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和致密性骨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CT影像表征,评估多排螺旋CT对两者骶髂关节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31例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多排螺旋CT影像学资料,其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9例,致密性骨炎62例,比较两种疾病的一般资料和CT影像表现。结果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男性占大多数,而致密性骨炎患者全为女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平均年龄较致密性骨炎患者低,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339);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因四肢、腰骶关节等疼痛不适检查的病例数也显著高于致密性骨炎患者;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及致密性骨炎患者在CT影像表现方面,如关节面侵犯、骨质硬化、囊变以及关节间隙变  相似文献   

2.
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是由骶髂关节髂骨部下1/3~2/3 骨密度增高所引起的慢性腰腿痛,好发于女性,尤以经产妇为多.我们于2008 年8 月-2011 年3 月,对31 例患者在CT 引导下骶髂关节注射给药,配合中药热敷,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王建云  姜世平  何健飞  唐敏 《骨科》2011,2(3):141-142
目的 应用后正中入路行单侧骶髂关节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侧骶髂关节病变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2005年3月~2011年1月,应用后正中入路单侧骶髂关节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9例单侧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包括4例单侧骶髂关节结核,2例单侧骶髂关节良性肿瘤,1例转移瘤,1例致密性骨炎,1例外伤后单侧骶髂关节不稳,并获得3个月...  相似文献   

4.
骶髂关节疾患含强直性脊柱炎中的骶髂关节炎,女性多患的致密性髂骨炎,骶髂关节结核等。由于门诊医患接触时间短暂,病人主诉的误导,长期被误做腰椎间盘突出(膨出)诊治并不鲜见,作者及其同仁所遇,最长者可达17年。短者也有数月,收集一组门诊所见该类疾患的误漏诊情况做一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5.
<正>骶髂关节疼痛作为下腰痛的一个病因,目前尚未被证实,其发病率在10%~60%,平均发病率为25%[1]。目前骶髂关节疼痛尚缺乏明确的定义,结合大多数参考文献,骶髂关节疼痛是指由于骶髂关节炎症、创伤、退行性改变及妊娠等因素引起的以髂后上棘区域疼痛为主的一组临床症状,包括骶髂关节功能障碍、骶髂关节综合征、骶髂关节障碍、骶髂关节炎。由于骶髂关节疼痛具有多变性,不同的个体临床表现差异较大,造成了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女,26岁。曾有妊娠后慢性腰痛史3年。入院10 d前,患者因二次妊娠后出现腰骶部疼痛再发加重,活动时可诱发左侧大腿部抽痛,疼痛在夜间持续存在。查体:腰部各椎体棘突及棘旁未见压痛及叩击痛,左侧骶髂关节压痛,同侧"4"字试验阳性。辅助检查:ESR 30.0 mm/1 h,HLA-B27(+),尿本周蛋白(-)。胸腰椎X线片:T12~L3、S1椎体见片状高密度影,双侧髂骨沿骶髂关节中下见三角形致密影,尖端朝上,未累及关节面。腰椎及骶髂关节CT(见  相似文献   

7.
信息动态     
骶髂关节疼痛作为下腰痛的一个病因,目前尚未被证实,其发病率在10%~60%,平均发病率为25%[1].目前骶髂关节疼痛尚缺乏明确的定义,结合大多数参考文献,骶髂关节疼痛是指由于骶髂关节炎症、创伤、退行性改变及妊娠等因素引起的以髂后上棘区域疼痛为主的一组临床症状,包括骶髂关节功能障碍、骶髂关节综合征、骶髂关节障碍、骶髂关节炎.由于骶髂关节疼痛具有多变性,不同的个体临床表现差异较大,造成了诊断的困难.本综述从解剖结构、临床表现、诊断困境及治疗手段方面对骶髂关节疼痛作一总结,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骶髂关节病灶清除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顽固性腰骶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7-12采取骶髂关节病灶清除术治疗的21例强直性脊柱炎顽固性骶髂关节疼痛,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结果 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  相似文献   

