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肥胖测量指标BMI(体质指数)、WC(腰围)、WHR(腰臀比)、WHtR(腰身比)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6个乡镇/街道≥35岁的居民11599名进行问卷调查并体检,分析BMI、WC、WHR、WHtR和糖尿病的关系.结果 常熟市≥35岁成人糖尿病患病率12.18%,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为(5.66±1.32)mmol/L.不同BMI、WC、WHR、WHtR组间空腹血糖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MI、WC、WHR、WHtR与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BMI、WC、WHR、WHtR最高分位组糖尿病患病风险分别是最低分位组的4.40、2.50、2.26、2.13倍(P值均<0.05).BMI、WC、WHR、WHtR每增加1个标准差,糖尿病患病风险分别增加40.0%、50.4%、52.3%、46.2%.结论 肥胖测量指标BMI、WC、WHR、WHtR与糖尿病关系密切,糖尿病患病风险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中心性肥胖指标对糖尿病的筛查价值优于BMI.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了解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并对相关测量指标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青岛市某农村1661名中老年人(男612人,女1049人)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 1661名农村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63.4%,高血糖检出率为23.8%,贫血患病率为35.3%。中老年女性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围/身高比值(WHtR)均高于男性(P〈0.05),男性腰围/臀围比(WHR)高于女性(P〈0.05)。65岁之前BMI、WC均较高(BMI〉25kg/m^2,WC〉85cm),65岁以后随年龄升高BMI、WC有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BMI、WC、WHR、WHtR4者与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的正相关系数均为WHtR最大(P〈0.01)。结论农村中老年人高血压、高血糖、贫血患病率均较高,中老年女性超重和肥胖率高于男性,比男性更易发生高血糖,同时45~65岁中老年人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也较高;WHtR与BMI、WC、WHR、收缩压、舒张压和血糖的相关性均较强,可以作为有效的腹型肥胖指标和预测高血糖与高血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佘山镇≥65岁未诊断为糖尿病的老年人中肥胖与空腹血糖水平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8年度佘山镇老年人体检数据,包括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高比(WHtR),排除曾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采用己糖激酶法获得。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肥胖状况不同性别空腹血糖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相关肥胖等级指标与是否患糖尿病情况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 434名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 921人、女性2 513人,中位年龄71岁。研究对象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为(5.87±1.48)mmol/L,糖尿病患病率为11.9%(526/4 434)。在不同肥胖相关指标中,BMI、WC、WHtR及WHR与空腹血糖水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49、0.125、0.21及0.075(均P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老年人糖尿病风险随着WC、WHR及WHtR的肥胖程度上升,而在进一步调整腰围后,BMI与糖尿病患病之间的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肥胖相关,尤其与向心性肥胖关系密切,通过建立适合的回归模型可以预测糖尿病的发病,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对于预测高血压、高血糖患病的实用价值及其诊断建议值,为确定我国肥胖和腹部肥胖的诊断指标及其界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95-1997年全国糖尿病(DM)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方法包括偏相关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交互作用分析,计算BMI、WC、WHR在不同截点暴露对高血压、高血糖和二者聚集的相对危险度(RR)、暴露组归因危险百分比(ARP)和人群归因危险百分比(PARP)。结果:①BMI、WC与血压和血糖的相关性比WHR好;②logistic调整了年龄、性别、职业性体力活动强度、休闲活动强度、文化强度和DM家族史后,BMI、WC、WHR是患高血压、高血糖以及二者聚集重要的预测因子,三者的相对重要性以BMI>WC>WHR;③BMI、WC、WHR三者之间对于高血压和高血糖患病率有相加交互作用,尤其以BMI与WC的交互作用普遍存在,其归因交互作用百分比[A[(AB)]在5.95-29.34%之间;④BMI≥23、≥24、≥25时,RR在2.5左右,从流行病学角度看,RR值处于暴露因子与疾病关联的中高度有害范围,其ARP在0.580-0.626之间,从流行病学角度看,RR值处于暴露因子与疾病关联中的中高度有害范围,其ARP在0.580-0.626之间,PARP在0.259-3.08之间,⑤男性WC≥85cm、女性WC≥80cm和男性WC≥90cm,女性WC≥80cm,RR分别在2.06-3.08之间,此时腹部肥胖对高血压、高血糖和二者聚集的PR值分别处于中、高度有害;RR分别在0.515-0.676之间,PARP分别在0.241-0.431之间。