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并发胰腺炎(PEP)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2月该院343例行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胰腺炎分为PEP组(n = 51)和非PEP组(n = 292)。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发生PEP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 < 60岁、胆总管结石、胰腺炎病史、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胰腺显影、行胰管括约肌切开术、行Oddi括约肌测压术、ERCP手术结局、插管困难和导丝多次进胰管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总管结石、胰腺炎病史、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胰腺显影、行胰管括约肌切开术、行Oddi括约肌测压术、ERCP手术失败、插管困难及导丝多次进胰管是PEP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胆总管结石、胰腺炎病史、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胰腺显影、行胰管括约肌切开术、行Oddi括约肌测压术、ERCP手术失败、插管困难及导丝多次进胰管是PE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经ERCP诊治的胆胰疾病患者发生ERCP后胰腺炎(PEP)情况,并根据是否发生PEP分成2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本研究ERCP成功率为94.72%,PEP发生率为9.76%;PEP组与非PEP组患者在年龄、胰腺炎病史、胰管显影、导丝多次进胰管、EST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纪轻、胰腺炎病史、胰管显影、导丝多次进胰管、EST是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356例行ERCP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探讨术中静脉麻醉、胰管显影、胆管插管失败、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ERCP操作时问、胆管扩张、怀疑括约肌功能障碍、胆总管结石、年龄、黄疸、ERCP术后胰腺炎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胰管显影、胆管插管失败、EST、ERCP操作时间延长、无黄疽、ERCP术后胰腺炎病史、年龄及怀疑括约肌功能障碍均使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升高(P<0.05),而术中静脉麻醉、胆管扩张、高血压、糖尿病均未明显影响行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P>0.05).[结论]行ERCP后胰腺炎危险因素众多.其中,胰管显影、胆管插管失败、EST、ERCP操作时间延长、无黄疸、ERCP术后胰腺炎病史、年龄及怀疑括约肌功能障碍均为ERCP后胰腺炎的高危因素,而术中静脉麻醉、胆管扩张、高血压、糖尿病等不是ERCP后胰腺炎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引发急性胰腺炎(PEP)的危险因素,为PEP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84例行ERCP检查或治疗的胆胰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PE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E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ERCP术后并发PEP 5例,发病率为5.9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有胰腺炎病、多次插管、胰管多次显影、导丝多次进入、导丝引导插管、全胰管显影、术中腹痛与PEP发生有关(P<0.05),而PEP发病与女性、诊断性ERCP、治疗性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多次插管、既往有胰腺炎和胰管多次造影是PE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多次插管、既往有胰腺炎和胰管多次造影是PEP发生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控制PEP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患者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150例ERCP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术后胰腺炎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ERCP术后患者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150例ERCP患者术后并发胰腺炎1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插管困难、胰管显影、十二指肠憩室是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鼻胆管引流是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插管困难、胰管显影、十二指肠憩室会增加ERCP术后患者并发胰腺炎风险,可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为ERCP病人术后护理提供指导。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160例ERCP病人显影部位、插管次数与术后胰腺炎发生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11.9%的病人发生胰腺炎;胰管显影者胰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胆管显影者;3次以上插管比2次以下插管者胰腺炎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胰管显影与多次插管是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的重要诱因,应加强对胰管显影与多次插管者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和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选行(ERCP)插管时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时双导丝法及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插管这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行ERCP插管时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而导丝进入胰管时行双导丝法52例及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插管31例的资料,比较两种方法插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52例双导丝插管组成功45例,成功率86.5%;31例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插管成功28例,成功率90.3%,两者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262,P >0.05)。双导丝组并发术后胰腺炎1例,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3.8%;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组并发胰腺炎2例,出血3例,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19.4%;两组均无穿孔发生。双导丝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组(3.8% vs 19.4%,χ2=5.363,P <0.05)。结论 选择性胆总管插管困难而导丝进入胰管时,双导丝法与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插管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双导丝法并发症发生率稍低。  相似文献   

8.
