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俞蕾  韩红 《海南医学》2003,14(3):45-45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 ,可以造成机体多脏器损害。其中一部分病例可出现心脏损害。现对我院1996、1— 2 0 0 2、1共收入院治疗的 98例患者心电图进行分析 ,并对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心脏损害的病理基础进行讨论。1 材料和方法本组 98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性为 6 3例 ,女性为 35例。年龄为 14— 6 9岁之间。诊断依据 :1)病人全部来自疫源地 ,2 )临床根据流行性出血热的抗体 (+)达 10 0 % ,3)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实验检查 ,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于入院后全部检查心电图。2 结果在流行性出血热中心肌损害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热系常见传染病之一,该病除肾脏损害较突出外,全身多脏器均有不同程度损害。本文就我院28例流行性出血热并发肝损害超声与病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组由汉坦病毒及相关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临床上以急性起病、发热、出血、低血压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亦可出现多系统、多脏器损害。本病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误诊范围广。现将我院1987年6月至1997年6月收治的院内外被误诊的35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为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由于全身所有脏器或组织都受到严重的损害和功能障碍,因此临床表现极为复杂。现将自2003年9月至2005年10月我院40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0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9:1,年龄18-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故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许多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往往以某一脏器症状或体征为首发表现,因而极易造成误诊而延误治疗。为了弄清我县流行性出血热误诊情况,我们对我县近3年流行性出血热误诊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喻梅 《重庆医学》2007,36(6):569-569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属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引起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根据其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三大主要表现,以及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5期经过,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不典型的流行性出血热尤其是在病程早期或Ⅱ期、Ⅲ期重叠,以及无明显肾脏损害的病例均容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腹膜炎等.现将我院收治的132例出血热误诊情况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虫媒病毒引起一种累及全身多脏器的自然源性疾病,本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症状不典型,极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我院从2002年12月-2007年12月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251例,其中误诊57例,误诊率为20.7%。对其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心脏损害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50倒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心脏损害的原因分析,认为该并发症的发生是由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直接侵犯心肌所致,但与发热时代谢加速,少尿期高血容量,以及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因素有关。通过耐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特点与病期、病情关系的观察,显示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心脏损害的发病率较高,表现复杂且无特异性,应引起高度重视。护士应根据不同原因致心脏损害后出现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才能更有效的防止病情恶化,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恙虫病并发肾脏损害病例日渐增多,在临床上有时易误诊为流行性出血热。我院自2003年4月~2004年10月共收治此类患者4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的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但临床表现错综复杂者易致误诊。我院从1973~1982年6月收治307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中,误诊40例,误诊率13.1%。本文从误诊病例中进行分析,藉以吸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1.
薛义  王华 《中国当代医学》2007,6(9):129-129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疾病,其病理基础为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以高热、出血、低血压、肾损害、电解质紊乱,全身酸疼和腹疼为主要表现。易与化脓性脑膜炎、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和外科急腹症混淆。本文结合2例流行性出血热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以发热中毒、充血出血和肾脏损害为特征,但在疾病早期可有多种表现形式。我院自1964年发现本市第一例EHF以来,共收治40例。本组病人均以1981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专案”为诊断、分型依据,现将其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分析如下。临床表现一、发热及中毒症状发热是EHF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本组4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36例是以发热为主要症状而就诊的。大多数病人常伴有“三痛”等全身中毒症状。本组病人中有头痛者30例(75%),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出血热也称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以发热、出血、休克、肾脏损害等为特征,以全身小血管损害为主要病变,故加强各期的观察及护理,对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热特殊表现6例误诊分析青岛医学院第二附院内科陈炳荣,陈伟典型流行性出血热(EFH)诊断不难,而非典型病例则非易事,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发热早期特有的表现尚不明显,故难与其他发热病例鉴别,易误诊。我院从1983年~1991年收住8例中...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经鼠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脏损害等为特征,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损害,是我国较常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春秋季节为发病高峰。临床类型多样,表现复杂,并发症多,极易误诊。现将笔者在江西某地区工作期间(1997年5月-2005年7月)5例流行性出血热误诊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这5例病例确诊均符合卫生部1997年颁布的全国EHF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传染病,其病理基础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以发热、出血、低血压、肾损害等为特征,易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败血症、伤寒、肾病和外科急腹症等相混淆,本文结合2例流行性出血热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教训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睿  章洁淳 《浙江医学》2017,39(18):1592-1594,1597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复杂的临床表现,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有效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发热病例资料、诊治过程及预后。结果通过临床综合分析及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特异性抗体最终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经及时对症处理后好转出院。结论目前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起病常表现为多器官系统受累,临床上既要注意典型症状,又不能忽视非典型症状,应充分认识其多器官损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上以发热出血肾损害为主要表现,电可出现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本文就我院1996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出血热病例中,2例合并脑出血误诊误治病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00年9月~2003年11月我院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326例,有特殊临床表现者57例,误诊27例,其中误诊为急腹症2例,上消化道出血8例,病毒性肝炎11例,流脑2例,急性菌痢3例,休克性肺炎1例。本文就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48例误诊分析程立岩胥丽*(滨州地区人民医院,*滨州市立医院256610)流行性出血热(EHF)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尤其早期常以某一项症状或体征为突出表现,易引起误诊。我院1986~1994年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病人74例,院内外误诊48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