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以来我院成功地进行了 9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 ,现将体会介绍如下。嗜铬细胞瘤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血中儿茶酚胺增加、血压升高和慢性血容量不足。麻醉处理的关键是高血压危象、严重低血压及心律失常的预防和处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是保障术中循环稳定的基础。目前常使用的α和 β 受体阻断药有酚妥拉明、酚苄明及普奈洛尔。α受体阻断药可对抗儿茶酚胺引起的血管收缩作用 ,使血压下降。酚妥拉明为冠心病人所忌用。硝苯吡啶是一种新型合成的钙通道阻断药 ,以其能阻断钙离子通过血管平滑肌 ,抑制毛细血管肌张力 ,使血管扩张 ,降低…  相似文献   

2.
嗜铬细胞瘤病人在围术期必需适当阻断肾上素能神经,尽量减轻引起儿茶酚胺释放的各种刺激,Mg艹可以抑制肾上腺髓质和周围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又直接阻断儿茶酚胺受体,并直接扩张血管。作者报道2例嗜铬细胞瘤孕妇用MgSO_4的经验。例1:26岁妇女,妊娠32周时出现高血压,查尿香草扁桃酸(VMA)含量增多,血浆去甲肾上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4年以来术中应用硫酸镁控制血压切除嗜铬细胞瘤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5岁。病史3个月~3年。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术前明确诊断为嗜铬细胞瘤。全部行肿瘤切除手术,并经病理证实。对同期明确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术前应用受体阻断剂酚苄胺控制血压并补充血容量,术中未应用硫酸镁的病例,按年龄、性别配对选择8例作为对照组,以探讨硫酸镁控制嗜铬细胞瘤高血压情况。硫酸镁组8例患者术前未应用扩血管药物和补充血容量,而采用术中静注硫酸镁、适量扩…  相似文献   

4.
艾司洛尔在硬膜外加全麻下用于嗜铬细胞瘤手术10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艾司洛尔属新型、超短效β-受体阻滞药,1988年首次报告在嗜铬细胞瘤手术中应用。现就我院自1995年3月~12月在联合麻醉(硬膜外阻滞加浅全麻)下10例嗜铬细胞瘤手术中使用艾司洛尔的情况做一报道。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嗜铬细胞瘤手术10例,男性2例,女性8例,ASAⅠ~Ⅱ级。年龄31~63岁,平均46.5岁。术前尿VMA11.2~18.4mg/24h,平均15.5mg/24h,心电图和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二、术前准备有高血压症状患者术前两周口服酚苄明20mg,一日3次,术前3天加用  相似文献   

