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亚飞  翟芳会  谢满意 《全科护理》2023,(23):3258-3261
目的:探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呼吸模式联合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呼吸功能及血清表面活性蛋白D(SP-D)及唾液酸化大分子黏蛋白(K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10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1)和联合组(n=52)。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干预联合俯卧位通气,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APRV呼吸模式,观察两组病人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动力学变化(呼气末正压、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及肺损伤生物学标志物水平[血清表面活性蛋白D(SP-D)、唾液酸化大分子黏蛋白(KL-6)、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治疗24、48 h后两组病人PaO2、SaO2、PaO2/FiO2均升高,且联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轻度亚低温治疗中重度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1月清丰第一医院收治的78例中重度成人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并维持核心温度(肛温)在37.5℃,研究组采用轻度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7 d死亡率、呼吸机监测指标[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st rs)、气道阻力、呼吸末正压(PEEP)、平台压(Pplat)]、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脏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氧代谢指标[氧合指数(PaO2/FiO2)、氧输送(DO2)、氧消耗(VO2)、氧摄取率(O2ER)]。结果:研究组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脱机时两组Cst rs、PaO2/FiO2均升高,PEEP、Pplat、VO2...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10°和25°头高足低俯卧位通气角度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指标、血流动力学、压力性损伤发生率、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4月—2021年4月医院收治的ARDS患者,按组间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10°头高足低俯卧位,观察组患者给予25°头高足低俯卧位,观察比较两组俯卧位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血流动力学指标、压力性损伤发生率、VAP的发生情况。结果俯卧位后两组氧合指标、心率等较俯卧位前均有改善,但两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DS患者取25°头高足低俯卧位通气既可以有效改善氧合,也可以降低患者压力性损伤及VAP发生率,是ARDS患者行机械通气时较合适的体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氟比洛芬酯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对老年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肺氧合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呼吸顺应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行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单肺通气前实施氟比洛芬酯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对照组在单肺通气前实施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2组术中丙泊酚用量,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1)、单肺通气30 min(T2)、单肺通气60 min(T3)及术毕(T4)]肺氧合功能指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呼吸顺应性指标[动态肺顺应性(Cdyn)]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用量(110.32±3.89)mg明显少于对照组(168.21±4.86)mg(P<0.01)。T1和T4时,2组PaO2、PaCO2、OI、MAP、HR、Cdy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干预模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氧合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1日~2018年7月31日收治的40例NRDS患儿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仰卧位机械通气干预护理;将2018年8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的40例NRDS患儿作为观察组,实施俯卧位机械通气干预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机械通气前、6 h后氧合指标[包括血氧张力(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变化,预后相关指标(包括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包括胃潴留、呼吸暂停、鼻黏膜糜烂、压力性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机械通气6 h后PaCO2、PaO2、OI均优于通气前(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胃潴留、呼吸暂停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6.
曾庆科 《大医生》2023,(8):22-24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阳朔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2例NRDS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患儿使用PS联合NCPAP治疗,对照组患儿使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住院情况、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酸碱度(pH)值]、治疗前后呼吸功能[氧合指数(OI)、平均气道压(MAP)、呼吸频率(RR)]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aO2、pH值高于治疗前,PaCO2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PaO2、pH值高于对照组,PaCO2...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布地奈德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3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研究组(n=73,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和对照组(n=65,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PaO2/FiO2)]、炎性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aO2、PaO2/FiO2升高,IL-4、IL-10、IFN-γ、FiO2降低,其中研究组变化更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布地奈德相比,乙酰半胱氨酸应用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法对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RDS)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9月入住PICU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予以仰卧位—左右侧卧位交替体位变换,观察组予以俯卧位—仰卧位—俯卧位—左右侧卧位轮流体位变化。