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颅内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患者,应用显微镜结合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术,同时行动静脉畸形切除及动脉瘤夹闭术的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经验。护理重点包括:术前风险评估,制定周密的手术计划;术中重点关注颅内压及血压变化、关注出血量、做好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大出血的急救措施,掌握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剂的配制和使用方法;术后做好患者安全转运及交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患者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颅内AVM患者行介入治疗,并分析、总结护理方法.结果:本组经介入治疗后,原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后严密地病情观察及周密细致地护理,是颅内AVM患者介入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李鹏程  ;宁宁  ;陈茂君 《华西医学》2009,(10):2738-2740
目的:探讨脊髓动静脉畸形患者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1例脊髓动静脉畸形围术期患者进行了科学的护理,即心理,术前、术后以及特殊症状护理,并分析护理效果。结果:31例患者中治愈27例,好转4例。结论:脊髓动静脉畸形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促进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脑动静脉畸形ONYX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在全麻或局麻+强化麻醉下,应用ONYX液体栓塞剂行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结果:38例脑动静脉畸形完全或近全栓塞18例,部分栓塞20例,其中12例明显缩小至可行伽玛刀治疗程度,术中1例出现少量出血,无微导管留滞于患者体内。结论:ONYX栓塞效果可靠,是脑动静脉畸形安全理想的栓塞剂。围手术期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颅内脑动静脉畸形(artery venous realformations,AVM)是一种先天性局部脑血管发生上的变异,形成脑动静脉之间的短路,而导致一系列脑血流动力学紊乱,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临床上表现为反复的颅内出血,部分或全身性抽搐发作,短暂脑缺血发作以及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等。我院较早开展了应用α-氰基丙烯酸丁酯(NBCA)血管内栓塞治疗AVM,取得了较好疗效,并积累了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各种治疗措施及预后,探讨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合理治疗选择。方法 6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手术治疗43例,保守治疗20例。患者有放射治疗史4例,后因合并症而手术切除。手术前曾行介入栓塞治疗者2例。结果手术治疗的43例中,经过造影检查证实全切除30例,不全切除13例,死亡5例,重残生存2例,轻度残疾或完全康复36例;保守治疗的20例中(12例为IV级病例),死亡5例,重残生存3例,轻度残疾或完全康复12例,随访提示再次出血3例,继发脑积水1例。结论手术全切除是颅内动静脉畸形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无法手术的病例,建议患者行放射治疗或保守治疗和随访;介入栓塞治疗可作为巨大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治疗前的辅助处理;对于放射治疗后出血或放射性脑病的病例,建议患者积极手术切除病灶。  相似文献   

7.
钟顺红  王成 《全科护理》2013,(33):3105-3106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收治的50例脑动静脉畸形病人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加强护患沟通及健康宣教,减轻病人紧张情绪,做好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对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及脑血肿等并发症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 50例均无复发及再次出血.[结论]动静脉畸形围术期采取有效完善的护理措施对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常秀英 《护理研究》2007,21(5):1341-1342
颅内血管畸形通常先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施以高压氧治疗(HBOT)与护理是病人康复的关键。但是,脑血管畸形是HBOT的相对禁忌证,在选择HBOT时应当慎重。我院自1998年-2006年共治疗该类病人2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颅内动静脉畸形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研讨。方法:随机将本院收住的86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患者介入栓塞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生命质量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静脉畸形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对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治疗中起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脑动静脉畸形(artery venous malformations,AVM)是一种先天性局部脑血管发生上的变异,形成脑动静脉之间的短路,而导致一系列脑血流动力学紊乱,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临床上表现为反复的颅内出血,部分或全身性抽搐发作,短暂脑缺血发作以及  相似文献   

11.
