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照顾者接受综合康复护理培训联合延续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居家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8例。干预组出院前对病人及照顾者进行常规出院宣教,同时对照顾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培训,出院后给予延续护理;对照组出院前对病人及照顾者进行常规出院宣教,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于出院前3d及出院3个月后分别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Barthel指数评价病人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出院前3d SS-QOL、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SS-QOL总分(155.02分±16.85分)高于干预前(123.46分±13.23分)和对照组干预后(125.71分±20.17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除思维、视力、工作生产能力3个维度外,其余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病人Barthel评分(62.71分±6.76分)高于干预前(48.65分±5.03分)及对照组干预后(52.60分±4.61分)。[结论]对照顾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培训联合出院后延续护理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居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中医延续性护理方案并评价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某三级甲等医院脑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n=51)和对照组(n=51)。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延续性护理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两组于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进行评估。结果 出院时,试验组FMA评分、SS-QOL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试验组FM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QOL评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2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FMA评分、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组间、时间、组间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对FMA评分、SS-QOL评分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中医延续性护理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出院后脑卒中病人的健康行为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脑卒中影响量表(SIS)对98例脑卒中病人的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脑卒中病人的HPLPⅡ总分为136.68分±17.03分(2.63分±0.33分),各维度中运动锻炼自我实现健康责任感得分较低;SIS总分为262.00分±20.21分,各个维度中体力、参与能力、情绪维度得分较低,交流和记忆思维维度得分较高;出院后健康行为总分及其6个维度得分均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70~0.564。[结论]出院后脑卒中病人的健康行为处于中等水平,病人的健健康行为越好,生活质量越高。  相似文献   

4.
延续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64例脑卒中病人,按住址分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出院后不再进行任何护理干预,而试验组则出院后仍然进行康复训练和康复指导干预。比较2组出院时和3个月后Barthel评分。结果出院当天2组病人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Barthel评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续护理干预能提高脑卒中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施毅颋  林桦  何雯 《中国康复》2016,31(5):352-35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入住本院康复科的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前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定,确定128例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128例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在出院前和出院后6个月进行测量并做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分析生存质量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生存质量明显降低,生存质量评定的8个维度平均得分(42.81±20.14)分。出院6个月后各维度平均得分均较出院时有一定提高,其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5项维度评分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情感职能、社会职能、精神健康3项维度评分提高无显著性差异。影响生存质量评分的共同因素有性别、配偶状况、子女状况、生活护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状况、是否接受社区康复治疗(P0.05)。结论: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生存质量与家庭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密切相关,亲人的关爱与照护、社区康复的介入对生存质量改善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照顾者家庭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干预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适应性量表、照顾负担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253名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照顾者家庭适应得分为(49.25±7.63)分,照顾负担得分为(26.79±12.76)分,应对方式得分为(29.06±8.09)分,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为(63.25±8.57)分。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照顾者家庭适应总分与照顾负担总分和责任负担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与积极应对总分、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积极应对、社会支持和照顾者文化程度是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照顾者家庭适应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照顾者家庭适应处于较低水平,医护人员应关注文化程度低、社会支持水平低及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病人照顾者,针对性地实施个性化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应用护理延伸服务模式对抑郁症患者生存质量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入院时按所居住的社区街道入组,北塘区为观察组,南长区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出院时予以出院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出院后转入社区康复一体化研究体系持续进行护理延伸服务,并建立服务延伸档案,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采用简易应对方式评定量表(SCSQ)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患者的应对方式及生存质量进行评定,并统计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SCSQ评分及生存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SCSQ评分中积极应对因子得分(1.79±0.37)高于对照组(1.25±0.42)分,消极应对因子得分(1.38±0.35)低于对照组(1.69±0.3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3,3.16;P<0.01)。