分别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机械通气后4、12、24、48、72 h氧合指数(OI)和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SaO2);同时比较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2组OI、PaCO2、PaO2、SaO2在时间、组间、交互效应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2组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t=6.672,P=0.021),2组病情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0,P=0.663)。结论 俯卧位通气法可有效改善RDS患儿的氧合状况,缩短RDS机械通气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方英岳 《大医生》2023,(11):32-34
目的 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生儿血清学指标和血气状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ARDS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接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干预,根据PS初始剂量不同将患儿分为A组(PS初始剂量为250 mg/kg,22例)、B组(PS初始剂量为200 mg/kg,28例)及C组(PS初始剂量为100 mg/kg,30例)。记录3组患儿治疗情况,比较3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乳酸及氧合指数(PaO2/FiO2)]和血清炎症因子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A、B组患儿整体疗效均优于C组(P<0.05),但A组与B组患儿整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儿PaO2水平和PaO2/FiO2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体位通气对急性肺损伤(ALI)犬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健康杂种犬28只,充分麻醉后肌松、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内注入盐酸建立ALI模型.随机分为常规仰卧位通气组(A组)14只,与俯卧位通气组(B组)14只,相同通气条件下分别采取不同体位通气240 min.测定比较两组心率、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t)、呼气末正压(PEEP)、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st)、体循环平均压(ABPM)、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平均压(PAPM)、肺动脉楔压(PAWP)和心输出量(CO).取外周动脉和肺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通过动脉氧分压(PaO2)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计算得出肺血分流率(Qs/Qt).[结果]两组pH、PaO2/吸氧浓度(FiO2)比值和SvO2较健康状态均显著下降,Qs/Qt显著升高(P<0.01);HR、ABPM和CO明显下降,PAPM、CVP和PAWP显著升高(P<0.01);PIP、Pplat和Cst显著降低(P<0.01).组间各项指标对比,俯卧位通气较仰卧位在氧合功能改善、呼吸力学参数改善与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善均更为明显,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对于犬氧合功能改善非常明显,能够明显升高氧合指数、降低肺内分流.俯卧位通气能够明显改善ALI动物的氧合状况,对呼吸力学参数以及血流动力学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成冬梅 《全科护理》2023,(19):2678-2681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病人护理中行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干预对氧合指数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医院重症医学科接收的82例ARDS重症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血气指标与氧合指数、呼吸功能、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康复进程。结果:干预后14 d观察组病人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4 d观察组病人气道峰压(PIP)、平均气道压(Paw)、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32%,低于对照组的24.39%(P<0.05);观察组病人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拔除、入住ICU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ARDS重症病人护理中行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干预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及氧合指数,提升呼吸功能,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进一步加快康...  相似文献   

12.
正俯卧位机械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是指在实施机械通气过程中协助患者采取俯卧式体位~[1],该体位可以使腹腔内压下降,膈肌向胸腔的移位减少增加功能残气量,有利于分泌物的引流、改善肺依赖区的通气/血流比,减少纵隔和心脏对肺的压迫、改变胸壁的顺应性,改善氧合状态~[2]。近年来发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是  相似文献   

13.
宋淳  仲秀玲  李燕  李丽  李常霞  宋才举 《护理研究》2023,(10):1857-1860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体位管理垫在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1月在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行俯卧位通气治疗的60例ARD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俯卧位方式,试验组使用俯卧位通气体位管理垫实施操作,比较两组病人操作用时、3 d治疗总时长、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3 d治疗总时长[(46.20±3.40)h]长于对照组[(33.23±2.69)h],操作用时[(3.60±0.56)min]短于对照组[(5.63±1.00)min];试验组在俯卧位10 h及俯卧位治疗结束后的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PaO2/FiO2)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53.3%);试验组无呼吸机管路折管发生,而对照组呼吸机管路折管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仰卧位和俯卧位通气联合振动排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病人血流动力学、氧合、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ARDS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仰卧位通气(SP组)、俯卧位通气(PP组)、仰卧位通气+联合振动排痰(SP+VS组)、俯卧位通气联合振动排痰(PP+VS组),每组15例。观察体位改变前(T0)、体位改变后(SP+VS组和PP+VS组在振动排痰治疗后)1h(T1)、2h(T_2)、4h(T_3)及转复为仰卧位后1h(T4)5个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呼吸频率(RR)、气道峰压(PIP)、平均气道压(Pmean)、静态肺顺应性(Cst)及护理并发症。