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是糖尿病死亡率最高的微血管并发症,约40%~50%的糖尿病患者可并发DKD[1]。研究表明,我国DKD的患病率为33.6%[2]。DKD已超过慢性肾小球肾炎成为我国导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的首位病因[3]。西医治疗DKD以控制血糖、血压、降低蛋白尿等对症治疗为主,且具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组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负荷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疾病[1]。其中以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最为多见,成为仅次于IgA肾病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临床常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及高脂血症,少数出现镜下血尿或高血压[3]。其中约20%的患者将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4]。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治疗上主要依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但存在个体敏感性差异大、不良反应多、价格昂贵及易产生依赖性等问题。中国古代并无MN记载,但依据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尿浊”“水肿”“腰痛”及“肾劳”等范畴[5]。  相似文献   

3.
<正>糖尿病肾病(DN)作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长期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并致使其代谢紊乱,进而发展为DN,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1,2]。既往研究报道[3],白细胞介素10(IL-10)作为一种抗炎因子,可抑制致炎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并诱导T淋巴细胞转化[4]。白细胞介素1β(IL-1β)能通过自身分泌的形式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生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形成,并与肾小球形成新月体、皮肤损害发生有关[5,6]。  相似文献   

4.
<正>肾病综合征在肾小球疾病中非常常见。临床诊断主要基于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如不积极治疗,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身体免疫力差、饮食受限、反复住院和身体形态改变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1]。应对疲惫是面对生活压力事件时消极应对。既往研究发现,癌症患者应对疲惫的情况很常见[2]。近年研究,发现在诸多慢性病中应对疲惫的情况亦很常见,十分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大多为小病灶,属于慢性病,具有激素敏感性、易复发、延迟不愈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正>IgA肾病(Ig A nephropathy)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以异常Ig A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为主要特征,Ig A肾病在我国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5%~55%,每10年就有5%~25%的Ig A肾病患者进入终末期肾脏病阶段,临床对于Ig A肾病的治疗仍以对症治疗为主[2,3]。中医药在Ig A肾病治疗中发挥着独特疗效,对于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有着肯定作用[4~6]。孙伟教授行医四十余载,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方面造诣颇深,治疗Ig A肾病经验丰富、每有疗效,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喜有所获,现将孙伟教授治疗Ig A肾病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膜性肾病是一种以肾小球基底膜(GBM)弥漫增厚伴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点的病理形态学诊断,免疫组化和电镜中常可观察到典型的IgG抗体(多属于IgG4亚类)颗粒沉积[1]。70%~80%膜性肾病患者诊断时表现为肾病综合征[2],发病高峰年龄为50~60岁,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2倍,90%的患者起病时肾功能正常[3]。2009年Beck等[4]发现70%~75%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肾活检组织中存在PLA2R抗原,  相似文献   

7.
<正>IgA肾病(IgA Nephropathy, IgAN)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1],是一组以IgA在肾小球系膜区或者毛细血管袢沉积为特征,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IgG和(或)IgM存在,同时存在补体C3沉积的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2,3]。其典型临床表现是青年男性在上呼吸道或胃肠道黏膜感染后24~48 h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这表明黏膜免疫系统在IgAN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4,5]。据报道,  相似文献   

8.
<正>IgA肾病[1]目前仍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其中[2]约有30%~40%的Ig A肾病患者在确诊后20~30年后,最终发展成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本病[3]的病理特征为免疫荧光下Ig A伴或不伴C3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光镜下的病理改变非常广泛,从轻微病变到新月体性肾炎都有可能出现。其分型现多采用牛津分型,即分别通过系膜细胞增生(M)、内皮细胞增生(E)、  相似文献   

9.
<正>华法林相关肾病(warfarin related nephropathy,WRN)是一种由华法林和其他抗凝剂过度抗凝引起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1]。使用华法林且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3.0的患者中,1周内发生AKI的比例约为20.5%[2]。目前已知的抗凝剂相关肾病(anticoagulant related nephropathy,ARN)的发生机制包括肾小球出血及其所导致的氧化应激、诱导凋亡及肾小球滤过屏障的改变等[3-5]。  相似文献   

10.
<正>肾病综合征(NS)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三大类,只有排除继发和遗传的因素,才能称之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在儿童NS发患者数较多,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甚至有患儿出现持续性肾功能损伤,严重者威胁生命安全[3]。PNS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假设可能与淋巴细胞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分泌异常、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失衡等因素相关[4,5]。临床中,可通过患儿外观表现、尿液、  相似文献   