结论:从暴露对疾病危害的程度,人们对超重和肥胖的可接受性,我国开展肥胖防治处于初期阶段及公共卫生人群预防的角度综合考虑,在BMI、WC、WHR中,预测我国高血压和高血糖的实用价值以BMI和WC为好,建议以BMI为肥胖指标,BMI≥24诊断为超重和肥胖;以WC为腹部肥胖指标,男性WC≥80cm、女性WC≥80cm为诊断界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及腰围身高比(WHtR)对中国台湾35~74岁人群高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摘选台湾某健康体检中心2006年35~74岁人群48753人的健检资料,作各肥胖指标及各肥胖指标不同组合对高血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通过比较各个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肥胖指标对高血压的预测价值。结果不论男女,各肥胖指标及其不同组合对高血压的AUC均大于0.5。与BMI、WC及WHR相比,WHtR对高血压的AUC最大(男性0.686,95%CI:0.679~0.694;女性0.759,95%CI:0.751~0.76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男女相比时,女性WHtR对高血压的AUC大于男性。不同肥胖指标相互组合时,BMI、WC、WHR与WHtR组合对高血压的AUC最大(男性0.693,95%CI:0.686~0.701;女性0.770,95%CI:0.762~0.778)。结论 WHtR能较好反映肥胖对中国台湾35~74岁人群尤其是女性人群高血压的影响,可能是预测高血压的理想肥胖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肥胖指标与慢性病共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深圳市南山区65岁及以上人群。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指标与慢性病共病的相关性,并按各指标绘制ROC曲线,使用各指标绘制ROC曲线,包括体重指数(BMI)、腰围(WC)、内脏脂肪指数(VAI)、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VAI)和脂质堆积指数(LAP)。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4 016名,慢性病共病的发生率为70.6%(2 837人)。在对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男性和女性的BMI、WC、VAI、CVAI和LAP的增加都与慢性病共病的更大患病率显著相关。5个与肥胖相关人体测量指标的所有ROC曲线的AUC都大于0.5,所有这些指标对识别慢性病共病都有价值。在男性中,BMI、WC、VAI、CVAI和LAP的ROC曲线的AUC≥0.6,而CVAI的ROC曲线的AUC≥0.6,可以识别慢性病共病。结论 CVAI在识别男性慢性病方面比BMI好,CVAI和LAP在识别女性慢性病方面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腰围/身高比值(WHtR)这一腹型肥胖指标用于评价非肥胖者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价值。方法 BMI〈25 kg/m2的健康体检者,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计算体重指标(BMI)、WHtR及腰臀围比(WHR),并检测血糖、血脂等。采用偏相关系数分析WHtR、BMI、WC及WHR与危险因素聚集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肥胖指标预测危险因素聚集的效能。结果偏相关分析与显示,调整年龄的影响后,各肥胖指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呈显著相关(P〈0.05),男女均以WHtR的相关系数最大。ROC分析显示:针对≥2个危险因素聚集,男女性均以WHtR的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 WHtR是有效的预测非肥胖者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中心性肥胖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青岛地区成年双生子整体性肥胖、腹型肥胖与高血压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并分析遗传因素对肥胖、血压的影响。方法 以青岛市自愿参加调查的225对成年双生子人群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8—9月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测。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并用组内相关系数法计算肥胖、血压的遗传度。敏感性分析以卵型鉴定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整体性超重、肥胖(依据BMI划分)和腹型肥胖(依据WC、WHR、WHtR划分)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是正常人群的2.45、4.86倍和2.77、1.99、3.04倍(P<0.001)。男女同卵双生子组内相关系数均高于异卵双生子。男性双生子BMI、WC、WHR、SBP、DBP的遗传度分别为0.31、0.39、0.13、0.50、0.57,女性的遗传度为0.30、0.64、0.44、0.40、0.53。敏感性分析显示男性整体性超重、肥胖(依据BMI划分)和腹型肥胖(依据WC、WHR、WHtR划分)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是正常人群的2.39、5.50倍和2.56、1.86、1.67倍。结论 男性整体性肥胖、腹型肥胖者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且不同性别WC、WHR及SBP、DBP的遗传度不同。  相似文献   

9.
