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须月萍 《全科护理》2013,(25):2334-2336
对15例帕金森病病人跌倒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进行性步态不稳是导致跌倒的首要原因,其他依次为联合使用抗帕金森病药物、跌倒史、Barthel指数为中级、无配偶照顾等因素也是导致病人跌倒的主要原因;提示在帕金森病病人住院期间,提前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预防跌倒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病人的家庭护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古成璠  袁丹  鲁玫 《护理研究》2002,16(11):681-681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主要是因为中脑黑质的多巴胺神经元变性 ,引起多巴胺含量缺乏而导致功能失调。该病多见于 5 0岁~ 60岁老人 ,主要表现为静止震颤、动作迟缓、肌肉强直、姿势障碍 ,还可以出现便秘、出汗、皮脂溢出增加、直立性低血压、抑郁等症状。据统计 90 %帕金森病病人住在家中 ,科学的家庭护理对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现将帕金森病病人的家庭护理要点概述如下。1 督促病人正确服药  帕金森病病人的症状受服用药物、药物的剂量、服药时间等影响。大多数病人需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出院病人药物素养进行调查,分析对药物素养影响的相关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在我院首次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118例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药物素养得分为(4.98±1.52)分,年龄、受教育水平、出院带药数量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出院病人药物素养有影响,而访视间隔时间、住院天数对出院病人药物素养无影响。[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出院病人药物素养不理想,医护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病人药物素养。  相似文献   

4.
刘玉杰  杨方英 《护理研究》2023,(9):1627-1630
从药物素养的概念、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指出今后应探索开发契合老年病人药物素养的评估工具,并加大老年共病病人用药方面的宣教力度,规范临床医疗专业人员药物培训机制,提高病人的药物素养和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锥体外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点。该病起病隐袭、病程缓慢,其平衡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对帕金森病的治疗除采取药物治疗外,以运动疗法为中心的康复护理越来越重要。2011年3月—2011年6月我科收治的帕金森病病人例,对其中例采用参考平衡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长期以来,病人靠口服抗帕金森药物治疗,疗效差、副作用大,病人很难接受。我院脑外科自2002年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为广大帕金森患者解除了痛苦。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药物素养现状,为制定病人药物素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3月—4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3例PCI术后病人和9名心内科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以健康素养理论为框架,进行半结构访谈,访谈资料根据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提炼出4个主题,11个亚主题,即药物信念(产生担忧情绪、对服药的认知存在差异、主动学习意愿低)、功能性药物素养(药物知识掌握不足、药物技能缺乏)、互动性药物素养(药物知识获取需求大、医护人员支持、家庭及同伴支持、网络支持利用度低)、评判性药物素养(缺乏正确辨别信息能力、服药依从性低)。结论:PCI术后病人存在服药信念不强、药物知识及技能缺乏、药物知识获取途径单一、服药依从性低等问题,医护人员应关注病人的服药信念,加强医患沟通交流、采用多种方式增加病人药物知识,并通过服药管理平台规范病人服药行为,同时不可忽略同伴、家属支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帕金森病辅助治疗的价值,为帕金森病的康复辅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34例帕金森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17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给予帕金森病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治疗前后让患者填写症状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的差异、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及疗效.结果 实验组在接受心理护理后,症状自评量表中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及偏执方面评分明显较心理护理前改善(t=4.69,18.30,15.18,10.74,8.60,6.18,P<0.01),实验组药物治疗依从率及药物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帕金森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其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加强了药物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婷  李曼漪 《全科护理》2023,(28):4020-4022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病人社会疏离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帕金森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疏离感量表(GAS)评估帕金森病病人社会疏离感水平,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调查病人的一般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帕金森病病人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因素。结果:80例帕金森病病人社会疏离感评分为35~55(40.50±3.50)分;不同文化程度、社会支持、住院次数及负面情绪的帕金森病病人社会疏离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社会支持、住院次数及负面情绪是帕金森病病人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帕金森病病人社会疏离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受文化程度、社会支持、住院次数及负面情绪等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根据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病人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提高,也有赖于病人家居环境的改造,室内环境的布置、睡床、洗手间以及浴室问题都应按病人的需要设计加工和建设。本文仅就帕金森病患者的ADL能力与家居环境的改造之间的联系作一论述。对帕金森病的治疗,药物、立体定向手术、脑深部电刺激以及运动疗法都被认为是很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患者回到家中,日常生活中ADL训练和实施却遇到一些困难。一些作者对帕金森病的家居环境进行了改造,在ADL活动的关键位置增添了把手,扶杆和保护装置,清理了障碍物,整顿了室内环境,这就能使病人在指导下,顺利地完成…  相似文献   

