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该研究拟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PCR-RFLP)建立一种能快速鉴别当归药材及饮片中掺伪欧当归的方法。方法 通过比对当归和欧当归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酶切位点,选择欧当归的特异性酶切位点Fnu4HⅠ,并设计PCR-RFLP反应引物,对影响PCR-RFLP反应的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循环数和酶切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该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考察。另外,利用建立的PCR-RFLP鉴别方法对掺伪不同比例和不同来源的当归掺伪样品进行了适用性考察。结果 建立了当归药材及饮片中掺伪欧当归的PCR-RFLP鉴别方法,在退火温度63 ℃,循环数为30时,掺有欧当归的当归样品经过特异性引物扩增后,能被Fnu4H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在100~500 bp检出2条单一DNA条带,当归样品则无此条带。该方法对当归中掺入欧当归的检出限为3%,可用于日常当归中掺混欧当归的检测。结论 建立的PCR-RFLP鉴别方法能够灵敏、准确地检测当归药材及饮片中是否掺有欧当归,可为当归的质量控制提供检验依据,以保障其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使用多重位点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方法,简单高效地鉴定地骨皮(Lycii Cortex)的2种基原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和宁夏枸杞(L. barbarum)。方法 在使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库(CGIR)获取枸杞和宁夏枸杞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利用IdenDSS软件筛选出两基原间特定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利用Primer 5.0软件设计获得特异性鉴别引物,包括鉴别枸杞的引物GQ-F/R、鉴别宁夏枸杞的引物NX-F/R。对引物浓度比、退火温度、循环次数、Taq酶进行优化,形成最适的PCR鉴别体系和条件,并对采集自不同地区的地骨皮进行适用性考察。结果 对影响PCR结果的各个条件进行考察优化后,最终确定枸杞和宁夏枸杞的引物浓度比为2∶1、退火温度为59 ℃、循环次数为30次时,来自不同产区地骨皮的2个基原枸杞和宁夏枸杞分别在183、295 bp的位置出现特异性鉴别条带。结论 通过一次PCR即可方便、快捷、高效地鉴定地骨皮的基原,为枸杞和宁夏枸杞的专属性鉴别提供新方法,同时对含有地骨皮成分的经典名方的研发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鉴别九里香药材两基原九里香Murraya exotica和千里香M. paniculata的DNA分子鉴别方法。方法 通过比较九里香、千里香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差异,根据叶绿体基因组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变异位点分别设计九里香和千里香的特异性鉴别引物P03和P04,对影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果的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引物浓度比进行优化,建立了九里香和千里香的多重位点特异性PCR鉴别方法,并对影响该方法重复性的Taq酶种类、PCR仪型号进行耐受性考察和适用性考察。结果 在该多重位点特异性PCR鉴别方法中,当PCR反应循环数为31次,退火温度为60 ℃,九里香P03和千里香P04引物比为1∶2时,九里香可获得约330 bp的特异性条带,千里香可得到约230 bp的特异性条带,不同来源的九里香和千里香样品使用建立的多重位点特异性PCR鉴别方法均可获得一致结果。结论 该文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别九里香药材基原的多重位点特异性PCR鉴别方法,可在单次鉴定操作中根据条带位置同时鉴别九里香和千里香。  相似文献   

4.