腹型肥胖与高血压和高血脂及高血糖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值(WHtR)3个腹型肥胖指标与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的相关性,为有效预防相关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8年3-5月,从参加延吉市社区健康体检并资料完整的居民中随机整群抽取2个社区的居民,共8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偏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腹型肥胖指标WC、WHR、WHtR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间的关系.结果 男性WC、WHR超标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人群WHt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HtR与空腹血糖、收缩压、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相关程度(男性分别为0.35、0.31、0.35、-0.28,女性分别为0.36、0.29、0.36、-0.30)均强于WHR、WC,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和女性空腹血糖多元回归模型中均包括WHtR与WHR;男、女舒张压回归模型均有WHtR与WC.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HtR、WHR、WC升高患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糖的危险性增加,其中WHtR作用更强(OR=3.89,95% CI:3.22~5.65;OR=2.52,95% CI:1.97~3.05; OR=2.92,95% CI:2.26~3.68).结论 WHtR、WHR、WC与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糖的发生相关,其中WHtR的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居民肥胖指标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于2012年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测量辽宁、河南、湖南三省1022名18~69岁成年居民的身体数据,描述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高比(WHtR)、腰臀比(WHR)和体脂率(BF%)判定的超重/肥胖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体测指标预测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患病风险的能力。结果各项身体测量指标的比较中,男性WC显著高于女性[(86.1±10.2)vs.(80.7±9.9),P0.001],腿围(Th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5±5.3)vs.(51.7±4.5)],而腿围身高比(THtR)男性低于女性[(0.31±0.03)vs.(0.33±0.03),P0.001]。根据各肥胖指标判定我国成年居民的超重/肥胖率:WHtR(58.7%)WHR(50.4%)BMI(49.1%)BF%(35.7%)WC(35.3%),其中BMI的肥胖检出率为13.2%,大幅低于其他指标。以高血压为因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显示男、女性WHtR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均最高,切点值分别为0.53和0.56;以高胆固醇血症为因变量,结果显示男、女性WHR的AUC均最大且在男性中为唯一有意义的指标;以高甘油三酯血症为因变量,结果显示BMI、WC、WHtR、WHR、BF%的预测效果相当;以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为因变量,结果显示ThC和THtR的预测效果优于BMI、WC、WHR等常用指标,尤其在男性居民中差异更加显著,得到男、女性ThC的切点值分别为52.50和55.40,THtR的切点值分别为0.31和0.35。结论男性脂肪更易囤积于腹部,女性脂肪易于在腿部蓄积;WHtR是预测高血压的最佳肥胖指标,在预测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风险中切点值较稳定且性别差异小,适宜切点值在0.51~0.54之间;血脂异常的不同临床分类与肥胖指标间的关系不尽相同:WHR在预测高胆固醇血症患病风险中效果最好,ThC和THtR在预测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患病风险中效果优于BMI、WC等常用指标,在男性居民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肥胖指标与高血压的关联性,筛选预测老年人高血压风险的良好肥胖指标。方法分析辽宁省国民体质监测点1 608名60~69岁老年人的数据资料。传统肥胖指标包括体质指数(BMI)、体格指数(PI)、腰围(WC)、腰臀比(WHR)和锥削度指数(CI);新肥胖指标包括腰围身高比(WHtR)、身体形态指数(ABSI)、身体圆润指数(BRI)、腰臀脂肪指数(AVI)、臀围指数(HI)和身体脂肪指数(BAI)。