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院胸痛中心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最佳优化策略。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接诊的所有STEMI患者,根据接诊方式分为:胸痛专车组,病房急救组,绿色通道组。其中胸痛专车组是我院胸痛中心的核心组,该车的设备及人员配备与导管室形成院前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连接,简化了STEMI患者的救治流程,使冠状动脉再灌注时间缩短到最短,从而优化近远期治疗及预后,形成了我院全新的胸痛全流程化救治模式。本研究对比观察该组与病房急救组、绿色通道组发病-首次医疗接触时间(FMC)、FMC至签署知情同意时间、FMC至抗栓溶栓时间、FMC至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时间、血浆NT-pro BNP、Hs CRP浓度、住院天数,住院期间并发症及心源性死亡情况。结果三组患者中胸痛专车组的发病至FMC(2.59±0.74)min、FMC至签署知情同意时间(7.38±0.92)min、FMC至抗栓溶栓时间(6.36±0.91)min、FMC至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时间最短(29.38±0.92)min,与其他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1),患者血浆NT-pro BNP及Hs CRP浓度与发病至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时间正相关(R~2值分别为0.454、0.290)。结论胸痛全流程化救治模式明显缩短了STEMI患者发病至再灌注时间,优化了抢救流程,有效提高了早期救治率并改善了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患者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护理,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的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出诊反应时间为(49.38±18.26)s、急救时间为(19.37±5.36)min、入院时间为(2.57±0.31)h,对照组的出诊反应时间为(93.51±32.40)s、急救时间为(41.39±6.28)min、入院时间为(3.14±0.42)h,观察组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和入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救诊断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转运成功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57%;病死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4%,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抢救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能够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患者的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和急救时间能够得到有效缩短,患者的急诊诊断率以及转运成功率能够获得较大提升,病死率显著降低,个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经常规流程接受治疗),2014年6-12月的98例患者为观察组(经急诊绿色通道接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的平均时间分别为(58.91±12.75)和(90.17±29.5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8,P0.01);观察组抢救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95%),总并发症发生率及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能够有效缩短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为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STE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干预前后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30 min抢救成功率、1 h抢救成功率、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DTB)、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后,两组VAS、SDS、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服务态度、护理安全、护理效果、护理过程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增强了团队意识,提高了STEMI患者急救时效性,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合理快捷供给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时效性、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AMI患者, 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 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合理快捷供给模式。比较两组模式下的急救时效性(分诊时间、激活导管室时间、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急救效果(抢救成功率、病情恶化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时间、激活导管室时间、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分别为〔(0.84±0.15)min、(7.81±1.50)min、(85.31±8.55)〕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67±0.36)min、(13.85±3.40)min、(98.17±10.56)min〕,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6.45±4.2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1.42±4.15)d、抢救成功率97.96%(48/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42/49)、病情恶化率2.04%...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杭州院前转送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院前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各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院前反应时间、急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0.96±4.62) min、(33.14±3.48) min、(75.34±13.66) min及(9.60±2.27) d,并发症发生率8.8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治中,可以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规范化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STEMI患者中的可行性效果,并建立完善的STEMI急救护理路径。方法:制定STEMI急救护理路径,对93例患者(实验组)按路径实施急救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护理流程的77例患者(观察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进-出急诊时间,就诊-首次球囊扩张时间(DTB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再次PCI率均显著少于观察组。(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STEMI患者,可为患者赢得有效的抢救时机,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院前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偶数者为观察组,奇数者为对照组,每组84例。观察组院前急救护理之后进行常规救治,对照组给予常规救治。比较两组的出诊时间、入院时间、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以及接诊3周后随访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出诊反应时间(93.8±31.2)s,急救时间(39.7±7.1)min,入院时间(2.95±0.38)h,均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8.81%,急救诊断率97.62%,转运成功率10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周后的复发率4.76%和并发症发生率10.71%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院前护理可以稳定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案例分析指导下的专项培训在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典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案例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急救专项培训,以2019年2月1日~2020年2月1日急诊护理人员专项培训前收治的73例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4月1日~2021年4月1日急诊科护理人员专项培训后收治的87例STEMI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治时间、抢救效果、住院情况,分析影响进入急诊室到球囊扩张(DTB)时间的主要因素。结果:观察组DTB时间、首次医生问诊到心电图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肌钙蛋白化验时间及口服药服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人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1),院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自行入院、合并心源性休克或低血压的STEMI患者入院后DTB时间超过90 min的占比偏高(P<0.05),且急诊护理人员经专项培训后救治STEMI患者时的DTB时间控制在90 min内的占比偏高(P<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院前转运和急救护理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12月经我院转运系统转运和急救护理的510例早产儿为观察组,该组早产儿均经完善的转运网络联系、转运人员和物品准备、转运前现场急救和稳定病情、转运途中密切观察监护与护理;另选取我院未建立新生儿转运系统前的510例早产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预后。结果:观察组的治愈好转率为96.1%,对照组为8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发育商DQ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转运和急救系统有利于提高早产儿抢救的成功率,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急救无缝链接的规范流程及其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和2013年3~8月上海市青浦区医疗急救中心进行院前急救并转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急救的患者5 310例和5 537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抢救,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院内急救无缝链接。