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简称APL)是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的一种重要亚型。本文收集了我院血液组自1973~1983年9月临床资料较为完整,血、骨髓片染色较为满意的APL24例,着重分析其血象、骨髓象的细胞形态特点。一、一般资料: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最小  相似文献   

2.
贺姝慧 《医药世界》2010,(11):1499-1499,1520
1986年,王振义首先倡导应用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取得极大成功,完全缓解率可达85%。现将3a来我院诊治的8例APL的血象、骨髓象及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早幼粒细胞自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急粒)的一种重要的特殊亚型,其特征为骨髓中早幼粒细胞恶性增生,病情凶险,出血明显,常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效果不佳。1957年Hisllestad首先报导,逐渐引起重视,其后,国内外有不少报导。我院自1973年1月至1978年6月,观察到121例APL,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将其中资料较全的55例骨髓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5.
周建中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14(6):477-479,487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血象改变,并进行危险分组。方法经骨髓象确诊的APL患者48例,依据其WBC及Plt进行危险分组。结果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APL患者分别为10例、27例、11例(22.9%)。结论高危组约占1/4,需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刘慧 《中国医药指南》2013,(30):450-452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象屈骨髓象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内科就诊的AL患者170例,对患者血液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在170例AL患者中PLT浓度及白细胞总数为影响出血的相关因素。AL患者血型构成与正常人群无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肝功能更易被损害。结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ALL更易发生器官以及组织的浸润,血型与急性白血病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血象及骨髓象的观察分析,了解其在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作用及价值,不断提高对CML的诊断水平。方法对已经确诊的20例CML患者的血象及骨髓象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20例患者血象白细胞均异常增多(47.4~663.7×109/L),占100%;轻度贫血5例(占25%),中度贫血7例(占35%),重度贫血3例(占15%);血小板增多者10例(占50%),2例为减少(占10%)。外周血涂片白细胞明显增多,以中性中幼粒及以下阶段细胞增多为主。骨髓细胞涂片增生明显活跃4例(占20%),极度活跃16例(占80%),粒系各阶段细胞均明显异常增多,以中性中幼粒及以下阶段细胞增多为主,且多伴有形态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也明显增多。20例NAP染色均为阴性。结论血象及骨髓象检查是诊断CML的主要手段,当发现血常规结果异常时,不能仅依赖仪器检测,应涂片观察细胞形态,并及时做骨髓穿刺检查,为CML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琨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4):3417-3418
现就我院1993年1月~2003年5月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17 ̄50岁,平均年龄34.6岁。病程中曾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以及多种化疗治疗。有2例曾进行不规则的鞘内预防注射。12例均有头痛、头昏、恶心,有视物不清,突眼2例,下肢疼痛、脊背疼痛3例,2例有下肢麻木不适,1例有面神经瘫痪,8例在骨髓缓解期发病,2例在诱导期确诊,2例同时合并骨髓复发,发病在确诊后16天~48个月,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患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临床特点。方法以我院2005年4月至2008年10月诊治的M3并发CNSL患者12例为研究组,以同期诊治未发生CNSL的M3患者126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化疗用药时间、死亡率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WB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复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化疗时间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3并发CNSL患者复发率高,白血病细胞和人体对化疗药物耐受性的反比例关系是制约用药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罗波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0):905-90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因骨髓干细胞分化障碍而致的一种克隆性恶性血液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为提高诊断率,现将作者收集的19例MDS血象骨髓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永春  李彦会  刘晓雷 《河北医药》2003,25(12):933-933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ET)的诊断一直存在争论 ,而且极易与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 (RT)混淆。鉴于国内外诊断ET标准中的血小板数尚不一致 ,我们对血小板增多患者血象、骨髓象及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议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选我院血液病研究室 1995年至 2 0 0 2年血小板数 >40 0× 10 9/L的骨髓标本 162例 ,其中男 70例 ,女 92例 ;年龄2~ 69岁 ,平均 3 4.5岁。1 2 研究方法 从申请单分别统计血小板数 >40 0× 10 9/L、>60 0× 10 9/L、>80 0× 10 9/L及 >10 0 0× 10 9/L骨髓标本 ,对血象及…  相似文献   

12.
目前,伤寒患者的临床表现多呈不典型化,为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困难。我们收集了我院1990年6月~1998年4月住院确诊为伤寒的患者50例,对其外周血及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进行了观察,发现伤寒患者的血象及骨髓象有一定的特点,现总结报告如下,以期对伤寒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14.
我院应用三氧化二砷(As2O3)注射液(静滴)治疗难治和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患者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院应用三氧化二砷(As2O3)注射液(静滴)治疗难治和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患者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4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预后及不良反应,以达到提高缓解率,延长生存期的目的。方法:对46例APL患者治疗期间应用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DA/MA/HA及复方黄黛片进行联合治疗。结果:本组46例APL患者除2例早期死亡外,其余44例均达到完全缓解(CR),CR率为95.7%。结论:应用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及复方黄黛片联合治疗APL是安全有效的,对初治或复发患者均具有疗效高、耐受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特点、最佳治疗方案、维A酸综合征(RAS)的防治。方法 分析18例AP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APL患者中以出血起病16例。维A酸联合化疗治疗8例,疗程>6周期2例,分别于第2 6个月、第72个月复发死亡;2例早期死亡;4例<4周期者2例无病生存5年以上,2例于5年后复发,治疗后再次完全缓解。维A酸、砷剂联合化疗治疗10例无病生存2~37个月。结论 APL是一种特殊类型急性白血病,临床以出血为主要症状,RAS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出血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AP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 初诊时合并出血症状20例(95.2%),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10例(47.6%),早期死亡5例(23.8%),经全反式维A酸等治疗及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输注后完全缓解13例(61.9%).结论 APL出血发生率高,全反式维A酸(ATRA)的应用、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输注等治疗可以减少早期出血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不同原因贫血患者183例血象和骨髓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缺铁性贫血(ID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再生障碍性贫血(AA),溶血性贫血(HA)、病原微生物感染性贫血、慢性疾病性贫血(ACD)的血象和骨髓象的比较分析,以探讨不同原因贫血的实验室鉴别诊断。方法用CD-1700血球记数仪进行全血分类记数。骨髓形态学检查采用瑞氏染色,普鲁士蓝染色,观察细胞内外铁。结果不同原因贫血在血象和骨髓象方面既有共同点又具有明显不同点。结论对贫血患者的实验室诊断,要从血象和骨髓象上全面分析考虑,方能做出正确的实验室诊断,为临床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布氏杆菌病患者的血象及骨髓象特点.方法 对25例急性期布氏杆菌病患者的血象、骨髓象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25例中自细胞减少10例(40%)、血红蛋白减少6例(24%)、血小板减少9例(36%),16例可见异形淋巴细胞(6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胞浆有中毒颗粒及空泡变性;骨髓增生活跃(92%)或明显活跃(8%),红系增生正常(68%)或受抑(32%),巨核细胞数量正常伴成熟障碍,组织细胞均不同程度增多.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增高.结论 急性期布氏杆菌病患者血象及骨髓象异常具有诊断价值,易误诊为血液病,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