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碘克沙醇与碘普罗胺在高龄肾功能不全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高龄肾功能不全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均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对照组造影剂选用碘普罗胺,观察组造影剂选用碘克沙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血清肌酐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血清肌酐水平较术前升高且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23.81%(10/42)]高于观察组[4.76%(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肾功能不全患者在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造影剂选用碘克沙醇安全性更高,对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影响较小,可降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不同温度下等渗对比剂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常温组(80例)和温浴组(80例),两组患者使用的对比剂都是碘克沙醇,且都接受生理盐水水化。常温组对比剂在室温20℃情况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温浴组将对比剂放入恒定温度37℃水浴箱,60 min后按冠状动脉造影常规进行操作。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测定基线血肌酐和血清胱抑素C,术后48~72 h之间再次采血测定血肌酐和血清胱抑素C,比较两组之间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之间术前、术后血清胱抑素C水平,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常温组患者的CIN发生率较温浴组升高(7.5%vs.6.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5)。常温组患者术后血清胱抑素C较术前的升高程度比温浴组更明显[(0.4±0.1)mg/L vs.(0.2±0.1)mg/L],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水浴加温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没有降低CIN的发生率,但是抑制了术后血清胱抑素C的升高。  相似文献   

3.
等渗及低渗造影剂对高危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糖尿病和肾功能受损能增加低渗造影剂诱导的肾毒性事件的风险,为验证高危患者使用等渗二聚体非离子型造影剂碘克沙醇的安全性,对比观察碘克沙醇与低渗非离子型造影碘普罗胺对高危患者造影剂肾病发生的影响. 方法:①药物:等渗二聚体非离子型造影剂碘克沙醇,商品名威视派克320,含碘320 g/L,渗透浓度290 mmol/kg,爱尔兰GE Healthcare 生产,批号10551022 10330922;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普罗胺,商品名优维显370,含碘370 g/L,渗透浓度770 mmol/kg ,广州先灵公司生产,批号72834 44326.②分组处理:收集2005-05/2007-05抚顺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患糖尿病且血清肌酐水平增高的高危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碘克沙醇与碘普罗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诊疗.③观察指标:造影后3 d内血清肌酐峰值水平,血清肌酐水平增高44.2 μmol/L或更多及88.4 μmol/L的比例,造影后7 d内肌酐平均水平改变;副性事件数量.结果:8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肌酐水平变化:造影后3 d内肌酐的峰值水平碘克沙醇组少于碘普罗胺组(P < 0.05);血清肌酐水平增高≥ 44.2 μmol/L者碘克沙醇组有1例,而碘普罗胺组有11例,碘普罗胺组还有7例血清肌酐水平增高≥ 88.4 μmol/L;造影后7 d肌酐增高平均值碘克沙醇组少于碘普罗胺组(P < 0.05). ②副性事件:碘克沙醇组1例、碘普罗胺组6例发生严重副性事件,碘普罗胺组6例中4例患者恢复,1例死亡,1例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结论:与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普罗胺相比,高危患者使用等渗二聚体非离子型造影剂碘克沙醇进行冠脉介入诊疗能明显减少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高龄是心脏介入治疗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且年龄越高风险越大。因此我们对老年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CAG)或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PCI)后股动脉实施血管缝合和徒手压迫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了对比观察,探讨血管缝合器对老年患者CAG或PCI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双源CT双低方案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平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双源CT检查,管电压100 k V,320 mg I/m L碘克沙醇,55例)与干预组(双源双低方案,管电压80 k V,270 mg I/m L碘克沙醇,55例),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图像CT值、有效辐射剂量。结果: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各血管段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的图像CT值高于对照组,有效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双源CT双低方案应用于冠脉CTA检查中的效果显著,能在获得同质量图像的前提下,提高图像CT值,降低有效辐射剂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剂量的他汀治疗在非 ST 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安全性。方法入选欲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 ST 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5例,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7例)和常规治疗组(8例)。强化治疗组:PCI 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 d,连用2 d,术后阿托伐他汀40 mg/ d,直至术后30 d,此后阿托伐他汀20 mg/ d 维持治疗;常规治疗组一开始即给予阿托伐他汀10~20 mg,每晚睡前口服,分别于 PCI 术前、术后第2天、术后(30±3)d、术后(90±7)d、术后(180±7)d 等时间点采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肌酐(Cr)(术后90、180 d 未查)、肌酸激酶(CK)。结果强化治疗组只有术后30 d 的 TBiL 值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增高,但是呈一过性。