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介素-17在变应性鼻炎及鼻息肉患者血液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白介素-17(IL-17)在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患者血液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变应性鼻炎、鼻息肉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患者以及对照组共41例患者的血液以及鼻甲黏膜或息肉组织,采用ELISA法、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血液中、组织内IL-17表达情况,HE染色法观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鼻息肉患者血清中IL-17的含量及局部组织内IL-17阳性细胞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其局部组织内IL-17表达情况与局部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r=0.736, P=0.006);变应性鼻炎患者仅局部组织内IL-17阳性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中IL-17的含量低于鼻息肉患者(P<0.001),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41).变应性鼻炎患者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鼻息肉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3),但两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结论 IL-17对鼻息肉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变应性鼻炎,IL-17可能是其发病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白介素-5(IL-5)在人类鼻息肉组织中的含量、分布和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Xu R  Li Y  Xie M  Xu G  Zhang G  Wang S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2,115(9):1386-1389
目的 研究IL 5在人类鼻息肉组织中的含量、分布和表达 ,探讨其在嗜酸粒细胞聚集微环境控制中的意义和鼻息肉病的概念。方法 采用ELISA法和免疫组化ABC法检测IL 5在 4 0例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中的含量和表达 ,并以鼻息肉患者和健康鼻下鼻甲粘膜作对照。结果 ①鼻息肉组织中IL 5的含量高于鼻息肉患者和健康鼻下鼻甲粘膜者 (P <0 0 5 ) ,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伴有变应性鼻炎鼻息肉组织中IL 5的含量高于不伴有变应性鼻炎者 (P <0 0 5 ) ;鼻息肉组织中IL5的含量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 ;②IL 5在 80 1%的嗜酸粒细胞中表达 ,仅有 3 7%的淋巴细胞和 /或中性粒细胞表达IL 5 ,其在上皮细胞中则不表达 ;在所有表达IL 5的细胞中 90 9%为嗜酸粒细胞 ;IL 5在鼻息肉组织的嗜酸粒细胞中的表达强于鼻息肉患者和健康鼻下鼻甲粘膜者 (P <0 0 5 ) ,其在后两者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IL 5在伴有变应性鼻炎鼻息肉组织的嗜酸粒细胞中的表达强于不伴有变应性鼻炎者 (P <0 0 5 ) ;IL 5在鼻息肉组织和下鼻甲粘膜的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P >0 0 5 )。结论 IL 5是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病理学机理中的关键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3.
姜军合  范学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6):2356-2358,2361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性鼻炎组)下鼻甲黏膜和25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无变应性鼻炎患者(对照组)下鼻甲黏膜组织中AQP5表达情况,分析AQP5表达与变应性鼻炎严重程度间的关系.结果 ①对照组鼻黏膜HE染色呈轻度炎症反应,AQP5表达较弱;AQP5染色阳性细胞很少且散在分布于鼻黏膜上皮下细胞.②变应性鼻炎组患者鼻黏膜HE染色表现为明的腺体增生、炎症反应和嗜酸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鼻黏膜组织中大量AQP5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腺上皮细胞、导管上皮细胞、纤毛上皮细胞以及鼻黏膜血管的内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中,与对照组比较AQP5表达阳性细胞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变应性鼻炎组AQP5的表达与变应性鼻炎严重程度密切相关(r=0.819,P<0.001).结论 AQP5在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高表达,能客观反映免疫或炎症反应的程度,AQP5的高表达与腺体过度分泌密切相关.对AQP5的研究开发可能成为为变应性鼻炎诊断评分系统的补充及新的基因治疗效靶.  相似文献   

4.
