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门诊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方法 分析门诊小儿静脉输液工作中发生差错的原因及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措施:1.加强制度化管理;2.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护士综合素质;3.护士实行弹性排班制度;4.提高穿刺技术水平;5.加强职业安全教育;6.强化沟通与健康宣教.结果门诊小儿静脉输液室发生护理差错例次由所改进.结论 加强医院门诊小儿静脉输液室护理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差错发生,减少纠纷投诉,提高护理质量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门诊儿科输液中,提高患儿及其家长的满意度。方法:对儿科门诊输液室实施护患沟通,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结果:提高输液满意度措施实施后,满意度由90%提高到99%。结论:温馨的护理服务,熟练准确的护理操作技术可促进门诊儿科输液护理质量的提高,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王晶 《甘肃医药》2012,(10):792-793
目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使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提高。方法:改善输液室环境,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加强安全管理。结果:患者对门诊输液室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的满意度明显增高。结论:门诊输液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即提高了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又提升了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护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丽 《吉林医学》2010,(27):4830-4831
目的:提高儿科输液室健康教育工作质量。方法:完善儿科输液室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实行弹性排班,有效分配现有的人力资源,对护士的健康教育技能进行培训,采取内容及形式多样化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体现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理念。结果:患儿及家长受到了全程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有效避免了护理安全隐患。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室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可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避免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5.
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儿科门诊输液室健康教育工作质量。方法:完善儿科门诊输液室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实行弹性排班,有效分配现有的人力资源,对护士的健康教育技能进行培训,采取内容及形式多样化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体现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理念。结果:患儿及家长得到了全程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有效避免了护理安全隐患。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室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可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避免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门诊输液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得到满意的服务。方法:深入学习优质护理内涵,更新服务理念,制订适合输液室特点的优质护理服务标准和具体措施。结果: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患者的满意度由87%上升到95%,输液量与同期相比每年递增24%。结论:在门诊输液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士整体素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门诊输液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方法加强护士培训、严格加强各项制度与完善沟通措施;结果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护士的抗风险能力,降低了小儿门诊输液室的护理风险系数;结论通过对小儿门诊输液室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可以有效预防及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8.
付志萍 《中外医疗》2012,31(28):92-93
目的探讨智能输送线在门诊输液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门诊静脉注射的患儿按照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单号为人工运送输液,双号为智能输送线运送输液篓。结果两组护理效果及患儿家长满意度调查结果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P相似文献   

9.
健康教育在门诊儿科输液室的实施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门诊儿科输液室的实施及效果.方法 对患儿及家长进行科室环境、治疗流程,输液中孩子的照看、疾病的预防及护理等知识的宣教.结果 加强了护患沟通,增强了患儿家长的预防保健能力,提高了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结论 对门诊输液患儿及家长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其预防保健能力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是科室落实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对儿科门诊输液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抽取优质护理服务前的300例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并将其作为对照组;抽取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300例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达96%,对照组满意度70%,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大大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柔性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 自2015年1月开始对医院门诊护士实施柔性管理模式,对比柔性管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的改善情况,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实施柔性管理后,护士工作要求、诊室就诊秩序、患者健康教育、医院感染管理等方面质量显著改善(P<0.05);患者对护士仪表、就诊秩序、服务态度及护理安全等方面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护士对排班模式、培训方式、人性化管理等方面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 柔性管理能有效提高门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HFMEA)模式在儿科门诊留观输液室患儿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对预防静脉输液渗漏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门诊留观输液室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3680例患儿开展回顾性分析,按照就诊时间,2021年1月至6月HFMEA干预前的患儿为对照组(n=1835),2021年7月至12月HFMEA干预后的患儿为研究组(n=1845)。对比开展HFMEA前后的患儿失效模式风险优先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评分、统计开展HFMEA前后的患儿静脉输液渗漏发生率和家属投诉率,并对患儿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开展HFMEA模式后,儿童静脉输液渗漏主要影响因素RPN评分均低于开展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HFMEA模式后,患儿静脉输液渗漏率(1.68%)、家属投诉率(0)分别低于开展前(2.67%、0.33%),而家属护理满意度(89.27%)则高于开展前(86.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MEA模式干预在儿科门诊留观输液室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降低儿童静脉输液渗漏发生风险,继而减少患者家属投诉情况,家属认可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试验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常规护理服务模式(对照阶段),对比分析两阶段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护理引起的纠纷事件占眼科纠纷百分比的差异。结果:与对照阶段比较,试验阶段患者对眼科门诊护理技术、健康指导、心理护理、热情服务、形象感觉、服务态度等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试验阶段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与医生配合度、与患者沟通能力等护理质量评分均较对照阶段明显提高(P〈0.01)。试验阶段护理引起的医疗纠纷低于对照阶段(P=0.017)。结论:在眼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护理服务模式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有利于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和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服务在PET/CT中心应用的效果.方法对受检者、科室成员及临床科室发放满意度测评表,对测评表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优质护理服务窗口”活动实施后,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由85.79%上升为99.23%.其中护士医疗服务意识、专业素质及综合服务态度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而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窗口”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增强了护士社会价值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规范化巡视的实施与效果。方法建立输液室巡视工作制度,自制多功能门诊治疗单,标准化巡视班三看动作及护理告知内容,量化巡视班工作质量考核标准。结果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巡视工作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除了发现病情变化不及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输液巡视规范了护理行为,提高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效保证了输液过程的安全,规避了护理风险,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李长英  荣桂芳  林代琼 《四川医学》2013,(12):1941-1944
目的 探讨肛肠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效果,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根据肛肠外科特点,加强专科护理文化建设,改进病房管理模式,优化服务流程,关注细节服务,实施个性化服务,通过对患者、医生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调查评估,作为优质护理服务成效的依据.结果 护士工作主动性增强,患者、家属及医生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各项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护士工作主动性、护理质量以及提高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5年产房发生的36例护理缺陷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加强产房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实施风险管理。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达标率100%;患者满意度由2005年12月的89.3%上升至2007年12月的98.4%;难产率下降;分娩人数稳步增长。结论:产房风险管理能提高助产士风险意识,自觉地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使产房工作质量得以保证。  相似文献   

18.
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普外科病房2010年普外患者584例共发生的77例风险事件进行原因分析,确定风险因素有:患者、护士、环境、管道、应急处理方面的因素,于2011年1月~6月对652例普外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风险管理。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后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综合满意率高达98.31%(641/652),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6.64%(506/584),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从13.18%(77例)降至2.00%(13例),护患纠纷投诉从15.07%(88例)降至2.15%(14例),护理质控评分从89分升至98分。结论加强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增强护士风险意识,有效降低了风险系数,提高了普外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李冬贵  李小英 《吉林医学》2012,33(22):4844-4845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内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和确定泌尿外科内镜手术的风险因素,实施风险管理制度。评价实施前后器械准备、巡回护士护理技能、仪器设备管理、消毒隔离质量、手术医生满意度。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后,器械准备、巡回护士配合技能、仪器设备管理、消毒隔离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手术医生的满意度从75.0%分别提高到91.6%。结论:建立和落实风险管理,可以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急诊输液室护患纠纷的发生原因,并探讨其防范对策.方法 将本院急诊输液室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100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各500例,观察两组护患纠纷的原因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组急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危险原因共6类计22例,占4.40%,常规护理组急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危险原因共七类计61例,占12.20%,组间差异有显著性(x2=4.847,P<0.05;护理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4.96%,常规护理组为87.27%,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x2=5.633,P<0.05),提示护理干预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针对急诊输液室护患纠纷的可能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能有效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