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肿瘤患者实施PICC置管中防治并发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将预见性护理措施运用于置管前、置管时及置管后.对照组35例肿瘤患者置管后采用PICC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PICC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导管移位、导管堵塞、血源性感染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显著减少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刘敏  李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9):2262-2263
目的 探讨PICC置管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SCL-90对136例PICC置管后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ICC置管后患者SCL-90的总分和各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P<0.01),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患者的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患者置管次数及对PICC置管的了解程度等.结论 PICC置管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一般人群,作为护理工作者,我们在PICC置管前后,应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理解、支持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与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100例PICC置管患者给予认知、心理、行为、危险因素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护理干预前后对PICC置管患者的认知是否正确、是否感到焦虑和疼痛、血压是否过高及有无静脉炎发生5个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主动配合PICC置管率达100%,穿刺成功率为99%,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PICC置管的护理干预是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慧  黄李华 《护理学报》2017,24(20):44-46
目的 调查肺癌化疗患者拒绝PICC置管的原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2015年6月—2016年7月抽取我科拒绝接受PICC置管的83例肺癌患者,采用一般资料及自行设计的拒绝PICC置管原因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肺癌患者拒绝PICC置管的原因前4位的是:担心置管操作的危险性73例,占88%;不了解PICC置管技术69例,占83%;影响日常生活及美观61例,占74%;PICC维护不方便55例,占66%.结论 肺癌患者拒绝PICC置管的原因主要为担心置管操作的危险性、对PICC置管知悉度低、担心置管后影响日常生活及美观、维护不方便等.建议护理人员加强PICC置管宣教;选择患者信任的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请科室内已经成功置管的患者以亲身经历和感受来相互交流;做好置管期间家庭护理指导;指导患者或家属选择离自己居住地距离最近的医院作置管后后期维护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ICC专职化管理对导管质量的影响,以保证置管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护士的专业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2009年11月PICC置管的胸部肿瘤患者233例作为对照组,实行各护理组内的PICC静脉治疗护士负责本组的PICC置管及其质量监控;将2009年12月~2010年11月PICC置管的胸部肿瘤患者480例作为观察组,PICC置管及质量监控实行专业专职化管理,即全科由一名PICC治疗护士连续负责1个月的PICC置管、质量监控及对PICC患者的随访.结果 两组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静脉炎的发生率及置管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同时节约了人力资源.结论 PICC专业专职化管理模式能够使PICC置管护理更加程序化、规范化,提高PICC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降低病人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置管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专业的人员从事专业的工作,可以提升护士的专业价值,节约人力,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高病人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PICC置管患者对专科护理门诊工作模式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PICC置管患者对专科护理门诊工作模式的评价,为规范专科护理门诊工作流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18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2.37%调查对象认为PICC专科护理门诊能解决PICC置管患者治疗问歇期出院后的导管维护问题,但不同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患者对PICC护理门诊的工作流程及维护费用的评价存在差异.结论 建立规范的PICC专科护理门诊可满足PICC置管患者出院导管的延续护理,为PICC置管的推广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PICC导管异位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1年至2014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PICC导管异位相关因素的文献资料.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后的综合效应量.结果 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置入PICC患者导管异位发生率明显高于贵要静脉置管患者,头静脉置入PICC患者导管异位发生率显著高于肘正中静脉置管患者;患者卧位置入PICC的导管异位发生率显著高于坐位;>60岁患者置入PICC的导管异位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置管患者;男性与女性患者置入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置管静脉、患者置管体位、年龄是引起PICC导管异位的相关因素,性别与PICC导管异位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PICC实施小组管理对置管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于2009年7月设立由4名已获取PICC单独置管操作证书的护理人员组成PICC置管小组,由专人负责开展PICC置管及其维护的全程跟踪观察服务,按照时间先后选择2009年1-7月(小组成立前)住院的22例恶性骨肿瘤置管患者为对照组;2009年8月-2010年5月(小组成立后)住院的26例恶性骨肿瘤置管患者为观察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出血量及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置管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和置管时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立PICC置管小组,可提高PICC穿刺技术水平和减少并发症,使患者化疗期间使用PICC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维护记录跟踪手册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2年4-6月在我院老年科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65例为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PICC穿刺维护记录跟踪手册进行PICC置管期间的管理;选择2012年1-3月PICC穿刺置管患者6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及置管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穿刺维护记录跟踪手册的设计和应用在老年PICC置管患者中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有效的PICC导管管理,不仅提高了导管的使用,提高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更减少了相关并发症,保证了老年患者的输液安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PICC置管的日益普及,置管后的维护尤为重要.PICC置管维护的质量直接影响PICC使用寿命以及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了降低由并发症而引发的护理纠纷,提高PICC置管维护的质量,我院门诊自行设计了PICC置管维护温馨卡,在置管患者出院后门诊维护时使用.