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旨在探讨Ⅰ型与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数概念障碍方面的差异。检测分为直观数概念和抽象数概念二个部分,共分10个项目。结果表明Ⅱ型组患者在数概念障碍方面显著高于Ⅰ型组患者。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探讨Ⅰ型与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数概念障碍方面的差异,检测分为直观数概念和抽象数概念二个部分,共分10个项目,结果表明Ⅱ型组患者在数概念障碍方面显著高于I型组患者。  相似文献   

3.
Ⅱ型精神分裂症的智力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Ⅱ型精神分裂症智力特点及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符合CCMD-2-R和AndreasenⅡ型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34例患者进行WAIS-RC测验,并与41例Ⅰ型患者对照。结果:Ⅱ型患者的智力显著低于Ⅰ型,言语智商(61.03)显著低于操作智商(72.17)。智力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病程长,过多电休克治疗,住院次数多,文化程度低,脑电图异常,SANS总分高,以及合并用安坦等。结论:表明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明显智力障碍。消除这些因素,可有利于康复  相似文献   

4.
Ⅰ型、Ⅱ型精神分裂症自知力及述情障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Ⅰ型、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及述情障碍,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依SANS、SAPS评分和Aedreason精神分裂症的分型标准进行Ⅰ型、Ⅱ型精神分裂症的分型诊断,用ITAQ和TAS分别评定患者的自知力和述情障碍.结果评定时Ⅰ型和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CGI评分分别为5.19±1.95和5.65±1.34(t=0.82,P>0.05),ITAQ总分分别为12.01±4.63和9.15±4.70(t=2.06,P<0.05),述情障碍评分分别为64.50±13.10和74.00±10.20(t=2.49,P<0.05).Ⅰ型和Ⅱ型精神分裂症TAS总分与ITAQ总分均无明显的相关性,但Ⅰ型精神分裂症TAS总分及描述情感的能力、认识和区别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外向性思维3因子分与ITAQ的对疾病和治疗的认识这一因子分具有显著相关.结论在总体疗效评定没有显著差异的情况下,Ⅱ型精神分裂症的自知力缺乏和述情障碍均较Ⅰ型精神分裂症明显.Ⅰ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述情障碍和自知力之间有一定相关性,Ⅱ型精神分裂症二者之间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前瞻性比较Ⅰ,Ⅱ型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副反应。132例符合CCMD-2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Ⅰ型81例,Ⅱ型51例,其中服氯丙嗪者51例;服氯氮平者39例;服舒必利者42例。用修订的Simpson锥外系反应量表和美国NIMH编制的副反应量表部分项目共12项评定副反应。评定结果表明:氯丙嗪组的静坐不能副反应Ⅰ型较Ⅱ型严重;氯氮平组的视力模糊副反应Ⅱ型较Ⅰ型严重,其余各项副反应Ⅰ、Ⅱ型之间均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Ⅰ型和Ⅱ型精神分裂症间是否存在遗传效应的差异.方法:调查了精神分裂症Ⅰ型(186例)和Ⅱ型(99例)患者亲属中精神疾病病的患病情况。结果:Ⅱ型组有精神疾病家族史多,一级亲属中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的发病风险率高。一级亲属的遗传率高,与Ⅰ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Ⅰ型和Ⅱ型精神分裂症间存在着遗传效应差异。  相似文献   

7.
再分析法评定Ⅰ、Ⅱ型精神分裂症家族史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分析法评定Ⅰ、Ⅱ型精神分裂症家族史的差异金卫东,刘仁刚,臧德馨,王超英晚近发现精神分裂症存在着遗传异质性[1,2],提示Crow观点划分的Ⅰ、Ⅱ型精神分裂症可能有不同的家族遗传史[2],国内学者也对此作出了努力,但未有一致性结果,一种观点认为Ⅰ、Ⅱ...  相似文献   

8.
80年代初 ,英国学者T .Crow根据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对神经阻滞剂的不同治疗反应和预后等将精神分裂症分为Ⅰ型和Ⅱ型。即Ⅰ型临床表现以阳性症状为主 ,Ⅱ型临床表现以阴性症状为主[1] 。近年来 ,人们对这两个亚型的临床相和精神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较多 ,但对其个性差异研究不多。本文应用EPQ为研究工具 ,对Ⅰ型与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性特征做了对比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65例全部为 1997年 7月至 1998年 7月间济南市精神病防治中心及济南铁路局中心医院门诊病人。均符合CCMD— 2—R中精神分…  相似文献   

9.
Ⅰ、Ⅱ型精神分裂症自杀行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Ⅰ、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特点,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Ⅰ、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比较其自杀行为发生率、发生时间、发生自杀行为时的年龄、自杀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Ⅰ型精神分裂症相比,Ⅱ型精神分裂症自杀行为的发生率较高,且多发生于夜间,主要采取自缢和服毒的方式进行自杀,而Ⅰ型精神分裂症自杀方式更多、更分散,包括自缢、服毒、跳楼、溺水、触电等。结论精神分裂症的自杀问题不容忽视,且Ⅰ、Ⅱ型精神分裂症自杀行为各有其特点,应采取相应对策防范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Ⅰ、Ⅱ型精神分裂症血糖浓度差异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85例Ⅰ型和57例Ⅱ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空腹血糖浓度进行测定. 结果:Ⅰ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浓度显著低于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差异与病型、病程及氯氮平的应用有关. 结论:氯氮平不是引起Ⅰ、Ⅱ型病人血糖浓度差异的唯一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Ⅱ型)和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Ⅰ型)两者认知损害程度的差别。方法 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数字划销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检测(WCST)评估29例精神分裂症Ⅱ型患者和28例精神分裂症Ⅰ型患者及28例正常对照组的记忆、注意及执行功能。结果 精神分裂症Ⅱ型和精神分裂症Ⅰ型患者的记忆测验,划销测验,WCST成绩显著性差于正常对照组;精神分裂症Ⅱ型患者在WMS测验中的1-100、累积、图片、再认、记商(MQ),在划销测验中的划对数目、划数测验净分和在WCST测验中的持续错误、测验次数成绩显著差于精神分裂症Ⅰ型患者。结论 精神分裂症Ⅱ型和Ⅰ患者都存在认知功能损害;精神分裂症Ⅱ型患者的记忆、注意及执行功能均较精神分裂症Ⅰ型患者差。  相似文献   

