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血管平滑肌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和血管组成,发病年龄多介于40~60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常发生于下肢的皮下组织,也可发生于头颈部、颌下腺及腹膜后区域,较少发生于女性生殖系统[1,2]。根据现有报道,血管平滑肌瘤在女性生殖系统中主要发生于子宫,迄今国外有相关报道30余例,国内70余例,较少发生于宫颈、卵巢及阔韧带,发病年龄19~69岁[1,3]。多数研究认为,血管平滑肌瘤属于平滑肌瘤的变异[1,2,4,5],  相似文献   

2.
<正>胆囊良性疾病主要包括胆囊腺瘤、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腺肌症等[1]。胆囊平滑肌瘤属胆囊罕见良性病变,国内文献仅有1例影像个案报道[2]。平滑肌瘤是一种来源于平滑肌组织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器官,最常见于子宫,亦可见其他少见部位的报道,如胸膜、膀胱等[3-4]。现回顾性分析1例胆囊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3.
<正>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腹主动脉内膜、中膜及外膜三层结构向外周的局限性扩张,且扩张段内径超过正常腹主动脉内径的50%[1,2],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是肾动脉下型AAA[3],主要威胁在于瘤体破裂,若发生破裂死亡率高达90%[4,5]。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是通过介入的方法将带膜支架置于AAA腔内,将瘤体和血流隔开,瘤腔内血栓形成并逐渐机化,避免血管发生破裂[6,7]。EVAR由于微创、围手术期病死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容易被临床医生及患者接受,近年来已成为AAA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8,9]。但EVAR并发症较多,包括内漏、移位、破裂、感染等[10],1993年Chalmers等[11]首先报道支架植入后感染,发生率0.5%~5%,但死亡率高达75%。本文对我院血管外科2021年6月收治的1例EVAR术后支架移植物...  相似文献   

4.
<正>全内脏反位(situs inversus totalis,SIT)是一种少见的先天发育结构异常,胸腹腔脏器及血管分布呈镜像反位状态,据报道内脏反位的发生率约1/10 000左右[1]。国内外文献多报道全内脏反位行胸腹部外科及血管介入手术,鲜有全内脏反位脊柱疾患病例报道[2~4]。本科成功对1例全内脏反位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行腰椎融合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骨溶解症,又称大块骨溶解症,是一种以特发性、进行性骨质溶解、吸收为特征的骨代谢疾病。该病首次由Jackson于1938年报道,Gorham和Stout[1]于1955年又对该病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病因可能为淋巴管瘤和多发性血管瘤,因此该病又称为Gorham-Stout综合征。骨溶解症是一种大量毛细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并伴有骨溶解为特征的罕见疾病,发病机理不明,髋关节骨溶解症更少见。  相似文献   

6.
<正>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KS)是少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病毒感染、免疫功能、遗传、生活环境等[1]。主要受累部位为皮肤,表现为结节样改变。此外,淋巴结、内脏器官等也可受累,但较少见[2]。我国报道该病多见于新疆少数民族[3],HIV阴性且原发部位为脾脏的汉族患者临床罕见。本组1例患者为中年男性,汉族,50岁,主诉腹胀10余天入院。  相似文献   

7.
<正>肾移植术后淋巴漏和淋巴囊肿是肾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6%~18.0%,绝大多数发生在术后1~6周[1]。主要病因为髂血管及移植肾门周围淋巴管漏扎或结扎电凝不确切,其他危险因素包括重复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使用尸体供肾、服用西罗莫司、多囊肾开窗引流术后、贫血、低蛋白血症、肥胖、糖尿病及高龄等[1-7]。淋巴囊肿表现为移植肾周逐渐增大的包块,易压迫输尿管、髂血管、膀胱等,导致移植肾积水、疼痛、下肢水肿、深静脉血栓、尿频及便秘等,影响移植肾功[1,6]。  相似文献   

8.
<正>食管平滑肌瘤是最常见的食管良性肿瘤,多数单发于远端2/3食管,大多起源于食管肌层,少部分起源于黏膜肌层。97.9%的肿瘤位于食管壁内,仅0.7%突向食管腔内,1.4%的瘤体向食管壁外生长,易与纵隔肿物混淆[1,2]。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当瘤体较大,阻塞食管或压迫周围组织时可出现吞咽困难、反酸烧心等[3,4],咳嗽、胸闷的症状极为少见[5]。本文报道1例以咳嗽、胸闷为主要表现,且与纵隔占位鉴别困难的食管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肝移植手术已成为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患儿的重要治疗方法[1],在儿童肝移植领域,受其较小的体质量影响,难以匹配到合适的整肝供肝,仍以劈离式肝移植、亲体肝移植等术式为主,并且受到供受体血管管径差异、受体原发疾病、门静脉吻合成角、复杂的血管吻合技术以及术后腹内压等一些潜在危险因素影响[2-3],其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不容小觑。据报道,儿童肝移植术后血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可达7.2%~35.2%[4-5],门静脉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可达33%[6-8],同时,门静脉狭窄的发生率约为2%~14%[9-10]。  相似文献   