观察组患者WHOQOL-BREF量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及环境领域维度得分分别为(67.58±5.76),(75.57±5.32),(57.48±6.06),(62.26±6.2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4.52±7.51),(68.61±6.43),(53.59±6.12),(59.35±7.2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8,3.67,2.78,2.36;P<0.01)。出院12个月末观察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10.7%;对照组复发13例,复发率为43.3%,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14,P<0.01)。结论护理延伸服务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应对方式,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院配偶强化宣教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其配偶抑郁程度、焦虑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50例患者配偶在院期间给予强化宣教,对照组50例患者配偶给予普通宣教。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健康调查简表(SF-36)、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观察脑卒中患者及配偶的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入院当天患者及其配偶焦虑、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后12个月复查时,试验组患者和配偶的SDS评分分别为(51.24±6.65),(49.01±7.32)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8.21±6.31),(56.51±7.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74,5.288;P<0.05);试验组患者和配偶的SAS评分分别为(50.24±7.24),(47.01±7.51)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6.21±7.35),(55.51±7.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4.166,5.796;P<0.05);试验组患者SS-QOL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机体疼痛维度外(P>0.05),试验组患者配偶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期间配偶强化宣教可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及其配偶的生活质量,值得继续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适合我国当前医疗体制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方法]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个院区102倒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人进行研究;两组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另外给予延续护理服务,延续到病人出院后6周;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6周评价两纽病人的生活质量(MI。HFQ得分)。[结果]两组病人在干预后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出院后6周,干预组MLHFQ得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1.118分±2.179分、5.490分±2.434分,P=0.000)。MLHFQ各维度得分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对照纽仅症状维度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无缝护理模式对喉癌术后患者住院护理服务满意度、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为医院"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深入开展提供实证性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80例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三位一体"无缝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采用患者满意度量表(LOPSS)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表(WHO QOL-BREF)在出院干预3个月和6个月对两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两组LOPSS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和6个月时QOL-BREF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干预6个月时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3个月时(P0.01),对照组干预6个月时生理维度、环境维度得分高于干预3个月时(P0.01)。结论:对喉癌患者术后应用"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模式能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脑卒中病人配偶照顾者出院过渡期的心理适应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心理适应量表(PAS)、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CD-RISC-25)和相依关系量表(MS)对237例脑卒中病人配偶照顾者于出院前后进行调查。结果:出院前1 d及出院后1、3、6个月脑卒中病人配偶照顾者PAS得分分别为60(52,68)分、61(53,70)分、67(57,76)分、72(61,80)分。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男性配偶、配偶有照顾经验、配偶高相依关系及高心理韧性是脑卒中病人配偶照顾者PAS得分的保护因素,家庭经济负担是脑卒中病人配偶照顾者PAS得分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病人配偶照顾者心理适应水平在出院后呈上升发展趋势,应提升配偶照顾者的相依关系及心理韧性,以改善其心理适应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出院计划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63例脑卒中抑郁病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1例。试验组除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外,由专科护士制订出院计划。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及出院1周、1个月、6个月对两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抑郁情况进行评分。[结果]出院后1周、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6个月,对照组和试验组汉密顿抑郁量表得分分别为18.35分±1.56分和15.19分±0.99分、16.65分±1.30分和9.56分±1.29分、15.10分±1.22分和5.63分±1.66分,试验组和对照组BI得分分别为57.56分±1.88分和34.81分±1.62分、67.03分±1.44分和38.84分±1.23分、84.84分±1.22分和43.39分±1.56分。[结论]出院计划能够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减轻脑卒中病人并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3.
