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洛阳市2个社区的老年高血压病病人100例,将一个社区的病人作为观察组,另一个社区的病人作为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的健康指导并解答疾病相关问题,观察组病人进行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前、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情况,比较两组病人干预6个月后血压达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后服药依从性、血压达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6个月后血压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的用药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家庭医生团队在脑卒中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脑卒中延续性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80例于2018年3月—2018年12月入住我院的脑卒中病人,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出院指导以及随访,观察组采取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家庭医生团队干预模式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及脑卒中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SIS各维度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脑卒中相关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家庭医生团队在脑卒中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可提高脑卒中病人生存质量、生活自理能力及脑卒中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信教育对中青年脑卒中病人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80例中青年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提供微信教育。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后3个月、6个月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复发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6个月后收缩压及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教育能够提高中青年脑卒中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利于更好地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阶段理论的家庭访视护理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64例为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家庭访视护理干预,试验组给予基于行为阶段理论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6个月对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血糖进行比较;干预前后对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服药遵从行为改变阶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3个月、6个月试验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试验组服药遵从行为阶段改变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基于行为阶段理论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可较好地改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服药遵从行为改变阶段,提高服药依从性,帮助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护理干预在初诊青壮年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初诊青壮年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系统化护理管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护理干预,于护理前和护理12个月后检测病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病人对2型糖尿病的认知程度和生存质量,并统计两组病人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结果]护理12个月后,观察组病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和糖尿病知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奥马哈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提高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初诊青壮年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水平,改善病人的疾病认知程度和生存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降低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模式在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哮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后指导,观察组给予以奥马哈系统为基础的延续护理;比较观察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奥马哈评价系统效果及两组哮喘控制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环境领域、社会心理领域、生理领域、健康相关行为等方面干预效果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 0. 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C-ACT评分及哮喘控制情况均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 0. 05)。结论:构建以奥马哈系统为基础的延续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儿整体健康状况,提高哮喘疾病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节化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1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细节化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后记录两组血糖测定频率、血糖控制情况及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测定频率、血糖控制率、服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化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提高服药依从性,提高患者对血糖监测的重视,进一步提高了患者血糖控制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血压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压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心律失常及血肌酐升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和门诊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出院后持续护理干预及电话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血压变化及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情况和服药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更好的控制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血糖水平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某社区服务中心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患有2型糖尿病的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纳入36例,完成31例)与对照组(纳入36例,完成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前后血糖水平、认知水平及治疗依从性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糖尿病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在饮食、运动、用药及自我监测方面的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和治疗依从性,在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中开展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及服药依从性。结果:护理后,两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连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生活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经住院治疗出院后符合要求的脑卒中病人分为实验组54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由有资格的护理人员以定期家访和电话访问的形式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包括为病人及家属提供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康复训练指导、日常生活护理指导等。持续时间为6个月,比较2组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并观察病人服药治疗的依从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组病人在提高自理能力、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家庭干预能提高脑卒中病人的自理能力,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院外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经治疗好转出院的10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定期到医院复诊,遵医嘱服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院外护理干预。干预6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和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规范和科学的院外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血压得到较好的控制,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从而进一步改善并巩固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居家服药依从性(CPAT)的影响。方法:2014年9月~2015年9月选取我院100例首次诊断为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并定期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后6个月,试验组CPAT佳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居家CPAT的影响因素而开展有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患者居家服药的依从性,也有利于改善血压控制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家庭访视护理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遵从行为的影响。 方法 在宁夏银川市某医院下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中,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 129 例,分组后实验组患者接受为期 6 个月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家庭访视护理干预。 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服药遵从行为改变阶段、服药依从性得分。 结果 实验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遵从行为阶段改变优于对照组( P<0.05 );服药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 P<0.05 ),且收缩压和舒张压控制幅度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干预模式可较好地改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遵从行为改变阶段,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门诊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效果和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门诊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高芸茹  王宝珠  赵志华  王培 《护理研究》2012,26(30):2813-2815
[目的]探索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在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高血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护理,观察组按中医辨证分型实施护理,观察分析治疗后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达标情况、生活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达标情况及医疗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施护能提高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达标情况、生活质量及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信健康教育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出院后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神经外科10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出院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内对照组常规予以每月1次电话随访干预,观察组由延续护理小组通过微信健康教育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各项健康自我管理行为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病人在干预3个月、6个月后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微信健康教育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延续护理管理中能提高出院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健康行为,提高服药依从性,保持血压稳定,提高病人满意度,有助于延续护理的持续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00例。随机将其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疾病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以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和服药依从性,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值得临床借鉴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护理模式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112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给予IKAP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保健知识掌握、实施效果、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3、6个月自我保健知识掌握、实施效果、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IKAP护理模式应用于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能够提高患者自我保健知识掌握和实施能力及治疗依从性,从而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