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情分级与电生理的相关性。方法依据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标准确定入选对象;依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情分级对入选对象进行临床分级;应用丹麦产DANTEC CANTATA型肌电图仪,进行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检查。结果腓肠神经、正中神经诱发感觉动作电位波幅(SNAP)和腓总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随病情分级的升高而明显减低(P<0.05);腓肠神经、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和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3级与1、2两级比较显著减慢(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改变,尤其感觉神经电生理改变,易此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情程度评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例1 男性,40岁.吸毒史约5年.因主述四肢麻木、乏力,于2008年1月10 日由戒毒所送我院检查.体检:四肢手套、袜套样浅感觉减退,生理反射迟钝,病理反射未引出.肌电图检奋:股四头肌、胫前肌均未见神经源性与肌源性损害;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43 m/s,波幅1 mV;正中神经SCV 46 m/s,波幅4 mV;腓浅神经SCV34 m/s,波幅1 mV;双侧腓肠神经均未引出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腓总神经腓骨小头下-中踝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41 m/s、腓骨小头上-腓骨小头下MCV 38 m/s.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以及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分析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测定其正中、尺、胫、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以及正中、尺、腓肠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比较上、下肢和运动、感觉神经异常情况,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对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影响。结果糖尿病患者下肢运动神经病变重于上肢,且差异明显(P<0.05)。感觉神经损害重于运动神经,且差异明显(P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神经传导、F波及皮肤交感反应)检查对糖尿病前期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50例糖尿病患者及50例健康志愿者,糖尿病前期患者又分为糖耐量异常及空腹血糖受损组,分别为55例及45例; 对上述对象进行四肢神经传导(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NCS)、F波、皮肤交感反应(Skin sympathetic response,SSR)检查。结果(1)糖耐量异常组正中神经感觉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ve potential,SNAP)、胫后和腓总神经SNAP及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及空腹血糖受损组,空腹血糖受损组腓总神经SNAP、胫后神经SCV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2)空腹血糖受损组、糖耐量异常组上肢及下肢SSR波幅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糖耐量异常组下肢SSR波幅低于空腹血糖受损组(P均<0.05);(3)糖耐量异常组F波、感觉神经NCS,SSR异常的比例多于正常对照组,空腹血糖受损组SSR异常比例多于正常对照组,糖耐量异常组感觉神经NCS异常的比例多于空腹血糖受损组(P均<0.05)。结论 糖尿病前期患者存在周围有髓鞘大感觉神经纤维及无髓鞘小神经纤维损害,其中糖耐量异常患者周围神经损害重于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电生理检查以感觉神经NCS及SSR异常为主,利用神经电生理技术利于其周围神经损害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客观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分别对200例DM患者,其中有周围神经损害临床表现组(DM-I)100例和无周围神经损害临床表现组(DM-Ⅱ)100例,与50例正常成人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进行测定。结果:两组患者所测的MCV、SCV、CMAP、SNA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而DM-I组与DM-II所测的MCV、SCW、CMAP、SNAP比较亦有显著差异,下肢神经的4个参数总异常率高于上肢。结论:(1)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测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2)DM并发周围神经损害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已有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3)下肢神经的总异常率高于上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病患者电生理神经传导检测各参数和神经横截面面积(CSA)的关系。方法记录2022年3月3日至2023年5月4日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的21例神经肌肉病患者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不同位点的CSA, 同时进行常规神经传导检测, 分别记录每个位点附近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 记录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腕部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分析同一位点MCV、CMAP波幅、SCV、SNAP波幅与CSA的关系。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记录了180组同一位点的MCV和CSA, 其中正中神经102组, 尺神经78组;220组同一位点的CMAP波幅和CSA, 其中正中神经104组, 尺神经116组;60组腕部的SCV和CSA、SNAP波幅和CSA, 其中正中神经32组, 尺神经28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MCV与CSA的线性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正中神经r2=0.10, 调整r2=0.09, P=0.001;尺神经r2=0.18, 调整r2=0.17, P<0.001)。CSA>10 mm2时, 正...  相似文献   

7.
