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毒株流行感染背景下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ATAAD)患者相较于非流行期的救治策略和预后的影响结果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间(2022年12月7日到2023年1月10日)以及无疫情流行期间(2019年12月7日至2020年1月10日)A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两个不同时期ATAAD患者手术策略、围手术期病死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结果感染组患者共14例, 无疫情流行期间的对照组共43例。感染组主动脉阻断时间更短[(89.71±16.27)min对(110.09±28.99)min, P<0.01], 术后病死率相较对照组明显上升(疫情期间21.43%, 非疫情期间2.33%, P=0.02), 监护室滞留(疫情期间中位时间3天, 非疫情期间中位时间2天, P=0.04)以及气管插管带管时间均明显延长(疫情期间中位时间34 h, 非疫情期间中位时间14 h, P<0.01), 以脑梗塞为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更高(疫情期间28.57...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感染在特定人群中可引发严重危害并危及生命。Omicron变异株感染可导致进展迅速的系统性炎症反应、凝血功能异常及多器官功能损伤等病理生理改变, 提示其危重症病例的临床治疗与新冠病毒其他毒株所致疾病有所不同。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组织感染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儿科和发热门诊科等专家, 基于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及大量临床实践, 撰写本快速指引, 以期规范、有效提升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临床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Omicron)具有极高的传染性, 但相对早期的病毒分型症状较轻、预后较好。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国外关于肾移植受者(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 KTR)感染Omicron的临床特点、治疗预后以及疫苗接种效果的相关研究, 从KTR感染Omicron的临床表现及与早期分型的对比、KTR与普通人群感染Omicron的临床特点比较、国外KTR感染Omicron后的治疗、疫苗接种对于KTR预防Omicron感染的效果及增加疫苗效能的措施和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几个方面, 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Omicron变异株病毒(Omicron株)大流行期间,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 PNS)儿童感染SARS-CoV-2后的临床特征和短期随访结局, 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参考。方法该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 回顾性分析在上海市4个儿童肾脏病医学中心诊断并随访达1年的PNS合并SARS-CoV-2感染儿童(PNS组)与同期入住上海市金山公共卫生中心无基础疾病而感染SARS-CoV-2儿童(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1)在2022年3月30日至4月13日期间, 上海市有6例PNS儿童感染SARS-CoV-2, 男5例, 女1例;中位年龄4.5(2.0, 11.0)岁;同期这6例患儿均有确诊为SARS-CoV-2阳性的同居人。通过性别、年龄和疾病分型匹配3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 包括男20例, 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前后,YMDD野毒株及变异株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取5例CHB患者治疗前与治疗48周的10份血清标本,先用PCR法扩增包括YMDD基序的乙型肝炎病毒(HBV)部分核苷酸序列,然后进行DNA序列测定,同时分别进行克隆,每份标本随机挑选20~24株单克隆,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YMDD野毒株及其变异株.结果 5例CHB患者治疗前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未检出YMDD变异,治疗48周时有4例检出YMDD变异,但对每株克隆的分别检测显示:治疗前YMDD变异株(YIDD/YVDD)所占比率分别为0%、9.5%、0%、4.5%、5.6% ;治疗48周时所占比率分别为100%、100%、65%、100%、0%.其中1例患者治疗前检出YIDD变异株,而治疗48周时YVDD变异株则变成优势株.治疗52周时,4例YMDD变异患者中2例HBV DNA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突破,1例患者ALT突破,但HBV DNA为阴性.结论 YMDD变异株在拉米夫定治疗前的血清中已存在,在服用拉米夫定后,由于选择性抑制了野毒株,使YMDD变异株由弱势株变成优势株,部分患者可导致拉米夫定临床耐药.YVDD变异株可能比YIDD变异株的复制能力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非标记探针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HRM)检测HBV P区rt204位点耐药突变的方法.方法 构建野生株rt204M、突变株rt204I和rt204V的质粒,设计、优化探针.