经胰管预切开在ERCP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倪雷  王钦尧  曹亦军  陈超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1):1131-1132,1135
目的探讨经胰管预切开对提高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中胆道插管成功率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胰管预切开术后再进行治疗性ERC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拟行治疗性ERCP病例,常规插管无法完成胆道插管,经胰管预切开后胆道插管成功34例(94,4%),术后并发胰腺炎4例(11.1%),上消化道出血管1例(2.78%),均保守治愈。结论在导丝可进入胰管而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的情况下,经胰管预切开可提高选择性胆道插管成功率,但术后胰腺炎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RCP术后胰腺炎的高危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1998年10月至2006年7月行ERCP检查及治疗的597例患者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RCP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56例,与之相关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多次胰管显影、插管困难重复多次和乳头括约肌切开(ERCP)及预切开等。结论ERCP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与患者自身因素及操作技术有关,提高操作技术、术后鼻胆管引流(ENBO)及药物预防能有效控制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ERCP引发急性胰腺炎的高危因素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与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引发急性胰腺炎有关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该院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行ERCP检查或治疗的 3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用单变量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17例于ERCP后发生急性胰腺炎 ( 4 .4 % ) ,380例中 2 80例为治疗性 ,15例并发急性胰腺炎( 4 .8% ) ,10 0例为诊断性 ,2例并发急性胰腺炎 ( 2 .0 % ) ,与ERCP引发急性胰腺炎相关的主要因素有 :内镜下括约肌切开 (EST) ,针状刀预切开乳头 ,多次乳头插管 ,胰管深插 ,多次胰管造影 ,导引钢丝辅助插管 (P <0 .0 5 ) ,高危人群为奥狄氏括约肌功能障碍者 ,有胰腺炎病史者。结论 治疗性ERCP较诊断性ERCP易并发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主要与技术操作有关 ,娴熟的内镜技术 ,严格掌握指征可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行ERCP患者394例为研究对象,查阅病历资料,获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有55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13.96%,其中胰腺炎33例,均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鼻胆管引流术(ENBD),7例既往有胰腺炎病史,7例反复插管(>5次),5例手术时间>1 h,7例胰管显影,15例为术后反复取石、多发结石,3例合并胰管结石;消化道出血12例,均行EST,8例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胆道感染7例,均行EST+网篮取石+ENBD手术,既往有胆管炎病史;肝内胆管穿孔3例,因胆总管结石进行EST+网篮取石+ENBD手术。结论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应加强防范,注重规范化培训,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老年病人ERCP术后胰腺炎的高危因素探讨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ERCP术后引发急性胰腺炎的高危因素及对策。方法对该院行ERCP检查或治疗355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于ERCP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与ERCP引发急性胰腺炎相关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内镜下括约肌切开(EST)、多次乳头插管、多次胰腺显影和有胰腺炎病史。结论老年患者ERCP术后继发胰腺炎与患者自身因素及医师操作技术有关,术后鼻胆管引流能有效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导丝进入胰管的困难性胆管插管策略应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63例导丝进入胰管的困难性胆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次采用双导丝法、胰管预切开法和胰管支架法选择性胆管插管,根据不同胆管插管方法分为双导丝组、胰管预切开组和胰管支架组。分析各组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ERCP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 3组总体插管成功率为96.8%。双导丝组、胰管预切开组及胰管支架组的插管时间分别为(70.7±28.6)、(116.6±43.2)和(129.1±88.2)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总体发生率为39.3%,胰管预切开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 < 0.05)。ERCP术后胰腺炎(PEP)总发生率为21.3%,胰管预切开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 < 0.05)。ERCP出血发生率为6.6%。未发生重症胰腺炎和十二指肠穿孔病例。结论 导丝进入胰管后依次采用双导丝法、胰管预切开法和胰管支架法选择性胆管插管,上述方法插管成功率高,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患者预防继发性胰腺炎。方法:对照组(传统方法)50例,实验组(导丝疏通法)50例。结果:对照组ERCP联合EST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占6%,7例无症状高淀粉酶血症患者占14%。实验组未并发急性胰腺炎。两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胰腺炎是ERCP联合EST术后常见并发症,保证引流管引流通畅,可防止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总结ERCP术后胰腺炎的相关危险性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本院共收治的180例行ERCP术住院患者,其中16例患者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将术后并发胰腺炎的16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另抽取未并发胰腺炎的患者16例设置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在患者方面、操作方面危险因素的构成情况并制定预见性护理对策。