其余指标在各个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介入治疗术前强化他汀治疗在非 ST 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肾功能不全患者行冠脉介入诊治术使用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致造影剂肾病发生率是否低于低渗造影剂碘帕醇.方法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肾功能不全住院患者243例,且其中同时行.肾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者92例.入选标准:患者术前血清肌酐(Cr)浓度在男性患者>133μmol/L,女性患者>115μmol/L.排除标准:对含碘造影剂严重反应史,严重伴随疾病,肾移植患者,终末期肾病而行透析治疗.所有患者根据所用造影剂的不同分为碘克沙醇320(Iodixanol)组120例,碘帕醇370(Iopamidol)组123例,术前1天,术后第1、3与7天检测血清肌酐(Cr)并观察各种不良反应.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分析.连续变量检测结果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分类变量用百分数表示.组间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后第3天与第7天,碘克沙醇组致造影剂肾病累计发生率分别为20%与21.7%,碘帕醇组分别为34.1%与35%(P均<0.05).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血清Cr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碘克沙醇对肾功能不全患者肾毒性较碘帕醇者轻,该类患者行冠脉介入诊治术时选用等渗造影剂较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948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分为两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n=790)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n=158);组内再根据PCI治疗指导方式不同分为冠状动脉造影(CAG)组(n=822)和OCT组(n=126)。对比NSTEMI组与UAP组病变特征,同时比较CAG组和OCT组一般资料、支架置入情况、术后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NSTEMI组病变狭窄程度高于UAP组,易损斑块多于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AG组与OCT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AG组支架小梁内膜覆盖率、最小支架面积分别为(88.45±6.51)%、(4.23±1.12) m2,明显低于OCT组[(92.74±7.18)%、(4.62±1.05) 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常规检查和治疗。由于股动脉粗大易于穿刺,绝大多数心脏介入导管基于股动脉途径的PCI设计,目前采用股动脉途径的CAG和PCI仍然是心脏介入医生乐于采用的主要方法。但股动脉途径的CAG、PCI存在缺点,需绝对卧床时间长,患者痛苦大而难于耐受;肥胖病人压迫止血困难;穿刺部位易出现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局部并发症。而经桡动脉途径的CAG、PCI由于患者无需卧床、耐受性好、局部并发症少,逐渐受到心脏介入医生的推崇。在本研究中我们比较经股动脉途径的CAG、PCI后应用Perclose闭合血管和经桡动脉途径的CAG、PCI两者间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介入医生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术后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行PTCA的83例患者进行了术前及术后1h,24h,3d,7d,30d体表心电图QTD的测定。并与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61例患者及63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前两组冠脉狭窄患者QTD较健康人显著增大,PTCA使冠脉狭窄患者QTD显著缩小,而CAG则对冠脉狭窄患者的QTD无影响,结论:PTCA改善了心肌灌注,使心肌复极趋于均一,因此QTD缩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清氧化脂蛋白(a)(oxidized lipoprotein(a),ox-Lp(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8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患者分为冠状动脉介入术者39例(PCI组)与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ophy,CAG)术者45例(CAG组),检测2组手术治疗前、后血脂和血清ox-Lp(a)水平。结果PCI组术后ox-Lp(a)水平(1.32士1.05)mg/L明显高于术前(0.92±0.77)mg/L和CAG组(0.93±0.23)mg/L(P〈0.01),CAG组CAG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O.01)。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清ox-Lp(a)水平可出现升高,可能与介入所致粥样斑块破损有关。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是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CAG及PCI术后可产生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和预后。本文将近几年我院CAG及PCI术后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强化护理联合前列腺素E1(PGE1)水化治疗在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老年患者造影剂肾病(CIN)发病风险方面的有效性。方法纳入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的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GE1水化治疗;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比较术前24 h、术后24 h、术后48 h空腹血清肌酐水平的变化,并观察CIN发病情况。结果常规护理组患者PCI术后24 h血清肌酐水平明显高于术前24 h(P<0.05);术后24 h ,常规护理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较强化护理组升高(P<0.05)。强化护理组患者术后CIN发病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强化护理联合 PGE1水化治疗可明显减少PCI术后肾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ES)患者在院前急救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连续的7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院前急救中给予替罗非班,后者常规治疗,两组入院以后即刻行PCI术,比较两组PCI术后即刻罪犯血管(CV)的TIM I血流分级,术后6、12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改变以及术后30 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和需要输血的比例.结果:术后即刻治疗组和对照组CV的TIMI血流分级、CK-MB值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两组间术后30d的MACE发生率以及术后出血、输血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S患者院前急救中使用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5.
