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2001-10/2008-03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39例(51膝),男6例6膝,女33例45膝,年龄59~72岁。膝骨性关节炎3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骨性关节炎并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晚期膝关节结核1例。均有患膝疼痛、肿胀、屈曲内翻或外翻畸形及伸屈功能障碍。假体采用美国Depuy 3膝,Stryker 10膝,Link 3膝,Zimmer 5膝,中国台湾联膝7膝,国产Pulus 23膝;后方稳定型假体47膝,保留后交叉韧带4膝。置换前对患者进行认真检查和评估,控制血糖水平;置换过程中尽量缩短置换时间;合理选择预防膝关节置换后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案并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估。39例患者(51膝)置换后均获随访,时间6~57个月。无深部感染、假体松动及死亡病例。2例单膝置换患者出现切口皮缘部分皮肤坏死,1例经换药愈合,另1例行坏死皮肤切除减张缝合而愈。51膝的活动度均≥90°,膝关节活动度由置换前平均65°(32°~95°)提高到置换后最近一次随访时平均96°(90°~110°)。除1例双膝置换的一侧膝关节和1例单膝置换尚有轻度疼痛外,其余患者置换前疼痛均消失。HSS膝关节评分由置换前平均39分(25~53分)提高到置换后最近一次随访时平均91分(82~97分),优25例34膝,良12例15膝,可2例2膝,优良率96%。提示尽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效果可靠,但要认真把握并处理好置换的相关因素,才能够保证置换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是股骨远端复杂骨折,骨折复位困难,内固定难以牢固,术后并发症多,术后疗效多不理想,尤其是老年合并有膝关节疾病患者。本研究初步探讨采用旋转铰链式人工膝关节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合并有膝关节疾病患者摘要:回顾性分析2005-05/2007-05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合并膝关节疾病患者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65~75岁,平均70.5岁;左膝5例,右膝8例。受伤原因除1例由于高处坠落致伤外其余均为摔倒跌伤,并全部为新鲜骨折。其中合并骨性关节炎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合并糖尿病2例,7例中合并有不同程度老年心脑血管疾病,9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其中1例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全部患者均行铰链式膝关节置换,记录置换时间,置换过程中出血量,置换后住院天数,HSS评分及围置换期并发症,置换后摄标准膝关节正侧位X射线平片观察假体位置。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4.3个月。置换时间100~150 min,平均107 min。置换后1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给予溶栓,安置下肢滤器等治疗,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给以抗感染雾化等治疗。术后及随访X射线显示假体位置良好、力线正确、无假体松动迹象。置换后内外翻和屈曲挛缩畸形均消失,膝关节保持外翻6°,关节屈曲活动范围达0°~120°。置换前13例患者膝关节评分平均为40分(21~57分),末次随访时HSS评分平均83.5分(68~90分),优8例,良4例,优良率92.3%。提示对于老年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合并有膝关节疾病患者铰链式膝关节置换是一种较好的术式,能有效改善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人工膝关节置换能够为严重膝关节病患者解除疼痛、矫正畸形,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治疗手段。 目的:分析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9例(9膝)女性膝外翻患者,年龄50~75岁,术前X射线测量膝外翻畸形平均12.9°(10°~37°)。采取髌旁内侧入路,经常规截骨加单纯外侧软组织松解等处理后,进行全膝关节置换。置换后随访检查膝关节活动度,X射线检测膝外翻角度及HS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 结果与结论: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8 (24~72)个月。膝外翻角度由置换前的12.9°降低到4.3°,膝关节平均活动度由置换前的75°提高到为105°,HSS评分由置换前31.17分提高到87.83分,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所有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后外翻畸形基本得到矫正,所有病例置换后无明显疼痛,行走、上下楼梯等功能较置换前明显改善。说明对于膝关节外翻畸形者,采用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加单纯外侧软组织松解后行全息关节置换早期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后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韩伟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35):6995-7000