11.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发病率约在所有糖尿病患者的20%~40%,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以微量白蛋白尿、水肿为主要表现,若未及时治疗,随着蛋白尿的大量增加则可导致肾衰竭,最终导致患者死亡[1]。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机体炎症状态是DN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慢性炎症常会促进机体肾小球及间质的纤维化,也是DN向肾功能发展的关键因素[2]。  相似文献   

12.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种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因80%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故可归属中医水肿、肾水等疾病范畴。本病20%~55%的患者可出现镜下血尿; 20%~40%伴有高血压。临床上血栓的发生率较高,常见于肾静脉血栓、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率约为10%~60%。近年来MN在我国发病率逐年攀升[1],MN占住院患者肾活检的比例从2009年的10.77%增长到2018年的32.98%[2],已经成为超过Ig A肾病的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相似文献   

13.
<正>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且是Ⅰ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死因之一,其早期主要特征为微量白蛋白尿,后期逐渐进展为大量蛋白尿及血肌酐、尿素氮升高。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人群中,约有20%~40%伴有糖尿病肾病[1]。在欧美国家中,由于糖尿病患者数增加,糖尿病肾病患病率也呈持续上升阶段,其成为了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2]。深入研究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有助于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肥胖率稳步上升[1]。肥胖不但与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病风险有关,还会导致或加重性功能障碍[2]。尤其在寻求减重与代谢手术(以下简称为“减重手术”)的病人中,性功能障碍的患病率更高[3]。减重手术作为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等有效手段,对肥胖相关性功能障碍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肥胖(亚洲人群中定义为BMI≥28 kg/m2,或男性腹围>90 cm、女性腹围>85 cm[1])作为一种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密切相关的慢性系统性代谢疾病,其发病率在全世界逐年上升[2]。每年至少有280万例因超重或肥胖而死亡,成为世界各国医疗负担的主要来源之一[3]。2019年中国有46%的成年人和15%儿童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表明中国已成为全世界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4]。  相似文献   

16.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中多见的并发症之一,肾功能检测显示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且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患者可出现水肿,还常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其他微血管并发症[1]。达格列净是一种新型抗糖尿病的药物,属于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sodium-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 2,SGLT-2)抑制剂,其具有独特的降糖机制,通过抑制葡萄糖与钠离子的重吸收而起到降糖降压的作用[2]。胰激肽原酶是血管扩张药,主要通过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7.
<正>膜性肾病是我国成人常见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以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为主要病理特点。在临床上,大约80%的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约20%的患者表现为无症状、非肾病范围蛋白尿,部分患者或伴有镜下血尿、高血压、以及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1]。现代医学对于膜性肾病的诊治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有部分患者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存在肾损害(肾脏的结构或功能异常)或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60 ml·min-1·1.73 m-2,病史超过3个月,常由糖尿病、高血压等诱发,近年研究发现由感染和未知原因导致的CKD的发病率高于平均水平[1],有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等一系列与肾功能水平相关的并发症,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存在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多种危险因素[2],终末期CKD患者常需要维持性透析进行病情维护,本病预后不佳,给患者带来的生活、经济、心理等负担巨大。  相似文献   

19.
<正>肥胖症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的流行,减重的行为管理和药物治疗等非手术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重度肥胖及合并相关代谢疾病的病态性肥胖病人中却收效甚微[1]。相比之下,减重手术已经被认为是治疗重度肥胖病人最有效的长期疗法[2]。近年来,全球开展的减重手术数量持续上升[3]。但与此同时,肥胖病人在接受减重手术后的治疗管理将面临新的、长期的和多方面的挑战。手术后的饮食与营养、合并症的治疗、用药方案、妊娠、  相似文献   

20.
<正>镇痛剂肾病(analgesic nephropathy, AN)指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及其复方制剂造成的慢性肾小管间质性损伤、肾乳头坏死及肾衰竭[1]。与镇痛性肾病相关的常用药物包括非处方止痛药,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为了减少这种并发症,开发了新的镇痛/抗炎药物,如COX-2抑制剂。长期过度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发展为慢性肾病和终末期肾病[2]。病例患者,男,61岁,患者,因“恶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