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不同肥胖指标预测高血压的效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肥胖指标与高血压风险的关联强度。结果辽宁省60~69岁老年人高血压率为38.6%(620/1 608),男性为41.5%(323/778),女性为35.8%(297/830)。男、女性BMI、WC、WHtR、AVI、PI、BRI、BAI预测高血压的ROC曲线下面积均有统计学意义,最佳切点值为:BMI(男:25.4 kg/m~2,女:25.6 kg/m~2),WC(男:83.5 cm,女:86.6 cm),WHtR(男:0.50,女:0.53),AVI(男:14.3 cm~2,女:15.2 cm~2),PI(男:14.6 kg/m3,女:16.1 kg/m~3),BRI(男:3.4,女:4.1)和BAI(男:25.4,女:32.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MI和WHtR是预测男、女性高血压风险的良好肥胖指标;男性BMI≥25.4 kg/m~2者高血压风险是BMI 25.4 kg/m~2者的1.53倍,WHtR≥0.50者高血压风险是WHtR 0.50者的1.55倍;女性BMI≥25.6 kg/m~2者高血压风险是BMI 25.6 kg/m~2者的1.62倍,WHtR≥0.53者高血压风险是WHtR 0.53者的1.81倍。将BMI与WHtR结合,男性BMI≥25.4 kg/m~2且WHtR≥0.50者高血压风险是BMI 25.4 kg/m~2且WHtR 0.50者的2.33倍(95%CI=1.63~3.34);女性BMI≥25.6 kg/m~2且WHtR≥0.53者高血压风险是BMI 25.6 kg/m~2且WHtR 0.53者的2.88倍(95%CI=2.03~4.09)。结论 BMI和WHtR是预测老年人高血压风险的良好肥胖指标;BMI与WHtR联合应用,能够显著提高预测高血压风险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与高血压、高血糖的关系及三者对高血压高血糖的预防价值。方法2006年4-9月整群抽取黑龙江省电力医院健康检查中心体检的1751人,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和空腹血糖。结果①BMI、WC与血压的相关性比WHR好;WHR、WC与血糖的相关性比BMI好;②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3个指标中BMI是高血压重要的预测因子,而WC是高血糖及二者聚集重要的预测因子;③BMI、WC与WHR三者之间两两指标同时存在时对高血糖、高血压及二者聚集都存在交互作用;④当BMI≥25kg/m2时,其OR值在3.02-4.01之间,ARP在58.13%-69.21%之间,PARP在43.79%-55.77%之间;当WC≥85cm(男性)、WC≥80cm(女性)时,其OR值在4.04-6.70之间,PARP在56.47%-75.52%之间;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好,正确指数高,具有较高的公共卫生价值。结论BMI、WC分别是高血压、高血糖重要的预测因子,以BMI≥25kg/m2或WC≥85cm(男性)、WC≥80cm(女性)为超重肥胖切点时,诊断价值最高,建议以此为诊断界值。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某社区老年居民腹型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腹部肥胖为特征的中心性肥胖是导致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体重指数(BMI)、腰围(WC)和腰臀比(WHR)作为简易的肥胖体表测量指标已广为接受,而腰围/身高比值(WHtR)也是方便有效的肥胖体表测量指标。因此,我们以徐家汇中心城区部分60岁以上老年居民为对象,通过调查糖尿病与WHtR、BMI、WC、WHR的关系,评价这4个指标对于预测糖尿病(DM)发生风险的可行性和价值,以期能为进一步的干预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不同肥胖指标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高血压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基于深圳市龙华区2018年社区居民健康调查数据,对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围身高比(WHtR)、腰臀比(WHR)和人体肥胖指数(BAI)共5种肥胖指标进行标准化转换,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所得OR值,比较各肥胖指标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判断各肥胖指标对高血压的预测价值,进而综合评价各肥胖指标对高血压的预测能力。结果 在调整混杂因素后,WC和WHtR与男性和女性高血压的相关性强于其他肥胖指标。WHtR对于男性和女性高血压的预测能力均强于其他肥胖指标,其AUC及95%CI分别为0.694(0.659~0.728)和0.763(0.732~0.794),其截断值分别为0.51和0.50;女性中各肥胖指标预测高血压的AUC均大于男性,各肥胖指标对女性高血压有更高的预测价值。对男女进行年龄分层后,在男性中除WHR外各肥胖指标对于青年组(18~44岁)高血压的预测价值优于中年组(45~59岁)和老年组(60~80岁);在女性中各肥胖指标对于高血压的预测价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依次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结论 在综合考虑性别和年龄后,中心型肥胖指标中的WHtR对高血压的预测能力优于WC、BMI、WHR和BAI。