维护温馨卡使用方便,应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PICC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PICC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包括为肿瘤化疗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准确输入,避免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痛苦.对35例患者进行PICC置管静脉输入化疗药.应用PICC35例,其中有1例于置管后1d自行拔管后,未再置管,其余34例顺利完成了化疗.认为PICC置管为肿瘤患者化疗用药提供了一条安全、简便的输液途径,较大程度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200例肿瘤患者实施PICC置管的过程及护理经验,包括置管维护等.200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在术后7d之后的置管维护及护理过程中,15例发生感染,2例发生导管堵塞,2例发生静脉炎.认为PICC置管的护理是肿瘤患者术后最主要的问题,应当注重PICC的维护,以延长PICC使用寿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老年脑卒中患者家属对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知识的认知及态度,以期掌握PICC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推广的难度,便于PICC的普及和工作开展.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对469名老年脑卒中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及其家属的个人情况以及PICC相关知识认知和态度情况.结果 患者家属对PICC的认知均存在较大盲区,有90.2%患者家属不熟悉PICC概念;置管对日常活动的影响成为PICC工作开展的主要阻力之一,并且留置PICC患者家属对于患者留置PICC的必要性持肯定态度的明显高于未留置PICC患者家属,不同文化程度和患者住院时间,家属对患者留置PICC的态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家属对PICC的认知盲区大,对PICC的了解存在较大空缺,并且需求存在差别,其需求与患者留置PICC情况以及患者住院日、家属文化程度有关,需加强对PICC知识的宣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辅助化疗中PICC置管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选取收治的进行PICC置管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65例,均在手术治疗后进行PICC置管辅助化疗.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结果 本组结肠癌患者均顺利完成PICC置管辅助化疗,未发生静脉炎、血管渗透破坏等并发症.结论 加强结肠癌辅助化疗中PICC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促进辅助化疗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及置管护理.方法 对125例乳腺癌患者行PICC置管并予化疗,观察并发症的发生,进行必要处理及术后护理.结果 125例患者均置管成功,化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及继发感染的发生.结论 PICC置管安全、可靠、有效,可作为乳腺癌患者的常规给药途径,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维护质控体系的建立与效果.方法 在PICC置管维护质控体系建立前后各随机抽取PICC置管患者100例,评价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及家属对置管后维护的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结果 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由质控体系建立前的95%上升到质控体系建立后的98%,并发症发生率由8%降低至2%,患者及家属对置管后维护的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由87%上升到93%.结论 PICC置管维护质控体系的建立能有效提高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了置管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超声评估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难置PIC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对68例难置PICC患者,先行上臂血管超声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血管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术,术后给予常规置管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评估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是一种安全、实用的置管方法,尤其适用于难置PICC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行患者计划在PICC置管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6例PICC置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按常规置管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内行患者计划干预.在干预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PICC自我管理能力、焦虑得分及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的PICC自...  相似文献   

19.
自制弹力绷带用于PICC置管后的止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76-177
目的 探讨PICC置管后穿刺点止血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63例行PICC置管的血液病患者,在3M透明贴膜加纱布固定的基础上,加用自制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观察病人穿刺点出血的情况.结果 58例患者PICC置管后局部无出血迹象,24 h出血停止率为92%.结论 PICC置管后穿刺点采用自制弹力绷带局部加压包扎,止血效果好,是预防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邹晓影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2):1919-1920,后插1
[目的]探讨程序化健康教育在肺癌患者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化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对PICC置管相关知识认知水平、PICC置管后自我管理行为以及PICC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于PICC置管目的及优势、PICC置管方法、观察穿刺点的目的及要点、PICC导管日常维护方法、置管后沐浴注意事项、导管相关并发症及处理的认知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独立进行导管日常维护、避免置管肢体外旋及负重、敷料潮湿或污染及时更换、填写PICC维护记录表、意外情况正确处理、并发症识别及处理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0.67%(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67%(17/75)(P<0.05).[结论]程序化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置管相关知识认知水平,提升置管后自我管理行为,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