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热板法观察度冷丁与罗通定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麻醉性镇痛药度冷丁(Dolantin)和非麻醉性镇痛药罗通定(Rotundine)的镇痛效应.方法 将小鼠分成罗通定组、哌替啶组及对照组,用热板法观察、比较3组小鼠的痛阈变化.结果 度冷丁组与罗通定组均能显著提高小鼠对热板致痛的痛闽值,度冷丁于给药后15 min为高峰,药后30 min仍有一定效果.结论 注射...  相似文献   

2.
3.
对小鼠采用4种光照方案以及热板测痛法,证明生理基础痛阈和哌替啶的镇痛效力均有明显的光暗差异,在标准光照周期中,二者的峰值均出现于黑暗时相,光照可使痛阈降低。摘除松果体后,上述昼夜节律消失。给小鼠注射褪黑激素后小剂量哌替啶的镇痛作用增强。这些结果提示,哌替啶镇痛作用的昼夜节律受松果体褪黑激素的调节,并可能与其促进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哌替啶耐受时洛非西定对小鼠的镇痛效应。方法:小鼠多次腹腔注射哌替啶建立耐受模型。然后分为哌替啶组、洛非西定组及二药合用组。用热板法观察、比较3组小鼠热板法的痛阈(pain threshold in hot-plate test,HPPT)。结果:与耐受前HPPT相比,哌替啶组HPPT减小,洛非西定组HPPT增大,二药合用组HPPT增大更明显。结论:哌替啶耐受后,哌替啶的镇痛作用减弱,但洛非西定仍有明显镇痛作用,且洛非西定与哌替啶的镇痛作用协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罗通定对利多卡因致小鼠惊厥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n=10):生理盐水(NS)组及罗通定10、20、40 mg·kg-1(R10、R20、R40)组.以NS或不同剂量的罗通定灌胃,30min后,各组腹腔注射致惊厥剂量的利多卡因,观察小鼠的惊厥只数、惊厥潜伏期及惊厥级数.结果 与NS组相比,R40组惊厥率略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40组惊厥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罗通定能降低利多卡因致小鼠惊厥的级数.结论 罗通定能拮抗利多卡因致小鼠惊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哌替啶耐受时洛非西定对小鼠的镇痛效应。方法:小鼠多次腹腔注射哌替啶建立耐受模型。然后分为哌替啶组、洛非西定组及二药合用组。用热板法观察、比较3组小鼠热板法的痛阈(pain threshold in hot-plate test,HPPT)。结果:与耐受前HPPT相比,哌替啶组HPPT减小,洛非西定组HPPT增大,二药合用组HPPT增大更明显。结论:哌替啶耐受后,哌替啶的镇痛作用减弱,但洛非西定仍有明显镇痛作用,且洛非西定与哌替啶的镇痛作用协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罗通定与其右旋对映体的HPLC手性分离方法。方法采用手性色谱柱CD-PH(250 mm×4.6 mm,5μm),观察了有机改性剂选择、离子强度、pH值、流速和柱温等对分离的影响。推荐的色谱条件为:乙醇-1.0 mol/L高氯酸钠(用磷酸调pH 3.7)(55∶45)为流动相,流速为0.15 mL/m in,柱温50℃,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在本条件下,罗通定与其对映体有较好的分离,分离度达到1.45,右旋对映体检测限为100 ng。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快捷,可用于罗通定药物的光学纯度鉴定,在较高水平上控制罗通定口腔崩解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邓兆成 《当代医学》2011,17(10):147-148
目的 观察罗通定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社区4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对症给予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治疗组2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罗通宝治疗.结果 治疗组病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5.0%.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荜橙茄挥发油对罗通定的经皮促渗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小鼠体外经皮渗透实验。以HPLC测定罗通定的累积渗透量,考察1%,3%,5%,7%荜橙茄挥发油对罗通定的促渗作用。结果:5%,7%荜澄茄挥发油对罗通定具有促渗作用,5%,7%荜澄茄油对罗通定的8h累积渗透量(Q8,mg/cm^2)依次是5.7839,6.3837,4h的增渗倍数是1.10,1.20倍。结论:7%荜澄茄油对罗通定的促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黄金瑞  郭亮 《华夏医学》2013,(6):1113-1116
目的:探讨杜冷丁联合安定应用于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50例早孕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片400 μg,工组:在全麻下(芬太尼联合异丙酚)行人工流产术;Ⅱ组:肌肉注射杜冷丁联合静脉注射安定行人工流产术;Ⅲ组(对照组)不予任何药物,仅口头安慰患者后行人工流产术.记录3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手术操作时间、6号扩条通过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T0)、扩张宫颈(T1)时、吸刮宫腔(T2)时、手术结束(Tt)时的HR、MAP、SpO2和RR.结果:与Ⅲ组比较,Ⅰ、Ⅱ组手术时间短和6号扩条通过率高,术后满意度评分和口述镇痛评分高(P<0.05),Ⅰ、Ⅱ组在T1~T3的HR、MAP和RR均低于Ⅲ组(P<0.05);与Ⅲ组比较,Ⅰ、Ⅱ组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低(P<0.05),工组腹肌僵硬、舌根后坠的发生率较高.结论:杜冷丁联合安定的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杜冷丁在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按照贯序法对我科60例双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杜冷丁组)和对照组(非杜冷丁组),每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5 min的焦虑情况、术中镇痛、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在焦虑、镇痛、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术前肌注杜冷丁能减轻患者术前焦虑,减少术中疼痛、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异丙嗪对丙泊酚镇痛效应的影响,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实验小鼠80只随机分为2组(n=40),分别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异丙嗪和丙泊酚镇痛小鼠热板法痛阈(HPPT)和扭体次数的改变。结果与其他各组相比,异丙嗪+丙泊酚组的痛阈提高(P〈0.05),扭体次数减少(P〈0.01)。结论异丙嗪和丙泊酚合用能够对小鼠产生协同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4.