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儿童腹型肥胖相关指标与父母相应指标的相关性,比较不同指标在反映儿童肥胖与父母肥胖关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市朝阳区抽取94个6~13岁超重/肥胖儿童核心家系家庭,测量超重、肥胖儿童及其父母的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臀围(hip circumference,HC)指标,并计算腰围身高比(waist-height ratio,WHtR)、腰臀比(waist-hip ratio,WHR)衍生指标,分析儿童WC、HC、WHtR、WHR指标与其亲生父母相应指标的关系。结果 儿童的WC、HC、WHR、WHtR与父母的相应指标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01~0.397,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因素后,父亲、母亲WC、HC与儿童的WC、HC有关,回归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WC值每增加4.05 cm,或母亲WC值每增加2.09 cm,其子女WC值将增加1 cm;母亲WHtR、WHR与儿童的WHtR、WHR有关,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WHtR、WHR指标的回归系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的腹型肥胖指标与其父母的相应指标关系密切,WC与HC更倾向于反映儿童体型与父母双方体型的相关性;WHR、WHtR更倾向于反映儿童体型与母亲而非父亲体型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天津市宝坻区6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以及腰围身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 WHtR)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联。   方法   本研究对2018年4-5月参加天津市宝坻区口东卫生院体检的老年人(≥60岁)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分层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BMI与WC(或WHtR)对高血压的联合作用和交互作用。   结果   共邀请1 692人, 1 417人(83.75%)参与本研究。老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6.36%、BMI超重和肥胖者占66.50%、WC中心型肥胖者占74.66%、WHtR超重和肥胖者占75.38%。与BMI或WC正常相比, BMI超重(OR=1.65, 95% CI:1.19~2.30)和肥胖(OR=3.41, 95% CI:2.23~5.20)及WC中心型肥胖(OR=1.49, 95% CI:1.00~2.23)均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BMI联合WC超重/肥胖(OR=2.49, 95% CI:1.78~3.46), 或BMI联合WHtR超重/肥胖(WHtR超重: OR=2.05, 95% CI:1.41~2.99;WHtR肥胖: OR=2.37, 95% CI:1.50~3.76)的患病风险高于后者单独作用的风险(WC超重/肥胖: OR=1.39, 95% CI:0.90~2.15;WHtR超重: OR=1.02, 95% CI:0.62~1.66;WHtR肥胖: OR=1.44, 95% CI:0.55~3.81)。   结论   三项指标中, BMI与高血压患病的关联性最强, 且BMI超重/肥胖增强WC(或WHtR)与高血压的关联, 提示控制BMI相关体重指标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相似文献   

17.
刘意  金东辉  刘琼  殷召雪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0):1215-1218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腰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WHtR)三类肥胖指标判定的肥胖率分别与湖南省13个监测点60岁以上老人高血压、血脂异常的相关性,预测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患病风险的能力。 方法 采用具有省级代表性的中国慢性病与危险因素调查数据,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确定湖南省老年人不同肥胖指标预测高血压及血脂异常适宜的BMI、WC、WHtR切点。 结果 湖南省13个监测点60岁以上老年人超重肥胖率(BMI≥24)为42.91%,中心性肥胖率为31.26%,WHtR≥0.5的肥胖率68.97%。以高血压为因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男、女性WHtR的曲线下面积相对较高,其切点值分别为0.50、0.53;以血脂异常为因变量,结果显示BMI的曲线下面积最高,其切点值分别为21.40、22.06。 结论 评价肥胖的不同指标对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的预测效果不同,其中腰高比在预测老年人高血压中的效果最好;BMI是诊断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最佳简易指标。  相似文献   

18.
