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评估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淤胆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同时,治疗组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照组给予苦黄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4周.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肝功能各项指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TBIL、DBIL、TBA、ALT、AST、ALP、GGT均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ALB、GLB、A/G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比较,治疗组TBIL、DBIL、TBA、ALT、AST、ALP、GGT降低较对照明显,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分别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苦黄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组总有效29例(96.7%),苦黄组总有效20例(66.7%),两组间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疗效优于苦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乙型肝炎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中联合应用熊去氧胆酸与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8例乙型肝炎合并IC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分别给予单纯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和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在常规组疗法的基础上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和血清生化指标、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积分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总胆汁酸(TBA)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综合疗效分布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合并ICP患者联合给予熊去氧胆酸和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能够显著减轻症状和肝功能损害,增强疗效,且并不会明显增多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田立岩  吉军 《四川医学》2013,(6):882-883
目的分析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的疗效,提高对该病诊治的认识。方法将46例入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针1800mg静脉滴注,1次/d;试验组在上述治疗同时加服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1000-2000mg/d,对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在乏力、腹胀、肝区不适等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主要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生化指标在治疗前后均存在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比较,ALT、AST、DBIL、IBIL、γ-GT存在差异(P<0.05)。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可明显改善PBC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生化指标,是目前治疗PBC的可考虑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大剂量腺苷蛋氨酸用于治疗严重慢性肝病所致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严重慢性肝病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后,观察组总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腺苷蛋氨酸用于治疗严重慢性肝病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临床效果好,不但使治疗效果显著提高还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郭春辉  邓国炯 《海南医学》2010,21(21):28-29
目的观察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优思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慢性乙型肝炎伴肝内胆汁淤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优思弗,对照组采用S-腺苷蛋氨酸及常规综合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KP)等指标。结果治疗后TBIL、DBIL、AKP、GGT四项指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保肝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优思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陈慧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2):1476-1477
目的: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不同病因所致妊娠期黄疸的疗效。方法:分析近5年于我院就诊的妊娠高胆红素血症23例。结果: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可改善妊娠期黄疸患者的症状和生化指标。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高胆红素血症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茵碧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脾虚兼湿热瘀血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西医常规的抗病毒治疗,治疗组患者加服茵碧方治疗,对照组患者加服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治疗周期为12周。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的变化。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9.8%,对照组为17.8%,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62.8%,对照组为28.9%,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3肝功能指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TBIL、DBIL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TBIL、D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ALT、AST、GGT、ALP水平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碧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脾虚兼湿热瘀血型),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胆红素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病情程度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凝血四项及肝功能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12月台前县人民医院治疗的184例HBV感染患者,其中48例急性肝炎(急性肝炎组),42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组),38例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34例肝炎后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组),22例重症肝炎(重症肝炎组)。另选取同期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HBV感染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凝血四项[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血清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水平。结果各组APTT、PT、TT、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患者随着病情程度加重,APTT、PT、TT延长,FIB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LT、TBIL、TBA、AL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患者随着病情程度加重,ALT、TBIL、TBA升高,ALB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情程度HBV感染患者凝血四项水平不同,且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肝功能受损及凝血功能障碍程度加重,对疾病诊治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楚轶龙  唐玉 《四川医学》2012,33(5):808-810
