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椎间融合器在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椎间融合器(SOLIS)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53例单纯外伤性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B组、C组),均按相同的标准完成颈椎前路减压术,A组18例植入带自体松质骨的SOLIS,B组16例植入带自体松质骨的syTlcage,C组19例植骨加ACPS行颈椎融合.观察三组骨融合情况、稳定性和椎间隙高度变化,并以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均于术后3~9个月骨性融合;术后随访平均16.5个月,A组SOILS位置良好,病变椎间隙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正常并无丢失发生,术前后JOA评分分别为:(10.4±2.4)、(14.9±2.0)分(P<0.01);B组5例s),Syncage塌陷,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丢失,术前后JOA评分分别为:(10.6±2.5)、(13.2±2.3)分(P<0.05);C组18例ACPS位置良好,1例发生螺钉钛板滑脱,术前后JOA评分分别为:(10.5±2.4)、(15.1±19)分(P<0.01);手术后JOA评分A组和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同B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OLIS用于单纯外伤性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融合率高,神经功能改善优良率高,椎间高度丢失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治疗单节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4例单节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施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植骨融合率、椎体高度和颈椎生理弧度的改变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14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植骨融合率为100%,椎体高度、颈椎生理弧度维持良好,均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滑脱、及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对单节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神经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恢复,植骨融合率高,可有效维持椎体高度、颈椎生理弧度,并发症少且轻,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罗程 《现代临床医学》2015,41(3):214-215
探讨颈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采用颈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2例,观察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所有患者均获10~31个月随访。患者手术时间45~105 min,平均75 min;出血量60~180 mL,平均160 mL。3例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考虑为术中牵拉损伤喉返神经所致,未进行特殊处理,均在3周内恢复。术中未发生硬膜、椎动脉等的损伤,术后未出现螺钉松动、钢板断裂、椎间高度丢失等并发症。术后10个月X线片显示病变椎间隙均已融合,颈椎生理曲度良好。按JOA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26例、可4例、差2例。颈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固定牢固、融合率高、脊髓功能恢复好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441-2442
目的:综合评价颈椎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及其疗效。方法:对我院2003年7月-2005年9月收治的2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5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牢固骨融合。参照JOA标准功能评定,优17例,良2例,可2例,颈椎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手术优良率为9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手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MC+颈椎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2月应用MC+颈椎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11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43~65岁,平均52岁;全部病例均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1.4年。对患者术前、术后Odom评级、JOA评分、椎间隙高度及植骨融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术中出血量为30~120mL,平均50mL;手术时间70~110min,平均85min;Odom评级法评定临床疗效:优8例,良好3例,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6分(6~13分)上升至术后3个月平均15.5分(13~17分)及术后1年平均15.8分(13~17分);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丢失高度3个月时平均0.34mm(0.22~0.61mm),术后1年时为平均0.41mm(0.30~0.74mm);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应用MC+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无需使用颈椎前路钢板,术后临床效果良好,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及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在其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周定治疗的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和治疗经验.结果:本组30例均随诊10~15个月,平均(13.26±2.14)个月.全部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优19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3%.植骨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愈合时间平均(11.05±2.02)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螺钉松钉、断钉、钢板滑脱及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尽早诊断、及时手术干预能提高治愈率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刘国蓉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4):2203-2205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脱位伴截瘫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术后易并发切口感染、椎管或椎间隙血肿、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邻近节段椎体滑脱的报道较少。术后椎体滑脱不仅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经济上的负担,还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颈椎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压迫颈脊髓或颈脊神经根而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对于症状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经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或后路椎管减压术是常见比较可靠而有效的方法。因颈椎间盘突出手术老年患者多,抑郁焦虑的情绪普遍存在.且并发症复杂,并发症包括:颈前间隙血肿、窒息、神经损伤后声音嘶哑、呛咳、食管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合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96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行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对照组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平均住院时间、术后颈椎固定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以及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颈椎平均活动度(44.6±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4±4.9)°,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固定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可以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患者颈椎固定时间及恢复健康的时间,并可保证术后颈椎活动度在正常水平,增加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3种前路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分别经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采取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或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术式患者的JOA减分率优于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患者(P<0.05),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与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术式之间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或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优于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11.