近年的研究中,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waist-hip ratio,WHR)、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等肥胖指标已证实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但对腰围身高比(waist-height ratio,WHtR)这一指标的研究较少.近年来,WHtR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有研究学者认为,与BMI、WHR、WC相比,WHtR更适合于易发生中心型肥胖的亚洲人[1].为探讨BMI、WHR、WC和WHtR肥胖指标与脑卒中的关系,为脑卒中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于2007年6-8月对北京抽取的10 052名≥20周岁社区居民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居民不同体格测量指标与血压的关系,为高血压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较集中的4个社区中的376名40岁以上维吾尔族居民进行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和血压,计算体质指数(BMI)和腰围身高比值(WHtR),同时探讨BMI、WC、WHtR与血压的关系。结果376名维吾尔族居民中,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29.79%和51.60%,高血压检出率为45.74%。分别以性别将WHtR以0.5、WC以85/80cm和BMI以24.0kg/m^2为切点进行分组后,WC≥85cm的男性SBP【(138.3±20.9)mmHg】、DBP[(82.3±12.1)mmHg]高于WC〈85cm的男性[分别为(124.7±16.3)和(74.0±7.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C≥80cm的女性SBP[(135.0±21.8)mmHg]、DBP[(77.9±10.5)mmHg]均高于WC〈80cm的女性[分别为(116.2±18.1)、(70.4±7.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24.0kg/m^2的男性SBP[(140.2±21.3)mmHg]高于BMI〈24.0kg/m^2的男性[(126.3±14.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8,P=0.001);BMI≥24.0kg/m^2的女性SBP[(136.7±21.9)mmHg]、DBP[(78.2±10.8)mmHg]均高于BMI〈24.0kg/m^2的女性[分别为(119.1±16.9)、(73.4±8.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HtR≥0.5女性组的SBP[(134.8±21.8)mmHg]、DBP[(77.8±10.5)mmHg]均高于WHtR〈0.5组[分别为(116.6±19.5)和(70.5±8.3)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男性BMI与SBP呈正相关(r=0.180,P〈0.05),女性WHtR、WC、BMI均与SBP、DBP呈正相关(P〈0.01)。结论维吾尔族居民超重和肥胖问题显著,高血压检出率高,BMI、WC和WHtR与血压之间具有稳定的正向关系,WHtR在预测高血压的风险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中国中老年人高血压亚型患病现状,探讨不同肥胖测量指标与高血压亚型患病的关系,为制定中老年人高血压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描述≥45岁中老年人群中3种高血压亚型的分布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采用多因素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腰围(WC)、腰高比(WHtR)、体质指数(BMI)对高血压亚型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 14 848名中老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8.2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病率为17.44%,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患病率为1.80%,收缩期舒张期高血压(SDH)患病率为9.01%。ISH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随着BMI增长,3种高血压亚型的患病率均逐渐上升;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人群中ISH、IDH、SDH患病率均高于正常人群,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种肥胖测量指标与高血压亚型显著相关,肥胖人群与ISH、IDH、SDH高风险相关[OR值分别为1.95(95%CI:1.69~2.24)、3.04(95%CI:2.18~4.23)和3.28(95%CI:2.80~3.86)];高WC中心性肥胖人群与ISH、IDH和SDH高患病风险相关,OR值分别为1.85、2.20和2.20;高WHtR中心性肥胖人群与ISH、IDH、SDH高患病风险相关,OR值分别为2.02、1.89和2.22。结论各亚型高血压患病均与肥胖密切相关,且患病风险随肥胖程度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