目的探讨应用腺苷蛋氨酸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重症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保肝、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和痰热清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指标。结果疗程结束后,AST、ALT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BI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LB和PT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治疗组总有效率73.3%(22/30),对照组总有效率43.3%(13/3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和痰热清注射液联用能有效治疗重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6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甘草酸二胺注射液和枯黄注射液静滴,治疗组(33例)在同量甘草酸二胺注射液保肝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注射液和茵栀黄注射液静滴,疗程4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变化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对照组总有效率71.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肝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ALT、TBIL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茵栀黄注射液能有效改善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肝功能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心力衰竭,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比较两组肝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促进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肝功能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8):6-10
目的 评价基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的不同退黄方案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9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入院顺序依次分为SAMe-支持组(n=30)、MgIG-支持组(n=30)和SAMe-MgIG组(n=30),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完成后,SAMe-支持组和MgIG-支持组在胆汁回输、肠内营养乳剂(TPF-T)支持基础上分别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和异甘草酸镁护肝治疗,SAMe-MgIG组不进行胆汁回输和营养支持,采用两药联合护肝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三组肝生化(ALT、GGT、TBIL、PA、ALB)和炎症指标(TNF-α、IL-6)的变化及三组引流时间。结果 治疗2周后,三组ALT、GGT、TBIL、TNF-α、IL-6均明显下降,PA、ALB则明显回升。三组ALT、GGT、TBIL、TNF-α及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Me支持组PA和ALB改善快于MgIG-支持组和SAMe-MgI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IG-支持组IL-6改善快于SAMe支持组和SAMe-MgI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SAMe-支持组和MgIG-支持组PA、ALB、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Me支持组和SAMe-MgIG组、MgIG-支持组和SAMe-MgIG组PA、ALB、IL-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BD术后联合护肝无显著优势,单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或异甘草酸镁即可;护肝联合肠内营养乳剂(TPF-T)、胆汁回输治疗有助于促进转氨酶、胆红素、炎症反应及营养状况的同步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应用腺苷蛋氨酸联合苦参碱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128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2组,对照组64例予降酶、保肝等对症常规治疗,研究组64例予腺苷蛋氨酸联合苦参碱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以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丙氨酸转氨酶(ALT)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苦参碱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肝功能,降低其血清胆红素,且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检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在疾病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量检测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变化,与40例健康新儿生对照。结果治疗组血清治疗前TB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清TBA、TBIL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BA、TBIL测定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中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7例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用丹参、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三周后分别观察两组降酶、退黄效果。结果治疗组在降低胆红素(TBIL)方面疗效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转氨酶(ALT)下降方面疗效相近,两组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退黄效果好,使用安全,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创伤性多发伤的预后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6年6月的64例创伤性多发伤患者进行分析,其中死亡46例,存活18例,对患者的α-L-岩藻糖苷酶(AFU)、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谷氨酰转肽酶(GGT)、球蛋白(GLB)、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创伤性多发伤的死亡、存活与肝功能的关系。结果死亡患者的AFU、ALB、TBA、GLB、TP水平与存活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的ALT、AST、DBIL、IBIL、TBIL、GGT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的ALP水平明显低于存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的ALT、AST、DBIL、IBIL、TBIL、GGT、ALP存在明显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BIL、IBIL、TBIL与创伤性多发伤的预后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创伤性多发伤患者的死亡或存活与ALT、AST、DBIL、IBIL、TBIL、GGT、ALP等肝功能水平有关,DBIL、IBIL、TBIL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雷州地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结果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Olympuslx10生化分析仪检测39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人和412例无肝脏疾病的健康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r-谷氨酰转肽酶(r-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按胆红素(DBIL)、总蛋白(TP)、总胆汁酸(TBA)球蛋白(GLB)、白蛋白(ALB)/球蛋白(A/G)及AST/ALT比值。结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ALT、AST、AST/ALT、ALP、TPDBIL、TBIL、TBA、TBA、r-GT和GLB显著高于对照值(P<0.05)、ALB、AIG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功能检测结果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对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60例慢性乙型肝炎伴肝内胆汁淤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肝、降酶、退黄、抗病毒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1 000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1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变化,并对比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均有所改善,治疗组纳差、腹胀、皮肤瘙痒的好转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BIL、ALT、AST、ALP、GGT下降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患者肝功能,加快黄疸减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与凝血功能变化。方法:将40例肝硬化患者(硬化患者为观察组)与100例健康者(健康者为对照组)进行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检测,将对比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功能七项检查中TBIL DBIL TBA ALT AST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TP ALB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凝血四项中PT APTT TT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肝功能损害与凝血功能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