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17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 3组 ,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组、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组、单纯奥美拉唑组 ,治疗 4周后 ,据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评价疗效。结果 雷贝拉唑或奥美拉唑联合用药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食管黏膜炎症改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单纯应用抑酸剂奥美拉唑组。治愈病例中 ,联合用药组患者烧心感等症状消退的平均时间亦较奥美拉唑组明显缩短 (P <0 .0 5 ) ,而雷贝拉唑联合组症状消退的平均时间最快 ,显效率最高 (P <0 .0 5 )。结论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动力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优于单用抑酸剂 ,雷贝拉唑联合用药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质子泵抑剂治疗Barrett食管的长期疗效。方法:经胃镜及病理证实的Barrett食管患者347例,分为三组:A组(134例)予以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并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20mg,bid),维持治疗12个月,B组(98例)予以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并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20mg,bid),维持治疗24个月,C组(115)例给予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20mg,bid),维持治疗24个月。分别于12个月及24个月时重复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检查。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检查的改变。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1年后胃镜复查A组与B组Barrett食管消除率分别为73.9%及71.4%,2年后两组消除率分别为68.2%及66.3%。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C组未见Barrett食管消除情况。结论: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治疗Barrett食管,但复发率较高,延长质子泵抑制剂维持治疗的时间不能明显降低Barrett食管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酸相关性疾病,与胃酸、胃蛋白酶、胆汁反流及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障碍、食管廓清能力降低等密切相关,临床单纯抑酸或单纯促动力治疗效果欠佳。我们采用新型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与胃动力药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并与单独使用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进行比较,对其综合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孟勇  陆敬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3):1088-1089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方法中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试验的应用。方法有反酸、烧心等胃食管反流(GER)相关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进行症状评分、内镜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及治疗试验。一组为质子泵抑制剂(PPI)抑酸治疗试验作为试验组,另一组为安慰剂治疗试验,两组间治疗试验前后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有GER相关症状的患者中,内镜检查的阳性率26.7%,食管pH监测的阳性率81.7%,PPI抑酸治疗试验的阳性率73.3%(敏感性87.0%)。结论有GER相关症状的患者中内镜检查的阳性率低,PPI抑酸治疗试验有较高的阳性率和敏感性,简便易行,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氩离子凝固术及窄带成像技术结合质子泵抑制剂在治疗Barrett食管中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使用内镜下窄带成像技术(NBI)结合病理检查诊断Barrett食管51例,其中35例按内镜下形态及大小接受氩离子凝固术(APC)结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术后1、3、6个月进行内镜及病理随访。结果:35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再生的鳞状上皮间混有岛状的柱状上皮2例(5.7%),达到完全的鳞状上皮再生33例(94.3%);术后3个月随访反流症状全消失23例,明显缓解12例,无效0例;术后6个月随访有3例(8.6%)出现内镜下可见的复发。结论:内镜下NBI应用对诊断BE、区别不同程度异型增生及早期发现食管腺癌有临床意义;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结合质子泵抑制剂及胃动力药物治疗BE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显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内镜下微波凝固联合雷贝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Barrett食管患者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以内镜下微波凝固后,给予口服雷贝拉唑20mg/d,抑酸治疗,对照组仅口服雷贝拉唑20mg/d,二组均治疗12个月。观察治疗后症状的改善及3,6,12个月内镜和病理复查情况。结果二组的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症状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arrett食管上皮逆转总有效率3,6,12个月时分别为64.29%、67.86%和78.57%,而对照组则分别为0,0,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微波凝固联合雷贝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效果优于单用抑酸剂。  相似文献   

7.
