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河南省首起奥密克戎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特点。 方法 收集河南省安阳市2022年1月本土奥密克戎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测结果等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22年1月8—29日,安阳市共报告468例感染者,年龄范围在8个月~85岁之间,中位年龄M(P25,P75)为18(17,34)岁,男女比例1∶1.4,职业以学生(64.1%)为主;按照发病日期,疫情共持续28 d(1月2—29日);按照报告日期,11 d(1月19日起)实现社会面清零;283例(60.5%)来自于汤阴县某寄宿制学校,其他185例涉及4个县区14个乡镇38个村。90例(19.2%)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咽痛、咳嗽、鼻塞流涕、头痛头晕等轻微症状;临床严重程度除2例为重型外,其余均为轻型和普通型,无死亡病例。潜伏期为1~9 d,中位数M(P25,P75)为2 d(2,4);出现学校、村庄、小区、工厂、诊所、超市、家庭等多起聚集性疫情,家庭续发率为25.0%。基本再生数R0为5.25,实时再生数Rt于采取防控措施后迅速下降,在采取措施后第10 d降至1以下。结论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潜伏期短,传染性强,引起的临床症状轻微,传播更隐匿,应全面加快疫情防控速度,重点关注疫情放大器场所。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1起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本起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序列分析,并进行溯源分析。结果 本起疫情持续时间为2022年11月1—6日,报告新冠感染者13例,以男性为主(占61.5%),中位年龄为52岁;包括无症状感染者10例(占76.9%)、确诊病例轻型2例(占15.4%)和普通型1例(占7.7%)。病例病毒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与邻省“10.04”疫情1例本土病例感染毒株高度同源。结论 本起疫情高度怀疑为外省输入引发,病毒株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多代传播的特点,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病例发病时间为2020年1月23日—2月3日,收集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检测资料,分析感染来源,判定传播代际和传播链。结果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出现3代共10例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首发病例通过日常密切接触和聚餐传播给2代病例,2代病例中的无症状感染者通过聚餐传播给3代病例。首发病例与2代病例的代间距平均数为4.5 d,3代病例的潜伏期平均数为7.3 d。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总续发率为34.5%,其中2代病例续发率为53.8%,3代病例续发率为18.8%。结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传播能力强,在家庭内可以通过接触、聚餐等方式快速导致多代病例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苏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其传播力。方法 收集2020年1—3月苏州市传播链明确的COVID-19聚集性疫情,收集聚集性疫情病例的基本信息,使用伽马分布拟合病例代际间隔时间(Tg),使用SEIR模型计算基本再生数(R0)。结果 25起聚集性疫情中,16起来源于湖北疫区,23起是家庭聚集性疫情,包含48例确诊病例,12例核酸阳性的无症状感染者。25起聚集性疫情病例代际间隔时间为2~18 d,平均(7.09±4.31)d;估算苏州市新冠肺炎感染的R0为2.62(95%CI:2.22~3.06)。结论 COVID-19聚集性疫情主要在家庭内聚集传播,早期传播力和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相当,应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阻断其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中山市2022年一起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新冠感染聚集性疫情及关联个案开展调查,理清传播链、了解个案暴露与传染期,为疫情处置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起疫情报告个案及关联个案发病时间、初筛阳性时间、暴露史等信息,用Drawin软件绘制传播链图;针对单次暴露传播案例,描述个案暴露时间和二代传播发生时间的间隔。结果该起疫情首发个案发病前7 d均在中山市三角镇,基因测序提示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2.2进化分支,与采样时间2022年6月来自香港地区的序列最相近,推测本起疫情可能为香港地区输入;疫情累计报告65例,其中中山市29例、外省市36例,所有个案均在同一条传播链。疫情于7月9日发现,首例7月3日发病,疫情在中山市持续15 d,传播5~6代,6 d实现社会面清零;疫情集中在7个家庭,家庭以外的传播场所包括奶茶店、医疗机构、餐厅和网约车等。2例阳性个案通过医疗机构、网约车和餐厅同时空传播给12个人,两代个案暴露时间差中位数68 h(40~123 h)。结论 面对源头不清晰的本土聚集性疫情,中山市快速响应,75.9%的个案在管控人群中发现;病毒传播链被快速阻断,未发生大规模社区传...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宁波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防控COVID-19疫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的人口学信息、发病诊疗过程、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史等;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和管理;分析传染源、传播链及病例代际关系。结果该起疫情共报告12例COVID-19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罹患率为16.05%。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85岁,中位数为39岁。临床分型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潜伏期为2~13 d,中位数为6.5 d。首例病例(病例1) 2020年1月22日发病,曾于1月20日近距离接触过无症状感染者张某,张某与1月19日宁波市一起佛事集会活动引起的COVID-19聚集性疫情相关。病例1于1月22—27日多次走亲访友,与24名家庭成员聚餐,导致二代和三代病例各6例。除该家族成员外的密切接触者54人,未检出感染者。结论该起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的传染源可能为无症状感染者,通过近距离接触感染家庭某一成员,后通过家庭聚餐和生活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兰州市报告的首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提高COVID-19疫情防控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1月23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报告2例COVID-19疑似病例,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第二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基本信息、发病诊疗经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家庭环境、流行病学史、密切接触者和转归等情况,分析家庭聚集性疫情的传播链和传播代际。