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与家族遗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发病年龄、家族遗传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对 2 0 0 2年 1月 1日在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2 2 0例的发病年龄及其家族遗传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①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 (2 6 75± 7 85 )岁 ,女性为 (2 6 14± 7 97)岁 ;t=0 5 6 2 2 ,P =0 5 74 7。②家族史阳性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 6 84± 9 16 )岁 ,阴性患者为 (2 6 2 3± 7 2 7)岁 ;t=0 4 94 7,P =0 6 2 2 2。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族遗传史阳性占 2 4 5 1% ,女性占 37 2 9% ;χ2 =4 15 ,P <0 0 5。结论 ①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无性别差异。②家族遗传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年龄无直接影响。③女性患者起病似乎更易受家族遗传因素影响 ,推测精神分裂症可能存在伴性遗传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生物、社会及心理等因素有关。在生物因素中,遗传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其遗传形式有多种,如显性遗传、隐性遗传及多基因遗传模式等。在对精神分裂症的家系调查、双生子及寄养子研究中显示,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在不同人种及种族之间无明显差异(约为1%),但在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却比一般人群高得多;并且与患者的血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双生子非同病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双生子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同病率和非同病率,表明MZ(同卵双生子)中精神分裂症同病率较DZ(异卵双生子)高2.5~3倍。同时,按Gottesman和Shields法计算出MZ中精神分裂症遗传率(h~2)的估计值为87.6%。两者都证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中遗传效应起了重要作用。但MZ非同病率高达52%~60%,提示了其他因素对精神分裂症发病的作用。环境因素中祖辈及父母对子女的教养值得重视。另外,病前个性和人际关系虽然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但亦可能影响精神分裂症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晚发与非晚发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4年精神病院较近期入院,初次发病年龄在45岁以上的晚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228例进行观察,以同期住院的45岁以下,初次发病的精神分裂患者309例为对照,结果发现,晚发组文化程度较低,发病前有精神或射体因素为诱因者较多见,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较多,早期症状以神经症样症状较多见,而人格改变较少见,临床类型以偏执型为多,近期疗效较好。临床症状中有不少项目两组患者也有显著差别,除发病年龄两组间又存在这些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前瞻性方法收集资料,研究132例Ⅰ型、Ⅱ型精神分裂症的性别差异,结果是不论Ⅰ型还是Ⅱ型男性发病的年龄、初次住院年龄均早于女性,在以五岁分年龄组中,30岁前发病、住院的Ⅱ型男性多于女性,24岁前发病、住院的Ⅱ型女性多于这一年龄层的Ⅰ型女性,提示精神分裂症Ⅰ型、Ⅱ型之间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前瞻性方法收集资料,研究132例I型,Ⅱ型精神分裂症的性别差异,结果是不论I型还是Ⅱ型男性发病的年龄,初次住院年龄均早于女性,在以五年分年龄组中,30岁前发病,住院的Ⅱ型男性多于女性,24岁前发病,住院的Ⅱ型女性多于这一年龄层的I型女性,提示精神分裂症I型,Ⅱ型之间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遗传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作用巳为大多数人重视,有的资料报道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度高达85%。家族遗传史与疗效的关系,看法各异。有人认为有家族史者较无家族遗传史者为佳;有人则认为有无家族史与疗效无关。我们调查了1,9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族遗传史,对其中有家族遗传史患者的疗效与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一种慢性精神疾病,其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微生物-肠-脑轴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学界关注。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具有多样性,并且肠道微生物可通过免疫炎症反应、代谢通路、神经传导、肠道内分泌系统等多种途径与大脑进行双向信息交流,影响情绪、认知和社交行为。基于此,我们就肠道微生物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为探究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大量的家系,双生子和寄养子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起了重要作用,但确切的遗传因子至今末知。多巴胺受体和大脑边缘系统对精神分裂症发病有重要影响。因为诸如苯丙胺类的多巴胺活化药物可加重分裂症症状,而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则可以对精神分裂症产生药效。现已发现5种多巴胺受体基因(D1—5)和一些D5假基因,家系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研究仍然以临床遗传研究为主。该研究自 Rudin(1916年)开创以来已有较大进展。尽管研究结果不尽一致,但所有研究都发现:精神分裂症的亲属中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正常群体,而且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愈高。因而认为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进入80年代以来,也就是 DSM-Ⅲ问世后,精神分裂症家族遗传研究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即严格标准诊断的精神分裂症是否有  相似文献   