目的 冷背药材作为宝贵的药材资源,但因其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导致其鉴别成为中药鉴定中的难题,因此亟需建立冷背药材的鉴别方法。该研究利用DNA特征序列(DSS)标记,建立一种冷背药材木槿皮基原植物木槿及其混伪品的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别方法。方法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分析获得木槿皮的候选DSS标记,使用DNA测序手段对DSS标记进行验证,基于得到的可靠DSS标记设计木槿皮基原植物特异性鉴别引物,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耐受性和适用性的考察。结果 将扩增产物的测序结果与DSS比对后得到了1个可用于鉴定木槿的DSS标记,揭示了木槿正混伪品的区别特征,根据DSS标记设计出一对木槿正品特异性鉴别引物,使用该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凝胶电泳后木槿均出现约270 bp的单一明亮条带,而其4种混伪品均无此条带。结论 该研究得到的1个DSS标记可用于木槿的真伪鉴定,基于此DSS标记设计的特异性鉴别引物可准确、简便的鉴别木槿皮的基原植物及其混伪品,为木槿正伪品的分子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建立快速鉴别石菖蒲药材及饮片掺混藏菖蒲的方法。方法 对石菖蒲和藏菖蒲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酶切位点进行比对分析,选择藏菖蒲的特异性酶切位点AluI,设计PCR-RFLP反应引物,对影响PCR-RFLP反应的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循环数、酶切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对该方法的准确性进行考察。利用建立的PCR-RFLP鉴别方法对不同产地的石菖蒲、藏菖蒲及掺混样品进行适用性考察。结果 建立了石菖蒲药材及饮片掺混藏菖蒲的PCR-RFLP鉴别方法,在退火温度60℃、循环数为30时,藏菖蒲或掺有藏菖蒲的石菖蒲样品经过特异性引物扩增后,能被AluI酶酶切,在100~300 bp检出2条单一DNA条带,石菖蒲样品则无此条带。该方法能对石菖蒲药材及饮片中掺混的藏菖蒲进行准确鉴别,并对石菖蒲中掺入藏菖蒲的检出限为3%。结论 建立的PCR-RFLP鉴别方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石菖蒲与藏菖蒲鉴别及石菖蒲中掺混藏菖蒲的检测,为石菖蒲与藏菖蒲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不同产地的麦冬类药材及其混淆品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为不同产地的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及其混淆品的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法、常规显微鉴别法及偏振光显微鉴别法进行对比研究,结合大型图像拼接及实时景深扩展技术获取全息彩色影像数据,对麦冬的2种道地药材川麦冬、浙麦冬;山麦冬2个基原品种短葶山麦冬Liriope muscari,湖北麦冬L.spicata var. prolifera;及其他常见麦冬类药材混淆品种阔叶山麦冬L.platyphylla、金边阔叶麦冬L.platyphylla var. variegata共32批次药材进行系统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研究。结果 性状鉴别从麦冬类药材及其混淆品外观、质地、长度/直径比例及横断面能将基本区分6种麦冬类药材及其混淆品;横断面显微首次获取全息彩色影像数据,木化部位及草酸钙针晶在偏振光下具有清晰可辨的识别度,麦冬类药材及其混淆品中柱部分中柱比(中柱直径与横断面直径的比值)、石细胞层数、韧皮部束个数、木质部导管层数差异较大;粉末显微草酸钙结晶长度、石细胞璧厚度及内皮层直径具有微小差异。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能快速鉴别麦冬类药材及其混淆品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五加皮古今文献的考证和分析,梳理五加皮药材的品种、产地、采收、炮制及古代品质评价方法,厘清其常见混伪品香加皮混入历史脉络,为含五加皮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五加皮以“五加”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自《雷公炮炙论》以“五加皮”为正名,历代皆沿用;根据本草中五加花序着生位置与果实形态描述,判断历代所用五加皮主流基原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民国时期,因杠柳Periploca sepium的根皮(香加皮)符合“类地骨皮,轻脆芳香”而混做五加皮;五加皮历代著录的产地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等地;逐步形成了五加皮以皮厚、色白、气香为佳的传统品质评价;传统五加皮采收加工为五月、七月采茎,十月采根,阴干。现代五加皮为夏、秋二季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历代炮制有酒制、吴茱萸煮、姜汁制等方法,现代多为净制后切厚片生品入药。根据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中五加皮基原选用细柱五加的根皮,根据具体处方要求炮制入药。此外,建议恢复香加皮“羊桃”的药材名称,降低其混做五加皮药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香加皮及其易混淆品的区别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避免有毒中药香加皮与其易混淆品五加皮和地骨皮的混用误用,介绍三者区别并建立简便快捷的鉴别方法.