孟勇  陆敬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088-1089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方法中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试验的应用。方法 有反酸、烧心等胃食管反流(GER)相关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进行症状评分、内镜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及治疗试验。一组为质子泵抑制剂(PPI)抑酸治疗试验作为试验组,另一组为安慰剂治疗试验,两组间治疗试验前后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有GER相关症状的患者中,内镜检查的阳性率26.7%,食管pH监测的阳性率81.7%,PPI抑酸治疗试验的阳性率73.3%(敏感性87.(舶)。结论 有GEK相关症状的患者中内镜检查的阳性率低,PPI抑酸治疗试验有较高的阳性率和敏感性,简便易行,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近来有关Barrett食管黏膜内镜下切除的结果报道展现了其价值,尤其是完全黏膜切除联合使用大量质子泵抑制剂的高度抑酸治疗。也有相当多关于Barrett食管切除治疗后表皮细胞再生的文献。本文报道1例Barrett食管多发性浅表腺癌成功行内窥镜黏膜切除后,持续随访2年多。这也是首例关于Barrett食管内镜下黏膜切除后鳞状上皮细胞再生过程的报道。Barrett食管浅表癌行内镜下周围黏膜切除术后的鳞状上皮细胞再生@Satodate H.$Digestive Disease Cent er, Showa University, Northern Yokohama Hospital, 35-1 Chigasaki-chuo, Tsuzuki -ku, Y…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以顽固性咽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通过电子胃镜及电子喉镜检查或行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诊断以顽固性咽喉症状为主诉的GERD患者共46例,确诊后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抑酸,辅以黏膜保护剂及胃促动剂治疗,疗程6~8周,观察疗效.结果 通过电子胃镜诊断反流性食管炎35例,经质子泵抑制剂试验阳性诊断11例.46例患者经治疗痊愈32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7%.结论 GERD是顽固性咽喉症状的重要原因之一,综合分析病史、电子胃镜、喉镜检查及质子泵抑制剂试验有助于该病诊断,质子泵抑制剂等抑酸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顽固性咽喉炎的临床特征,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加促胃动力药以及胃黏膜保护剂疗效的反应,使用电子胃镜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食管外表现-咽喉炎进行诊断,并指导规范治疗。方法分析本院158例顽固性咽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把测出胃食管反流病7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用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康复新液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消炎利咽常规治疗。结果本组病例确诊前曾反复就诊,治疗效果很差,经确诊后给予质子泵抑制剂、促胃动力剂以及胃黏膜保护剂治疗后咽喉炎症状明显缓解及消失,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5.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顽固性咽喉炎不是GERD诊断的主要依据,但却是常见的临床表现。因此,应考虑GERD的可能并及时给予抑酸促胃动力药以及胃黏膜保护剂,进行电子胃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可缓解或改善反流性慢性咽喉炎的不适症状和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内镜下射频联合药物治疗Barrett食管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经过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Barrett食管32例采取内镜下射频治疗,术后应用埃索美拉唑镁20 mg早晚饭前30 min口服,铝镁加混悬剂15 ml每餐饭后1 h口服,连续4周,4周后改为埃索美拉唑镁20 mg,1次/d,再治疗4周。并于治疗后第1、6、12个月对患者复查胃镜和(或)病理检查。结果 32例Barrett食管中有24例1个疗程获痊愈,3例2个疗程获痊愈,5例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病灶面积缩小。结论内镜下射频联合药物治疗Barrett食管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用依托必利与多潘立酮两种治疗方案治疗老年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老年性食管炎患者115例,患者年龄567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1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7例,对照组5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与依托必利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与多潘立酮口服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9%;观察组内镜下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4%,2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依托必利对治疗老年性食管炎疗效确切,治疗有效率高,患者恢复快,并得到医务人员的广泛认可,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由喉咽反流(LPR)导致的咽喉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咽喉不适而就诊,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评分〉13分和/或反流检查计分量表(RFS)评分〉7分为阳性,其中RFS评分阳性100例,RSI评分阳性105例,结合喉镜检查及临床表现,诊断为LPR105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A组、B组和c组)。治疗方法避免高脂、高糖、辛辣饮食及改变生活方式(如禁烟、酒,晚上9点后不再进食)。A组35例予奥美拉唑[质子泵抑制剂(PPI)],多潘立酮片治疗加用金参润喉剂;B组35例,给予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片治疗;C组35例予奥美拉唑治疗。3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A组35例,显效25例(占71.43%),有效7例(占20%),无效3例(占8.57%),总有效率91.43%;B组35例,显效17例(占48.57%),有效5例(占14.29%),无效13例(占37.14%),总有效率62.86%;C组35例,显效12例(占34.29%),有效6例(占17.14%),无效17例(占48.57%),总有效率51.43%。三组间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88,P〈0.05)。组间比较: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63,P〈0.05),亦高于C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11.830,P〈0.0125);B组总有效率与c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33,P〉0.0125,三组总有效率两两比较的检验水准α’=α/2(k-1)=0.05/2×(3-1)=o.0125)。