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欧阳钰龙  孙贵才 《中国骨伤》2023,36(10):911-915
<正>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是膝关节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常导致胫骨近端相对于股骨远端的前方和旋转性松弛,大量ACL断裂患者会在中青年时期发展为症状性膝骨关节炎[1]。在美国每年新增约25万的ACL损伤患者,其中需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的患者12.5~17.5万人[2]。目前,ACLR仍然是治疗ACL损伤的金标准,其目的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正>据流行病学统计[1],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的发病率约为每年20万例,若未及时治疗,患侧膝关节易反复扭伤,进而引起关节软骨和半月板等解剖结构的损伤和退变,导致创伤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根据形态学的特点可将ACL损伤分为3级,1级:韧带的完整性良好;2级:韧带的连续性部分中断;3级:韧带的连续性完全中断。其中3级ACL损伤可导致膝关节严重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正>胸主动脉疾病包括胸主动脉瘤、胸主动脉夹层、壁间血肿、穿透性溃疡及外伤性主动脉损伤等,是血管外科领域常见的危重急症。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始于1994年[1],已逐渐成为主动脉降部疾病的一线治疗方法[2]。不过,主动脉升弓部疾病的治疗由于涉及到弓上分支动脉重建的问题,仍以开放手术为“金标准”[3]。虽然结合了开放手术与腔内技术的去分支技术降低了侵入性[4],但仍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5]。  相似文献   

4.
<正>半月板撕裂的处理原则和手术方式主要取决于撕裂的部位和严重程度。1983年,Hamberg等[1]首次报道缝合修复对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的重要意义。1988年,Strobel[2]将这种位于内侧半月板后角、累及后角本身及其与关节囊的移行结构的半月板撕裂称为半月板Ramp损伤(meniscus ramp lesion,MRL)。随着学界对内侧半月板后角(posterior horn of the medial meniscus,PHMM)的解剖学结构的认识逐渐加深以及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Ramp损伤在临床中诊断,尤其是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时,并发Ramp损伤的占比为9.3%~42%[3~6]。近年来,不伴有明显ACL损伤的孤立性Ramp损伤也逐渐报道[7]。  相似文献   

5.
<正>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是常见的骨骼肌肉系统损伤,常见于中青年[1~3]。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如何选择尚存争议[4,5],但对于运动员、年轻人等运动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加肯定[6]。跟腱断裂的手术方式多样,近年来出现各种微创术式[7,8]。术式以及医生经验的差异导致术后外固定佩戴时间以及早期功能锻炼计划有所不同[9,10]。传统的术后康复方案通常需要严格非负重跖屈位石膏固定6周[11],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终末期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单髁置换术被临床公认为是能够很好替代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方法[1]。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单髁置换术应该成为终末期内侧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首选治疗方案[2],而外侧单髁置换术治疗外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也越来越明确[3]。  相似文献   

7.
<正>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导致的疼痛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疼痛也是KOA致残的重要原因[1-2]。KOA的主要手术治疗方式是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3],其中HTO与其他术式相比能够实现更好的运动需求[4],而且在正确的适应证下,HTO和UKA均可产生持久和可预测的结局,并没有明显的差异[5]。现在随着“保膝”理念的深入人心,在单纯内侧间室KOA中此术式受到广大医生及患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正>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疾病成熟有效的方法,通过矫正关节畸形、恢复下肢力线和减轻关节疼痛,重塑膝关节功能[1]。复发性关节血肿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极其罕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1%~1.6%,临床症状为突然出现的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无外伤事件[2]。关于术后复发性关节血肿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仅有少量相关文献报道,在诊疗方案上尚未形成共识[3]。若治疗不及时,容易延误病情,导致关节疼痛、僵硬,甚至假体关节感染[4]。本文报道1例右膝关节置换术后复发性关节血肿病例,并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病的有效方法[1]。在年龄超过60岁的亚洲老年人口中,约15%的女性及6%的男性患有膝关节骨关节炎[2]。大多数骨科医生在TKA中采用止血带,止血带的使用会提供更好地手术视野、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改善骨-骨水泥之间的交联[3]。但是由于止血带的使用及随后释放引发的机械性压迫和缺血再灌注(ischemia and reperfusion,I/R),  相似文献   