利用质粒作为标准品建立HRM特征性解链图谱.收集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宁波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8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样本共185份,用HRM技术检测所有样本,并与特征性解链图谱比对,筛选出rt204位点的突变,再经基因测序验证.采用配对x2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变异检出率.结果 突变株rt204I、rt204V和野生株rt204M的熔解温度(Tm)分别为58.0℃、60.6℃和62.5℃;185份样本中,HRM技术成功分析168份(90.8%),基因测序成功分析155份(83.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被两种方法检出的155份临床样本中,非标记探针HRM技术检测到野生株75份(rt204M),变异株80份(55份rt204I、25份rt204V),变异检出率为51.6%(80/155);基因测序法检测到野生株110份(rt204M),变异株45份(30份rt204I、15份rt204V),变异检出率为29.0% (45/155),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非标记探针HRM技术是一种简单、灵敏、快速、特异的HBV P区rt204位点耐药突变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胫骨干骨折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分析新冠疫情对其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共1 037例胫骨干骨折患者资料,约占同期胫腓骨骨折的28.44%(1 037/3 646),其中男性765例(73.77%),女性272例(26.23%),男女比例为2.81︰1;平均年龄(40.91±18.99)岁。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患者资料设定为疫情流行前组,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患者资料设定为疫情流行后组。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居住地、致伤原因、骨折分型等流行病学特征,统计分析并比较新冠疫情流行前、后两组间的流行病学特征差异。结果 男性胫骨干骨折主要发生在41~50岁年龄段人群,女性主要发病年龄段为31~60岁人群(P<0.05)。胫骨干骨折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伤573例(55.26%)和跌倒伤248例(23.92%)。胫骨干骨折AO分型以42-A型构成比最高(48.99%),42-B型(26.71%)次之,42-C型(24.30%)最少。新冠疫情流行后,胫骨干骨折数量减少,但平均年龄高于疫情流行前,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比较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与2019年同期非疫情期间创伤骨科手术患者麻醉方式选择的异同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至3月1日(2020年COVID-19疫情期间)及2019年2月4日至2019月3月14日(2019年农历同期)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手术患者手术麻醉方式。两个时间段的患者又分别根据年龄将其分为≥65岁年龄组及<65岁年龄组。对比两个时期总体及各年龄段手术麻醉方式的异同及完成麻醉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结果2020年疫情期间共完成创伤骨科手术285例,与2019同期(784例)相比下降63.7%;≥65岁的老年骨折手术患者2020疫情期间占比29.5%(84/285),较2019年同期占比18.1%(142/784)明显增加。与2019年同期非气道管理麻醉的患者占比[38.3%(300/784)]相比,2020年疫情期间[56.5%(161/285)]显著增高,其中≥65岁年龄组患者分别为41.6%(59/142)和71.4%(60/84),两个时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疫情期间椎管内麻醉[36.5%(104/285)]、静脉/+外周神经阻滞麻醉[4.9%(14/285)]较2019年同期[25.5%(200/784)、0.3%(2/784)]均显著增高,2020年疫情期间喉罩/+外周神经阻滞麻醉[27.7%(79/285)]较2019年同期[48.9%(383/784)]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5岁年龄组患者中,2020年疫情期椎管内麻醉[48.8%(41/84)]、静脉/+外周神经阻滞麻醉[10.7%(9/84)]较2019年同期[29.6%(42/142)、0]显著增高,2020年疫情期间喉罩/+外周神经阻滞麻醉[21.4%(18/84)]较2019年同期的[47.9%(68/142)]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019年同期椎管内麻醉操作时间[(6.2±0.4)min]及插管/+阻滞操作时间[(7.4±0.4)min]相比,2020年疫情期间[(12.6±0.4)min、(13.2±0.3)min]均有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20年COVID-19疫情期间,麻醉方式以不影响呼吸道的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静脉麻醉等非气道管理为主,可能由于其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避免与COVID-19所致呼吸系统疾病相混淆;且麻醉时间较2019年同期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9.
