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揭示、证实透析污染的存在,分析血液透析操作各种相关危险因素,寻找关键控制点,建立血液透析KACCP安全保障系统。方法通过对透析操作各环节,包括自然本底、人员、设备配置、三区划分;外环境消毒效果;A、B液和反渗水等透析用液配制、使用;透析器及血路管道的复用、透析机的封闭消毒;消毒剂的配制、使用;消毒剂含量等多因素进行综合危险分析(HA),寻找感染源头,寻找关键控制点(CCP),从根本上解决透析感染难点问题。结果血液透析本身的医源感染是血液透析感染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透析操作各环节存在污染危险可能和感染隐患。结论应加强血液透析管理,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血液透析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本院血液净化中心感染控制及预防措施进行总结,为如何控制和保障透析质量,防止血液透析感染事件发生提供依据。结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对血液透析中心管理有关要求,从人员、环境及设备器材要求、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及透析器复用等方面规范操作,加强血液透析中心管理,落实相关预防措施,对预防医院感染、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加强医院感染的组织管理、坚持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对重点环节如:建立消毒防护感染知识健康教育指导,帮助患者和家属掌握基本预防控制感染的技巧以及对操作过程的细微控制.结果 通过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提高了医疗质量,确保了医疗安全,有效提高了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结论 加强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管理与控制,是预防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液前瞻性监测与医院感染管理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了解透析相关医院感染情况,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对我院血液透析液进行前瞻性细菌学监测。结果 血液透析液细菌数严重超标现象,经现场调查,通过加强透析水路、透析液配制过程中的清洁消毒和无菌操作等环节的严格管理,及时得到控制。结论 对血液透析液进行微生物学前瞻性监测,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中心医院感染控制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心感染控制方法,预防医院感染。方法通过对血液透析中心结构布局合理设置,成立临床感染控制小组,定期组织感染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及操作流程,加强一次性医疗物品管理等相关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结果通过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自成立以来共透析约5万例次,未发生一例医源性感染。结论加强血液透析中心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是预防血液透析中心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中心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加强医院感染的组织管理;坚持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对重点环节如:建立消毒防护感染知识健康教育指导,帮助患者和家属掌握基本预防控制感染的技巧以及对操作过程的细微控制.结果 通过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提高了医疗质量,确保了医疗安全.有效提高了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结论 加强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管理与控制,是预防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是血液透析患者严重血源性感染并发症之一,因此,透析中心内严格的预防和控制,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重要环节.现将我科预防、控制的方法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5年1月-2007年8月在我科透析的患者84例.其中男47例,女37例,年龄19~70岁,透析时间8~72个月.未划分普通区和隔离区,大多有输血史、手术史,透析器为重复使用,作为历史对照组.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透析患者105例.男57例,女48例,年龄23~82岁,透析时间3~98个月.已完善各种制度并实施了预防和控制,规范应用铁剂,杜绝复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透室医院感染因素,提出有效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和患者健康保养知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监测制度,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结果:通过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了感染率,有效提高了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结论:加强人员管理,加强血液透析感染危险因素的管理与控制,是预防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6,自引:10,他引:26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两年血液透析患者123例年龄、透析年限、透析日复用次数、抗生素使用先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透患者的年龄、透析日复用次数、血肌酐(Cr)与感染有明显相关P〈0.05。结论 应加强透析患者感染危险因素控制,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危人群。为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的感染与透析时间及输血之间的关系 ,对 1996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0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 4 8例患者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996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0月 ,检测在聊城市人民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 4 8例。其中男性 36例 ,女性 12例 ;年龄 17~ 76岁 ,平均 4 6 2岁 ;透析时间 0 5~ 4年 ,每周透析 1~ 3次。使用费森尤斯 4 0 0 8B血液透析仪 ,透析器均复用 5次 ,复用透析器用 0 2 %…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医院感染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HD)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将170例透析前无肝炎病史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一次性管道透析器及分机透析,对照组使用重复透析器及共用透析机进行治疗,并调查透析次数与感染肝炎病毒的关系。结果实验组乙、丙肝感染率为13.8%,对照组感染率为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透析次数的增加,感染率也明显上升。