿几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观察3组新生儿血清sICAM-1水平。脐血组:34例正常新生儿脐血。对照组:25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败血症组:33例治疗前(入院第1d)及有效治疗后7-18d(出院当天)的败血症新生儿。结果:血清sICAM-1水平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败血症组治疗前明显增高,治疗后略有下降,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血培养阳性与阳性之间比较,不同程度败血症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sICAM-1测定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指标,但不能评判疗效。 相似文献
10.
11.
INTRODUCTIONInthelastdecade,someauthorshavewitnessedanadvancebyleapsandboundintheknowledgeofceladhesionmolecules,anever-incre... 相似文献
12.
R6sumeObiectifPourobserverlesalterationsdemoldculesolubleintercellulaired,adhi8iontyPe-i(ICAM-1)etdT-selectinechezlesin/arctusdumyocardeaigusmp.MdthodesLesechantillOnsdusangvdineuxperiPheriquesontprelevesche221IM,avantet4,8,1224,48,72heuresaPreslathrombolyseoul,angiOPlastiecoronairedirecte.Le8dchantillonstemoinsuniquessontprdleveschez16sujetBnormaux.Laconcentrationseriqued,ICAM-1etdT-sdlectineestddtecteeparlamdthodednISA.RdsuItatsLaconcentrationd,ICAM-1etdY-selectineestplushautech…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5(IL-5)经雾化吸入后对过敏性哮喘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可溶性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于IL-5吸入前、吸入后2、24、48及72h分别收集8例哮喘患者和6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sICAM-1水平。结果:IL-5对正常人血清中的sICAM-1水平均无影响。哮喘患者吸入IL-5后2h sICAM-1即明显增高,48h后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sICAM-1与sE-selectin含量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测定10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病第1、3、5、10天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sICAM-1、sE-selectin的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sICAM-1、sE-selectin的浓度在发病第1天即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第5天开始下降,第10天显著下降,各时间点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46.63、42.52,t=5.07~18.07,P〈0.01);大梗死灶病人组血清sICAM-1、sE-selectin水平高于中梗死灶病人组和小梗死灶病人组(F=56.23、47.64,t=4.74~9.26,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诱导血清sICAM-1、sE-selectin水平升高,随病程动态变化,且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6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呼吸阻力(Rrs)、肺量图、流量-容积曲线、动脉血气测定。结果表明,发作期患者有明显的气道阻塞,缓解期患者的Rrs明显高于正常预计值,提示缓解期患者的小气道功能尚未或不能完全恢复。支气管哮喘患者的Rrs与FEV_1%有明显相关,但在合并肺气肿的患者两者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应用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CD系列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缓解期及脱敏治疗半年以上者共63例进行了检测及比较分析,发现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外周血CO_3、CD_8细胞减少,CD_4/CD_3比值增高。在缓解期和脱敏治疗后CD_8、CD_4/CD_8比值均恢复,CD_3仍较正常减低。外源性嗜喘发作期T细胞亚群改变较内源性哮喘更明显,并且其血清总IgE与CD_8变化呈负相关,与CD_4/CD_8比值变化呈正相关。本文结果指示T细胞亚群的异常变化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检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①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54)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CD106)在急性白血病病人诊断、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②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ELISA法),对1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3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病人治疗前后的血清可溶性ICAM-1(sICAM-1)和可溶性VCAM-1(sVCAM-1)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比较。③结果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前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1.52、10.73,q=3.06~4.17,P〈0.01),缓解后降至正常水平。复发病人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升高,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8.91、9.12,q=2.92~4.93,P〈0.01)。ANLL中M4和M5病人血清sVCAM-1水平高于其他亚型病人(F=8.13、9.11,q=3.65~4.13,P〈0.05)。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升高者与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正常者比较,疗效较差。随着病情缓解,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亦降至正常。④结论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病人的病情进展、疗效及预后,并对化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糖皮质扩素对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16例采用小剂量激素(地塞米松20mg/d)治疗,对照组16例使用较大量激素(地塞米松40mg/d)治疗。基他治疗措施及方法基本桢。结果 两组病人症状均在1~2d缓解,动脉血PaO2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 对重症哮喘者早期应用小剂量激素、氩茶碱持续静脉点滴,可避免大剂量应用产生的副作用,可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oe-1,sICAM-1)在急、慢性肝炎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67例急、慢性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并同时检测肝功能。结果 急、慢性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水平(P〈0.01,P〈0.05),且随着肝细胞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结论 血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白细胞介素-16及免疫球蛋白IgE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6(IL-16)、免疫球蛋白IgE的动态变化和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IL-16、IgE水平.结果: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清中的IL-16、Ig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缓解期血清IL-16较发作期下降不明显,而IgE较发作期下降显著;发作期哮喘患者IgE与IL-16呈正相关.结论:IL-16及IgE与哮喘发病机制有关,动态观察有助于病情评估,同时提示哮喘患者缓解期气道炎仍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