郭卫春  黄文俊  汪光晔 《安徽医药》2015,19(9):1686-1690
目的探讨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 ACDF)治疗单节段椎间盘退变引起的脊髓或神经根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年8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颈椎病病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24例行ProDisc-C 置换术,对照组:22例行ACDF。评价指标主要如下: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两组术前、术后3、12月VAS评分,JOA评分,手术邻近节段活动度,颈椎活动度( ROM)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46例患者全部获得平均12个月(8~18个月)随访。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 P <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整个下颈椎的活动度及邻近节段活动度各个随访时段与术前相比无变化(P>0.05);对照组在术后3个月整个下颈椎活动度较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时逐渐恢复正常,术后12个月邻近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对照组术后出现3例吞咽困难。结论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 ACDF)治疗单节段椎间盘退变引起的脊髓或神经根颈椎病在中短期随访中临床效果满意,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能有效保留颈椎活动度,减少临近节段的退变,并且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吴东荣  郭涛 《安徽医药》2019,23(9):1701-1705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颈椎创伤、颈椎退变性疾病及颈椎肿瘤等多种伤病的治疗,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大多数颈椎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手术方式主要分为颈前路经间隙椎间盘切除减压术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两种,减压后需选择较为合适的椎间融合方式来重建椎间高度及稳定性,该文就近年来在颈椎前路术后植骨融合方式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颈椎间盘脱出症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内固定术的治疗方法,积累临床手术操作经验。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资料,对其临床治疗情况实施回顾性分析。本次拟定治疗方案均为前路椎间摘除术,对颈椎植骨采取内固定的方式。于手术后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内固定术之后,43例治疗总有效率达96%以上,患者术后恢复状态良好,症状前后对比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效果优越,需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单节段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的近期随访效果。方法对26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颈椎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通过JOA评分法观察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的情况,通过随访X线照片观察手术节段的融合时间和椎间高度改变,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患者症状均得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无椎间高度丢失,无症状再发,无融合器移位,术后平均3.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结论该椎间融合器减压融合技术可在术后获得即时稳定,有效重建病变节段椎间高度,避免了传统颈前路椎体开槽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多种并发症,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别应用稚问融合器+骨粉、椎间融合器+自体骨、自体髂骨三种稚间植骨方法复合颈椎前路钛板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58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分别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复合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术,其中植骨材料使用椎闯融合器+骨粉(A组)19例、椎间融合器+自体骨(B组)28例、自体髂骨(C组)11例,平均随访10个月(8~17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时颈椎侧位片显示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应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以提高植骨融合率,维持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正>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颈椎病治疗方法的历史性突破,是近年来治疗颈椎间盘退行性疾患的一项新的手术方法,该手术与常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相比,早期可以实现颈部活动,颈部僵直感少,改变了过去颈椎前路椎体融合内固定术后,颈椎僵直,活动度差,其邻近节段的椎间盘负荷加大,加速退变的缺点[1],患者满意度高,恢复快,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
颈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病。手术方法多采用颈前路环锯法减压椎间隔合术。在固定方面有用前路钢板、笼椎间盘融合器(Cage)等。本法介绍我院2000年3月至2002年10月使用钛网在椎间盘融合固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应用PEEK材料椎间融合器(Cage)或加用钢板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2006年以来应用PEEK材料Cage或加用钢板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7例49节段:单节段11例:C3-4者2例,C4-5者2例,C5-6者6例,C6-7者1例;双节段10例:C4-5和C5-6者6例、C5-6和C6-7者4例;三节段6例:C3-4、C4-5、C5-6者:3例,C4-5、C5-6、C6-7者:3例;Cage植骨融合11例,钢板植骨融合9例,Cage联合钢板融合7例;手术前后应用JOA评分判定手术效果。结果本组平均随访[24.3(6~54)]个月,临床效果:JOA评分术前为平均[6.8±2.2(3~11)]分,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2.9±1.4(10~15)]分,较术前增加(6.1±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改善率为(59.1±10.5)%(P〈0.05),优良率为81.5%。颈椎生理曲度:末次随访时颈椎生理曲度值较术前增加(7.8±5.1)mm,其中Cage植骨融合、钢板植骨融合、Cage联合钢板融合分别增加(7.7±6.1)mm(、7.0±3.9)mm、(9.1±5.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节段高度:末次随访时分别比术前平均增加(2.7±1.8)mm,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钢板植骨融合、Cage植骨融合及Cage联合钢板融合节段高度分别比术前平均增加(2.3±1.6)mm(、2.8±2.2)mm(、3.0±1.3)mm,P〈0.05,P〈0.05,P〈0.05。椎间融合率:术后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率100%,颈椎稳定性好,无下沉、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钢板及螺钉无折断。结论应用PEEK材料椎间融合器及加用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满意,能够维持和提高颈椎曲度和融合节段高度。  相似文献   

19.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ACDR)用于治疗神经根型或脊髓型颈椎病,重建病变节段的关节功能,所以又叫颈椎间盘成型术。其目的意在维持颈椎序列稳定,保留运动功能,降低临近节段间盘的压力,进而减少临近节段间盘退变的发生。一直以来,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ACDF)被认为是治疗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及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经典方法,尤其前路钢板的应用能够有效的维持颈椎序列的稳定和椎间高度,术后植骨块下沉、移位的发生率明显减低[1、2]。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颈前路钢板系统-Orion钢板结合钛网容纳自体骨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回顾性调查32例行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自体骨)、Orion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4例,平均年龄42、3岁,均为不稳定型下颈椎骨折脱位病例。结果:除1例患者于术后第一周出现钢板及螺钉松动,钛网移位外,其他患者均在围手术期无明显并发症,脊髓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颈椎生理曲度部分或全部恢复。结论:术后颈椎即时稳定性好,颈椎生理曲度得到恢复,并能维持有效的椎间高度,促进植骨融合,从而为脊髓功能恢复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