任定珺  丁密 《护理研究》2023,(18):3314-3319
目的:构建3D胸腔镜肺段切除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方法: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基础框架,通过文献检索、半结构化访谈、院内专家会议、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3D胸腔镜肺段切除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结果:2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函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884,2轮函询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专家意见肯德尔协调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2轮专家函询,最终构建的3D胸腔镜肺段切除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其中,过程指标的权重值最大(0.575),所有指标的变异系数均<0.25。结论:构建的3D胸腔镜肺段切除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靠性,其涉及内容较全面,可为3D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总结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行栓塞术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栓塞术治疗常见并发症为颅内出血、脑血管痉挛、正常脑血流灌注压突破、缺血性脑神经功能障碍及穿刺部位血肿等,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疗期间实施有效的预防护理,可以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栓塞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术中超声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在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术中采用超声确定畸形血管团的数目、位置、深度、大小、范围及其与周边组织结构的关系,探查其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数目及走行;手术前后采用频谱多普勒检测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观察频谱形态。结果22例患者术中超声准确定位畸形血管团位置和边界,16例超声可探及明显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6例术中未探及明显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术后病理证实为动静脉畸形部分呈海绵状血管瘤结构。2例患者术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显示仍有畸形血管团残留,指导切除残留畸形血管。颅内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多普勒频谱呈高速低阻型,RI较正常血管明显降低,为0.23~0.42,平均0.34±0.06,术后显著升高为0.47~0.59,平均0.51±0.04,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中超声可实时定位颅内动静脉畸形位置,根据脉冲多普勒频谱特征确认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减少脑组织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判断手术切除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90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行显微开颅切除手术,实验组患者实行显微下开颅切除手术联合术前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Ⅲ~Ⅴ级患者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Ⅲ级和Ⅳ级患者的完全切除率分别为90.00%、72.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38%、45.45%,实验组Ⅲ~Ⅴ级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偏瘫(8.89%)、偏盲(4.45%)、脑神经功能障碍(2.22%)、癫痫(4.45%)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偏瘫(33.33%)、偏盲(28.89%)、脑神经功能障碍(22.22%)、癫痫(4.45%)的发生率;实验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以及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开颅手术与栓塞术的联合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可以有效改善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对54例破裂出血的脑AVM患者实施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手术完全切除病灶46例(85.2%);畸形血管团残留8例(14.8%).按GOS评分,恢复良好31例(57.4%),轻度残疾9例(16.7%),重度残疾8例(14.8%),植物生存4例(7.4%),死亡2例(3.7%).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脑AVM破裂出血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手术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方法 对26例经脑血管造影等影像资料证实为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恢复工作15例,生活自理6例,生活不能自理5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精细的显微手术结合预防术后并发症,能够有效地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年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术前焦虑状况,并总结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动静脉畸形青年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实施动静脉畸形切除术,术前均详细记录其术前焦虑水平,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结果84例患者在术前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焦虑(轻、中、重度焦虑分别为39例、32例、13例)。经心理护理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85~250min,平均(156±21.4)min。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住院时间8~12d,平均(7.5±11.5)d。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随访期间有1例患者复发;1例患者发生再出血。结论早期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指导和健康宣教,可明显降低青年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术前焦虑,有利于患者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并血肿急性期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在本院急诊手术治疗的23例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并血肿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血管内栓塞治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效果,评价各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选取150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三组,每组50例。甲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术治疗,乙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方式治疗,丙组采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术治疗。对三组治疗后患者进行跟踪观察和定期随访,观察每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每种治疗方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三组均获得较好的疗效,血管内栓塞治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术治疗各有治疗特点。结论:在颅内颈动脉畸形的临床治疗中应该根据每种治疗方式的治疗特点,在明确诊断患者病情的基础上选用合适的治疗方式,以保证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岳向勇  武江  李文玲  杜亚丽 《临床荟萃》2008,23(18):1335-1336
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上可采取显微外科手术、介入栓塞、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如伽玛刀(γ-刀)、X刀]等方法。以γ-刀治疗为代表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以风险小,远期效果肯定为特点,现已被医生和患者广泛接受。我院功能神经外科采用瑞典Leksell-B型γ-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