结果观察组患者慢性胰腺炎病史、括约肌功能障碍以及胆总管结石构成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操作胰腺显影、胰管括约肌切开术、胆道括约肌气囊扩张术构成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RCP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慢性胰腺炎病史、括约肌功能障碍以及胆总管结石因素以及操作过程中的胰腺显影、胰管括约肌切开术、胆道括约肌气囊扩张术因素。为有效预防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需实施全方位预见性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发生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建立定量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外部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行ERCP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3例于2017年1月-2021年1月行ERCP的患者为建模组,205例于2021年3月-2022年3月行ERCP的患者为验证组,根据亚特兰大标准,建模组45例ERCP后发生胰腺炎,验证组23例ERCP后发生胰腺炎。比较建模组胰腺炎患者与无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RCP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年龄、胃切除术史、胆总管结石、乳头孔类型、胰腺导丝通道、括约肌切开术、血清总胆红素和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切除术史(■=6.417,95%CI:1.900~21.675,P=0.000)、胆总管结石(■=3.442, 95%CI:1.496~7.917, P=0.000)、结节型乳头孔(■=2.447, 95%CI:1.072~5.585,P=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扩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石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329例经内镜下行EST或EPBD治疗的胆石症患者纳入该研究。比较及评价指标包括结石完全清除率、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等。 结果 在EST组和EPBD组中结石完全清除率分别为93.2%和95.9%(P =0.304);EST组和EPBD组对于直径<1 cm结石清除率均显著高于直径≥1 cm结石者(P 值分别为0.001与0.025);EST组与EPBD组总体并发症发生分别为7.3%和12.7%(P =0.112);EPBD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EST组(10.2% VS 4.2%,P =0.037);所有20例术后胰腺炎均为轻度胰腺炎。EPBD操作及胰管内插管或注射造影均是发生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 结论 内镜下EST与EPBD治疗胆石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相似。胰管插管或胰管内注射造影是EST或EPBD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EPBD操作简单,对于直径<1 cm结石者,尤其年老体弱、有凝血功能障碍或需抗凝治疗者,EPBD是一个更好的治疗之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及取石(EST)引发急性胰腺炎的防治方法。方法对该院已行ERCP和EST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其中1例死亡。结论ERCP和EST引发急性胰腺炎,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化学刺激引发急性胰腺炎;另一方面为共同通道受阻引发急性胰腺炎,只有在操作中认真防范,术后仔细观察、处理,该并发症是可以防治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并以ERCP治疗的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7例发生高淀粉酶血症和胰腺炎,以Execl表格详细统计患者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高淀粉酶血症和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数学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该模型对高淀粉酶血症和胰腺炎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BMI)、糖尿病、白细胞数量、血小板计数、白蛋白、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凝血酶原时间、乳头开口类型、胆总管狭窄、酗酒、乳头插管时间、ERCP操作时间、进胰管次数及乳头旁憩室均能够影响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总管狭窄、凝血酶原时间≥12 s、非绒毛型乳头开口类型、谷氨酰转肽酶≥50 u/L、乳头插管时间≥5 min、进胰管次数≥3次是导致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结果建立数学预测模型Logit=0.964X_3+0.772X_7+1.021X_(10)+1.004X_9+0.912X_(11)+1.534X_(13)-1.306,ROC显示该模型对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AUC)=0.790,P0.05]。结论针对各项危险因素建立数学预测模型能对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风险做出较准确的预测,便于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诊断性和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高危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 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2004年8月~2007年9月行ERCP检查和治疗1713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1713例患者中,49例(2.9%)并发ERCP术后胰腺炎(PEP),其中2例为诊断性ERCP,47例为治疗性ERCP,2例为重症,47例为轻症,均经内科综合治疗后痊愈出院.与PEP相关的主要因素有既往有胰腺炎病史、术中有与内镜操作无关的腹痛、女性、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胰管多次显影、胆总管直径不增加、插管困难、疑有oddi扩约肌功能障碍、胆道扩约肌气囊扩张术、服用糖皮质激素史等.结论 PEP与患者自身因素及医师操作技术有关,提高操作技术、术后鼻胆管引流、药物预防、术后积极治疗能有效预防或减轻PEP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