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采用脊柱内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高龄退变性腰椎侧凸椎间孔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46例行脊柱内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高龄退变性腰椎侧凸椎间孔狭窄患者的资料,男25例,女21例;年龄72~85岁,平均(77.5±2.6)岁。责任节段L4~5 35例、L5S1 11例。使用脊柱内镜Endo-surgy standard手术器械套装可视镜外环锯行椎间孔扩大再造成形,使用髓核钳咬除椎间孔背侧增生肥厚的黄韧带及孔内增生韧带。对伴随腰椎间盘明显突出者,术中摘除突出髓核,使狭窄的椎间孔充分扩大成形。记录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基本信息。完善术后腰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评估腰椎稳定性,腰椎正位X线片评估腰椎侧凸变化,腰椎CT观察椎间孔减压程度。按照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疼痛程度。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价术前及术后1个月、6...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采用全可视脊柱内镜椎间孔再造手术治疗退行性L5S1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11—2020-11采用全可视脊柱内镜椎间孔再造手术治疗的60例退行性L5S1椎间孔狭窄症,手术采用局部浸润麻醉,使用Endo-surgy standard手术器械套装,可视内镜外环锯切除S1上关节突尖部、部分肩部腹侧及部分基底部腹侧骨质,进行椎间孔扩大成形,之后用髓核钳咬除椎间孔内增生肥厚的黄韧带,显露L5出口神经根及S1行走神经根进行椎间孔减压。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为(49.58±6.74)min,术中出血量为(19.83±6.23)mL,住院时间为(3.05±0.65)d。术后腰椎CT显示椎间孔区减压充分,腰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显示腰椎稳定性良好,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5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1、6、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经皮椎间孔镜可视环锯减压治疗单侧神经根管狭窄症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0月~2019年11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2例.行椎间孔入路,将可视环锯置于椎间孔镜外侧,将工作套筒置于上关节突腹侧靠外固定,可视下左右旋转环锯,切除上关节突腹侧,通过髓核钳和等离子刀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单侧症状为主的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8年4月~2020年4月我院47例单侧症状为主的LSS患者,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记录手术完成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47例均完成手术,38例关节突一次成形、9例二次成形,手术用时(73.77±7.02)min,住院时间(6.03±5.23)d; 1例出现脑脊液漏。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ODI指数、腰、腿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结果显示手术优良率为91.49%。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单侧症状为主的LSS,能够在直视下高效地开展椎间孔扩大成形,有助于神经根彻底松解、减压,安全性高,近期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全可视化内镜技术治疗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3例接受全可视化内镜下手术治疗的腰椎椎间孔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5例,女性28例;年龄39~79岁,平均(59.90±8.93)岁;手术节段:L3~42例,L4~519例,L5S1 2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射线暴露次数、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患者腰痛和下肢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估腰椎功能状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125min,平均(71.90±15.43)min;术中透视次数3~9次,平均(5.40±1.46)次;术后随访12~26个月,平均(15.9±3.3)个月;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可视环锯与骨钻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8月-2019年10月行经皮椎间孔镜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discectomy,PETD)治疗的87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其中42例应用可视环锯,45例应用骨钻.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间环锯加盖植骨融合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间应用环锯加盖椎间植骨融合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45~76岁,平均56.8岁。采用Nakai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通过术后3、6、12、24个月测量腰椎正侧位X线片腰椎生理前凸角、椎间隙高度,判断植骨融合情况。结果随访6~24个月,优13例,良14例,可3例,优良率为90%。腰椎生理前凸角、椎间隙高度在术后3、6、12及24个月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5~12个月植骨均融合,平均7个月。内固定材料无松动及断裂。脊柱融合率达100%,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能有效地维持。结论椎间环锯加盖植骨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提高脊柱的融合率,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椎体间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关节突定位滑移技术椎间孔成形在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运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34例LSS患者,均采用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治疗,采用关节突定位滑移技术进行术中椎间孔成形,根据后纵韧带后缘线分为上下部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间孔神经根阻滞联合微创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诊治腰椎间孔狭窄症的有效性和优点。[方法]2013年7月~2015年2月采用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术诊断并确认病变责任节段,微创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17例。术中观察出口神经根是否卡压以及术后腰腿痛恢复情况。[结果]全部病例术中发现病变责任节段的神经根都有不同程度的卡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末次随访时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为(0.98±0.76),较术前明显降低;末次Mac Nab评分显示,优12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8.2%。[结论]采用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术诊断椎间孔狭窄症及确认病变责任椎间孔,经术中证实其诊断方法可靠;mi-TLIF是一种治疗椎间孔狭窄症的有效方法,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高龄患者13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男37例,女28例,平均年龄66.4±5.3岁(61~75岁);给予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男35例,女30例,平均年龄66.9±5.3岁(62~77岁),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术后收集两组数据,在不同角速度(60°/s和120°/s)下检测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包括背部屈伸比(flexion extension ratio,F/E)、前降力矩(peak torque,PT)及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AP);以投影栅轮廓法检测脊柱对称性,包括旋转角(RA)、侧弯角(M)及侧屈角比(LR);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和MacNab标准评价术后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前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F/E[(72.16±20.17)%]、PT(86.54±15.39Nm)和AP (43.27±15.68W)较术前[(86.59±23.46)%、72.10±16.39Nm和28.41±16.34W]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79.64±21.40)%、80.14±15.64Nm和37.69±14.38W)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A、M及LR观察组术后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分别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ODI值均降低,且术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及12个月时,对照组MacNab标准优良率分别为67.69%和72.31%,观察组分别为87.69%和93.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对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在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脊柱对称性恢复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临床疗效优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经皮内镜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E-TLIF)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因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微创腰椎减压融合手术47例资料,依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方式,PE-TLIF组21例,MIS-TLIF组26例。比较2组手术指标,术后3天、3个月、6个月、12个月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术后3、6、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术后12个月椎间融合情况,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PE-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MIS-TLIF组明显减少[(91.8±13.6)ml vs.(115.2±16.1)ml...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椎间孔一次成形技术在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LD)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术中技巧。[方法]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64例的PELD手术中应用椎间孔一次成形技术,患者平均年龄42.4岁(19~72岁)。术中采用1根直径2.0 mm克氏针作为穿刺针,并直接用直径6.3 mm环锯对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进行一次成形,扩大椎间孔。[结果]所有患者顺利接受手术,手术时间平均(99.32±15.54)min,术中透视次数平均为(8.00±2.14)次。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23个月(6~15个月)。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至末次随访时疗效与术后第1 d相当,优良率93.75%。[结论]在PELD术中应用椎间孔一次成形技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既简化了手术过程,又减少了放射暴露,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内镜下椎间孔成形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87例,女63例,年龄68.6±10.7岁(63~79岁)。随访时间为33.7±9.3(29~41)个月。92例患者采用内镜下椎间孔成形术治疗(内镜组),58例患者采用传统椎板开窗椎管减压手术治疗(开窗组)。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测量术前及术后1个月骨性侧隐窝角、软性侧隐窝角评估减压程度。收集术前、术后1、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健康调查简表(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评估手术效果,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根据不同手术节段进行亚组分析,比较不同手术节段间的疗效差异。结果:切口长度内镜组(9.36±1.40mm)少...  相似文献   

14.