11.
144例精神分裂症的家族遗传史与临床因素分析江苏省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226200)陈杰本文比较了有无家族遗传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临床诸因素方面的差异,现将结果报导如下。对象与方法:本文对象为1985年1月-1989年4月首次发病并住我院的精神分裂症...  相似文献   

12.
首发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率及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率及其子女的预期发病率,并探讨其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在山东省47万人群中进行为期5年的前瞻性观察,选择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并进行1:2病例对照。结果 发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04例,选择对照408人。精神分裂症患者一、二级亲属的同病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率为67.72%,子女预期发病率为4.3%,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阳性家族史、生活事件及家族环  相似文献   

13.
<正>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复杂的重性精神疾病,目前认为遗传和环境共同起作用导致了精神分裂症,有关本病的发病危险因素以及相关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就生物学因素而言,诸多研究显示本病是多基因遗传,由若干基因叠加作用所致,而非某一基因作用而致;而目前关于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的研究也涉及多个神经递质和激素,以上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发病若干危险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若干危险因素和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在门诊随机收集 2 50例精神分裂症。根据有无精神病家族史把他们分成两组 (家族组和散发组 ) ,对两组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 ,并对每一个先证患者与他们的一个相邻的健康同胞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  结果 发现两组病人比其相邻的健康同胞有较多的婴幼期躯体疾病和母孕期围产期伤害 ,但是家族组和散发组两组间的这些危险因素的频度比较无显著差异。  结论 认为患者母孕期、围产期伤害和婴幼期的躯体疾病可能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素 ,然而这些危险因素与遗传因素比较 ,后者是精神分裂症更主要的危险因素或更主要的病因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遗传异质性:阴性症状与遗传学研究的现象学分析湖北医科大学附一院精神科(430060)金卫东,臧德馨很多的理论及研究支持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神经心理学、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精神分裂症Ⅰ型、Ⅱ型的家族遗传是否存在差异?国内未见报道,现将我们的调查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住入我院符合1984年黄山会议诊断标准的368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由经治医师提供,并对其家族史,尤其一级亲属逐个询问,是否患有精神分裂症,对诊断不明者,根据病史和精神检查确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年龄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符合DSM-I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294例住院患者进行BPRS评估和BEAM检查,并收集其人口学资料和病史资料。结果 BPRS总分和迟滞因子分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而BPRS总分、迟滞因子分和敌对猜疑因子分与未治疗期的长短呈正相关。发病年龄在性别和遗传因素中的差异无显著性,而在发病诱因、BEAM检查结果和诊断类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与发病年龄明显相关,发病年龄越小病情越严重,阴性症状也越突出,提示在制定治疗康复方案方面,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的寄养子研究是探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精神分裂症发病作用的一种方法。我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先证者是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寄养子,调查其亲生父母家系和养育父母家系各类精神疾病发病情况。二、先证者是患精神分裂症的父母,调查其寄养子患精神分裂症情况。两种方法同时与精神健康的寄养子作对照。同时  相似文献   

19.
为区分遗传和环境因素对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影响,对67例患精神分裂症寄养子和56例未患精神分裂症寄养子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生身家系中患精神分裂症者明显多于养育家系;对照组生身家系中患精神分裂症者也多于养育家系,而观察组生身家系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又明显多于对照组,环境因素的影响,对照组的社会心理因素多于观察组。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上,遗传因素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20.
精神分裂症先证者家系早现遗传现象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是否存在早现遗传现象。方法:对45例精神分裂症家族史阳性的先证者进行农系调查,重点调查先证者和农系同病者的发病年龄和住院次数等。结果:从祖父母辈到父母辈再到先证者辈,平均发病年龄逐代提前,早现遗传现象家系符合率87.9%。早现组先证者年平均住院次数0.59次,是非早现组先证者年平均住院0.20次的近三倍。早现组中高发家系占8.9%,比精神分裂闰患者流行学调查中高发家系占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