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手法淋巴引流护理缓解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与腋网综合征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湛江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乳腺癌术后并发淋巴水肿与腋网综合征患者50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基于对照组采用手法淋巴引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72.0%、80.0%、100.0%,均高于对照组的44.0%、56.0%、72.00%,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周径差值减少幅度高于对照组,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患肢肩关节外展角度高于对照组,术后患肢紧绷感、条索结构、患肢麻木、患肢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日常社会功能、上肢活动功能、上肢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手法淋巴引流护理可缓解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与腋网综合征临床症状,增加患肢活动范围,干预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大肌肌瓣转移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效果。方法 自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将68例乳腺癌患者分成2组,35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胸大肌肌瓣转移术(干预组),33例单纯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术后随访观察,分别在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9个月测量双侧臂围,判断有无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及程度。结果 随访结果表明,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胸大肌肌瓣转移术,可显著减少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用徒手淋巴引流联合凯格尔训练方法在宫颈癌术后Ⅰ期外阴淋巴水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宫颈癌术后单纯外阴Ⅰ期淋巴水肿患者10例,采用徒手淋巴引流联合凯格尔训练进行干预,20次为1个疗程,为期28d。结果治疗的0、5、10、15、20次患者外阴的Ⅰ期淋巴水肿逐渐好转,1个疗程结束后9例患者外阴Ⅰ期淋巴水肿完全消退,1例部分消退。结论重视、早期识别和治疗外阴Ⅰ期淋巴水肿至关重要;徒手淋巴引流联合凯格尔训练方法对宫颈癌术后外阴Ⅰ期淋巴水肿患者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宫颈癌术后外阴淋巴水肿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清扫术后上肢自我感觉症状以及症状群的分布特点,为症状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选取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术后患者34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上肢自我感觉症状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患者上肢存在多种症状,发生率最高的3个症状分别是紧缩感(62.39%)、僵硬感(59.48%)、麻木感(42.86%)。上肢疼痛感(47.94%)、压痛感(17.81%)在术后3个月内发生率最高,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发生率逐渐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上肢紧缩感(79.10%)、麻木感(55.22%)、僵硬感(77.61%)、感觉迟钝(28.36%)、无力感(58.21%)在术后3~6个月发生率最高,其中紧缩感、麻木感、僵硬感、无力感4个症状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发生率逐渐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上肢沉重感(32.20%)、肿胀感(37.29%)在术后12~24个月发生率最高,术后不同时间段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4个症状群:因子1为瘢痕组织牵拉相关症状群(紧缩感、僵硬感);因子2为手术创伤相关症状群(疼痛感、压痛感、无力感);因子3为上肢淋巴水肿相关症状群(沉重感、肿胀感);因子4为肋间臂神经损伤相关症状群(感觉迟钝、麻木感)。结论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清扫术后存在多个症状,且以群集现象存在。护理人员进行症状管理时根据症状分布和群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轻患铡上肢不适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术中腋窝应用明胶海绵对于乳腺癌术后腋窝淋巴瘘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26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腋窝应用或不应用明胶海绵,比较两组的腋窝淋巴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腋窝淋巴瘘发生率为8.6%(6/70),对照组腋窝淋巴瘘发生率为23.2%(13/56),两组腋窝淋巴漏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第7天24 h腋窝引流量分别为(9.85±5.31)m L、(13.95±6.58)m 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中应用明胶海绵对于乳腺癌术后腋窝淋巴漏的预防作用确切有效、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运用手法淋巴引流(Manual Lymph Drainage,MLD)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2008年至2012年,101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按治疗前患肢与健肢的周径(d)差值分3组:A组(d5 cm)。3组患者均进行1个疗程(15 d)的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Complex Decongestive Therapy,CDT):手法淋巴引流+低弹性绷带包扎。通过检测引流前后健患侧的组织水分和肢体周径,计算水分比率与周径比率,同时调查患者对手法引流及绷带使用情况的主观感受,以观察并评价患者对治疗的适应性和接受度。组织水分采用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 101例患者经CDT治疗后,患肢组织水分和肢体周径均呈显著下降(PB组>A组(P<0.01),即治疗效果与水肿严重程度成正比。几乎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法及效果表示满意。结论 CDT能有效促进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淋巴回流,减轻患肢水肿,改善患肢外形,帮助功能恢复,并且该治疗对水肿程度较重的患者疗效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瓣转移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淋巴漏的预防效果。