选择2000-06/2007-01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118例(138膝),男45例,女73例;年龄52~81(61±8)岁;类风湿性关节炎28例(34膝),创伤性关节炎6例(6膝),严重骨性关节炎84例(98膝),其中合并外翻畸形14例(18膝),合并内翻畸形25例(28膝)。所选假体类型Link Gemini假体38膝,Zimmer Nexgen 68膝,Depuy pfc sigma旋转平台32膝。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6 年(平均28个月)。置换前膝关节HSS评分(34.00±7.65)分,末次随访时 (81.00±6.89)分,其中优87膝(63%),良43膝(31%),可8膝(6%),优良率94%。118例患者中发生感染4例,3例单膝置换后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抗凝及对症处理痊愈。3例(4膝)置换后2个月发生膝关节疼痛,检查膝关节无红肿,无压痛,活动度基本正常,摄X射线平片示假体位置良好,行股神经封闭后症状缓解。提示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重症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Corin Rotaglide全膝关节假体置换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2007-05/2008-05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膝部损伤科收治的骨性关节炎患者15例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1例(共34膝),男7例,女19例,年龄52~67岁;均为初次行膝关节置换,所用假体为英国Corin Rotaglide全膝关节假体。记录置换时间,置换后住院天数,参照膝关节协会评分对比置换前后膝关节功能,观察置换中并发症并摄标准膝关节正侧位X射线平片观察假体位置。26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1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从置换前平均84°(40°~95°)增加到置换后平均104°(80°~120°),膝关节评分从置换前平均39分(10~67分),提高到随访时平均87分(10~100分),功能评分从置换前平均38分(0~60分)提高到随访时平均76分(20~100分)。31膝获得肢体的良好对线,股骨及胫骨假体位置良好。1例胫骨假体后倾不足,2例胫骨假体残留2°~3°内翻,1例胫骨假体与骨组织界面存在非进展性透亮带。置换过程中发生副损伤或并发症4例,其中内侧副韧带股骨起点损伤1例,行可吸收螺钉固定并加用可吸收线、丝线缝合,置换后带支具锻炼,恢复良好;内翻畸形未完全矫正2例,至今未出现不适;脑梗死1例,经内科治疗后未遗留神经症状。提示Corin Rotaglide全膝关节置换减少了假体磨损和潜在的松动,尤其适合年轻活动量大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背景:对于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股骨假体屈曲问题,多数人认为不能或不太影响膝关节术后功能,仅仅是术后X射线片令人不甚满意,因此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目的:回顾分析78例123膝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屈曲对随访疗效的影响。 设计:分组对比观察。 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一科。 对象:选择2001-10/2004-06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关节一科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者78例123膝,其中发生股骨假体不同程度屈曲15例17膝(13.8%),男5例,女10例,年龄47~81岁;未发生屈曲63例106膝(86.2%),男22例,女41例,年龄47~79岁。 方法: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股骨假体屈曲组和非屈曲组手术前后HSS(HSS knee rating score)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和屈曲挛缩畸形,并测量屈曲角和屈曲距离,探讨股骨假体屈曲对置换效果的影响。 主要观察指标:①股骨假体屈曲的测量结果。②患者膝关节HSS评分和活动度。③患者屈曲挛缩畸形例数及角度。④不良事件及副反应。 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年以上。①17膝股骨假体屈曲角为7°~19°,平均为11.3°;股骨假体屈曲距离为2~4 mm,平均为2.6 mm。②术前屈曲组与非屈曲组患者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范围差异均无显著性(P > 0.05),但术后屈曲组低于非屈曲组(P ≤0.01);术后均高于术前(P=0.02或P < 0.01)。③屈曲组术后屈曲挛缩例数和角度多于和大于非屈曲组(P < 0.01),两组术后屈曲挛缩均有改善(屈曲组 P < 0.05,非屈曲组 P < 0.01)。④非屈曲组并发右股深静脉血栓1例,骨化性肌炎1例;屈曲组并发髌骨假体撞击征1膝。 结论:本组资料证明,股骨假体屈曲对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效果的影响是增加术后膝关节屈曲挛缩的发生率,造成伸膝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人工全膝置换治疗膝内翻畸形已成为膝内翻畸形外科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但膝关节内翻畸形的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在软组织生物力学方面的争议较多。为更好地评估人工全膝置换治疗膝内翻畸形的生物力学性能,文章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2006/2008关于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内翻方面的文章,检索词“TKA,Varvs knee”,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实验要求的有关文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严重的膝内外翻畸形和屈曲畸形的患者,软组织松解平衡应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每完成一步都要进行测量,要做到既纠正到位,又不可过度纠正造成关节继发不稳定。股骨、胫骨要求对线准确,保证假体置入后股骨头中心、膝关节中心和踝关节中心位于一直线。同时又回顾性分析了2000-01/2006-07河南省南阳市骨科医院膝内翻畸形骨关节炎患者人工全膝置换后43例患者的临床结果,并采用KSS评分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其中5例失访,38例46膝获完整随访,平均随访5年。术前至最后1次随访,均膝关节功能评分27(12~55)分/77(56~98)分;92%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超过90°多数病例术后膝关节力线正常,4例残留5°~10°内翻畸形。  相似文献   