对两组患者从发病至获得专科确诊和治疗的时间、抢救成功率进行记录;统计两组患者抢救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率,请两组患者或家属对急救满意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受伤至确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休克、急性呼吸功能障碍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和家属对急救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院内急救无缝链接规范流程的实施为患者建立了一条通畅而安全的生命通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急诊冠脉介入(EPCI)在缩短患者入急诊室至球囊扩张(门-球)时间的作用。方法通过医护一体化将符合要求的180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患者。对照组按传统方式收治病人,完善术前检查后再行介入治疗。观察组通过CCU、急诊、导管室的联动与衔接完成患者的救治。分别比较患者入急诊室至CCU院内转运时间;CCU至导管室术前准备时间;以及入导管室至球囊扩张时间。最后总体计算两组病人的门-球时间。结果两组病人院内转运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尽管观察组病人在CCU进行完善的术前准备,但两组病人从入住CCU至导管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导管室进行冠脉检查至接受球囊扩张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体比较两组患者门-球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优化后大大缩短了患者院内就诊及院内转运时间,从而使STEMI病人从发病至医疗改造的时间减少,使门-球时间达到标准,进而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再灌注中获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CPC)管理下急救护理路径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率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该院收治STEMI患者64例为对照组,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STEMI患者67例为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行CPC管理下的急救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救治效率及效果。结果研究组首份心电图完成、确诊到术前准备完成、门-导管室(D-to-C)、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CI治疗支架植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院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TEMI患者行CPC管理下的急救护理路径可显著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对出血性脑卒中(HS)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3例HS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急救护理的40例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将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的4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病情评估时间、急救时间、转送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情评估时间、抢救时间、转送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患者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缩短其病情评估、急救和转送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急诊急救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科救治的ACS患者104例,按照成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救护理小组的前后采用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照组行急救护理路径。比较2组患者急救护理分流时间、急诊科滞留时间及入院至首次行球囊扩张时间等;2组患者的满意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死亡率等。结果观察组急诊分流时间、急诊滞留时间以及入院至行球囊扩张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相应的时间(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急救处理时间,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急救中心2011年12月~2012年5月实施院前急救及转运护理改良流程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2011年1~11月改良流程管理以前的120例院前急救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及转运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出诊时间、心电图时间、急救总时间、急诊入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的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抢救效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衡阳市某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2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60例STEMI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救治干预;2020年4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STEMI患者为试验组,采取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效率及短期预后。结果试验组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ymptom onset to first medical contact,SO-to-FMC)、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first medical contact to balloon,FMC-to-B)、进医院大门至球囊扩张时间(door to balloon,D-to-B)、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symptom onset to balloon,S-to-B)均明显短于对照组,FMC-to-B达标率和D-to-B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救治干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干预可以提高STEMI患者救治效率,降低其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钱宏梅  王艳  左霞 《当代护士》2021,28(7):133-137
目的 探讨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法在STEMI患者急救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精益流程改造结合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应用于STEMI患者从入院至球囊扩张急救护理流程中,对流程优化前2018年1—10月(对照组60例)和流程优化后2019年1—10月(观察组58例)STEMI患者的急救相关结局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STEMI行PCI患者分诊准确率、入室接诊时间、首份心电图出报告时间、肌钙蛋白T出结果时间、到达导管室时间、PCI造影开始时间、D-to-B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转归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益六西格玛有助于优化STEMI患者院内急救护理环节,提高急救效率,改善患者治疗结局,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齐明辉  赵龙燕  王现斌 《妇幼护理》2023,3(8):1904-1906
目的 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中采用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 2020 年 5 月至 2021 年 5 月急诊收 治的 44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对照组。将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急诊收治的 44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 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急诊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转运时间、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 间、ST 段回落率、胸痛缓解率、心肌酶谱回落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再行 PCI 率及院内 AMI 复发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 组转运时间、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 ST 段回落率,胸痛缓解率,心肌酶谱回落率高 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不良事件发生率,再行 PCI 率,院内 AMI 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的满意 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采用急诊急救护理,能够提高抢救效率,缓解症状,减少心脏不良 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时间目标管理联合外伤急救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169例,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采取常规管理及外伤急救护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84例),将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实施时间目标管理模式配合外伤急救护理的患者设为研究组(85例)。比较两组患者急救结局、抢救费用、抢救时间、入院至CT检查时间差异,干预前后神经功能〔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差异,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院前死亡、院内死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抢救费用、抢救时间、入院至CT检查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两组患者GCS各维度得分均较干预前上升,且研究组GCS量表E、M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维度得分差异不显著;住院期间两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肺部感染、高热发生率差异不显著,研究组患者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目标管理模式配合外伤急救护理能提升重症颅脑外伤存活率,降低患者抢救费用、抢救时间、入院至CT检查时间,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