方法乳腺癌患者75例,将75例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35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胸大肌肌瓣转移术;对照组40例,单纯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2、3天引流量、拔管时间、皮下积液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第1、2、3天引流量分别为(129.82±11.46)ml、(89.94±9.73)ml和(30.82±10.56)ml,对照组分别为(179.47±24.23)ml、(130.82±10.56)m和(87.82±8.44)n1;实验组术后拔管时间为(6.47±1.62)天,对照组为(9.41±1.91)天;实验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2.85%,对照组为17.5%,两组3种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胸大肌肌瓣转移可预防术后淋巴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与腋窝淋巴结阳性率的相关性。 方法对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进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11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周径测量法对患者淋巴水肿状况进行测量,将未出现水肿患者作为对照组,出现水肿患者列入水肿组,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与腋窝淋巴结阳性率进行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症状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体质指数、淋巴结转移、术后并发症、瘤体大小、放射治疗与上肢淋巴水肿、腋窝淋巴结阳性率有关(P<0.05);经多因素分析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体质指数、年龄、放射治疗(P<0.05);通过对比,水肿组上肢肿胀感与沉重感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导致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诸多,应当对出现的危险因素给予高度重视,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肢水肿的护理策略及效果。方法按入院时间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乳腺癌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122例)实施常规护理;改进组(12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肢肿胀实施预见性护理,包括有氧患肢训练、渐进性放松疗法以及穴位按摩,应对术后初期出现的患肢血液循环障碍相关肿胀;借助压力治疗仪、手法淋巴引流、瘢痕护理应对潜在淋巴泵衰竭导致的早期淋巴水肿问题。结果改进组术后1、3、6个月患肢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对患肢水肿的护理干预能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染料法腋窝反向淋巴作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结合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biopsy,SLNB)在乳腺癌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三科收治的共363例乳腺癌病人资料,均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其中联合行ARM+SLNB者78例(ARM+SLNB组),单纯行ALND者285例(ALND组),比较两组术后疗效。结果 ALND组病人术后带管时间为(12.3±1.5)d,而ARM+SLNB组为(9.6±1.9)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4,P<0.05)。ARM+SLNB组术后第1~7天的引流量均较ALND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均未发现Ⅲ级水肿,第12个月ALND组与ARM+SLNB组水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M可保护患侧上肢淋巴通道,减少术后上肢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物理治疗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2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预防方法处理,干预组患者除常规接受预防方法外,于术后第2天开始使用空气压力泵联合微波理疗仪进行预防性物理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时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的差异,并探讨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干预组有99例患者纳入分析,对照组有96例患者纳入分析。(1)2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时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0%(2/99)比9.4%(9/96)]和术后1年时[5.1%(5/99)比17.7%(17/96)],干预组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1.45,P=0.008)、肿瘤位置(OR=1.72,P0.001)、TNM分期(OR=2.01,P=0.033)、腋窝阳性淋巴结数量(OR=1.15,P=0.005)及术后放疗(OR=1.23,P=0.016)均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因素,年龄60岁,肿瘤位于外上及外下象限,TNM分期为Ⅲ期、腋窝阳性淋巴结数量5枚以及术后接受放疗者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较高。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尽早对患者进行物理治疗可有效预防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对于具有上肢淋巴水肿高危发病因素的患者应该尽早进行预防性物理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淋巴水肿分期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128例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9~81岁(平均49.0±6.8岁)。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时随访,采用诺曼问卷和臂围测量,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评估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情况及淋巴水肿治疗情况。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因素。结果 乳腺癌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的上肢淋巴水肿比例分别为9.4%(12/128)、25.0%(32/128)、23.4%(30/128)、23.4%(30/128),诺曼问卷得出的结果为12.5%、26.6%、25.0%、25.0%。128例患者中,最终30例诊断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其中,Ⅰ、Ⅱ、Ⅲ期淋巴水肿的发生比例分别为15.6%、6.3%和1.6%。体重指数(BMI)、放疗、淋巴结阳性数目及手术方式在淋巴水肿及对照组中存在差异。乳腺癌术后的CDT治疗及淋巴外科手术均对淋巴水肿有积极的治疗效果。结论 乳腺癌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染料法腋窝反向淋巴作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结合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biopsy,SLNB)在乳腺癌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三科收治的共363例乳腺癌病人资料,均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其中联合行ARM+SLNB者78例(ARM+SLNB组),单纯行ALND者285例(ALND组),比较两组术后疗效。