138例糖尿病患者神经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神经电生理特点及其与病程的关系。方法连续记录138例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神经电图(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的检测结果,并根据糖尿病病程将其分组进行比较。结果共检测周围神经1669条,异常神经313条(18.75%),下肢异常率(132/530,24.9%)明显高于上肢(59/517,11.4%)(P<0.0001),感觉神经(122/622,19.6%)与运动神经(191/1047,18.2%)受累无差异(P=0.5665);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者运动、感觉神经异常率(24.3%,33%)明显高于病程小于10年组(14.2%,14%)(P<0.001)。病程大于10年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病程小于10年组减慢,正中神经、胫后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尺神经、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尺神经外所查运动神经近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AMP)病程≥10年组均明显低于病程<10年组。结论尽管受检时血糖控制良好,但依然有周围神经电生理异常变化。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神经传导异常率高于上肢,尤以运动神经明显。病程是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的危险因素,随着病程增加神经传导异常率和损伤严重程度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hereditary neuropathy with liability to pressure palsies,HNPP)的临床神经电生理改变。方法对1个HNPP家系的先证者及5例家系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并对先证者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先证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减慢;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均减慢。病理结果提示腊肠样结构改变(部分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出现显著增厚,符合髓鞘肥厚性周围神经病的病理改变,提示HNPP)。共检查家系中5例患者的36条神经。感觉神经传导检测结果:30条神经SCV异常。其中正中神经异常率12/12;尺神经异常率10/12;腓肠神经异常率8/12。感觉纤维最易累及的神经为正中神经,其次为尺神经、腓肠神经。正中神经SCV平均减慢35.1%,平均37.7m/s;尺神经SCV平均减慢31.6%,平均39.7m/s;腓肠神经SCV平均减慢19.4%,平均38.6m/s。受损程度以正中神经最重,其次为尺神经、腓肠神经。运动神经传导检测结果:运动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者21条。所查神经远端MCV异常率24/36,其中尺神经异常8条。正中神经异常7条,腓总神经异常9条。减慢的尺神经沟下至腕部MCV平均39.7m/s,减慢31.6%;减慢的正中神经平均50,0m/s,减慢11,3%;减慢的腓总神经平均39.3m/s,减慢21.2%;尺神经沟上至沟下异常率75.0%,平均40m/s,平均减慢34,4%;腓骨小头上下异常率33.3%。减慢的MCV平均35,3m/s,平均减慢31%。运动纤维最易累及的神经为腓总神经,其次为尺神经、正中神经。结论HNPP患者可伴有大部分神经传导障碍,可靠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诊断HNPP的重要依据,在无症状的HNPP患者及其家属也可出现神经传导障碍。在HNPP患者,嵌压处神经更易受损。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的研究,早期诊断糖尿病(DM)患者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方法:应用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NDI-200F神经电检诊仪,对DM组95例患者行尺神经、正中神经、胫神经和腓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及尺神经、正中神经、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检测与30例健康人组对照。结果:DM组95例, NCV异常率为77.89%(74/95)。共检测665条神经,MCV380条,异常率55.26%,SCV285条,异常率50.8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上肢检测380条神经,异常率45.53%,下肢检测285条神经,异常率63.8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DM组SCV波幅减低率为53.66%。DM组按病程分为三组,<5年,30例,异常率28.10%;≥5年,31 例,异常率为54.84%;≥10年,34例,异常率74.37%,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DM组中29例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与体征,NCV异常11例(37.93%)。结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检测不但可以早期诊断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而且此方法可靠、简便、无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神经型布氏杆菌病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特征,探讨电生理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周围神经损害患者(病例组)和32名性别及年龄与病例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并对所得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运动末梢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otor active potentials,CMAP)波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期(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 latency,SL)、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波幅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生理检查提示上下肢周围神经损害,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均受累,其中感觉神经占55.47%,运动神经占16.80%,上肢以正中神经(64条)最多见,下肢以腓肠神经(16条)最多见。四肢运动神经256条中43条传导速度减慢,占16.80%,四肢感觉神经256条中142条传导速度减慢,占55.47%,SCV较MCV改变明显,上肢病变重于下肢。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上肢受累神经的分布特点.方法 应用神经电图对98例DPN患者及32名正常对照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波幅(SNAP)、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波幅(CAMP)进行检测,分析DPN患者上肢受累神经的分布特点.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PN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SCV和MCV明显降低(P<0.05~0.01);(2)DPN组正中神经SCV、SNAP、MCV及CAMP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尺神经及桡神经(均P<0.05).结论 DPN患者上肢正中神经更易受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对大鼠周围神经组织结构和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高蛋氨酸饮食建立Hhcy大鼠模型.应用电生理技术检测大鼠尾神经传导功能;光镜下计数大鼠腓肠神经单位面积有髓神经纤维密度(fiber density,FD)、平均髓鞘面积(mean myelin area,MMA);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腓肠神经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 protein,NF)表达;电镜观察腓肠神经超微结构.结果 Hhcy组大鼠尾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与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波幅均较对照组减慢和下降(均P<0.05);Hhcy组大鼠腓肠神经FD、MMA与MBP、NF积分光密度均较对照组减小(均P<0.05);Hhcy组大鼠有髓神经纤维出现了髓鞘脱失、轴突肿胀、间质水肿等超微结构改变.结论 Hhcy可造成大鼠周围神经组织结构与传导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周围神经的神经电生理变化。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180例,3~7 d、6个月进行肢体神经传导、针极肌电图、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测定。结果 180例患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1例检测出双侧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减慢,针极肌电图正常;病程6个月时,56例出现NCV异常,运动神经总异常率为3.6%,感觉神经总异常率6.4%,SCV异常率高于MCV异常率。肌电图:①患侧:21例出现插入电位延长,18例有自发电位;②健侧:4例出现插入电位及自发电位。