血管活性肠肽在变应性鼻炎鼻粘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实  郑鸣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4,44(5):19-21,F004
目的 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IP)在变应性鼻炎鼻粘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在健康SD大鼠腹腔注射卵清蛋白和氢氧化铝混合液。然后鼻腔滴入5%卵清蛋白液.建立变应性鼻炎的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SABC法)的方法检测VIP在变应性鼻炎鼻粘膜中的表达及其变化。结果 对照组大鼠鼻粘膜上皮细胞之间,小血管壁和腺体周围有VIP阳性神经纤维表达,变应性鼻炎鼻粘膜下小血管和腺体VIP阳性神经纤维密度表达比正常增加,VIP阳性纤维亦增粗明显。结论 VIP可能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中发生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中神经激肽A(neurokininA ,NKA)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显微图像定量分析,研究了NKA免疫反应物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中的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NKA免疫反应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灰度值分别为5 4 .71%和16 3.5 3,对照组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灰度值分别为2 1.39%和2 12 .82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 .0 1)。结论:NKA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了变应性鼻炎发作的神经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马小青  皇甫辉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5):1879-1881
目的:检测鼻息肉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3(IL-23)的表达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鼻息肉患者30例为研究组,同期鼻中隔偏曲患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内IL-23的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浸润情况。结果:鼻息肉组织中,IL-23主要表达在炎性细胞的胞质内,腺泡内亦有表达,其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情况与局部浸润的EOS计数呈正相关(r=0.92,P=0.01)。结论:IL-23在鼻息肉的发生发展中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在变应性鼻炎小鼠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20只正常小鼠和20只变应性鼻炎小鼠鼻黏膜组织中AQP5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变应性鼻炎小鼠鼻黏膜组织中AQP5mRNA和蛋白显著高于正常小鼠(P<0.05)。结论 AQP5在变应性鼻炎小鼠鼻黏膜组织中高表达,对AQP5的研究开发可能会成为变应性鼻炎新的基因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45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息肉患者的鼻息肉组织为实验组,12例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下鼻甲黏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检测两组标本中HIF-1α、eotaxin阳性染色细胞数和嗜酸粒细胞数,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半定量分析方法检测HIF-1α、eotax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HIF-1α、eotaxin阳性染色细胞数及嗜酸粒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IF-1α阳性染色细胞数及eotaxin阳性染色细胞数与嗜酸粒细胞数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5和0.608,P<0.05);实验组HIF-1α阳性染色细胞数与eotaxin阳性染色细胞数呈正相关(r=0.643,P<0.05).实验组HIF-1α、eotaxin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eotaxin均可引起鼻息肉中嗜酸粒细胞的浸润,且二者相互促进,对鼻息肉的发病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鼻黏膜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对变应性鼻炙诊断的重要性。②方法取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分泌物,涂片,瑞-姬染色,观察嗜酸性粒细胞的阳性程度和阳性率。同时以正常人和非变应性鼻炙患者作正常对照。③结果70倒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的阳性率明显高于20例正常人和40例非变应性鼻炎患者(P〈0.01),阳性率也明显强于正常人和非变应性鼻炎患者。④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鼻黏膜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查,对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是变应性鼻炎的一项重要诊断性试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L-5表达、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程度在鼻息肉病、鼻息肉中的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验鼻息肉病16例、鼻息肉22例和正常下鼻甲黏膜10例中IL-5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HE染色计数所有病例EOS的浸润情况;血液自动分析仪计数外周血EOS。结果:(1)鼻息肉病、鼻息肉、正常下鼻甲黏膜3组HE染色切片Eo计数统计学上不全相同,F=20.7,P<0.05。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3组IL-5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中,IL-5阳性细胞数、IL-5阳性EOS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阳性Eos数=17.94,P<0.01;F阳性细胞数=27.61,P<0.01,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血Eos数在3组之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F=0.19,P>0.01。结论(:1)IL-5的半定量和鼻息肉组织中EOS计数可以作为区分鼻息肉病或鼻息肉的参考指标。(2)血液EOS数在鼻息肉病、鼻息肉和正常人间无差别。(3)EOS和IL-5在鼻息肉、鼻息肉病的发病、发展和复发上有重要意义。鼻息肉病的高复发可能和EOS的高浸润程度、IL-5的高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鼻息肉患者接受鼻窦内窥镜手术后变应性鼻炎、哮喘症状的改变。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应用量化标准评估75例鼻息肉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变应性鼻炎、哮喘症状及用药情况。结果鼻窦内窥镜手术后,鼻息肉患者伴发的变应性鼻炎症状有明显改善,显效率为80.00%,有效率为14.67%,而对伴发的哮喘症状治疗效果不明显。结论鼻窦内窥镜手术后,鼻息肉患者伴发的变应性鼻炎症状有明显改善,变应性鼻炎伴有鼻息肉、鼻窦炎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对鼻息肉伴有哮喘的患者,要正确评估其预后,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Li HB  Han DM  Zhou B  Zhu XN  Liu Z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5):1353-1355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GATA 3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试验检测了 2 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鼻息肉和 17例正常人鼻粘膜中GATA 3的表达 ,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白细胞介素 5 (IL 5 )在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2 8例鼻息肉中 2 5例GATA 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呈阳性 ,阳性率 89 3% ,阳性部位主要位于粘膜下炎症细胞内 ;正常鼻粘膜中 5例染色阳性 ,阳性率 2 9 4 %。所有病理组织RT PCR均获得预期结果 ,PCR反应后患者鼻息肉中GATA 3相对密度为 0 6 2± 0 14 ,正常鼻粘膜中GATA 3相对密度为0 2 1± 0 11。鼻息肉中IL 5的含量为 6 9 4± 15 1pg/mg ,正常鼻粘膜中IL 5的含量为 2 5 7± 13 0pg/mg。鼻息肉中GATA 3和IL 5的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 结论 GATA 3参与了鼻息肉形成过程中细胞因子IL 5等的过度表达 ,对鼻息肉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白介素5和趋化因子eotaxin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强  康健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6):649-651,658,F0003
目的:研究白介素5和趋化因子eotaxin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与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状态的相关性。方法:运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结合半定量分析方法检测20例鼻息肉和8例下鼻甲黏膜组织(对照组)中白介素5和eotaxin的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运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中EOS的分布及白介素5和eotaxin的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每组中EOS浸润数目与白介素5和eotax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20例鼻息肉组织中以EOS浸润阳性(+)以上者有75%(15例),明显高于8例对照组的12.5%(1例)。且鼻息肉组织中的浸润EOS率21.64±4.33明显高于对照组1.15±0.68(P<0.01);2鼻息肉组织中白介素5和eotaxin的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白介素5和eotaxin的mRNA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4白介素5和eotaxin的表达与EOS浸润相关(P<0.01),且两种因子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从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均表明在鼻息肉组织中白介素5和eotaxin含量明显升高,而且与组织中EOS浸润呈明显相关性,提示白介素5和eotaxin是鼻息肉病变中重要的EOS趋化因子,并增强该细胞的局部作用,参与了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且二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的病理变化。方法:用橄榄油将甲苯-2,4-二异氰酸酯配成浓度为10%的溶液作为致敏剂,滴鼻,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8例。8例正常豚鼠作对照。致敏结束、模型成功后,取两组鼻黏膜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鼻黏膜上皮脱落,杯状细胞增生,鳞状上皮组织转化,上皮坏死,固有层和黏膜下层腺体增生,血管扩张,组织水肿,并见特征性的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浸润,这种病理改变与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表现大致吻合。对照组鼻黏膜上皮层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连续、完整、清晰,可见正常的黏膜上皮层、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结论: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出现特征性的炎症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6.