结果 ALND组病人术后带管时间为(12.3±1.5)d,而ARM+SLNB组为(9.6±1.9)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4,P<0.05)。ARM+SLNB组术后第1~7天的引流量均较ALND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均未发现Ⅲ级水肿,第12个月ALND组与ARM+SLNB组水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M可保护患侧上肢淋巴通道,减少术后上肢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髋关节全范围运动预防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髋关节全范围运动对宫颈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的预防效果。方法将宫颈癌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宫颈癌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髋关节全范围运动疗法6个月。结果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大腿中段周径、小腿周径及淋巴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髋关节全范围运动能够降低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淋巴漏的发生率, 探讨淋巴漏的诊断、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805例儿童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淋巴漏分为淋巴漏组271例和无淋巴漏组534例。分析儿童肝移植术后淋巴漏发生率, 评估治疗方案, 比较两组术后存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结果 805例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淋巴漏的发生率为33.7%(271/805);淋巴漏组全肝供肝比例为14.8%(40/271), 高于无淋巴漏组25.8%(138/534),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两组其他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淋巴漏组与无淋巴漏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32.0个月与30.6个月, 术后移植受者累计存活率、血管并发症、胆漏、急性细胞排斥反应及肠梗阻等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腹水与血清甘油三酯(TG)比值预测淋巴漏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1, 最佳临界值0.54, 敏感性为59.2%, 特异度为80.1%。结论淋巴漏是儿童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不增加术后儿童受者死亡率, ...  相似文献   

16.
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8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按照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规护理。健康教育组除采取对照组的措施外,同时在术后进行健康教育。于干预前和术后6个月应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中文版调查。结果 (1)术后30d教育组正确服药率和自我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切口不适感和心理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术后6个月教育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健康教育可以促进乳腺癌术后康复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前瞻性研究显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为21.4%,且全球其发生率存在地域差异。乳腺癌病人预防淋巴水肿的理念应贯串始终。预防措施包括规范化手术与放疗、功能锻炼及日常注意事项。淋巴水肿可采取保守治疗、药物及手术治疗。术式可包括降低淋巴系统负荷如病变组织切除术、负压抽吸术等,促进淋巴引流如筋膜条引流、网膜引流及带蒂皮瓣引流术等,重建淋巴通道如淋巴-静脉系统吻合术、淋巴管移植术 、静脉代替淋巴管移植术、淋巴结移植术等。上述治疗虽取得一定疗效,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疗效难以持久且个体差异较大。治疗原则强调早期、长期、综合、个体化。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术后预防上肢淋巴水肿专用软枕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葵 《护理学杂志》2004,19(20):11-12
目的预防乳腺癌术后病人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方法选择临床诊断(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术后给予自制专用软枕,抬高患侧上肢;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抬高患肢.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11例(占31.43%),对照组20例(占57.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病人使用自制专用软枕,能降低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病人感觉舒适,易接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口腔负压吸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和皮下积液的影响和治疗作用。方法:对3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口腔负压吸引治疗,比较与对照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和皮下积液的发生情况及完全拔除引流管的时间。结果:实验组3例患者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对照组10例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χ^2=4.812,P〈0.05);实验组患者较早完全拔除引流管(χ^2=16.530,P〈0.05),皮下积液发生率未增加(χ^2=1.298,P〉0.05)。结论:口腔负压吸引可以显著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并缩短持续皮下负压引流的时间,同时不增加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和治疗乳腺癌术后近期的上肢淋巴水肿和皮下积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患肢淋巴水肿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对比改进组225例和对照组176例乳腺癌病人用不同的皮瓣游离法、不同的腋窝引流法和伤口包扎法所发生皮瓣下积液、皮瓣坏死及患肢水肿的区别。结果改进组及对照组术后出现皮下积液分别为13例(5.8%)及71例(40.3%),出现皮瓣坏死分别为5例(2.2%)及54例(30.7%),出现患肢水肿分别为0及42例(23.9%),三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改进组和对照组术后腋窝引流量和引流时间分别为(350±50)ml vs.(430±70)ml,(5.7±0.7)d vs.(7.3±1.5)d,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通过改进皮瓣游离方法、腋窝引流的方法及伤口包扎方法,可明显降低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患肢水肿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