患者咽喉部主要症状缓解时间(周数)比较,A组较B组、C组所需时间短,B组较C组所需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由LPR导致的咽喉炎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进行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羟氯喹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和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月的ACCP、CRP和RF的变化。结果:从治疗2月后开始,两组之间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和治疗1月时,两组之间的ACCP、RF及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2、3、4月时,两组之间的ACCP、CRP和R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合用药能有效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RA患者的ACCP、CRP和RF水平降低程度显著,有效控制病情,为临床治疗RA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痊愈35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痊愈22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7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腹部痉挛、口干、腹泻、头痛和神经过敏等不良反应,仅1例女性患者出现泌乳反应;对照组出现2例腹泻症状反应。不良反应经药物减量或停药处理后均好转,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较单纯采用多潘立酮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佳,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雨晴  华铸  吴金  汤利 《当代医学》2011,17(18):128-129
目的观察盐酸多塞平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伴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5例FD伴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经验组35例和多塞平组40例,经验组应用奥美拉唑和(或)多潘立酮等经验性对症治疗,多塞平组在经验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多塞平,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经验性治疗FD基础上,加用多塞平能够更有效地缓解FD的症状,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x2=81.48,P〈0.05),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合理加用多塞平治疗FD伴抑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速避凝 (低分子肝素 )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脑梗塞 6 2例病人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 32例 ,对照组 30例。对照组给予静滴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能量合剂等药物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 :速避凝 0 .4 ml,SC,bid,共 10 d。两组病人于治疗前、治疗后 10 d分别对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状态进行评分和疗效评定 ,并在治疗前后检测血常规、凝血四项、肾功能和大小便潜血 ,其中治疗组病人在 3月后进行追踪观察 ,并对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状态进行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34.38%和 96 .88% ,对照组则为 6 .6 7%和 73.33%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状态 (病残程度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0 .0 0 5 )。结论 :速避凝治疗急性脑梗塞 ,具有疗效确切 ,使用方便 ,安全 ,副作用少等优点 ,可在有条件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利维爱治疗灼口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利维爱治疗绝经后女性灼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绝经后女性灼口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给予利维爱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谷维素及维生素E治疗。分别于治疗3个月、6个月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用利维爱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为84.62%,6个月后总有效率为88.4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05)。结论:用利维爱治疗本病比尼尔雌醇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多潘立酮和胶体果胶铋三者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食管炎与兰索拉唑、莫沙必利、磷酸铝凝胶三者伍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80例经内镜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兰索拉唑(30mg,qd),多潘立酮(10mg,tid),胶体果胶铋(150mg,qid)]和对照组『兰索拉唑(30mg,qd),莫沙必利(10mg,f谢),磷酸铝凝胶(20gqid)],疗程6周。记录治疗前和用药期间烧心、反酸、嗳气、胸骨后疼痛等症状的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出现。于疗程结束时和疗程结束后的3、6、12个月行胃镜复查,并记录上消化道出现的症状。最终有167例完成了整个疗程,143例完成了各阶段随访(其中观察组74例、对照组69例)。结果二组均能有效缓解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但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副作用和费用相对较低。结论兰索拉唑、多潘立酮和胶体果胶铋三者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兰索拉唑、莫沙必利、磷酸铝凝胶三者联合更好,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王春微  张亚锋 《吉林医学》2012,33(21):4535-453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优势,论证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按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胃肠促动力药物吗丁啉(多潘立酮)以及治疗胃部疾病的胃粘膜保护剂或H离子拮抗剂等进行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按照辨证论治加用中药进行结合治疗。结果:在同时治疗15 d后,治疗组腹痛、嗳气、消化不良等症状完全治愈18例,明显改善35例,有所好转22例,总有效率为94.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例、31例、17例,总有效率为74.68%。患者症状完全缓解所需要的时间,治疗组21 d,对照组26 d,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面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疗效,是值得在临床上面推广运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