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过程中易导致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p区出现耐药变异,这是由核苷(酸)类药物的药理特性决定的.因此,及时而准确地检测出变异位点对临床治疗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pcr技术能检测出部分变异位点,但hbv是以准种的形式存在于人体中,在一些变异株尚处于低载量复制时,pcr技术容易出现漏检现象.克隆分析法原指将dna从一个载体转移到另一个载体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中参与互联网医院在线咨询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情绪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专家咨询(德尔菲法)制定问卷,对2020年1月26日至6月19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华西互联网医院在线咨询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最后汇总统计分析。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132份。127人(96.2%)对在线咨询办公形式表示满意或特别满意;103人(78.0%)认为在线咨询不影响或完全不影响本职工作与生活;81人(61.4%)每周在线咨询5 d以上,108人(81.8%)每日工作2 h内;绝大多数(97.7%)医务人员对培训材料相关内容及协调组相关支持工作满意。29人(22.0%)认为疫情导致负面情绪,其原因主要是疫情严重程度。结论互联网医院平台在线咨询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办公形式、培训材料相关内容、协调组工作较满意,且认为不会影响本职工作与生活;22.0%的医务人员存在负面情绪,且疫情严重程度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009年杭州市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规律、临床表现和病原学特征。方法对2009年杭州市13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每日门诊流感样病例和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进行分析。采用RT—PCR方法对咽拭子中血凝素(HA)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并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全文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流感样病例监测显示,第28周之前,疫情处于平稳状态,之后全市流感样病例逐渐增多。第35周时达到高峰,全市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为7.47%(5442/72859)。之后疫情回落,但到第41周时又再次回升,至第46周出现第二次高峰,全市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达到11.32%(11034/97436)。第38周以前,杭州市人群中主要流行株是季节性H1N1型,其次有少量的乙型和季节性流感H1N1型,到第44周,甲型H1N1流感成为唯一的优势流行株,主要易感人群是11~25岁的青少年,以学生居多。序列分析显示,2009年杭州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与北美株、中国其他地区的毒株以及疫苗株同源性达到99%,关键位点高度保守,但与季节性流感病毒株同源性只有70%。结论2009年杭州市流感疫情发展迅速,人群中流行的优势毒株为甲型流感H1N1型,易感人群为青少年,目前未发现变异株及高致病株,但仍需进一步监测。  相似文献   

12.
胰腺血供及其移植血管重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胰腺动脉及其变异情况,为胰腺移植动脉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2月300例胰腺动脉造影片,统计胰腺动脉的变异情况,并分析其结果。结果(1)300例造影中,仅1例能辨认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及上后动脉的变异率分别为6.33%和5.06%。(2)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及其分支(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后动脉)的主要变异是发自第一空肠动脉,其发自第一空肠动脉的变异率分别是19.51%、17.54%及12.28%。(3)胰背动脉变异情况较为复杂,其变异率为23.61%。结论胰腺动脉走行复杂,在胰腺移植供胰的血管重建过程中,所重建的血管应既要能保证全胰十二指肠移植完整的血供又要能够减少术后血栓等外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CT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肾血管解剖变异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患者因肾肿瘤、肾上腺肿瘤或肾囊肿等行肾增强CT检查。男114例, 女96例。年龄(56.5±13.2)岁。将CT检查数据通过3D Slicer软件重建包含肾血管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根据三维可视化模型, 以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时是否需要处理的角度, 分析肾血管解剖情况。肾动脉变异分为多支肾动脉、肾动脉早发分支, 以及同时具有以上两种变异的混合型。肾静脉变异分为多支肾静脉、肾静脉晚期汇合, 以及同时具有以上两种变异的混合型。结果本研究210例, 男性和女性的肾动脉变异分别为95例(41.7%)和79例(41.2%)(P=0.914), 肾静脉变异分别为58例(25.4%)和62例(32.3%)(P=0.121),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420个肾脏中, 肾动脉变异(174/420, 41.4%)较肾静脉变异(121/420, 28.8%)更常见(P<0.01)。不同肾动脉变异类型的肾脏数量:多支肾动脉分...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全球范围广泛流行,疫情常态化防控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普外科由于疾病范围广、急危重症多,是疫情期间社会面就医需求最为迫切的主要专科之一。基于现有的研究证据和临床实践经验,提出安全开展普外科手术的对策。首先,宏观策略上,病房应进行分区布置,并合理制定急诊和择期手术病人收治流程。其次,术中防护的技术细节方面,需重点注意防护装备穿脱、手术烟雾处理、手术标本转运等关键环节。最后,还应重视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肿瘤合并肾血管变异的临床特点,以及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中肾血管变异的处理方法与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我院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血管变异种类及特点,后腹腔镜手术中观察血管异常情况,并与具有正常血管的肾肿瘤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283例肾肿瘤患者中71例合并血管变异,肾血管变异患者(变异组)手术中转开放4例,肾血管正常患者(正常组)中转开放手术2例。