9.
骶髂关节应用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骶髂关节是支撑人体躯干负载并完成力学传导的重要结构.骶髂关节具有特殊解剖形态,骶骨凹陷、髂骨凸起以及周围韧带、肌肉等的作用有助于骶髂关节形成稳定的力学结构;骶髂关节具有一定范围内的活动;骶髂关节从解剖上看是活动关节,从功能上看是微动关节;骶髂关节在不同体位时的应力分布不同.该文对骶髂关节解剖结构、运动功能、应力分布特征和骶髂关节周围韧带的主要作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伴骶髂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5-12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骨盆重建接骨板加骶髂关节星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24例髋臼骨折伴骶髂关节脱位。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复位评分标准评定。骶髂关节分离复位评定采用PACS系统分别对术前及术后的CT横断面及矢状面骶髂关节间隙最宽处进行测量。髋关节功能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评定。结果术前CT横断面骶髂关节间隙为(11.86±3.43)mm,术后为(4.05±0.76)mm,手术前后差值为(7.58±2.87)mm;术前CT矢状面骶髂关节间隙为(16.29±3.84)mm,术后为(4.27±0.95)mm,手术前后差值为(11.83±3.19)mm;结果显示术后髋臼及骶髂关节脱位复位良好。24例均获得随访7~30个月,平均12.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4.8个月。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标准评定:优13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87.5%。髋关节功能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评定:优7例,良11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75.0%。结论前侧髂腹股沟入路骨盆重建接骨板加骶髂关节星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伴骶髂关节脱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具有操作安全、骨折复位满意、术后疗效肯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CT与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01—2017-03间温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比较CT及MRI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和分级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MRI对Ⅰ级、Ⅱ级病变及软组织肿胀、腰5骶1关节突病变、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及关节侵蚀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和CT对0级、Ⅲ级及Ⅳ级病变及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关节面增生硬化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比较,MRI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效果较好,易于发现滑膜炎、骨髓水肿等急性炎性改变。  相似文献   

12.
推拿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生物力学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推拿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的生物力学效应主要是恢复其生物力学稳定.骶髂关节是由其自身的骨性结构和其周围的韧带及肌肉提供静力性和动力件稳定.通过推拿手法治疗,可以调整骶髂关节的前后错位,可以恢复韧带及肌肉的生物力学性能,从而恢复骶髂关节的静力性和动力性稳定,为整个脊柱提供生物力学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整复骶髂关节错位的手法介绍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100700)王金柱,刘苏辰我们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与观察,发现不少久治不愈的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往往是由于骶髂关节错位引起,为此将整复骶髂关节错位的12种方法,介绍如下。骶髂关节错位的诊断并不困难,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致密性髂骨炎(OCI)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3例致密性髂骨炎(OCI)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17例,对照组16例.实验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即曲安奈德、利多卡因行局部阻滞治疗+物理疗法,就治疗结果 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手术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减少症状复发,有效治疗致密性髂骨炎,临床疗效优予保守治疗.尤其对于临床症状严重、反复保守治疗无效者,采取手术治疗仍可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益气丸联合养血止痛丸治疗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4例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治疗组口服加味益气丸和养血止痛丸,每次各6 g,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每次200 mg,每日2次。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7,14,28 d及治疗结束2周后NRS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治愈7例,显效13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5例,好转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9.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N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3,7 d及治疗结束2周后,NRS评分治疗组高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28 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益气丸联合养血止痛丸治疗致密性髂骨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189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九江 《中国骨伤》2003,16(7):440-441
骶髂关节错位近年来文献资料频繁报道,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患.自1997-2001年笔者应用旋转腰椎法和调整骨盆法整复骶髂关节错位189例,疗效满意.现在谈谈自己对骶髂关节错位的机制、诊断和治疗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在不同体位骶髂关节周围韧带的应力分布与作用。方法 建立骶髂关节与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模拟单腿站立位、双腿站立位和坐位等三种工况 ,计算关节周围韧带的应力分布。结果 坐位、双腿站立位和单腿站立位三者中 ,以单腿站立位时骶髂关节周围韧带的应力值为大 ,坐位时骶髂关节周围韧带应力最小 ,提示坐位有利于骶髂关节的休息 ,而单腿站立位易造成骶髂关节的疲劳。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骶髂关节周围的韧带通过提高张力水平 ,在维持关节的不同体位、阻止脱位的趋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髂骨内固定技术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3例,采用微创后路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固定。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所有患者无1例发生感染、神经损伤及螺钉松动、断裂等现象,腰骶及下肢活动接近正常。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可获得良好疗效,为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妊娠后骶髂关节半脱位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半脱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45例骶髂关节半脱位病人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用理疗、封闭、骨盆带固定、手术融合等方面进行治疗。结果:明确诊断后46例患者经治疗均获满意效果。结论:本病与妊娠关系密切,根据临床特点多可明确诊断,经保守治疗无效,可行骶髂关节融合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导航一术中三维影像系统监测下置人骶骨钉微创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在手术导航一术中三维影像系统监测下应用骶骨钉内固定技术治疗15例骶髂关节脱位患者。其中骶髂关节半脱位6例,骶髂关节完全脱位9例;伴有骨盆前环损伤7例,伴有骶丛损伤2例。结果15例均获得6-16个月随访,复位均满意,无骶髂部疼痛14例,轻度疼痛1例;2例骶丛损伤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手术导航一术中三维影像系统监测下骶骨钉治疗骶髂关节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康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