方法:使用薄层层析法和化学鉴别法.结果:三者在来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等各方面有诸多差异,可以运用简捷的方法对其进行区别鉴定.结论:掌握香加皮与其易混淆品五加皮和地骨皮的区别及鉴定方法对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进一步保障蜈蚣药材及其制品的质量与临床疗效,建立蜈蚣配方颗粒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别方法。方法 根据蜈蚣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3(COX-3)基因序列筛选适用于蜈蚣配方颗粒的稳定引物区间,并在区间内筛选获得蜈蚣及其混伪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设计特异性鉴别引物。分别收集蜈蚣及其混伪品,考察退火温度、循环次数、不同Taq酶、DNA模板量、不同PCR仪、不同引物量等因素对PCR鉴别方法的影响,建立并优化PCR反应体系,并对此方法的专属性及适用性进行考察验证。结果 PCR鉴别反应体系为2×M5 PCR Mix 12.5 μL,蜈蚣配方颗粒鉴别引物(10 μmol·L-1)各0.4 μL,DNA模板2.5 μL,无菌双蒸水9.2 μL。PCR反应参数为94 ℃预变性3 min,循环反应30次(94 ℃变性20 s,62 ℃退火20 s,72 ℃延伸45 s),72 ℃延伸5 min。利用上述PCR反应体系和反应参数对蜈蚣药材及其制品进行扩增,电泳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正品均可在约135 bp处显示出一条明亮条带,而混伪品无条带。结论 建立的特异性PCR鉴别方法可准确对蜈蚣药材、饮片、标准汤剂冻干粉、配方颗粒中间体、配方颗粒成品进行准确鉴别,为进一步保障蜈蚣药材及其制品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断肠草与金银花类药材水提液特异性PCR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断肠草与金银花类药材水提液的DNA分子鉴别方法。方法: 采集不同产地的断肠草药材13份、金银花32份、山银花21份和水银花5份,所有样品提取总DNA,并对断肠草、金银花、山银花的水提液进行DNA提取。通过对断肠草psbA-trnH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并搜索GenBank数据库中收录的中金银花类药材基原植物psbA-trnH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后根据其变异位点设计特异性鉴别引物。结果: 通过使用特异性引物对所有样品进行PCR扩增,发现断肠草可扩增出97 bp片段,而金银花类药材则不能扩增出条带。结论: 通过特异性PCR的方法实现了断肠草与金银花类药材水提液的快速、准确鉴别。  相似文献   

11.
张丹雁  蔡业统 《中药材》2001,24(5):333-334
本文主要对二年及三年肉桂再生皮与六年原生皮从药材性状及组织显微构造进行比较鉴定,为再生皮代替原生皮、合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详细描述了臭椿皮和香椿皮两药材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列出了两者之间的鉴别要点,并对今后采用的药材名称和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厚朴为常用中药,来源于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及凹叶厚朴M.officinalis var.biloba Rehd.et Wils的干燥的茎皮、根皮和枝皮。《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收载亦为这两种,具有行气、燥湿、消积、平喘等功效。主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便秘、痰饮喘咳等症。由于厚朴多年来资源较紧,常常短缺,因此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的伪品。2000年来我院采购的厚朴多次发现伪品和类似品。据不完全统计,厚朴来源已达8科30余种。2000年8月19日,我院中药库购进了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筛选粉碎工艺得到均匀性最佳的杜仲及盐杜仲粉末,以期将其分别作为杜仲、盐杜仲饮片质量评价的标准对照品。方法:依据不同粉碎方式下杜仲、盐杜仲饮片粉末的显微观察和粒径分布,并参考已上市的杜仲对照药材粉末粒径分布,确定超微粉碎为杜仲、盐杜仲饮片的粉碎方式;近红外技术结合色彩色差计、有效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对杜仲、盐杜仲饮片的光谱差异、外观颜色、内在有效成分含量3个方面进行考察,以比较饮片的均匀性。结果:超微粉碎30 min所得杜仲、盐杜仲饮片粉末较细,流动性较好,其光谱整体偏差分别为0.002和0.001,总色值的RSD分别为0.5%和0.4%,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的RSD均为2.3%。结论:超微粉碎30 min为杜仲、盐杜仲饮片的最佳粉碎工艺,为杜仲、盐杜仲饮片的均匀化技术规范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HPLC法研究比较黄柏丝及其不同炮制品的指纹图谱,以探讨黄柏的炮制机理.方法:以95%乙醇(含1%盐酸)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方法提取制备供试样品.以Kromasil-C18色谱柱为固定相,甲醇:磷酸缓冲液(0.2%磷酸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3.55)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进行HPLC指纹图谱检测分析.结果:盐黄...  相似文献   

16.