SSR: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病程6个月时,健侧、患侧SSR潜伏期、波幅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侧潜伏期、波幅及患侧潜伏期、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与急性期对比,患侧及健侧下肢、健侧上肢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侧上肢潜伏期及所有肢体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病程6个月出现周围神经损害,SCV异常率高于MCV异常率,而在急性期出现SSR抑制、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性周围神经病的电生理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检测36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与35例正常人肌电图对照,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中确诊为临床或亚临床周围神经病的共30例(83.3 3%).观察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腓总神经、腓肠、腓浅神经传导速度(NCV)及波幅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感觉神经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各神经传导速度与酒精摄入总量(TLDE)呈负相关.结论酒精对周围神经的毒性呈剂量依赖性.神经电生理检查能敏感地评价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周围神经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神经传导检查观察穴位电针治疗腕管综合征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腕管综合征病人20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波幅测定。结果正中神经指1-腕、指3-腕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运动神经动作电位波幅(MNAP)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电针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有效,神经传导检查可以作为腕管综合征诊断及疗效评价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CIDP)的肌电图特点和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收集39例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CIDP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ughes残疾评分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肌电图检查(1)4条运动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运动传导速度(MCV)和F波潜伏期;(2)3条感觉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动作电位(SNAP)波幅。根据电生理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所测神经均可引出波形)和B组(≥1条神经测不出波形)。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MCV、CMAP波幅和F波潜伏期与CIDP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MCV、CMAP及F波潜伏期对CIDP的诊断价值。结果与A组比较,B组Hughes残疾评分、脑神经受累、肢体无力、腱反射减弱、肌肉萎缩比例,MCV和CMAP波幅、F波潜伏期、SNAP波幅异常率以及F波潜伏期显著增加;而MCV、CMAP波幅均显著降低(均P0.05)。正中神经和尺神经MCV,胫神经CMAP波幅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正中神经、尺神经F波潜伏期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4条运动神经的MCV、CMAP及F波潜伏期均在CIDP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均AUC0.07),3项指标联合可显著提高CIDP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 CIDP神经电生理表现为MCV明显减慢、CMAP波幅降低和F波潜伏期延长,神经损伤严重的CIDP患者此3项指标异常率更高,联合MCV、CMAP及F波潜伏期3项指标可提高CIDP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a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电生理改变。方法 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甲钴胺联合a硫辛酸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交感皮肤反应(SSR)潜伏期和波幅(LAT、AMP)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CV、正中神经和腓肠神经的SCV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感皮肤反应2组上肢波幅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a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电生理改变。方法对15例NMOSD患者(NMOSD组)及2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EMG检查。结果 NMOSD组中,10例(66.7%)患者的EMG检查有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运动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减低,F波出现率下降和H反射的潜伏期延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MOSD组胫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降低(均P0.01),正中神经远/近段潜伏期、胫神经远端潜伏期显著升高(均P0.05),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远/近端波幅显著降低(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MOSD组尺神经、正中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减慢(均P0.01),腓肠神经感觉神经潜伏期显著升高(P0.01),正中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波幅显著降低(均P0.01)。NMOSD组H反射潜伏期(26.22±10.10)与正常对照组(24.36±0.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MOSD患者可以合并周围神经系统受损。EMG检查主要表现为运动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减低,F波出现率下降和H反射的潜伏期延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 对20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进行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波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共检测160条运动神经、120条感觉神经及60块肌肉,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上、下肢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占54.4%,MCV减慢占68.8%,F波异常占95.0%,SCV减慢占70.8%,EMG提示神经源性损害占70.0%.结论 GBS为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存在以脱髓鞘为主伴有轴索变性的神经电生理改变.神经电生理检测对GBS的诊断具有极为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的EMG改变及其与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关系。方法对90例早期DPN患者行EMG检查,测定内容包括双侧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感觉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及胫神经H波和尺神经f波,分析其与患者血清Lp-PLA2水平的关系。结果 90例早期DPN患者EMG检查总异常率为90.0%。早期DPN患者下肢运动神经异常率(68.6%)显著高于上肢异常率(24.5%)(χ~2=123.863,P=0.000)。早期DPN患者下肢感觉神经异常率(87.4%)显著高于上肢异常率(54.7%)(χ~2=82.712,P=0.000)。早期DPN患者感觉神经总异常率(71.1%)显著高于运动神经总异常率(46.5%)(χ~2=78.978,P=0.000)。DPN患者胫神经H反射总异常65例(72.2%),尺神经f波总异常14例(15.6%)。根据血清LpPLA2水平,90例早期DPN患者分为低水平组(36例)、中水平组(25例)和高水平组(29例)。与低水平组比较,中水平组及高水平组MCV、SCV异常率及CMAP、SNAP下降率均明显降低,且高水平组MCV、SCV异常率及CMAP、SNAP下降率均明显低于中水平组(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PLA2水平与MCV、SCV异常率及CMAP、SNAP下降率均呈负相关(r=-0.741,r=-0.773,r=-0.652,r=-0.611;均P0.05)。结论 EMG检查对DPN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维持血清Lp-PLA2水平稳定对早期DPN的治疗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