结论重复使用透析器、共用透析机及透析次数多等是透析患者感染病毒性肝炎的重要因素,严格消毒隔离措施,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分区隔离及专机透析等是降低HD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保障血液透析患者的安全。方法从医院感染角度加强对血液透析中心的管理。结果加强对血液透析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可以保障患者安全。结论血液透析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可以保证透析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保障血液透析患者的安全。方法从医院感染角度加强对血液透析中心的管理。结果加强对血液透析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可以保障患者安全。结论血液透析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可以保证透析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基因扩增技术,对医院58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医院性感染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的调查分析。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4例,感染率为6.90%;丙肝病毒感染者12例,感染率为20.69%。随透析次数的增加,丙肝病毒的感染机率明显增加。提示血液透析患者接受疫苗免疫的重要性。由于透析前患者接受过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调查者中有34.48%的患者产生了保护性抗体,且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远低于丙型肝炎。指出了血液透析是传播病毒性肝炎的危险因素,并对其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年1-12月354例慢性莺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发病诱因、病原菌分布、感染部位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16.67%,感染时间多发生在住院15~30 d(47.46%);感染部位以腹腔感染为主(40.32%),其次为下呼吸道(22.58%);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8.75%);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侵入性操作、低蛋白血症、内毒素血症、高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等.结论 临床要加强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与控制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391例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呼吸道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91例血液透析患者共发生呼吸道感染95例,感染率24.30%;年龄>60岁、透析龄>1年、血红蛋白含量<70g/L、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比>5.00%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30.55%、30.13%、58.59%、31.03%、57.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透析龄、血红蛋白含量、透析期间体质量增长比、合并糖尿病为血液透析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透析龄长、体质量过度增长、合并贫血、糖尿病是血液透析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加强基础疾病治疗的监控力度,增强患者机体免疫能力,配合正确的透析操作是血液透析预防呼吸道感染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的初期,病人感染病毒性肝炎的情况是很少见的。所以并未认为是有危险的感染,病人也未进行预防交叉感染的处理。直到数年后在许多透析中心才发现病人及工作人员中有严重的病毒性肝炎发生,一部分甚至有较高的病死率,以致透析工作需暂时停止。 1969~1970年在美国112个透析单位中55个已被感染。在这两年内912名病人中有48人发病(5.2%),883个工作人员中有25人发病(2.8%)。目前,美国约2/3透析单位被认为已有感染。值得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与非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危险性的差异,探讨感染科收治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规范性管理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回顾性查阅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某综合性医院感染科出院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对照组为同期出院的非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比较护理两组患者危险性的差异。结果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住院次数高于非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P<0.05);两组患者肝炎病毒复制、合并其他血源性疾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侵入性操作、血制品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血源性疾病危险性大于护理普通肝炎患者,应落实标准预防,加强职业防护管理,建立有关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调查血透患者丙肝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预防HCV感染的措施。方法 在未采取HCV感染预防措施的1990—1992年间、采取HCV感染预防措施的1997—1999年间及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后的2001—2002年间,采用日本Kuraray公司提供的抗HCV—14试剂盒,以间接酶免疫测定法检测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抗体。结果 HCV的1年阳转率1991—1992年为42.2%,1998—1999年为22.8%,2001年--2002年为9%;输血量越多,透析时间越长,丙肝的感染率越高。结论 多次输血是血透患者高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透析过程中的医院感染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减少输血量,加强对血透患者HCV感染者的管理,严格消毒隔离,透析器一次使用等可有效控制血液透析(HD)患者高HCV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国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测的现状,为预防与控制血液透析人群中丙型肝炎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6-9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个城市的血液透析机构开展调查,收集血液透析和丙型肝炎病毒检测的相关信息。结果 4个城市共有94所医院开展血液透析治疗,透析床位1 588张,透析机1 561台,2013年总透析量为613 396例次;血液透析患者中HCV、HBV、梅毒和HIV感染率分别为1.76%、7.61%、0.96%和0;有23.40%的医院具备HCV-RNA检测能力。结论医院应加强血液透析的管理,提高HCV-RNA检测能力,预防与控制透析患者中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