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12例,采用标准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切口,按照解剖学依次用钉高2.5 mm 白色钉仓处理肺段动脉、肺段静脉,用钉高3.5 mm 蓝色钉仓处理支气管,同时进行系统淋巴结清扫.结果 12例均顺利完成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无中转开胸及辅助小切口.手术时间115~260 min,平均182 min;术中出血量100~300 ml,平均230 ml.胸腔引流时间2~6 d,平均3.5 d.术后住院3~11 d,平均7.5 d.无二次手术,无输血,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腺癌6例,鳞癌2例,转移癌2例,炎性假瘤1例,结核球1例,其中原发非小细胞肺癌均为Ⅰa期.12例随访1~24个月,平均9个月,10例肺癌均无复发、转移.结论 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于Ⅰa 期非小细胞肺癌及肺功能差或有其他合并症而不适合行肺叶切除者,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2020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了1例12岁女性咳血患儿。CT及MRI均提示左下肺叶背段肺组织、左主支气管及左背段支气管内结节状肿物。纤支镜下切除主支气管内病灶活检,结果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行机器人辅助左肺下叶背段解剖性切除、支气管切开瘤体切除及支气管修补术。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10ml,术后恢复良好。术后2个月复查,无肺不张、气胸及瘤体残留。结果表明,机器人应用于小儿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是可行的,其清晰稳定的视野、多自由度的器械、抖动过滤功能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较传统胸腔镜的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达芬奇机器人与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数据,评价机器人肺段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机器人肺段切除术68例患者(机器人组)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49例患者(胸腔镜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肺段切除类型、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清扫淋巴结组数及个数、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总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从而明确两种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差异.结果:机器人组比胸腔镜组术后疼痛评分更低[(1.94±0.64)分Vs(2.29±0.65)分,P<0.05];N1淋巴结清扫的组数[1(1~2)组Vs 2(1~3)组,P=0.002]和数量[2(1~3)枚Vs 3(1~4)枚,P=0.014]有差异,机器人组优于胸腔镜组;住院费用为80815.00(47914.79~113023.66)元和98213.41(65302.90~155561.88)元,机器人组高于胸腔镜组(P<0.05).结论:机器人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治疗是安全可行的,而机器人肺段切除术可能有更好的N1淋巴结清扫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外周型早期肺癌、肺转移瘤和肺良性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1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8.0(14~86)岁。切口选择3孔法。肺段动脉、静脉使用Hem-o-lok或直线型切割合器处理,肺段支气管及段间水平均使用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处理。分析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20例患者成功施行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无中转开胸,无中转肺叶切除,无围术期死亡,无围术期并发症。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示肺癌10例,肺转移瘤3例,肺良性疾病7例。平均手术时间133.0(90~240)min,平均出血量85.0(50~200)ml,术后平均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2(2~7)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7(4~11)d。结论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可行,可以选择性应用于Ⅰa期肺癌或者不易行肺楔形切除术的肺转移瘤和肺良性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5.
随着肺癌精准诊疗的发展,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成为治疗早期肺癌的重要术式。在电视胸腔镜手术获得广泛推广后,肺癌治疗已经进入微创时代。自2012年首次报道以来,单孔胸腔镜辅助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已获得越来越多的临床应用。与开胸手术和传统胸腔镜手术相比,单孔胸腔镜手术创伤更小。目前,围绕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主要研究热点包括具体适应证、长短期疗效以及学习曲线等。本文将从这一术式的特点、适应证和手术技术层面进行介绍,并基于最新循证证据总结讨论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分析机器人辅助下肺基底段切除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单向式和双向式入路在后外基底段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5月于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胸外科行机器人辅助下肺基底段切除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46例,中位年龄50(33~72)岁。