Boomerang血管封堵器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Boomerang血管封堵器在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及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6例行CAG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比较两组患者使用血管封堵器的成功率、止血时间、指压时间、留置时间、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卧床时间。结果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的成功率均较高(98.06%和99.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发生局部血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止血时间、留置时间、指压时间及卧床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G及PCI术后,在术中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对Boomerang血管封堵器的应用无明显影响,Boomerang血管封堵器均能安全有效止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择60例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发病6h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为介入组,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所有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即刻、术后6、12、24、72h及7d hs-CRP水平,同时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CI组介入治疗后AMI患者血浆hs-CRP水平随时间逐渐升高,在术后72h上升至高峰值,并于7d后恢复至术后12h水平,术后6、12、24、72h及7d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后72h高峰值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冠脉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短期hs—CRP水平随时间呈动态变化,可作为PCI治疗AMI疗效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替罗非班联合急诊PCI对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应用替罗非班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临床预后的疗效。方法所有确诊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并于发作6h内行急诊PCI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控制组(B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急诊PCI术及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A组另给予替罗非班静脉内使用,观察两组在病变性质和术后即刻靶血管TIM/血流分级、术后心电图改变(ST段回落幅度)、术后30d内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并随访出院后MACE发生情况。结果A组PCI术后即刻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明显高于B组,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期间,A、B组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ST段回落幅度较B组明显、30d内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结论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ACS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比单纯PCI术及常规药物治疗,能进一步改善心肌灌注,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比较急诊PCI与延迟PCI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为“罪犯血管”的AMI患者22例,急诊PCI组13例,延迟PCI组9例。应用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左室收缩功能及心腔内径的改变。结果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两组患者心功能均较术后7d明显改善(P〈0.05),而左室内径较术后7d缩小(P〈0.05)。术后各阶段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溶栓后延迟PCI与急诊PCI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均有心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药物涂层球囊介入治疗对冠状动脉原位病变患者术后MACE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就诊且需进行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原位病变的85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药物涂层球囊介入治疗,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分别在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检测管腔直径。比较两组手术即刻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最小管腔直径(MLD)和管腔狭窄程度;评估两组术后6个月时晚期管腔丢失(LLL);观察两组术后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靶血管病变处再狭窄情况。结果 观察组即刻手术成功率为95.00%,对照组即刻手术成功率为97.78%,两组即刻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LD术后即刻与术后6个月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腔狭窄程度术后即刻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腔再狭窄小于对照组,累计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药物涂层球囊介入治疗即刻成功率较高,明显改善动脉血管狭窄情况,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普伐他汀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62例行PCI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普伐他汀组(32例)。普伐他汀用量为10mg/d。测定2组PCI后即刻(用药前),治疗3、6个月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变化。随访术后6个月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PCI术后血流均达到TIMI3级,残余狭窄20%以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①PCI后应用普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②到随访终点,普伐他汀组有1例、对照组有8例心绞痛复发(P〈0.05);所有患者术后半年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普伐他汀组有1例、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再狭窄(P〈0.05);2组冠状动脉内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一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需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论普伐他汀对PCI后再狭窄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