8.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5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收治的骨性关节炎患者59例(84膝),男10例(14膝),女49例(70膝),年龄46~81岁。左膝14例,右膝20例,双膝2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其中上海舜阳公司Scorpio型关节假体4膝,北京爱康宜诚公司假体8膝,北京普鲁斯(Plus)外科植入物有限公司的TC-Dynamic假体8膝,德国Link公司GaminiⅡ假体11膝,美国Zimmer公司的Nexgen-LPS-Flex高屈曲型假体18膝,美国Depuy公司的PFC-RP型后稳定型假体35膝。置换前、置换后12周分别按膝关节评分法进行评分,测量膝关节活动度,记录置换时间并观察围置换期并发症。 结果:59例患者置换均顺利完成,并获得随访,平均18个月。84膝置换后12周膝评分为(90.9±11.8)分,功能评分为(87.9±10.9)分,均显著高于置换前(47.5±6.2)分和(51.3±7.8)分(P < 0.01);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116.8±13.7)°明显大于置换前(93.9±12.6)°(P < 0.01)。置换后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软组织感染1例,给予抗生素静点,治愈;切口裂开1例,给予换药,缝合;髌韧带断裂1例,3个月后,行韧带修复及“锚钉”固定。 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可以较好地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背景:前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试验证实,采用以三维骨建模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可以进行精确地假体三维定位及下肢力线重建,减少髌股关节并发症,取得韧带平衡,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目的:拟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时假体旋转对位的量化分析,验证三维骨建模的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对量化操作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2-11/2003-06在法国亨利蒙多医院矫形与创伤外科完成。 对象:纳入保守治疗无效的三间隔骨性关节炎患者21例(21膝),其中14例膝内翻,7例膝外翻;患者均为初次置换,所用假体为后稳定型人工表面全膝关节(Hermes®,Ceraver,法国)。 方法:采用三维骨建模Ceravision系统对21例患者(21膝)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计算机系统提供假体预设方案,安置好截骨定位导向装置后进行截骨,注意保持良好的伸屈膝关节间隙和韧带平衡及关节稳定,额面上控制应力下膝内外翻在±3°以内,下肢力线(180±3)°以内,适当地假体旋转对位后行假体固定。 主要观察指标:根据相关的临床体检、影像学和导航系统资料,对术中假体旋转对位测量值、置换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松弛度和髌骨稳定性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在保证下肢力线与膝关节额面松弛度于正常范围内,术中股骨假体旋转对位内旋1°~外旋5°,胫骨假体旋转对位内旋0°~外旋5°。其中14例膝内翻患者,股骨假体旋转对位内旋1°~外旋5°,胫骨假体旋转对位内旋2°~外旋5°;7例膝外翻患者,股骨假体旋转对位内旋1°~外旋4°,胫骨假体旋转对位内旋0°~外旋 4°。置换后3个月时,膝关节最大屈膝度为105°~130°,平均115°,无膝痛、髌骨失稳和脱位等并发症,膝关节额面松弛度无异常。 结论:应用以三维骨建模为基础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可针对患者个体精确三维截骨和假体旋转对位,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屈伸位下关节等距间隙,保证良好的膝关节韧带张力与平衡稳定, 避免髌-股并发症,可在手术中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人工关节置换在计算机导航手术的帮助下,可以严格把握假体位置的准确性,使其精确匹配。 目的:观察计算机导航下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5/2010-05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28例(28膝)的临床资料,均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的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进行治疗。 结果与结论:28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切口平均6.8 cm,置换中出血平均45.8 mL,平均置换时间91.6 min,置换后24 h平均引流量38.5 mL。下肢力线由置换前平均7.0°减少为置换后平均2.0°(P < 0.05)。置换后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125°,较置换前平均100°明显提高(P < 0.05)。末次随访患者膝关节HSS评分平均94分,优良率94%,相比置换前评分平均78分(69~80分)有明显的改善(P < 0.05)。提示计算机导航下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能提高术中截骨和假体植入的精确性,有效恢复下肢力线。  相似文献   

11.