38例患者行后、外或后外联合基底段切除,其中19例经下肺静脉单向式入路,19例经叶间裂双向式入路完成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无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中位手术时间100(40~185)min、术中出血量50(10~210)mL、淋巴结采样个数3(1~14)枚。术后4例(5.1%)肺漏气,4例(5.1%)液气胸。术后6个月复查均无肺淤血及局限性肺不张。单向式和双向式入路的后外基底段切除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淋巴结采样个数方面,双向式组较单向式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13)枚vs. 5(1~9)枚,P=0.040]。结论 机器人辅助复杂肺基底段切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机器人与胸腔镜手术在早期肺癌肺段切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接受达芬奇机器人和胸腔镜行肺段切除手术的106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RATS肺段切除术49例(男19例,女30例),年龄(59.13±9.38)岁;接受VATS 57例(男21例,女36例),年龄(60.36±10.06)岁,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TS组与VATS组相比,手术时间(126.42min Vs 110.23min,P=0.007);术中失血量(40.46ml Vs 62.23ml,P=0.016);淋巴结清扫站数总数(6.32 Vs 5.21,P<0.001);淋巴结清扫总数(13.29 Vs 10.81,P=0.023);术后引流时间(4.29d Vs 5.66d,P=0.005);总引流量(772.53ml Vs 995.34ml,P=0.011);术后第1d疼痛评分(1.67 Vs 2.59,P=0.031)、第2d(2.74 Vs 3.71,P=0.025)、第3d(1.02 Vs 1.92,P=0.006);术后住院时间(4.45d Vs 6.39d,P=0.008);住院费用(90463.37元Vs 69872.21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中转开胸手术、术后咳嗽、术后并发症、术后30d再入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早期肺癌肺段切除术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淋巴结清扫优势大,术后疼痛感轻,操作安全有效且创伤小,可作为早期肺癌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86例临床资料。手术均为3切口。对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进行总结,对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现况、优势及适应证进行分析。 结果86例患者顺利施行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胸或改行肺叶切除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60.59±42.4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7.06±1.23)ml,平均淋巴结清扫数量(6.78±3.54)枚,平均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4.84±2.12)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53±1.41)d。术后病理:腺癌78例,鳞状细胞癌1例,黏液腺癌1例,良性结节6例,其中原发非小细胞肺癌均为Ⅰa期。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复发及死亡。 结论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其远期预后效果缺乏前瞻性数据支持,必须严格把控肺段切除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临床结果,探讨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需要关注的临床问题,为更好开展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及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开展的计划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平均年龄(60.34±9.40)岁;女55例,平均年龄(56....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涉及肺裂处理的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手术经验。方法 2018年12月~2022年10月,行涉及肺裂的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55例,其中左肺24例,均涉及斜裂;右肺31例,16例涉及斜裂,9例涉及水平裂,6例水平裂和斜裂均涉及。结果 5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未增加辅助切口,未改行扩大肺叶切除术。手术时间(169.6±40.3)min,术中出血量(100.9±94.7)ml。术后胸腔排气管留置时间(3.2±1.7)d,排液管留置时间(4.9±1.6)d,术后住院时间(7.1±2.0)d。7例浸润性腺癌清扫淋巴结(5.2±2.3)枚,(4.2±0.8)站。并发症6例(10.9%),包括肺漏气3例、心律失常2例、咯血1例,均治愈。结论 单孔胸腔镜手术可以处理几乎所有的涉肺裂肺段手术,可以保证足够的切缘距离,完全处理肺裂有利于血管的暴露和放置手术器械,降低手术难度,使手术安全、流畅,是必要的手术流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单孔胸腔镜解剖性基底段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12月我院单个医疗组15例行单孔胸腔镜基底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1例,中位年龄53(32 ~70)岁.所有患者均经跨腋中线第5肋间切口,经叶间裂或肺下韧带入路,采用"单向式"思路结合"干-支法"完成解剖性各基底段切除....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回顾性研究评价小儿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在治疗小儿先天性肺疾病中的疗效。方法: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行胸腔镜肺段切除的患儿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6个月至10岁2个月,平均(28.1±20.7)个月;体质量6.0~27.5 kg,平均(11.93±4.05)kg。先天性肺气道畸形27例;叶内型隔...  相似文献   

14.