10.
<正>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手术复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且种类较多,桥袢梗阻是其中并发症之一[1]。桥袢梗阻的原因众多,包括良性因素、恶性因素,前者常由于内疝所致[2],后者常由于肿瘤局部复发并侵犯输入袢所致[1,3]。文献中报道的PD术后桥袢梗阻部位多数位于胆肠吻合口的远侧[4-5],梗阻位于胆肠吻合口近侧的则少见文献报道。本文将一例胰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与胰肠吻合口之间桥袢恶性梗阻患者的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腰骶椎间融合术后继发骶骨骨折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常引起臀部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近年来,腰骶椎间融合术后继发骶骨骨折的危险因素一直是脊柱外科领域研究的热点[3~7]。除了与长节段融合密切相关外,术后骶骨骨折的各种潜在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盆参数]也相继被报道[6]。  相似文献   

12.
<正>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cute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AMVT)是指肠系膜静脉内急性血栓形成;通常累及肠系膜上静脉,极少累及肠系膜下静脉[1];急性期可导致肠坏死甚至坏疽,后期可导致小肠狭窄、肠梗阻及短肠综合征。AMVT临床相对少见,约占肠缺血性疾病的5%~15%[2],起病较隐匿,症状不典型,诊断困难,致死率高。AMVT治疗的目标是尽快减轻血栓负荷,恢复肠道正常血液循环,尽量避免肠坏死。如已发展为肠坏死,则需识别坏死界限,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肠管。本文对目前AMVT的主要治疗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正>十二指肠乳头肿瘤临床少见,年发病率低于1/100 000,男女比例约为1.5∶1[1,2],占消化道肿瘤 5%,其中良性腺瘤占70%[3]。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大多数无症状,多为检查时发现,一旦出现恶心呕吐、厌食、体重减轻、梗阻性黄疸、消化道出血、胆道感染或急性胰腺炎时多考虑进展,高度提示癌变可能。十二指肠乳头肿瘤一般遵循腺瘤-癌途径,发现后需及时治疗[4]。  相似文献   

14.
<正>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ISMAD)是指未累及主动脉及其他动脉的内脏动脉夹层疾病。早期尸检报告SISMAD的发病率仅为0.06%[1],而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现世界范围内文献报道的SISAMD病例数累计已超过4000例[2, 3]。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细胞瘤又名血管肉瘤和内皮细胞瘤,是少见的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肿瘤.病理学上将其划归为良恶性之间的肿瘤,即交界性肿瘤.尽管使用免疫组化和电镜等先进技术, 仍然难以区分其起源[1].美国白人妇女的年发病率为1.6/10万[2].2 年和5年存活率仅为44%和24%[3].临床极易误诊.该肿瘤临床上比较少见,我科收治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脊柱肿瘤的发生概率为0.011‰[1],来源包括了神经根、脊髓、被膜、周围组织以及转移瘤等。神经鞘瘤来源于脊神经根,研究显示神经鞘瘤起源于上颈椎神经根的概率高于来源其他脊神经根[2],且75%为硬膜内肿瘤,15%为硬膜外肿瘤,其余10%是既有硬膜内又有硬膜外的肿瘤[3]。神经鞘瘤常呈缓慢生长趋势,直到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患者才会出现颈部肿胀、疼痛等神经根性疼痛症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21年7月15日收治1例颈椎哑铃形硬膜外椎管内、外神经鞘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踝关节骨关节炎(ankle osteoarthritis, A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具有病程长、治疗困难和手术致残率高等特点[1]。有文献报道,全世界约有1%的成年人患有AOA[2]。与其他骨关节炎类似[3],AOA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非特异性症状。除此之外,AOA往往还伴随着步态异常[4]。  相似文献   

18.
<正>脊索瘤是一种相对罕见的间叶源性恶性肿瘤,发生率为0.08/10万[1-2],占原发恶性脊柱肿瘤的20%[3]。脊索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主要位于融合节段脊柱,如颅底斜坡、骶尾骨[2]。虽然脊索瘤生长相对缓慢,但其具有较强的局部侵袭性,常导致患区局部疼痛。同时,由于脊索瘤常毗邻脑干、脊髓等重要神经组织,其生长常压迫周围神经组织,导致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瘫痪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4]。目前,  相似文献   

19.
<正>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肝脏中低度恶性侵袭性肿瘤,可侵袭至身体多个部位,如肺、胸膜、软组织、头颈部、骨等其他器官,其发病率为(0.001~0.002)‰[1]。由于本病发病率低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临床上诊断困难,须依靠病理检查确诊,多预后不佳。原发性脾脏肿瘤是临床极少见肿瘤之一,仅占全部肿瘤发病的0.3‰,  相似文献   

20.
<正>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临床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为0.4%~20%,多见于40~50岁女性[1]。肝海绵状血管瘤来源于肝脏血管组织,90%的血管瘤为单发,10%为多发,因生长缓慢,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不明显,通常在体检中或因腹部不适检查腹部影像时被偶然发现[2]。随着血管瘤的增大,部分患者可伴有上腹部疼痛不适,发生破裂出血的极少见。由肝海绵状血管瘤引起的自发性瘤内出血、坏死、液化所致的肝囊性肿物更加罕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