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发病机理与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建平  刘丽丽 《中国骨伤》2001,14(12):741-743
腰椎侧方椎管和神经根的解剖已有诸多描述 ,侧方神经根管是一管状形区域 ,在该区域内 ,神经根从硬膜囊分出后走向椎间孔 ,但椎间孔的边界尚未最终确定[1~ 4 ] 。Lee等[3 ] 将侧方椎管分成三个部分 :侧隐窝区 (入口区 )、中间区和出口区。出口区系一环绕椎间孔的区域 ,该区域本身无特定边界。可以把椎间孔看作是矢状面上的一个薄层或者是神经根管最狭窄处向外的一个“窗口”[4 ] 。作者认为腰椎间孔是相邻椎弓根之间的一个垂直区域 ,属于Lee描述的侧隐窝至出口区的一个组成部分。腰椎侧方椎管狭窄是神经根受压的一种常见原因。侧方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镜下椎间孔成形减压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脊柱经皮内镜技术对41例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行镜下椎间孔成形减压术。记录术中并发症和术后根性神经症状恢复情况。CT复查评估侧隐窝减压情况,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2例(4. 9%)出现术中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根性神经症状改善。术后6个月CT复查显示侧隐窝处骨赘清除彻底,侧隐窝无狭窄。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21例,良18例,可2例,优良率95. 1%。结论采用镜下椎间孔减压成形术治疗侧隐窝狭窄症,神经根减压充分,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施栋  曾荣华  周露  陈玲 《颈腰痛杂志》2021,42(2):169-172
目的 观察利用大直径单次环锯(第三级环锯)侧路一次性椎间孔成形技术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倾向评分挑选基线资料匹配的患者共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三级环锯组和单次环锯组.三级环锯组采用逐级环锯(绿色、黄色和红色环锯)依次扩大椎间孔,单次环锯组椎间孔成形采用大直径第三级环锯...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观察采用全可视脊柱内镜辅助下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6月间我科采用全可视脊柱内镜下椎间融合技术治疗的46例腰椎管狭窄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35~71岁,平均(49.7±1.5)岁。观察出血量,比较术前与术后3 d、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JOA评分及并发症等,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47.85±21.71)min,术中平均出血量约(50±21.5)mL; 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8~12个月,平均随访(9±1.5)个月;术后随访,VAS评分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临床疗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37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91.3%;术后并发症2例:1例术后1 d并发椎管内血肿形成,1例术后3 d复查CT发现残留骨块导致出口根受压;2例并发症均立即处理,末次随访时均未遗留神经功能损害。结论 采用脊柱内镜下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临床疗效满意、创伤小、出血量少等...  相似文献   

19.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腰椎管狭窄症(LSS )成为脊柱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脊柱微创理念逐渐深入,多种微创技术可以用于LSS 的治疗.双通道脊柱内镜(UBE/BESS)技术近年来成为LSS治疗的有力技术手段.我们就该技术在LSS 中的相关问题回顾文献、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关节突定位滑移技术(guiding and sliding)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方法]2016年8月~2016年11月收治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计30例,均采用侧方椎间孔入路,上关节突定位滑移技术椎间孔成形术。把后纵韧带后缘线以上部分称为"up",以下部分称之为"down",采用"up-down-up"的顺序分区域减压。随访时间3个月,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估。并统计透视定位次数、手术时间,与既往上关节突尖部定位的30例患者及文献资料对比。[结果]手术时间(55.00±14.60)min,术中透视(8±1.30)次,较本科原来[(90.00±15.00)min和(16±2.30)次]及其他作者报道的[(86.00±15.40)min和(37.50±7.50)次]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腿痛VAS评分从术前(5.43±1.24)分降至术后1 d的(1.88±0.49)分、术后3个月的(1.58±0.46)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ODI评分术前(43.40±18.11)分,术后1 d降至(34.87±16.02)分,术后3个月时降至(15.67±7.54)分(P0.05)。术后3个月随访时,依据改良的Mac Nab标准评估,优良率达93.33%。[结论]经皮脊柱内镜关节突定位滑移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