开胸手术患者的疼痛问题已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开胸手术后,由于多伴有肋间神经的损伤,以及呼吸运动的影响,其术后镇痛和疼痛如不能很好的解决不仅会增加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率,还会引起咳嗽,寒战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从而增加术后胸腔内出血,本实验研究在全麻的基础上超前镇痛,于手术开始前局部加用浸润麻醉,以求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硬膜外置管注入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产妇自控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产程、分娩方式、母婴的影响。 方法 :选择 14 0例足月初产妇 ,排除硬膜外置管及阴道分娩禁忌证 ,按产妇意愿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 (各 70例 )。镇痛组在产程进入活跃期 ,行硬膜外置管注入低浓度罗哌卡因 (0 .12 % )复合芬太尼混合液进行患者自控镇痛法 (PCA)。其背景注药浓度为 6ml/h ,冲击量为 2ml/次 ,锁定时间为 10min。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记录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以及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对母婴的影响等。 结果 :硬膜外置管后15min ,98.5 8%的产妇无痛 (VAS评分 0 .0 5 7± 0 .4 8) ,4 .3%的产妇有轻度运动神经阻滞 (MBS评分 0 .0 7± 0 .31) ;6 0min后所有产妇均可随意运动下肢 (MAS评分均为 0 )。镇痛组活跃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但第二产程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催产素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出生后 1min、5minApgar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与对照组亦无显著差异。 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置管用于产妇自控分娩镇痛效果确切 ,对运动神经阻滞较轻 ;能加快活跃期 ,但延长第二产程 ,增加催产素使用率 ;不增加剖宫产率、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吗啡术后静脉镇痛、术前预先镇痛及单纯吗啡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120例接受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术后吗啡30 mg 0.9%NaCl镇痛组(A组,n=30),术后吗啡20 mg 0.9%NaC l镇痛组(B组,n=30),术后氟比洛芬酯100 mg 吗啡20 mg 0.9%NaCl镇痛组(C组,n=30),术前氟比洛芬酯100 mg 术后吗啡20 mg 0.9%NaC l镇痛组(D组,n=30)。镇痛泵参数设定:负荷量5 mL,持续输注量2 mL/h,自控镇痛(PCA)量2 mL,锁定时间30 min。记录各组24 h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泵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3 h,B组VAS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术后24 h内,B组PCA使用次数显著多于其他各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多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患者镇痛期间均无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良好,可明显减少吗啡的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氟比洛芬酯术前预先镇痛与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药物镇痛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方法 将 2 0 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笑气吸入性镇痛配合Doula式分娩 ,对照组单纯采用Doula式分娩。观察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对产程、产后出血量、胎儿、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产程时间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笑气吸入性镇痛配合Doula式分娩用于分娩镇痛产程时间短 ,对母儿均无不良影响 ,是一种药物镇痛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值得在产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俊峰  严海  江伟 《上海医学》2007,30(8):606-608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全髋置换术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4组,A组予芬太尼1mg 0.9%氯化钠溶液共100 mL,B组予芬太尼0.5 mg 0.9%氯化钠溶液共100 mL,C组予氟比洛芬酯50 mg 芬太尼0.5 mg 0.9%氯化钠溶液共100 mL,D组予氟比洛芬酯100 mg 芬太尼0.375 mg 0.9%氯化钠溶液共100 mL。参数设定:负荷量5 mL,持续输注量2 mL/h,患者自控镇痛(PCA)量2 mL,锁定时间10 min。观察24 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PCA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 h,B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其他3组(P值均<0.05),而术后2h后4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4 h内B组的PCA按压次数显著多于其他3组(P值均<0.05)。B、C和D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值均<0.05)。镇痛期间未发生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良好,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芬太尼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辅用小剂量丁丙诺啡硬膜外腔单次注入的临床镇痛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硬膜外麻醉下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成PCIA+丁丙诺啡组(Ⅰ组)和PCIA组(Ⅱ组)。Ⅰ组(n=40),手术结束前10min从硬膜外导管注入丁丙诺啡0.075mg,手术结束后立即接PCIA泵。Ⅱ组(n=40),手术结束后立即接PCIA泵。镇痛药液及PCIA设定同Ⅰ组。对各组术后4、8、12和24h镇痛、镇静效果进行评定,记录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有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Ⅰ组病人VAS评分满意率(92%)明显高于Ⅱ组(54%),Ⅰ组病人术后4、8和12hVAS评分明显低于Ⅱ组(P<0.05.);Ⅰ组PCIA按键次数及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Ⅱ组(P<0.01);Ⅰ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5);两组病人均无过度镇静,无头晕、头痛、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结论芬太尼PCIA辅用硬膜外腔单次注入小剂量丁丙诺啡术后镇痛比单纯芬太尼PCIA效果更确切,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后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