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皮桥袢式回肠造口方法在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因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联合回肠造口80例病人资料.根据回肠造口方式不同分为皮桥袢式回肠造口组(40例)和传统袢式回肠造口组(40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造口相...  相似文献   

2.
(1)暴露乙状结肠系膜根部与后腹膜粘连形成的黄白线,由此进入Toldt's间隙,拓展间隙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完成D3淋巴结清扫;(2)在直肠固有筋膜和腹下神经前筋膜之间分离,可以完好地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系统从而完成全直肠系膜切除术;(3)完全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直肠端端吻合;(4)预防性回肠袢式造口,皮内浆肌层连续缝合术在完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腹白线位置采用一针式进行预防性回肠双腔造口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20年6月郓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低位的直肠癌保肛患者,自腹白线一针式预防性回肠双腔造口的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28例(观察组),同期传统三层缝合式预防性回肠双腔造口的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25例...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回肠造口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保护性回肠造口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9月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施行与未施行保护性回肠造口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情况。结果施行保护性回肠造口的39例患者仅2.6%(1例)发生吻合口瘘,但无自觉症状;平均住院时间为12(9—16)d。未施行保护性回肠造口的65例患者中吻合口瘘发生率12.3%(8例),分别予以横结肠造口、Hartmann术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及营养支持与局部冲洗引流治疗后愈合;出现吻合口瘘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2(36—78)d。结论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施行保护性回肠造口能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回肠管状造瘘术预防腹腔镜下低位/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5年来应用回肠管状造瘘术预防腹腔镜下低位/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操作方法为在腔镜下完成低位/超低位吻合后,充分游离回盲部,扩大主操作孔至3cm,拉出回盲部,切除阑尾,经其残端向未段回肠置入气囊导尿管,气囊内注水至肠壁稍发白,于水囊远侧缘以可吸收线穿回肠系膜打一结扣,抽出水囊内液体,回盲部回纳腹腔,按原注水量打入气囊,确保水囊位于线结扣近端,尿管截口引出,盲肠壁与侧腹壁固定.结果:全组无吻合口瘘发生,早期1例粪便转流不够彻底,其余患者粪便转流彻底,无肠梗阻发生,无切口感染及癌种植,拔管后无粪漏及腹膜炎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应用回肠管状造瘘术预防腹腔镜下低位/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吻合口瘘是可行的,粪便转流是彻底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对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及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下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手术的245例患者资料,根据是否一期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分为常规组(161例)及造口组(84例),比较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二次手术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3、6、12个月时LARS评分的变化。结果 造口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7%vs 12.42%,χ2=5.084,P=0.024);而两组二次手术率(0 vs 2.48%)、术后住院时间[(8.42±0.86) d vs (8.68±1.15) d]、平均住院费用[(5.42±0.36)万元vs(5.54±0.89)万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口组术后3、6个月时的LARS评分分别为(25.5±2.4)分、(20.5±2.3)分,显著低于同期常规组的(34.3±4.1)分、(28.8±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109、23.991,均P<0.001),但两组术后12个月时的LARS...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选择性预防末端回肠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对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为109例患者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69例未行末端回肠造瘘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造瘘组术后无一例发生吻合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1.3±0.4)d,术后进食时间平均(1.8±0.4)d,术后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6.2±1.5)d,术后平均住院(8.0±1.5)d,治疗费用平均(3.2±0.3)万元。未造瘘组患者术后9例(13.0%)发生吻合口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5.1±0.6)d,术后进食时间平均(5.7±0.3)d,术后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8.3±3.8)d,术后平均住院(14.2±3.6)d;治疗费用平均(4.3±0.8)万元。两组术后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选择性预防末端回肠造瘘可有效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尤其高龄、全身情况较差等不利于低位吻合的患者。但术者应进行个体化选择,同时严格遵循无瘤原则、合理选择病例、精细操作可使更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获得保留肛门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发病率为我国恶性肿瘤第5位,死亡率居全球癌症第3位[1] ,而直肠癌约占结直肠癌的70%[2] ,其中部分直肠癌患者需接受永久性或预防性造口手术[3].由于肠造口改变了患者正常的生理结构及原有的排便方式,患者术后常出现不适应感,影响生活质量[4].多项研究显示,术前造口定位可预防术后造口...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出血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双吻合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成为可能,直肠前切除术的适应证逐步扩大。尤其是腹腔镜手术,因其视野好、骶前解剖结构暴露清楚,对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也可在达到根治效果的同时保留肛门.提高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然而,直肠前切除术后并发症是影响腹腔镜手术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其中吻合口出血是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10.