以不同治疗方案后动脉氧分压改变(ΔPaO_2)10 mmHg作为有效标准。[结果]4组病人体位改变后对HR、MAP、CVP、RR、PaCO_2、Pmean、Cst无影响(P0.05)。而SPO_2、PaO_2、PaO_2/FiO_2有不同程度升高,氧合状态改善效果依次为PP+VS组PP组SP+VS组SP组,且组间比较PP+VS组与SP+VS组、PP组与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VS组与PP组、SP+VS组与S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联合振动排痰较单纯俯卧位通气、仰卧位通气相比,更能改善ARDS病人的氧合,且该种体位治疗期间病人循环功能稳定,呼吸参数无明显改变,且无明显不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因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引起的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俯卧位通气主要通过促进塌陷肺泡复张、改善通气血流比、改善呼吸系统顺应性达到治疗低氧血症的目的~[2]。研究结果显示:应用俯卧位通气治疗能使ARDS病人的氧合状态得到显著改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3-5]。俯卧位时如何有别于仰卧位时的气道管理,值得临床探讨。2018年7月我科收治1例溺水导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时间对肺内源性和肺外源性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影响,为指导临床老年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的最佳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48例肺内源性老年ARDS患者和40例肺外源性老年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4 h,观察通气前、通气后0.5 h、2 h、4 h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血气、肺力学、血流动力学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与俯卧位通气治疗前相比较,肺内源性组患者通气后2 h时的氧合指数(Pa O2/Fi O2)值显著升高(P0.05),4 h时进一步明显升高(P0.05);肺外源性组患者的Pa O2/Fi O2值则在0.5 h时明显升高(P0.05),4 h时虽依然保持较高水平,但较之2 h并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老年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Cst)值等肺力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内源性组患者的Raw值在通气2 h、4 h时较俯卧位通气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治疗能有效改善老年ARDS患者的氧合,同时4h甚至更长时间的俯卧位通气对肺内源性老年ARDS患者最为有效,2 h或更短时间的俯卧位通气对肺外源性老年ARDS患者则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7.
苏婉华  黎明  区铭珠 《妇幼护理》2023,3(12):2984-2986
目的 研究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患者应用改良式俯卧位通气对患者压力性损 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3 月至 2023 年 3 月期间本院择取的 40 例急性 ARDS 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顺序为依据 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2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俯卧位通气方式;观察组采用改良式俯卧位通气方式。 分析对比两组的氧合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通气后,两组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通气前后,两组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对比结果均无 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针对急性 ARDS 患者应用改良式俯卧 位通气,能改善氧合功能,降低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两种液体复苏方案对脓毒性休克(SS)患者呼吸力学与氧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SS患者98例,其中接受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患者(观察组)45例,接受开放性液体复苏治疗的患者(对照组)53例,对比两组复苏治疗前、治疗后72 h呼吸力学、氧代谢、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静态肺顺应性(Cst)、氧输送(DO2)、氧合指数(PaO2/FiO2)高于对照组,血乳酸(Lac)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24 h复苏液体量小于对照组,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大于对照组,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24 h复苏液体量与Cst及DO2、PaO2/FiO2均存在负相关(均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0)。结论 治疗SS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能够改善患者肺顺应性与氧代谢功能,且对血流动力学无不良风险。  相似文献   

19.
窦玮  刘艳林  顾娟  周伟 《全科护理》2022,(18):2512-2514
目的:探讨不同时长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需要机械通气的58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A组19例、B组20例、C组19例。A组采取每天间断俯卧位通气6 h, B组采取每天间断俯卧位通气9 h, C组采取每天间断俯卧位通气12 h。比较3组患儿俯卧位通气前、俯卧位第1天、第3天动脉血气指标、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俯卧位通气后第1天、第3天3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高于A组、B组;C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短于A组、B组;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天间断俯卧位通气12 h能更好地改善患儿的氧和状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胸腔积液引流对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及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的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43例机械通气合并大量胸腔积液(≥500 ml)的ARDS患者,其中肺内源性组25例,肺外源性组18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胸腔积液引流术,术前及术后记录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Pa O2/Fi O2)、肺静态顺应性(Cstat)、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结果两组患者在胸腔积液引流术后呼吸力学参数改善,Cstat均高于术前(P均<0.05),而Pplat、Ppeak均低于术前(P均<0.05)。肺内源性组在胸腔积液引流术前后Pa O2/Fi O2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外源性组在胸腔积液引流术后Pa O2/Fi O2高于术前(P<0.05)。结论胸腔积液引流可改善机械通气合并大量胸腔积液ARDS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及肺外源性ARDS患者的氧合,但不改善肺内源性ARDS患者的氧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