结果该起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从1月23日发现至2月21日,持续29 d,报告9例COVID-19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其中死亡1例。其中3例为武汉市输入病例,是该起疫情的传染源;二代病例7例,均与3例武汉市输入病例有聚餐史和(或)日常生活接触史,家庭续发率为41.18%(7/17)。9例确诊病例中,潜伏期最长10 d,最短4 d,中位数为9 d。除7例续发病例外,排查到密切接触者24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兰州市报告的首起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由武汉市输入病例引起,通过聚餐和(或)日常生活接触在家庭内传播,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云南省边境某县一起由奥密克戎变异株(BA. 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本土疫情的流行特征及传播动力情况,为今后新冠疫情防控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2年4月8—25日云南省边境某县报告新冠阳性病例的个案信息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及传染病传播动力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疫情共报告202例病例,经测序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 2;男女性别比1∶1.6,各年龄段、不同疫苗接种史的人群均有发病;出现51个家庭聚集性发病;潜伏期(2.38±2.20) d,代间距(2.85±2.11) d;实时再生数(Rt)最高时达到4.76 (95%CI:3.37~6.39),但在实施防控措施约9 d后,Rt迅速下降至1以内,与防控效果相呼应。结论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潜伏期短、代际传播时间短、传播隐匿且速度快、容易造成聚集性发病,防控部门应进行早期疫情研判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对及时、快速地控制住疫情态势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瑞安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提高COVID-19疫情防控能力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方案(试行)》对所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发病就诊经过、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史等资料,追踪密切接触者,分析聚集性疫情的传播链及传播代际。结果本起疫情从1月23日发现至2月24日结案经历31 d,共报告11例COVID-19确诊病例,分布于3个家庭,呈家庭聚集性。其中武汉市输入病例1例,为本次疫情的传染源;续发本地病例10例,包括二代病例5例,三代病例1例,四代病例1例,代际不明3例。有明确聚餐引起传播1例,家人同住引起传播4例,偶尔接触并聚餐引起传播2例,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方式不明3例,有间接接触、潜伏期传染、同一密闭空间气溶胶传播的可能。除10例续发病例外,共排查到密切接触者127人,经过14 d隔离医学观察,检测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核酸均为阴性,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这是一起由武汉市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聚集性疫情,传播途径主要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也有间接接触、潜伏期传播、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一起聊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分析其病例感染情况及疫情传播链。方法 2020年1月30日聊城市、区两级CDC专业人员组成疫情处置联合调查组,针对来源于ZH超市COVID-19指示病例,2月1日开展密切接触者及相关对象追踪和筛查,包括ZH超市员工、与相关病例1月13-26日有接触史的家庭成员、1月16-30日超市顾客及其相关病例家属,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采集其鼻/咽拭子标本送到聊城市CDC实验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20年1月30日至2月9日,共筛查调查对象8 437人(超市员工120人、病例家属93人、超市顾客8 224人),该疫情是ZH超市造成的传播链并引起4起家庭聚集性病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25例,调查对象总的感染率为0.30%(25/8 437),其中,确诊病例22例(0.26%,22/8 437),无症状感染者3例(0.04%,3/8 437),无症状感染者占全部感染病例的12.00%(3/25);超市员工、病例家属和超市顾客的感染率分别为9.17%(11/120)、12.90%(12/93)和0.02%(2/8 224)。结论 这是一起聊城市某超市输入性病例引起COVID-19聚集性疫情,提示聚集性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在于社区传播链和家庭聚集性病例,还需关注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描述和分析阆中市一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患者人口学特征、发病时间、感染来源及密切接触者等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描述。结果 该起疫情共报告6例新冠肺炎病例,确诊5 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罹患率6.25%(6/96),无病例死亡。首发病例为湖北输入性,二代续发率为5.3%(5/95)。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家庭聚集性疫情,感染方式主要考虑因居家聚餐和娱乐而引起的飞沫、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浙江省台州市1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工作场所及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查明感染来源和传播链,为改进COVID-19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起聚集性疫情中的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调查资料和数据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起聚集性疫情涉及1家美容门诊部工作场所和3户家庭,流行病学关联病例18例,其中确诊病例16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65岁,中位数32岁。其中员工患病率为9.80%(10/102),家庭患病率为7.70%(5/78),客户患病率为0.58%(1/173)。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核酸阳性持续时间最长达2个月以上。