暴马子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暴马子皮(Syringae Cortex)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200~300目)、凝胶Sephadex LH-20及制备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紫丁香苷(Ⅰ),sinapyl aldehyde 4-O-β-D-glucopyranoside(Ⅱ),丁香醛(Ⅲ),松柏醛(Ⅳ),白桦脂酸(Ⅴ),橄榄苦苷(Ⅵ),oleoside dimethyl ester(Ⅶ),ligstroside(Ⅷ),2″-epifraxamoside(Ⅸ),β-谷甾醇(Ⅹ),正三十烷酸(Ⅺ),对羟基苯乙醇三十烷酸酯(Ⅻ)。结论 化合物Ⅱ~Ⅴ,Ⅶ,Ⅸ~Ⅻ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7.
土荆皮抗真菌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云辉  张帅  张念  孔德云  华茉莉 《中草药》2012,43(2):220-222
目的对土荆皮Pseudolaricis Cortex抗真菌活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土荆皮粗粉以95%乙醇回流提取,所得浸膏采用溶剂法分为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抗真菌活性测试显示其醋酸乙酯部位对白色念珠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土荆皮醋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土荆皮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土荆皮酸B(1)、土荆皮酸C(2)、香草酸(3)、香草酸-4-O-β-D-阿洛糖苷(4)、17-羟基土荆皮酸B(5)。结论化合物5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土荆皮酸I;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抗真菌活性测试显示,化合物1对白色念珠菌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化合物2和5仅显示微弱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经典名方的研发是促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和开拓中医走向现代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梳理经典名方组成药味的历史沿革以明确其基原产地、性味功效、证候禁忌等对其研发尤为重要,是保证全方安全性及有效性的源头。地骨皮作为常用的传统中药材,应用广泛,具有良好的研发前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含地骨皮的方剂共5首,通过查阅现代文献,鲜见地骨皮本草沿革的文献考证。该文将基于古籍文献,从地骨皮别名、产地、基原、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证候禁忌等方面梳理其历代衍变情况,为研究地骨皮以及经典名方提供文献依据。考证分析发现,地骨皮最早记载于《五十二病方》,汉以前的古籍并未以"地骨皮"之名收载该味中药材。历代古籍记载的地骨皮性味归经、基原与现代权威中药材内容差异较小。随着时代变迁发展,现代对地骨皮功效主治舍弃较多,呈现断层式继承,提示该药材尚有许多潜在的功效主治可供临床开发应用。地骨皮的药用规格除了现代常用的生地骨皮外,古籍还记载了甘草汤制、焙制、炒黄、童便制、酒浸和酒蒸等炮制品。  相似文献   

19.
对黄柏混淆品──三颗针茎皮Cortexberberidis的来源、生药性状、显微构造、薄层层析等结果进行了实验报道,为生药黄柏的鉴别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钟世红  卫莹芳  古锐  熊玲娟 《中成药》2011,33(5):737-741
目的 建立红毛五加皮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 Welchrom C18色谱柱,乙腈-0.3%磷酸二氢钠水溶液梯度洗脱系统(加磷酸调节pH值约为3.5),检测波长207 nm;柱温35℃.结果 对47批红毛五加皮指纹图谱进行评价,确定了17个共有峰,指认了第8、9、13号色谱峰分别对应为绿原酸、刺五加苷B和刺五加苷E,其中刺五加苷E为第一大色谱峰.从峰面积比较,林窗样品总峰面积大于林下样品;两年生茎皮中刺五加苷E峰面积远大于一年生样品.结论 本研究可为红毛五加皮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日照有利于红毛五加皮中成分的积累,刺五加苷E在茎皮生长的第二年积累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