背景:以往膝关节置换后患者不能获得高度屈曲度,这与假体及患者因素有关。 目的:观察为膝关节高度屈曲而设计的Nexgen-LPS-Flex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重度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早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度退行性膝关节骨关节病126例(173膝)接受Zimmer 高屈曲后稳定(Nexgen-LPS-Flex)人工膝关节置换的相关数据。 结果与结论:126例173个膝关节置换时间为(78.2±13.5)min。股胫角为外翻5°~7°,关节活动范围置换前为(78.4±10.6)°,置换后为(112.8±18.6)°。置换前HSS评分为(32.4±12.0)分,出院时为(87.9±10.9)分(P < 0.01)。4例(4膝)切口愈合障碍;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均行介入治疗康复出院;1例出现伸膝滞缺,无神经血管损伤发生,无感染、骨折、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结果表明,Nexgen LPS-Flex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重度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早期未发现有骨溶解、假体松动及衬垫严重磨损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旋转平台膝关节表面假体的特点,以及采用这种假体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手术技巧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选择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05年1月到2009年1月施行的旋转平台人工膝关节置换病例62例(74膝)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膝关节评分标准作手术前后比较。结果:术前HSS评分为34~58分,平均44.99分;术后随访3~48个月,平均22个月,HSS评分为69~98分,平均88.78分,优良率为98.39%。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分析,t=-107.66,P<0.01。62例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功能明显改善,未发现感染和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选用旋转平台膝关节表面假体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病手术简便,术后恢复好,并发症少,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周欣  韦民  王伟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1,15(43):8023-8026
背景:高屈曲度固定平台膝关节假体与高屈曲度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设计机制不同,观点也各不相同。 目的:通过对两种膝关节假体置换患者进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及步态分析,比较两类假体置换患者的早期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34例,按照置换假体的不同分为高屈曲固定平台假体组和旋转平台假体组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与结论:两类不同设计假体在置换后12个月内在HSS评分及各步态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通过步态分析技术,能够更精确地对膝关节置换后参数进行比较,通过与临床评分结合,更全面地了解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4.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是治疗膝关节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疗效与诸多因素相关。 目的:观察分析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严重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效果。 方法:1999-07/2008-06收治严重膝关节骨关节病86例(98膝)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不置换髌骨。采用膝关节表面后稳定型假体84例95膝,其中Plus公司假体92膝,美国施赛克公司后稳定性假体3膝;京航公司生产保留后交叉韧带假体1例双膝,国产爱康假体1例单膝。置换后定时随访,应用美国John.N.Insall评分系统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 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获1~9年随访,平均5.2年。至最后一次随访,5例7膝膝关节屈曲< 90°,2例伸膝> -10°,1例双膝为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双膝使用的为早期国产膝关节假体。1例置换后1年反复出现关节积液,保守治疗治愈,但活动度丢失。根据John•N•Insall评分标准,膝关节置换后在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优良率为90.7%。提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是治疗膝关节病的有效方法;严格选择置换适应证,规范置换操作及系统地康复训练,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选择2003-09/2006-12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接诊的全膝关节置换后3周内出现膝关节急性感染、膝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和假体松动10例患者(11膝)进行关节镜下清创。术后持续大剂量生理盐水灌注冲洗1周,静脉给予万古霉素6周。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29.9个月。8例患者关节镜清创后局部及全身症状消失、血沉以及C-反应蛋白处于正常范围,末次随访平均关节活动度为115°,平均HSS评分为82.1。2例患者接受二期翻修手术,1例患者二次翻修手术失败后接受膝关节融合手术。结果提示关节镜清创配合术后大剂量灌注冲洗和静脉抗生素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急性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背景:国内开展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较迟,有关对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近、远期疗效评估国内报道不多。 目的:观察后稳定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后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1999-06/2004-12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完成。 对象:选择采用后稳定型假体置换治疗晚期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58例,男16例,女42例;年龄59~81岁,平均66.42岁。单膝关节置换52例,双膝同时置换6例,共64膝。 方法:根据膝关节内翻或外翻情况进行内侧或外侧软组织松解。测量股骨髁的前后径,切除前后十字韧带,先后行股骨远端、股骨髁前后方、胫骨平台截骨,去除髌股关节软骨。安装试模,复位后反复检查髌骨股骨轨迹,并作相应调整,尽量使关节被动屈伸达到正常。选择相应后稳定假体并以骨水泥固定,完成假体置入。 主要观察指标:①膝关节活动功能。②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37个月。膝活动度由置换前平均67.4°,改善到置换后平均93.8°。HSS评分置换前平均(38.00±8.24)分,置换后平均(84.00±8.23)分。1例术后皮肤表浅坏死,2例(3膝) 置换后2个月发生膝关节疼痛,但无红肿、压痛,活动度基本正常,X射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置换后血栓栓塞性静脉炎5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无感染、松动及脱位病例。 结论:后稳定型假体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晚期老年骨关节炎近期随访结果较好,无特殊生物相容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