变异组平均手术时间141min、正常组120.6min;变异组平均出血量178.9ml,正常组118.6ml;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异组术后住院为8.2d,正常组为7.9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肿瘤患者血管变异率较高,血管变异增加了手术复杂性,术前明确动脉血供特点,术中仔细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在夹闭肾静脉前先行阻断试验可以判断肾脏是否仍存在动脉血供,防止血管漏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9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病灶样本, 对其菌种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 121例患者中, 共分离病原菌69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72株(53.76%), 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92株, 13.29%)、肺炎克雷伯菌(55株, 7.95%)及阴沟肠杆菌(38株, 5.49%)等;革兰阳性菌276株(39.88%), 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40株, 20.23%)、化脓性链球菌(38株, 5.49%)及粪肠球菌(27株, 3.90%)等;真菌44株(6.36%), 主要为白色念珠菌(19株, 2.75%)和热带念珠菌(7株, 1.0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较高(53.57%), 化脓性链球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高达89.47%, 铜绿假单胞菌对呋喃妥因耐药率较高(29.35%), 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38.18%)和头孢唑林(36.36%)耐药率较高。社区获得性感染患者中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高于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动态监测院内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分布,为临床经验用药及控制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WHONET 5.6对2015年1月1日~2015年3月31日本院临床分离的224株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的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分离的224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环丙沙星、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庆大霉素、氨曲南、头孢吡肟、妥布霉素、头孢他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厄他培南、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84.4%(189株)、60.3%(135株)、57.1%(128株)、57.1%(128株)、53.1%(119株)、52.7%(118株)、45.1%(101株)、42.0%(94株)、41.1%(92株)、37.1%(83株)、26.3%(59株)、15.2%(34株)、12.1%(27株)、6.7%(15株)、4.0%(9株)、4.0%(9株)、1.3%(3株)、1.3%(3株)和1.3%(3株)。59.4%(133株)的标本来源于尿液,17.0%(38株)的标本来源于痰液;26.8%(60株)的标本分布在泌尿内科病房。结论本院已发现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大肠埃希菌,临床应动态监测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分布,以提高经验用药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血流感染病原菌谱及其耐药性的监测, 为临床血流感染治疗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全国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联盟(BRICS)成员单位2021年1至12月所有分离自血培养的病原菌, 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WHONET 5.6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共收集51家成员单位11 013株病原菌, 其中革兰阳性菌为2 782株(25.3%), 革兰阴性菌8 231株(74.7%)。前10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4 141株(37.6%)、肺炎克雷伯菌2 076株(18.9%)、金黄色葡萄球菌1 078株(9.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97株(6.3%)、铜绿假单胞菌401株(3.6%)、屎肠球菌397株(3.6%)、鲍曼不动杆菌308株(2.8%)、粪肠球菌296株(2.7%)、阴沟肠杆菌276株(2.5%)和其他克雷伯菌属233株(2.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流行率分别为25.3%和76.8%, 未检测到对糖肽类和达托霉素耐药葡萄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比罗的敏感率>95.0...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中供肾血管变异的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提高血管变异的供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将血管变异的供肾进行合并、修整、重建等,使供肾安全、有效的移植给受者。结果78只供肾动脉变异(包括23只供肾静脉变异)经处理后,77只供肾良好。供肾移植后数分钟内有尿排出,2周内肾功能恢复正常,1年后随访无并发症。仅有1例因肾静脉回流障碍,被迫切除移植肾。结论供肾血管变异只要正确处理,移植后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3交感神经节解剖位置变异, 以及该变异与原发性手汗症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 采用第4肋骨表面(R4)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的86例原发性手汗症患者。手术中应用近红外荧光胸腔镜观察T3交感神经节的解剖位置。术后随访疗效及副作用, 分析T3神经节解剖位置变异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82.6%的T3神经节无解剖位置变异, 下移变异至第4肋骨表面或第4肋间者占17.4%。术后1个月随访, 无变异侧手汗效果:过干2.1%, 干燥39.4%, 轻度潮湿57.0%, 潮湿1.4%;变异侧依次为13.3%, 53.3%, 33.3%, 0。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术后1年随访, 无变异侧手汗效果依次为:0, 36.5%, 56.9%, 6.6%;变异侧依次为0, 33.3%, 63.0%, 3.7%。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9)。结论荧光胸腔镜显示T3交感神经节位置下移变异率为17.4%;T3神经节下移变异者术后早期手掌偏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