5.
儿童嗜铬细胞瘤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984—2004年诊治的8例儿童嗜铬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通过临床表现、24h尿儿茶酚胺、^131碘-间碘苄胍全身核素扫描(^131-MIBG扫描)、B超或CT检查明确定性及定位诊断。并用α-受体阻滞荆行术前药物准备。结果8例均行手术切除肿瘤;病理诊断:良性5例,恶性3例。结论儿童嗜铬细胞瘤少见,病情进展快;早期诊断、手术切除是目前惟一可治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嗜铬细胞瘤患者因肿瘤分泌的内源性儿茶酚胺不同,其临床表现、术前准备、术中肿瘤摘除前后血液动力学变化及麻醉处理均有差异…。血管扩张药硝普钠(SNP)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Esmolol)已成功用于该手术。本文拟观察两种药物对嗜铬细胞瘤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肿瘤摘除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7.
嗜铬细胞瘤是功能性分泌儿茶酚胺的交感-肾上腺系统肿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从骨盆向颅底延伸的椎旁交感神经链。其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瘤体大量分泌儿茶酚胺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所致,表现为高血压、心律失常及代谢异常等一系列症状。嗜铬细胞瘤术的麻醉处理较困难,风险大,因而明确术前诊断,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8.
嗜铬细胞瘤手术术前常用α受体阻断药,术中先阻断瘤血供再切除肿瘤。近年,术前也用钙通道阻断药作准备,或伍用其他抗高血压治疗如用非选择性α拮抗药及选择性α_1受体阻断药,有时也只用单一药物的疗法。作者报道1例已转移的嗜铬细胞瘤,术前仅用地尔硫(?)(diltiazem,硫氮(?)酮),术中却出现血压急剧波动。此例男病人70岁,5年前在吸入麻醉下切除嗜铬细胞瘤和右肾,术前用α和β肾上腺素能阻断药准备,术中血压控制良好。此次入院前突然出现左侧轻度偏瘫,血压高达26.7/14.7kPa,血浆肾上腺素190pg/ml和去甲肾上腺素970pg/ml(正常值上限分别为110pg/m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嗜铬细胞瘤手术中应用硫酸镁的价值。方法: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6例。麻醉诱导前静注硫酸镁1.25~2.5g,继以2.5%硫酸镁静脉连续滴注至肿瘤切除。检测不同时点血儿茶酚胺、皮质醇、电解质和循环指标的变化。结果:血儿茶酚胺在肿瘤切除前变化无显著差异,切除后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血皮质醇无显著变化;循环指标平稳,气管插管、腹腔探查、分离肿瘤时均无内源性儿茶酚胺升高所致的循环指标的变化。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应用硫酸镁控制急性高血压反应,是一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嗜铬细胞瘤摘除术的麻醉中,虽儿茶酚胺的变化能引起血循环急剧变化等多种问题,但近年来,随着儿茶酚胺的受体,特别是α—β—受体阻滞剂研究的进步、Swan—Ganz 导管等监测系统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正>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是指发生于肾上腺或肾上腺外含嗜铬细胞组织的肿瘤。目前较统一观点为:嗜铬细胞瘤特指肾上腺嗜铬细胞瘤(adrenal pheochromocytoma)。肾上腺外及异位嗜铬细胞瘤统称为副节细胞瘤(paraganglioma)。由于其合成、贮存和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可引起患者出现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及代谢紊乱,当在应激等状态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时,易导致高血压危象而危及生  相似文献   

12.
嗜铬细胞瘤/副神节瘤是由神经嵴起源的嗜铬细胞产生的肿瘤,具有分泌儿茶酚胺的功能,而儿茶酚胺作用于血管、心脏,常常引起血液循环系统及代谢的改变。嗜铬细胞瘤手术前后血液中儿茶酚胺浓度的变化会引起相应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若没有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监护,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几率很高。因此,了解嗜铬细胞瘤/副神节瘤的病理学特点,术前进行良好的药物准备,术中轻柔的手术操作及与麻醉师的良好配合,术后ICU的严密监护,是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也是嗜铬细胞瘤/副神节瘤成功治疗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3.
43例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铬细胞瘤因其病理生理改变大 ,术前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靶器官损害 ,因此 ,麻醉处理难度较大。我院 1987~2 0 0 1年共收治 4 3例嗜铬细胞瘤病人 ,术后病理切片均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全部病人康复。现将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病人 4 3例 ,男 30例 ,女 13例 ,年龄 16~ 5 2岁。ASAⅡ级 32例 ,Ⅲ级 10例 ,Ⅳ级 1例 ,其中 2例为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1例为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侵蚀肾脏 ,2 9例患者收缩压波动高限达 2 5 0mmHg。全组病例均经病理确诊。术前准备 全部病例入院后服长效α受体阻滞药酚苄明 …  相似文献   