11.
陆朋玮  柳欣  邓永梅 《全科护理》2021,19(30):4177-4180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病人营养状况,探讨帕金森病病人营养状况与其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中的横断面研究,使用简易营养评价表(Mini Nutrition Assessment,MNA)调查帕金森病病人营养状况,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病人智能状况、情绪状态、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帕金森病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6%,其中15.5%处于营养不良风险状态.高龄、情绪障碍尤其是抑郁情绪、睡眠障碍为帕金森病病人营养不良危险因素.结论:帕金森病病人营养状况差,临床上有必要对帕金森病病人开展常规营养状况评估,高龄帕金森病病人需重点关注,对于病人营养不良状况干预除常规的饮食干预及营养补充外,需尝试通过改善病人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等进一步改善其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是发生于中年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主要以震颤、肌强直和运动减少为特征的临床症状.此类病人因疾病的长期折磨并逐渐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加之长期服药出现不可抗拒的药物副反应,给病人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病人心理负担很重,出现抑郁、焦虑、自卑的情绪,消极厌世、社会适应性极差,其家属也可由起病初的积极配合的态度而转变为厌烦、消极态度.因此,加强帕金森病病人的护理就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对帕金森病病人的饮食、与饮食有关的帕金森病并发症的护理进行综述,提出科学、合理的饮食应贯穿于整个帕金森病病程及治疗过程中,动态化的评估、管理帕金森病病人饮食对缓解疾病痛苦、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灸、中药等结合西药的综合治疗对帕金森病的康复疗效。方法根据1984年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会制定的诊断标准选择病人,应用龟鹿二仙膏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和头针加体针治疗配合以小剂量非多巴胺(DA)能药物如抗胆碱类西药为主的方法治疗帕金森病患者21例,采用修改的Webster记分法并结合《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定病情严重及疗效。结果应用针灸、中药配合小剂量非DA能药物对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能较好地改善症状,减小西药的副作用及复方左旋多巴制剂用量,提高疗效。结论对老年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的康复,综合治疗是一种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张小芳 《家庭护士》2007,5(11):57-57
帕金森病是发生于中年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主要以震颤、肌强直和运动减少为特征的临床症状。此类病人因疾病的长期折磨并逐渐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加之长期服药出现不可抗拒的药物副反应,给病人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病人心理负担很重,出现抑郁、焦虑、自卑的情绪,消极厌世、社会适应性极差,其家属也可由起病初的积极配合的态度而转变为厌烦、消极态度。因此,加强帕金森病病人的护理就非常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韧性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帕金森病病人心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120例帕金森病住院病人,运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韧性总分为(124.25±21.23)分;镇静维度得分为(30.03±6.27)分,自信维度得分为(30.76±6.07)分,自在维度得分为(25.55±5.27)分,坚持维度得分为(19.66±4.89)分,有意义的生活体验维度得分为(18.25±4.46)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关系、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韧性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家庭关系及病情严重程度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韧性水平较低,文化程度、家庭关系及病情严重程度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临床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文化程度较低、家庭关系较差及病情较重的帕金森病病人的心理状况,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韧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帕金森病的患病率约为1.7%。有研究显示,27%的帕金森病病人在发病后的10年内会因跌倒而发生髋部骨折。跌倒会导致伤残、死亡,增加经济负担及跌倒恐惧。因此,及时评估帕金森病病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发生跌倒风险度高低,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对于减少帕金森病病人跌倒的发生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降低居家帕金森病患者药物漏服现象.方法 选择在本科再次住院后出院居家的帕金森病患者26例(患者再次入院前在家居住均有药物漏服现象)对其及家属进行定期、连续、循环的健康教育,提高对帕金森病的认识,讲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及漏服药的潜在危险性.通过闹钟、手机、床边服药卡等提醒按时服药.结果 通过家庭护理干预后,居家帕金森病患者漏服药物现象明显减少.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能降低居家帕金森病患者漏服药物.  相似文献   

19.
抑郁是帕金森病病人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中医护理具有其独特优势和自身特色,可为帕金森病伴抑郁病人改善症状提供更大空间。主要综述了帕金森病伴抑郁症状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及中医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帕金森病病人的营养状况、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临床营养支持与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营养支持在帕金森病病人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