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皮肤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的淋巴增殖性疾病,主要特征为皮肤受累。病理类型与系统淋巴瘤继发的皮肤改变相似,但生物学行为、治疗和预后截然不同。2005年,WHOEORTC(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将原发皮肤淋巴瘤分为T细胞及B细胞淋巴瘤,临床以T细胞淋巴瘤多见,原发皮肤B细胞淋巴瘤又分4个亚型:原发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PCFCL)、原发皮肤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PCMZL)、原发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2.
25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cell lymphomaALCL)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由于细胞表面表达ki-1(CD30)抗原,称ki-1阳性大细胞淋巴瘤。继而发现酪氨酸激酶(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的异常与其发生有关,从而对ALCL的实质有了进一步了解。在WHO新的淋巴瘤分类中,ALCL的B细胞型被归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现在的ALCL仅指具有T细胞或非T非B细胞表型的淋巴瘤。我们发现25例ALCL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有一定的差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木村病38年伴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村病(Kimura’disease)可演变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但尚未见木村病演变为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报告,我们对1例木村病38年后伴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进行了长期观察,并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朱梅刚 《诊断病理学杂志》1999,6(4):250-251,I018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mpnalZ0neKcelllylnphoma-AffeCL)一又是80年代开始先后分别报告的粘膜组织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latedl}rnphoidtissuel}mph。NIAL17LA)、单核样B细胞淋巴瘤(menocytoidKcelllymphoma,MBCL)以及脾边缘区细胞淋巴瘤卜pfenicmarginalzonecelll}mpboma,SMCL)的总称。后来观察研究表明这三种淋巴瘤虽然发生的器官不同,其生物学习性、细胞发生、组织学改变等有共同之处:()三者共同发生于淋巴滤泡边缘区细胞;(2)瘤细胞由单核样B细胞、裂核样及浆细胞分化细胞组成;门)均为B细胞表型;(4)…  相似文献   

5.
十二指肠非霍奇金淋巴瘤是非常少见的恶性肿瘤,2年来,我院发现4例,病理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型(MALToma)和B小淋巴瘤细胞组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各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组临床表现、形态学、免疫表型各异的淋巴瘤,是非翟奇金淋巴瘤(NHL)最常见的亚型,好发于老年人,误诊率高。现将我们所遇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分型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标记28例胃肠道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MUM1、bcl-6、CD10、bcl-2、Ki-67的表达。结果28例胃肠道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12例为生发中心细胞样型(GCB),16例为非生发中心细胞样型(非GCB)。非GCB型的增殖活性与GCB型相似;GCB型和非GCB型中bcl-2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3.3%(4/12)和56.2%(9/16)。结论胃肠道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以非GCB型多见,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目前最常见的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均为首位类型,占西方国家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构成比的30%~40%,发展中国家高达60%,儿童所占的比例在10%以下。DLBCL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生长迅速并具有显著临床异质性的中度~高度恶性淋巴瘤。近年来,国外对DLBCL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有很多深入的研究并取得较多进展,但国内研究较少,现将DLBCL在病理生物学上进展结合国内外文献简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蒋洁  苏倩倩 《系统医学》2023,(24):102-104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开展化疗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3年6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细胞水平、B淋巴细胞群以及T淋巴细胞群完成检测并进行临床对比。结果 与化疗前比较,化疗后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CD19+水平、NK细胞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呈现出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5例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有67例有效,18例无效。化疗前,相比于化疗无效组,化疗有效组在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表达方面水平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疗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0.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淋巴瘤的一大类型.NHL包括B细胞、T细胞及NK细胞来源,其中B细胞来源占绝大多数.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是B细胞来源的NHL中两大类型.套细胞淋巴瘤占NHL的8%,进展迅速,化疗完全缓解率低,对于其治疗的研究也逐渐增多.造血干细胞移植是20世纪人类在恶性肿瘤治疗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之一,其在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中的治疗作用也得到了肯定,本文就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上述三种B细胞来源的NHL治疗中的地位作一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泰安市中心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2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 结果12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8~76岁;临床症状主要有皮肤红斑及皮下结节(发生于皮肤者)、头痛头晕及行走不稳(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者)咳嗽咳痰(发生于肺者);光镜下表现血管腔内充满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大多相似于中心母细胞或免疫母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肿瘤细胞CD20阳性。 