柏敏  马腾  张玲  田然  赵露 《中国康复》2021,36(2):109-112
目的:探讨“家庭治疗师签约”服务模式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庭康复指导,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后期无康复打算的脑卒中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进行康复医学科常规出院宣教,并进行出院前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的评定,对照组签订“家庭医生+家庭护士”服务;观察组签订“家庭医生+家庭治疗师”服务,观察组重点进行家庭环境改造和辅助器具的代偿和替代,侧重日常生活能力的应用;对照组侧重日常护理和防护指导。2组均上门家访1次/周;并电话或微信随访患者1~2次/周,提醒和督促患者自我康复训练。3个月后2组均进行第2次BI、FMA及SS-QOL评定。3个月后2组均不加干预,6个月后进行第3次BI、FMA及SS-QOL评定。结果:观察组出院时、出院3个月及出院6个月BI、FMA及SS-QOL评分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下降,除了BI评分出院6个月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3个时间点的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出院时、出院3个月及出院6个月的BI、FMA及SS-QOL评分呈持续下降趋势,3个时间点的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出院3个月及出院6个月的BI、FMA及SS-QOL评分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治疗师签约”服务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ADL、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达到《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CF)全面康复的要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配偶恐惧疾病进展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8月—11月选取在吕梁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309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配偶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配偶恐惧疾病进展量表、家庭关怀指数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配偶进行调查。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配偶恐惧疾病进展得分为(28.58±8.58)分,家庭关怀度得分为(5.63±1.94)分,社会支持得分为(31.20±9.35)分;其恐惧疾病进展与家庭关怀度、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97,-0.468,均P<0.05)。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病人脑卒中次数、Barthel指数(BI)得分以及配偶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庭关怀度、社会支持进入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配偶恐惧疾病进展总变异的53.1%。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配偶的心理问题,通过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其家庭关怀度及社会支持水平,降低配偶恐惧疾病进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降低直肠癌术后永久性造口病人病耻感的效果。[方法]选取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98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出院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鼓励病人参与造口之家活动,并接受造口随访,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对病人的病耻感进行测评。[结果]试验组出院时病耻感得分为3.04分±0.88分,出院3个月后为2.35分±0.71分;对照组出院时病耻感得分为2.91分±0.89分,出院3个月后为2.87分±0.55分,出院3个月后试验组病人病耻感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直肠癌术后永久性造口病人积极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病人的病耻感。  相似文献   

16.
用生活质量预测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生活质量预测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状况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入住北京市某三级医院208名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住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的相关资料收集。结果: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时和出院6个月时的平均生活质量得分分别为(50.00±25.30)分、(8.66±13.49)分,其中住院时的生活质量得分与患者6个月内的生存状况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住院时生活质量得分、是否伴有心律失常是影响其死亡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患者住院时生活质量是影响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生活质量越差,预示心力衰竭患者未来死亡的可能性就越大,即用生活质量预测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状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出院准备度和出院指导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1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出院准备度量表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出院准备度总分为(88. 54±20. 32)分,条目均分为(7. 38±1. 69)分;出院指导质量总分为(145. 62±16. 72)分,条目均分为(8. 09±0. 93)分;出院准备度总分与出院指导质量总分(r=0. 395,P0. 05)、获得的内容维度得分(r=0. 250,P0. 05)、讲授技巧及效果维度得分(r=0. 347,P0. 05)呈正相关。[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出院指导,有效评估病人的健康需求,针对性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指导方案,并注重指导技巧与方法,更好地提升病人出院准备度水平。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偏瘫病人居家日常生活护理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江华  陈丽丽 《护理研究》2005,19(8):1609-1610
[目的] 探讨居家护理指导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将44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出院时随机分成指导组和对照组,指导组由护士入户对照顾者及病人进行ADL能力训练指导每周1次:对照组由照顾者对病人进行ADL能力训练。6个月后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分法评定ADL能力,比较居家护理指导的效果。[结果] 两组病人在出院时ADL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出院后6个月两组病人ADL能力有明显差异(P〈0.05),即指导组ADL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经居家护理指导明显提高了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居家ADL能力,从而改善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于出院前和出院后6个月对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测量并做问卷调查,分析生存质量状况并应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明显降低,各维度平均得分38.18~67.57.出院6个月后,各维度平均得分均有一定增高,但仅躯体功能、躯体健康问题导致的角色受限、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感和生命活力5个维度分的增高有显著性意义.影响脑卒中患者躯体和精神健康评分的共同因素有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医疗保障、生活护理、心理障碍、康复治疗及生活能力状态,而年龄、病变性质及并发症与患者躯体健康评分显著相关,身边有无子女和失语则显著影响患者精神健康评分.结论 早期、规范的运动、语言及心理等多方面的康复治疗、亲人的关爱及精心护理,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FOUCS模式联合ATDE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照顾者决策疲劳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4月—2020年11月,以便利抽样法选择桂林市长海社区、甲山社区的老年COPD病人照顾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人出院时间将2020年4月—2020年9月出院病人的31名照顾者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10月—2020年11月出院病人的30名照顾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出院后进行常规随访,观察组在常规随访基础上采用FOUCS模式联合ATDE进行随访,于病人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采用决策疲劳程度量表(DFS)对照顾者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照顾者DFS得分为(17.03±3.97)分,对照组照顾者DFS得分为(19.72±3.5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FOUCS模式联合ATDE能够有效改善老年COPD病人照顾者决策疲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