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疗效。方法 :对 6 8例特发性膜性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 32例 ,治疗组 36例 ;对照组单纯用强的松和环磷酰胺、潘生丁、洛丁新 ,治疗组在用上述西药同时辨证加用中药治疗 ,观察 3年~ 6年。结果 :对照组完全缓解率为 2 8.1% ,总缓解率为 6 5 .6 % ;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为 5 5 .6 % ,总缓解率为 86 .2 %。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和总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P <0 .0 5 ,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膜性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膜性肾病( 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膜性肾病属难治性肾病,现代医学仍缺乏较为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1]。为寻求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我们从2007年1月~2012年1月,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个病理学诊断,根据其病因可分为特发性、继发性及家族性三大类。继发性膜性肾病约占25%,常继发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肿瘤及药物等;目前仅有较少的家族聚集的膜性肾病报道,致病基因尚未明。临床中仍是以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常见。有研究表明其已是成年原发性肾病综  相似文献   

4.
正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难治性NS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发病率逐年增高[1]。虽有自行缓解的可能,但大多数患者特别是大量蛋白尿患者,常可导致肾功能进行性损害,甚至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IMN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医没有特发性膜性肾病这一病名,因而中医对IMN的研究即是将西医的辨病与中医的辨证相结合。研究显示,以辨识证素为基础,建立基于证素和病证结合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膜性肾病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据国外统计肾病综合征约占正常人口的2%,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约占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三分之一,属难治性肾病。IMN患者中75%~85%有肾病程度的蛋白尿,约40%~60%的患者在5~20年内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检索知网(CNKI)、万方(Wan 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有关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医证候的临床研究,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资料后,对纳入文献从中医证候及其关...  相似文献   

7.
<正>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排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药物等致病因素后,仍不能明确病因的膜性肾病,其病理特点为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性增厚[1]。从近些年我国多地肾穿刺病理诊断报告来看,IMN的发病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2~4]。目前国内治疗IMN普遍采用2012年KIDIGO指南的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方案,也有单位选用其他免疫抑制剂,但存在部分患者临床疗效不佳和副作用大的情况,所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IMN,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现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中西医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较为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本病具有病情变化缓慢且有自发性波动、预后差别大以及现代医学治疗相对不敏感等特点。因此,至今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案。由于本病属于肾脏病理诊断,故中医古籍并无相关记载。根据本病的水肿、蛋白尿等主要临床表现,可归于中医水肿、尿浊等辨治范畴。导师刘玉宁教授从事肾病临床多年,对膜性肾病的治疗研究颇深,经验独到。笔者受业于师,笔述于此。  相似文献   

9.
黄九香教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九香老师是内蒙古自治区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中华医学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内蒙古肾脏病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中华肾脏病杂志》、《临床肾脏病杂志》编委。早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 ,1 973年参加西学中班 ,系统学习中  相似文献   

10.
<正>膜性肾病是以肾小球基底膜(GBM)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GBM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病因未明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虽然有关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研究已经进行了30多年,但是由于病情变化缓慢且自发性波动,预后差别大以及药物治疗相对不敏感等特点,至今尚无公认的治疗方案。本文就膜性肾病流行病学、机制以及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应用予以综述。1定义及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膜性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是现代医学治疗该病的一线药物,但疗效尚不尽如人意,且副作用较多。笔者通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体会,积极运用中医药治疗该病,对于缓解病情、提高疗效大有裨益,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病例,兹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年人肾病综合征主要的病理类型之一,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弥漫性免疫复合物沉着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征,临床并不少见,是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一种。为进一步提高其疗效,我们对我院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38例成人IMN患者,根据患者临床情况,采用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即益肾清化通络中药为主治疗,或益肾清化通络中药配合西药免疫抑制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人工判读及检测脉图参数,提取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NS)的IMN客观化脉象特征。方法:(1)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3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符合纳入标准患者42例,同期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健康中老年体检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2)由两名高年资临床医师同时判读脉名;(3)应用SMARTMX-1型脉象采集分析仪采集脉图,采用时域分析法对脉图参数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人工脉象判读结果显示表现为NS的IMN患者最常见基本脉象依次为细脉、弱脉、弦脉;其在h1、h3、h4、h4/h1、h5、h5/h1、t4及As这8个脉图参数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图参数的差异性反映了IMN肾病综合征患者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动脉血管外周阻力增大,但主动脉顺应性尚良好的状态,因此将这些脉图参数联合分析可作为IMN中医辨证的客观化依据之一,同时也可辅助评估本病血管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4.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以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GBM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病因未明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1]。IMN临床上多以肾病综合征或大量蛋白尿为主要特征,通常需长期使用激素联合他克莫司、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继发感染风险高。奴卡菌是一种少见的条件致病菌,常在细胞免疫缺陷患者中引起局限性或播散性化脓性感染[2]。但由于奴卡菌感染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5.
<正>膜性肾病(MN)是临床上常见的免疫性肾小球疾病,近年来患病率不断上升。其病理特征是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并伴基底膜弥漫性增厚[1],其中病因未明者称特发性膜性肾病(IMN)。IMN患病率较高,起病隐匿,呈慢性进行性发展态势,超过40%的患者可进展为慢性肾衰竭终末期[2]。西医治疗以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为主,配合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及抗凝溶栓药物。大量的临  相似文献   

16.
<正>膜性肾病是以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MB)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GMB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排除继发性因素及家族性因素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成年人特发性膜性肾病占成年人肾病综合征的20%左右,通过大样本、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陈以平教授采用单纯中药方  相似文献   

17.
正膜性肾病(menbranous nephrology,MN)是引起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最主要的病因。病因未明的MN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nbranous nephrology,IMN)。IMN通常起病隐匿,20%~35%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自行缓解,故之前认为预后良好,但后来发现临床表现差异大,随着病程的进展,疗效不佳。因此全面认识IMN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  相似文献   

18.
正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全球成人非糖尿病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的最常见原因。在大多数研究中,IMN患病比例占NS病例的20%~37%,而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这一比例高达40%。以美国为例,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的发病率估计为每年约12/百万,平均年龄在50岁~60岁之间,男女比例为2∶1,由MN引起的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发病率约为每年1.9/百万,由于目前只有10%~20%的IMN患者发展为ESRD,IMN的实际  相似文献   

19.
由于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进展缓慢,存在肾功能逐渐恶化和自发缓解两种倾向,且药物治疗时间长、患者对治疗的敏感度不一、不良反应多。因此,IMN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就目前IMN的治疗作一循证评价。  相似文献   

20.
正膜性肾病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其中特发行膜性肾病(IMN)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常见的病理类型,中老年男性群体中发病率更高[1,2]。近年来IMN发病率逐渐升高,呈年轻化趋势[3]。IMN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早治疗、早诊断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以下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予以综述。1诊断进展IMN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本病是由肾小球足细胞某些成分(中性肽链内切酶、M型磷脂酶A2受体、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等)与其相应的自身抗体结合沉着于上皮细胞下,再激活补体攻击复合物、损伤足细胞相关蛋白及足细胞,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