14.
嗜铬细胞瘤足南神经嵴起源的嗜铬细胞产牛的肿瘤,肿瘤合成、贮存和释放大量儿茶酚胺,表现为高儿茶酚胺血症.嗜铬细胞瘤发病率为(1~2)/100万,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30~50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α受体阻断药对腹膜后异位嗜铬细胞瘤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48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腹膜后异位嗜铬细胞瘤的患者.根据术前使用α受体阻断药(酚苄明)的情况,分为服药组(P组)和未服药组(NP组),P组为19例,NP组为29例.对其嗣术期心血管事件及术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P组HR增快大于100次/分发生率、最快HR、肿瘤切除后BP降低发生率均高于NP组(P<0.05).术中BP升高发生率及出入量差异无统汁学意义,NP组术后有2例患者转入ICU接受治疗.结论 术前使用α受体阻断药控制患者血压,并不降低腹膜后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术中循环剧烈波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对不典型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无症状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8例,均无高血压病史,内分泌功能检查仅3例尿儿茶酚胺(CA)和尿3-甲基4-羟基苦杏仁酸(VMA)水平轻度增高。21例肿瘤〉3C/T/者增强CT均可见肿瘤周边强化明显,内部有不均匀强化,个别可见偏心液化;7例肿瘤≤3cm者周边与内部强化较均匀一致。根据影像学检查拟诊为不典型嗜铬细胞瘤,2001年以前收治的12例术前未给予降压药和扩容准备;其后收治的16例术前3d每晚给予多沙唑嗪缓释片4mg,术晨加服4mg进行药物准备,不扩容。结果28例均行开放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中血压波动14例,其中术前未服用多沙唑嗪缓释片组3例出现高血压危象,服用多沙唑嗪缓释片组无高血压危象。术后诊断隐匿型嗜铬细胞瘤14例,无功能嗜铬细胞瘤14例。结论 不典型嗜铬细胞瘤特别是隐匿型嗜铬细胞瘤应引起泌尿外科医生足够重视。术前应用缓释型“受体阻滞剂对于保证术中血压的平稳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已知本可松常用量静脉注射引起轻度脉搏增快和血压上升。最近有报道在支气管哮喘和嗜铬细胞瘤麻醉时使用本可松(PANC)发生异常的高血压,作者认为其机制为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与本可松相互作用。本可松对循环系的影响,目前有各种解释,一是毒蕈碱受体的阻断作用,该药作用于后接合膜,有阻滞毒蕈碱受体作用与交感神经节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阻滞SIF(小的强萤光的)细胞的毒蕈碱受体。二是促使交感神经末稍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作用。三是在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端阻止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四是对心肌的直接β作用。给本可松全身末稍血管阻力增加,其理由之一是药物直接作用于末稍血管。  相似文献   

18.
术前有高血压、低血钾,虽然高度怀疑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但并不能完全排除皮质腺瘤或嗜铬细胞瘤成分的存在,除了应用安体舒通、补钾外,还应该应用α-受体阻断剂充分扩血管,以免术中、术后出现顽固性低血压,一般而言,有症状如高血压的肾上腺肿瘤,术前常规要应用α-受体阻断剂扩血管。  相似文献   

19.
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是一项全新的外科挑战,由于解剖复杂多变,手术操作过程中有儿茶酚胺释放的可能,使手术难度加大。作者报道1999至2 0 0 2年收治的5例后腹膜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利用腹腔镜切除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经验。其中2例有vonHippel Lindau病史,3例为高血压偶然发现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4例有高血压病史者中2例有相关症状(一过性面部潮红、头痛、视物模糊)。5例术前血和尿中去甲变肾上腺素和(或)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升高,3例13 1I MIBG扫描阳性。术前均采用CT准确定位肿瘤。4例利用腹腔镜技术切除…  相似文献   

20.
嗜铬细胞瘤麻醉近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嗜铬细胞瘤近年来诊断及定位进展,并能预测恶变情况。并介绍了新型吸入麻醉药及静脉麻醉药应用于该手术的经验,及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应用趋势。对术中高血压危象的处理分别介绍了新型肾上腺素能阻滞药及钙通道阻滞药的应用,硫酸镁及其他扩血管药的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