12.
Ⅰ、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相关细胞因子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首发Ⅰ型(以阳性症状为主)、Ⅱ型(以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及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的变化。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其中Ⅰ型组17例,Ⅱ型组10例,混合型3例;健康对照者28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LA)对血浆IL-6、sIL-6R及IL-13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6及sIL-6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浆IL-1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Ⅱ型组患者的IL-6及sIL-6R水平均比Ⅰ型组高,其中Ⅱ型组患者IL-6显著高于Ⅰ型组,Ⅱ型组患者血浆IL-13水平显著低于Ⅰ型组;未发现患者组及对照组血浆IL-6、sIL-6R及IL-13之间的相关性。结论:Ⅰ、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存在IL-6、IL-13水平异常,血浆IL-6水平升高、IL-13水平降低可能是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征性免疫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352例精神分裂症Ⅰ型、Ⅱ型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现,Ⅰ型疗效明显优于Ⅱ型,Ⅱ型首次发病年龄明显早于Ⅰ型。  相似文献   

14.
Ⅰ型与Ⅱ型精神分裂症使用地塞米松前后血浆皮质醇水平的比较研究金卫东,臧德馨,王高华作者以Carroll式DST方法(CarrollBJ,etal;ArchGenPsychiatry,1981,38:15)测定AndreasenI型(阳性症状为主)和Ⅱ...  相似文献   

15.
Ⅰ、Ⅱ型精神分裂症父母育龄及胎次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Ⅰ、Ⅱ型精神分裂症之间父母育龄及胎次效应有无差异,我们用Haldame和Smith法对83例Ⅰ型精神分裂症、51例Ⅱ型精神分裂症进行了这一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Ⅰ型无父母育龄及胎次效应;Ⅱ型有父母育龄及胎次效应,这种效应为父母年龄越大、胎次越高者易患Ⅱ型精神分裂症。进一步提示Ⅰ型与Ⅱ型精神分裂症之间具有遗传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42例Ⅰ型和25例Ⅱ型精神分裂症病人脑脊液中酪氨酸(Tyr)、去甲肾上腺素(NE)及其代谢产物3甲基4羟基苯乙二醇(MHPG)的水平,结果发现Ⅰ型精神分裂症病人脑脊液中Tyr、NE明显低于Ⅱ型精神分裂症,这与不少报道有异。为正确评价中枢NE功能,引入NE相对代谢率概念并以MHPG/NE表示,结果发现Ⅰ型精神分裂症病人MHPG/NE明显高于Ⅱ型精神分裂症病人。本文就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前瞻性方法收集资料,研究132例Ⅰ型、Ⅱ型精神分裂症的性别差异,结果是不论Ⅰ型还是Ⅱ型男性发病的年龄、初次住院年龄均早于女性,在以五岁分年龄组中,30岁前发病、住院的Ⅱ型男性多于女性,24岁前发病、住院的Ⅱ型女性多于这一年龄层的Ⅰ型女性,提示精神分裂症Ⅰ型、Ⅱ型之间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相Ⅰ型与Ⅱ型障碍患者的人格特点和差异性。方法收集68例双相Ⅰ型障碍患者(双相Ⅰ型组)、52例双相Ⅱ型障碍患者(双相Ⅱ型组)和79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采用人格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4+,PDQ-4+)评估各组受试者的人格特点。结果双相Ⅰ型组和双相Ⅱ型组患者的偏执型、分裂样型、分裂型、边缘型、表演型、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抑郁型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同时双相Ⅰ型组的反社会型因子分和自恋型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双相Ⅰ型组的自恋型因子分高于双相Ⅱ型组(P0.05),双相Ⅱ型组的回避型因子分高于双相Ⅰ型组(P0.05)。结论双相障碍患者存在多维度的人格缺陷,且双相Ⅰ型和Ⅱ型障碍患者的人格缺陷存在差异性,双相Ⅰ型障碍患者主动性相对较高,双相Ⅱ型障碍患者则具有高回避性的特点,认识这点有利于临床工作中全面评估双相障碍患者的人格特点。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外周血免疫学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亚型精神分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对41例病人T细胞亚群、NK细胞CD56的的表达、白细胞介素4(IL-4)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进行检测,并以15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显示,Ⅰ型患者CD3+、CD4+细胞数、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CD56+细胞数、sIL-2R显著高于对照组;Ⅱ型患者CD8+细胞数明显升高,CD4/CD8比值下降,而CD56+、CD3+、CD4+IL  相似文献   

20.
Ⅰ,Ⅱ型精神分裂症分母育龄及胎次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Ⅰ、Ⅱ型精神分裂症之间父母育龄及胎次效应有无差异,我们用Haldame和Smith法对83例Ⅰ型精神分裂症、51例Ⅱ型精神分理解症进行了这一些研究。结果表明:Ⅰ型无父母育龄及胎次效应;Ⅱ型有父母育龄及胎次效应,这种效应为父母年龄越大,胎次超高者易患Ⅱ型精神分裂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