[结论]引起该起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原因为工作场所环境相对密闭、人员密集,未及时发现输入性传染源,导致点源暴发,并经家庭密切接触或聚餐等方式引起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一起无症状感染者引起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为制定COVID-19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0年1月31日—2月6日,在郴州市某县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一起聚集疫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对咽拭子标本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描述性分析病例传播链、病例代际和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结果本起疫情发生在一个家庭,6天内发现4例确诊病例(A、C、D、E)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B),B在武汉疫区感染传播给C,因家庭共同生活,由B、C传播给A、D、E,导致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结论无症状感染者是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的传染源,其传染源存在隐蔽性,增加疫情防控的难度;严格筛查和管理有疫区暴露史的人员,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对防止病毒在社区传播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某市1起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2月23日—2021年1月10日1起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特征、三间分布、临床特征、流行病学史和传播情况等。结果共报告确诊病例37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最早发病时间2020年12月17日,最晚发病时间为2021年1月8日,潜伏期1~17 d。60~70岁感染者最多,有14例(36.84%);重症和危重症6例(16.22%);自述有临床症状26例(68.42%),其中发热20例(76.92%),咽痛8例(30.77%)。结论本起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传播链清晰,病毒来源于境外,防控措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传播特征和传播链,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判定,为开展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呼吸道标本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该起聚集性疫情涉及病例12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4例和确诊病例8例.确诊病...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上海某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以2022年4月9日—5月5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对感染者年龄、性别、地区、疫苗接种等疫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122 15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2或BA.2.2亚型感染,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显示:患者男女比例为1.51:1;平均年龄为(44.91±15.38)岁;0~17岁、18~30岁、31~60岁和≥61岁感染者分别占4.74%、20.80%、62.52%和11.94%;无症状感染者占80.80%,轻型患者占19.20%;平均住院时间为(7.00±2.77)d;未接种和完成1、2和3次疫苗接种的感染者分别占20.30%、3.18%、31.30%和45.22%,其中≥61岁且完成3次疫苗接种的感染者仅占10.10%。结论 各个年龄段人群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普遍易感。无症状感染者是本次疫情的主体人群,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隐匿传播,积极加强核酸检测是早期发现疫情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上海预防医学》2021,33(9):795-799
【目的】分析北京市房山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引起的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针对性控制聚集性疫情扩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家庭中1名确诊病例和2名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起疫情发生在一个家庭内,2例无症状感染者B和C为父子关系,均有武汉居住史,2020年1月24日到京后,1名家庭成员(病例A,无症状感染者B的母亲)于2月7日发病,其他2名家庭成员(无症状感染者B的妻子D和哥哥E)均未发病,按密切接触者管理。【结论】无症状感染者是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的传染源,由于其隐蔽性,增加了疫情防控难度,严格筛查和管理可疑暴露人员,及早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对防止疫情社区传播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四川省开江县1起不明原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查找传染源,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该起聚集性疫情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其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结果输入性首代病例汪某与武汉返乡3人通过家庭聚餐、家庭生活等密切接触方式,在无防护措施下引起了本地家庭聚集性疫情,首代病例1例,可疑首代3例,二代病例3例;本地不明原因病例曾某与病例汪某等一行人多次在同时段经过相同道路,且均未戴口罩;病例曾某在潜伏期内通过家庭聚餐感染无症状感染者崔某。结论新冠肺炎存在家庭聚集性传播,其潜伏期存在传染性;采取有效防护可降低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需加强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居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9.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美疾控中心)发布通告,重点关注奥密克戎BA.2.12.1变异毒株. 美疾控中心表示,奥密克戎BA.2.12.1变异毒株比其他奥密克戎亚谱系变异毒株的传播速度更快,这种变异株正在美国变得越来越普遍,并让纽约州、新泽西州的疫情死灰复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梳理1起群体隐瞒接触史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调查过程,总结调查经验。 方法 利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开展调查,按调查时间分别描述调查经过。 结果 该事件累计报告6例确诊病例,分布在同一家族的3个家庭。该起疫情先后调查4次,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率先介入,而后社区、公安加入调查。首例病例发病前有武汉旅行史。该家族6例病例及家庭成员均隐瞒接触史,在公安机关刑侦技术帮助下,确认首发病例发病后与另5例病例的聚餐史,密切接触者续发率为41.67%。 结论 该事件为聚餐引起的聚集性疫情。多部门联合调查对于查明调查对象配合度不高的聚集性疫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