Zuo ZG  Song HY  Xu C  Li J  Ni SC  Zhou ZH  Chen SQ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9):1479-1483
目的 探讨保护性造口在超低位直肠肿瘤内括约肌切除术(IS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9年7月给予经肛ISR联合经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结肠肛管吻合术的56例无肛门外括约肌受侵的超低位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造口组(16例)与未造口组(40例)患者术后吻合口和肛门部并发症及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56例患者中16例(28.6%)行保护性造口.未造口组术后吻合口和肛门部并发症分别出现14例(35.0%)和16例(40.0%),而造口组吻合口及肛门部并发症分别仅出现1例(1/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造口组1例吻合口裂开肿瘤复发再手术行永久性结肠造口,另3例吻合口及肛门病变需造口及二期手术治疗,再手术率为10.0%.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控便能力均下降,造口组患者造口回纳术后3、6、12个月肛门功能Kirwan评分达Ⅰ级者分别为11/16、13/15、11/13,未造口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达Ⅰ级比例分别为30.0%、37.5%、45.0%,术后同期造口组患者肛门功能均明显优于未造口组患者(P<0.05).结论 保护性肠造口可减少超低位直肠肿瘤ISR后吻合口瘘,消除术后早期肛门失禁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且有利于肛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前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往往需要通过腹部小切口取出标本.弱化了腹腔镜手术微创的优势.并增加了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根治性手术行保护性横结肠造口与回肠造口对于患者吻合口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完成标准新辅助治疗;(2)手术方式为腹腔镜下根治性直肠癌手术;(3)术中经取出标本的辅助切口行保护性肠造口术,分为横结肠造口和回肠造口;(4)术后接受定期随访;(5)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结直肠吻合术后预防性回肠造口与结肠造口的并发症,探讨何种造口方式更具有优势.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比较回肠造口与结肠造口的研究和相关文献.通过采用RevMan 5.0统计软件,合并及比较两者并发症,选择计算相对危险度(95%CI)作为效应尺度指标来评估这两种方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5篇随机对照研究和7篇非随机对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计1687例患者.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回肠造口组发生造口脱垂(相对危险度0.15,95% CI:0.04~0.48,P=0.001)的风险较小,非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回肠造口组发生造口脱垂(相对危险度0.26,95%CI 0.10~0.67,P=0.005)和由造口回纳引起切口感染(相对危险度0.28,95% CI 0.15 ~0.52,P<0.0001)的风险较小.对于其他并发症如吻合口瘘、造口旁疝、由造口回纳引起的肠梗阻及造口周围皮炎等,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预防性造口方式各有利弊,相对于结肠造口而言,更支持回肠造口.然而,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何种方式更具优势.因此,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高质量的研究需要被开展以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4.
末端回肠外置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末端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加行末端回肠外置造口术防治吻合口漏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均经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切除病灶一期吻合并加行末端回肠外置造口术。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2个月后二期手术回纳回肠造口,回纳前3例出现直肠吻合口狭窄,所有病人如期实施造口回纳,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末端回肠外置造口制作和回纳简单,手术并发症少,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尤其在高龄、全身情况较差、有伴发病、手术操作难度大等不利于低位吻合病人中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防性横结肠造瘘对直肠低位前切除术(LAR)吻合口瘘(AL)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12例行直肠LAR的中下段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比分析行预防性横结肠造瘘对AL发生的影响。结果63例行预防性横结肠造瘘的直肠LAR发生AL有2例(3.2%),249例未行该造瘘的发生AL有21例(8.4%),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直肠LAR行预防性横结肠造瘘并不能有效地降低AL的发生率,且行预防性造瘘者,均需再次手术关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低位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中预防性使用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腹腔镜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其中53例采用预防性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预造瘘组),55例未采用预防性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未造瘘组)。对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研究。计量资料采用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预造瘘组和未造瘘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85±14)min和(154±12)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26)ml和(28±19)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4,1.82,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 (1.1±0.3)d和(4.2±0.6)d,术后进食时间分别为(1.1±0.2)d和(4.3±0.6)d,盆腔引流管拔出时间分别为(5.2±1.0)d和(8.4±3.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5,28.12,15.34,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7%(3/53)和21.8%(12/55),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0和12.7%(7/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2±1.4)d和(12.9±4.4)d,治疗费用分别为(3.0±0.2)万元和(3.8±0.7)万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1,7.83,P〈0.05)。结论 对腹腔镜低位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患者施行预防性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能有效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针法回肠造口在后期回肠造口还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41例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剔除未行造口还纳手术病人14例,最终入组12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两组。行一针法回肠造口设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双吻合技术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26例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吻合方式分为改良双吻合组(观察组,n=61)与传统双吻合组(对照组,n=65)。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饮食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180.82±40.93)min vs.(176.75±31.66)min]、术中出血量[(75.57±21.31)mL vs.(74.46±21.29)mL]、术后排气时间[(4.52±0.92)d vs.(4.51±1.11)d]、饮食时间[(4.77±1.02)d vs.(4.82±1.68)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共11例发生吻合口漏,其中观察组2例(3.28%),对照组9例(13.85%),观察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吻合口出血、腹腔感染、肠梗阻、切口感染、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双吻合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安全、有效,可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降低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间行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实施预防性回肠造口组(A)45例和未实施组(B)53例两组间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A组仅1例发生吻合口瘘(2.2%);B组11例发生吻合口瘘(20.8%)(P(0.05)。结论有选择的预防性回肠造口,可有效降低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微创手术在结直肠领域不断得到普及,并继续向创伤最小化发展。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对部分行腹腔镜高或中位直肠前切除术的乙状结肠和直肠癌患者,采用经肛门拖出法切除肿瘤,共完成8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