胸腔镜肺门解剖肺切除术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报告了自1993年8月至1994年12月在香港地区最大的两家医院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方法施行肺门解剖肺切除术的经验。本组成功施行胸腔镜肺门解剖肺切除术共6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17例。年龄由37至85岁(平均66岁)。术后病理诊断为腺癌37例、鳞癌11例、支气管肺泡癌2例、腺鳞癌1例、未分化癌1例、鼻咽癌肺转移1例、肺结核3例、肺炎性假瘤2例、支气管扩张1例、硬化性血管瘤1例。手术方式为单肺叶切除55例、双肺叶切除2例、全肺切除2例以及肺段切除1例。术后随访平均10个月(8~19个月)。本组有1例术后死亡。术后出现并发症10例,分别为:持续漏气超过10天4例;切口感染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切口瘢痕出现癌种植转移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2天。术后镇痛的度冷丁用量平均为275mg,与既往施行常规后外侧胸廓切开肺切除术的一组病例相比,其术后镇痛药的用量显著减少。作者认为采用VATS方法进行肺门解剖肺切除术是可行的。但由于此方法是通过一个较小的切口进行操作,因而伴有一些特殊的并发症,需引起重视。并要进一步改善技术以提高疗效。本方法的远期疗效,尤其在治疗原发性肺癌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电视胸腔镜施行小儿肺切除的可行性与手术方法。方法: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8.9岁,其中先天性肺囊肿并发气胸5例,肺大疱合并气胸5例,左上肺隔离症1例,采用单腔插管全身麻醉,施行电视胸腔镜肺切除术,结果:肺楔形切除或部分切除6例,肺叶切除5例,手术时间平均100min,术后留置胸管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d和9.2d,术后平均随访8.4个月,无复发。结论:小儿电视胸腔镜肺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良性疾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肺良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7月-2007年9月,对35例肺良性疾病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12例施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23例施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结果1例因出血中转开胸。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3例(8.6%):术后肺持续漏气2例,肺部感染1例。平均胸管置管时间3.6 d(2-7 d),术后住院平均7.7 d(2-14 d)。术后病理:支气管扩张15例,炎性假瘤6例,结核5例,真菌感染5例,肺隔离症2例,肺囊肿2例。35例随访5-80个月,平均36.7月,均恢复良好。35例随访5-80个月,平均36.7月,均恢复良好。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良性疾病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具有手术指征须行肺叶切除的肺良性疾病患者,胸腔镜手术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腔镜肿瘤切除术治疗肺错构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根据肿瘤部位常规做3个胸腔镜切口:腋中线第7或8肋间作为观察口,置入胸腔镜;腋前线第5肋间和腋后线第6肋间作为操作口。胸腔镜下切开结节表面脏层胸膜,沿肿瘤包膜钝性剥离出肿瘤。结果5例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胸,无手术并发症和围术期死亡发生。手术时间平均54 min(30~90 min),术中出血平均10 ml,引流量平均288 ml(220~350 ml),术后拔管时间平均2.6 d (2~3 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8 d(3~5 d),总费用平均23940.51元(15885.95~26670.23元)。5例术后随访1~30个月,平均9.2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胸腔镜肿瘤切除术是周围型肺错构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和传统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共326例胸腔镜肺手术患者,其中解剖性肺段切除术209例,肺叶切除术117例,所有手术由同一术者完成,根据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吸烟史、体质量指数等因素进行倾向性得分匹配,肺段切除组和肺叶切除组各8...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行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27例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双腔气管内插管、健侧单肺通气,于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做一个长4~5 cm的手术切口,先完成解剖性肺段切除,如术中病理证实为NSCLC则进一步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或采样。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围手术期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等)、肿瘤手术效果(淋巴结切除总数、纵隔淋巴结切除站数、纵隔淋巴结切除数)及术后疼痛评分。 结果所有病例均在单孔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无增加辅助腔镜切口、无中转开胸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肺部感染2例,心律失常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并发症发生率为11.1%。27例早期NSCLC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192.2±56.1)min,术中出血量(83.8±50.5)ml,术后拔管时间(4.5±1.3)d,术后住院时间(6.2±2.7)d,术后疼痛VAS评分(3.4±0.9)分。手术效果显示:每例患者平均淋巴结切除总数(13.7±5.3)枚,纵隔淋巴结切除总数(9.5±4.3)枚,纵隔淋巴结切除站数(5.6±1.3)站。 结论在有丰富腔镜手术经验的治疗中心,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是一种更为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描述单肋间二孔法胸腔镜(VATS)肺叶肺段切除术的方法并总结其经验,评估该手术方法对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 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连续有217例患者在宁波市第二医院胸心外科接受了单肋间二孔法VATS肺叶肺段切除术。2014年1月至6月,同一术者在该院连续完成了80例传统三孔法VATS肺叶和肺段切除术。收集并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术后第6个月时患者慢性疼痛的数据。 结果200例患者(其中肺癌173例,良性疾病27例)成功进行了单肋间二孔法VATS手术(其中肺叶切除141例,肺段切除59例),17例患者因各种原因中转为三孔VATS或开放手术。200例行单肋间二孔法VATS手术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60.1 ± 56.1) min;平均淋巴结清扫数(10.5 ± 5.3)枚;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4 ± 2.9)d。其中4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例患者在术后30 d内死亡。对比分析术后6个月随访成功的92例单肋间二孔组患者与71例三孔组患者,单肋间二孔组患者的慢性疼痛发生率和疼痛分值均明显低于三孔组[25.0% vs 43.7%,χ2=6.300,P=0.012;(2.3±0.8)分vs (3.6±1.6)分,t=3.912,P<0.001]。 结论单肋间二孔法VATS肺叶肺段切除术对大多数患者是安全、可行的。这项技术相比传统三孔法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和疼痛分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