结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淋巴瘤,以淋巴瘤细胞选择性的在血管腔内生长为特征;临床表现与其发生部位有关,掌握其共同的特征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方能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属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40%,侵袭性淋巴瘤的50%~60%。我院收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它具有明显的生物异质性。survivin是调亡抑制蛋白家族的独特成员,它在各种肿瘤中包括某些类型的淋巴瘤中过度表达,新近发现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DLBCL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其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和增强细胞增生的双重调节功能。许多研究还表明,survivin可作为DLBCL的一个独立的临床预后指标,与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结合可在早期筛选出常规治疗预后不良的病例,有助于指导治疗、改善预后。survivin选择性表达于肿瘤组织,为治疗肿瘤提供了理想的靶点,调节survivin的表达和功能可能成为治疗DLBCL的一个新途径。本文就survivin的作用机制,在DLBCL中的表达及其在DLBCL诊断治疗中的价值等研究进展和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的比较CHOP-14与CHOP-21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8例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CHOP-14方案治疗,在化疗第5天开始给予G—CSF支持治疗,预防白细胞下降。对照组采用常规CHOP-21方案治疗。CHOP方案:CTX750mg/m^2,第1天;ADM50mg/m^2,第1天;VCR1.4mg/m^2,第1天;PDN100mg,第1~5天。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05%,对照组有效率为79.41%(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OP-14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年以全书《肿瘤的WHO分类:造血系统肿瘤和淋巴组织肿瘤病理学与遗传学》的形式公布了造血系统肿瘤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被称为WHO造血系统肿瘤和淋巴组织肿瘤新分类。新分类将淋巴组织肿瘤分为B细胞肿瘤、细胞和NK细胞肿瘤及霍奇金淋巴瘤3大类。在各肿瘤分类中增加了肿瘤遗传学的内容,成为新分类一个突出的亮点。为了加深临床病理医师对肿瘤遗传学在淋巴瘤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的认识,本文就B细胞淋巴瘤病理学类型及其遗传学特征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Oct-2、Ki67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型、非生发中心型两组亚型中的表达差异以及二者相互关系,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分型的辅助方法。方法选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60例,分为2个亚型组:生发中心型组32例,非生发中心型组28例;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Oct-2蛋白、Ki67蛋白在这2组亚型淋巴瘤中的表达,比较分析Oct-2蛋白、Ki67蛋白在这两组亚型淋巴瘤中的表达差异以及二者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 1)Oct-2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型有23例阳性细胞表达率≥20%,占71.88%(23/32);非生发中心型有9例阳性细胞表达率≥20%,占32.14%(9/28),2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Ki67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型有25例阳性细胞表达率≥20%,占78.13%(25/32);非生发中心型有23例阳性细胞表达率≥20%,占82.14%(23/28),2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结论 1)Oct-2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型阳性细胞表达率高于非生发中心型,可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分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2)Ki67在2组的表达无差异,不能作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分型的依据;3)Oct-2与Ki67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型中的表达无差异,而二者在非生发中心型中的表达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髓细胞白血病-1基因(Mcl-1)是Bcl-2基因家族的成员,是凋亡调控的重要基因。为此,我们对Mcl-1和p63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和B细胞淋巴瘤中表达的意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口咽部B细胞来源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CT表现、特征,初步探讨不同病理类型B细胞来源NHL的CT表现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方法:对18例经病理证实的口咽部B细胞来源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3例,占72.2%(13/18),滤泡性淋巴瘤3例,占16.7%(3/18),套细胞淋巴瘤1例,占5.6%(1/18),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1例,占5.6%(1/18)。病变分布为:扁桃体NHL9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8例、套细胞淋巴瘤1例);舌根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例、滤泡性淋巴瘤3例);软腭1例,为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18例病变均表现为肿块型。同时有淋巴结受累者12例(66.7%),其中双侧受累者3例。结论:口咽B细胞来源NHL多发生于扁桃体及舌根。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主要表现为肿块。CT对于B细胞来源NHL的鉴别诊断和病变范围的判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脾脏的原发恶性肿瘤(primary splenic lympho-ma,PSL)临床上较罕见,根据文献报道,脾脏的原发肿瘤仪占人体恶性肿瘤的0.64%。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属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侵袭性较强,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20.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PCNSL)属于结外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特殊类型,占颅脑肿瘤的1%~6%,在NHL中不足1%。其中96%以上为高度恶性的B细胞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其中最常见的亚型,而T细胞淋巴瘤和低度恶性淋巴瘤仅占1%~4%。由于发病时病变仅存在于脑实质(少数可发生于脑脊膜或眼后),病变取材困难,影像学特征性缺乏特异性,因此诊断有一定难度,而治疗也不靠手术,因此临床医生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