冯爱华  唐红燕  李晓君  李庆  唐蕴瞧 《西部医学》2020,32(8):1210-1213,1218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变应性鼻炎(AR)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结合动态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低温等离子组(L组,63例)和对照组(C组,49例)。L组采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C组采用常规方法手术治疗,并分别于手术后6、12个月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12个月主观症状评分、生活质量问卷(PQLQ)评分、术后复发例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测定术前、术后6个月鼻腔黏膜纤毛清除时间及鼻腔阻力。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时喷嚏、鼻涕、鼻塞、鼻痒等主观症状评分及PQLQ评分较术前降低,且术后12个月时,L组较C组显著降低(均P<0.05)。术后12个月时,L组复发率较C组显著下降;L组术后出血、感染及术后6个月鼻腔粘连和下鼻甲萎缩等发生率较C组亦显著下降(均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鼻腔黏膜纤毛清除时间缩短,鼻腔阻力降低,且术后6个月时L组鼻腔黏膜纤毛清除时间较C组缩短,鼻腔阻力降低(均P<0.05)。结论 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可以改善患者喷嚏、鼻涕、鼻塞和鼻痒等主观症状,降低患者的复发率,缩短鼻腔黏膜纤毛清除时间,降低鼻腔阻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鼻内窥镜下YAG激光烧灼治疗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变应性鼻炎 80例 ,血管运动性鼻炎 70例 ,在鼻内窥镜明视下用YAG激光烧灼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结果 :变应性鼻炎显效 32例 (40 % ) ,有效 12例 (15 % ) ,无效 36例 (45 % ) ,总有效率为 5 5 %。血管运动性鼻炎显效 4 9例 (70 % ) ,有效 15例 (2 1 4 % ) ,无效 6例 (8.6 % ) ,总有效率为 91.4 %。结论 :鼻内窥镜下YAG激光烧灼筛前神经是治疗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尤为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辛夷对变应性鼻炎鼻黏膜P物质的影响.方法 8只为正常豚鼠不做模型,用单纯橄榄油滴鼻作对照(对照组1).用橄榄油将甲苯-2,4-二异氰酸酯配成浓度为10%溶液作为致敏剂,滴鼻,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16只,其中8只以后用生理盐水滴鼻做对照(对照组2),8只用0.5%生理盐水辛夷挥发油滴鼻(辛夷治疗组).致敏结束、模型成功后,取3组鼻黏膜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物质在鼻黏膜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①对照组1:P物质分布于正常鼻黏膜上皮细胞、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的血管内皮细胞、腺细胞及导管.对照组2:鼻黏膜上述部位P物质染色加深,密度增大.辛夷治疗组:鼻黏膜上述部位P物质染色变浅、密度减低.②3组P物质阳性细胞表达计数的比较表明:对照组1 P物质阳性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2(P<0.05),显示变应性鼻炎状态下鼻黏膜P物质阳性细胞计数增多,密度增大.辛夷治疗组鼻黏膜P物质阳性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2(P<0.05),表明辛夷治疗变应性鼻炎后可以抑制鼻黏膜P物质的生成.辛夷治疗组的P物质阳性细胞计数与对照组1相当(P>0.05),表明辛夷治疗后,P物质阳性细胞计数可降到正常水平.结论 辛夷可抑制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P物质,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及疗效。方法 :应用鼻中隔矫正术和 (或 )双下鼻甲黏膜部分切除术治疗变应性鼻炎 (AR) 2 0 0例 ,其中A组 4 6例 ,行鼻中隔偏曲治疗 ;B组 5 6例仅行双下甲黏膜部分切除术 ;C组 98例用以上两法联合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 1年A、B、C组的显效率分别为 :76 % (35 4 6 )、73.2 % (4 1 5 6 )和 77.6 % (76 98)。术后随访 3年 ,3组的显效率分别为 6 9.6 % (32 4 6 )、6 4.2 % (36 5 6 )和70 .4 % (6 9 98)。结论 :鼻中隔矫正术和 (或 )双下鼻甲黏膜部分切除术是治疗AR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