10.
<正>膝关节伸肌装置由股四头肌腱、髌骨和髌韧带组成,膝关节伸肌装置断裂是一种罕见损伤。髌韧带断裂多发生于年龄<40岁男性[1],通常由于膝关节处于屈曲位置时股四头肌突然收缩引起伸肌装置张力过载导致。患有基础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尿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以及服用皮质醇类和喹诺酮类药物者更易出现髌韧带断裂[2]。对于髌韧带断裂的治疗方法尚无统一标准,多凭医生的经验治疗,治疗效果参差不齐。本文对髌韧带断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1]。ACL断裂造成的膝关节不稳不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运动,而且会造成关节内结构的进一步损伤。因此,为恢复膝关节结构及功能,对损伤的ACL进行重建已达成共识[2]。为了在ACL重建手术中清晰显露ACL股骨止点及胫骨的足迹,ACL重建术通常将ACL残端进  相似文献   

12.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导致高致残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治疗仍然是国际上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1、2]。SCI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两种[3、4]。其中,原发性损伤为机械力对神经元细胞和胶质细胞的直接损伤,破坏轴突导致瓦勒变性[2、5];继发性损伤主要是源于创伤后的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引起轴索变性及脱髓鞘等[1、6]。  相似文献   

13.
<正>自1994年Dake等[1]应用腔内支架成功治疗胸降主动脉瘤以来,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TEVAR)彻底改变胸主动脉疾病的治疗方式,现TEVAR主要用于治疗胸主动脉瘤、胸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损伤、胸主动脉壁内血肿、穿透性溃疡等[2,3]。与开放修复相比,TEVAR不仅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而且远期疗效相似[4],因此成为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正>纵隔肿瘤侵犯胸骨柄临床上较为少见,常预示围手术期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1]。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切除胸锁关节常涉及复杂胸壁重建。胸锁关节连接胸骨柄与锁骨,是上肢与中轴骨之间唯一的滑膜关节。锁骨通过此关节完成升降、伸收和轴向旋转活动[2],其稳定性异常和功能障碍对病人有负面影响。随着对胸锁关节解剖、生物力学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内固定材料的改进,重建并恢复胸锁关节结构和功能的理念也有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前交叉韧带单束和双束重建比较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家阔 《中国骨伤》2016,29(5):391-396
正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维持膝关节前后稳定性的主要结构之一,ACL断裂的患者,会继发半月板损伤和膝关节退变~[1]。ACL断裂后进行关节镜下微创手术重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2]。ACL重建的手术方法有多种~[3-6]。近年来,对ACL重建术式的争论焦点多集中在单束重建或双束重建方面~[7]。虽然也有股骨和胫骨骨道都是3个的ACL解剖3束  相似文献   

16.
前交叉韧带主要作用是限制胫骨向前移动与其他韧带共同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1],前交叉韧带断裂后行韧带重建已达共识,而韧带重建移植物的选择主要分为自体韧带和人工韧带。自体韧带取材方便、无排斥反应、不增加额外费用,是韧带重建的主流方案[2-4],但一些年轻、偏重、运动量大的患者为尽快重返运动仍选择行LARS(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人工韧带重建断裂的前交叉韧带[5-6]。  相似文献   

17.
赵国志 《中国骨伤》2023,36(4):299-301
<正>跟骨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后足损伤,多为高处坠落所致,占全身骨折的1%~2%[1],占足踝部骨折的60%,分为关节内骨折和关节外骨折,其中75%为关节内骨折[2]。目前研究表明,移位的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是适当的,虽然文献中关于跟骨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存在许多争议,但毫无疑问的是,成功的关节复位和重建正常的跟骨结构对良好的临床疗效至关重要[3]。  相似文献   

18.
李文鹏  丁勇 《实用骨科杂志》2022,(11):1002-1006+1048
<正>膝关节骨关节炎作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已成为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1]。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骨关节炎、恢复膝关节功能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膝关节置换术分为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 plasty,TKA)和单髁置换术(unicom partmentalkneearthro plasty,UKA),由于TKA缓解疼痛和功能恢复方面具有可预测性、持久性和有效性[2],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膝关节置换的主要方式。但有研究发现,在膝关节骨关节炎中85%是孤立性内侧腔室病变[3],仅置换股骨内侧髁就可以极大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同时也许多研究表明,与TKA相比,UKA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运动功能恢复好、术后早期临床评分更高的优点[4-6]。因此UKA再次得到重视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踝关节骨关节炎(ankle osteoarthritis, A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具有病程长、治疗困难和手术致残率高等特点[1]。有文献报道,全世界约有1%的成年人患有AOA[2]。与其他骨关节炎类似[3],AOA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非特异性症状。除此之外,AOA往往还伴随着步态异常[4]。  相似文献   

20.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通常发生在瞬时的高能量损伤机制之后,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破坏性事件,常伴有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永久缺失[1]。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全球有超过100万人因SCI致残[2],并且还在呈上升趋势。中国也有大量的SCI患者,其中北京地区的SCI发病率估计为0.06‰[3],主要原因为跌倒、交通事故和运动相关所致的伤害[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