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减柴胡桂枝汤临证思辨录(续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 经腑同病 ,互为因果 ,反复难愈后人研究《伤寒论》,有经证、腑证之言 ,如太阳经、腑证 ,阳明经、腑证 ,已为多数学者所接受 ,而少阳之经、腑证 ,尚无定论。笔者曾提出小柴胡汤证是少阳经证 ,大柴胡汤证是外感病中少阳腑证之观点。杂病之中 ,必有少阳经脉症状 (如沿少阳经脉循行部位疼痛等 ) ,亦必有胆腑症状 (如上腹或右上腹疼痛等 ) ,方可谓之经腑同病。其发病特点为经、腑证象 ,彼此影响 ,十分明显。如少阳或兼邻近经脉(多为太阳经 )出现症状 ,常能引发上腹或右上腹症状 (胆位于剑突右下方 ) ,反之亦然。若兼外感 ,则有寒热现象 ,此与 …  相似文献   

2.
论少阳腑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仲景《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主,论中并无明文提及经证、腑证问题,后人在研究《伤寒论》过程中,将太阳、阳明二经之病,分为经、腑二证。因为从理论来说,阳经既病,自必有偏重在经者,亦必有偏重在腑者,前者谓之经证,后者谓之腑证。从临床角度而言,太阳、阳明之经腑二证并不罕见。因此这一论点,已为多数中医工作者所接受,沿习已久,且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惟少阳病亦在三阳之列,胆腑亦为六腑之一,以理推之,其病亦应有经腑之分。然而历来注家,于少阳病中明分经腑者甚少。虽偶有论及,但所论不甚明晰,如张石顽云:“少  相似文献   

3.
自古至今,历代注家均认为太阳、阳明有经腑二证之分,而惟独未见少阳有经、腑证之别。笔者通过重温《伤寒论》,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少阳病也应分经腑二证。现就此问题作一探讨,谬误之处敬请同道教正。 一、从经脉与脏腑的关系和受邪的传变来看 经脉在生理上有勾通内外的作用,故《素问·海论》云:“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即任何一条经脉都有与其所属脏腑组织器官相连的关系,如足太阳经与膀胱相连,足阳明经与胃相连等等。生理上如此,在病理上经脉就成  相似文献   

4.
浅谈少阳病     
《伤寒论》少阳病的排次、病位、提纲、经证与腑证等,历代医家认识不一。笔者认为:少阳排次应在太阳、阳明之间;病位在半表半里,为邪干内外;提纲是“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并应有经证与腑证。  相似文献   

5.
<正> 四、少阳病兼证、夹证及变证的治疗少阳所主的部位在半表半里,外与太阳相连,内与阳明相邻,所以少阳病往往兼有太阳未尽之邪或兼见阳明之症。同时因患者体质、宿疾、误治等因素,都能使病情有不同的变化,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兼、夹、变证,现详细论述如下。 (一)兼证 1.兼太阳少阳外与太阳相连,所以太阳病容易转属少阳,少阳病往往兼有太阳未尽之邪,如146条,证见发热微恶寒、四肢关节烦痛,这是外邪初步向少阳过渡,所以未至喜呕而是微呕,也未至胸胁苦满而是自觉心下支撑满闷。太阳病向少阳过渡,一般是太阳病的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6.
在前一讲里,重点阐述了阳明经证。阳明病除经证外,还有腑证,这一讲就谈这方面的问题。四、阳明腑证(一)燥实证原文;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250)本条主要阐述太阳病发汗后转属阳明腑实的证治。“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是言其病因。本证系太阳病发汗太过,或发汗  相似文献   

7.
<正> 第三节少阳病辨证太阳主表,阳明主里,而少阳主半表半里。少阳居于太阳、阳明两经之间,其病为介于表里之间的过渡阶段,既非太阳之奉,又非阳明之里,故称半表半里证。以寒热往来,胸胁苦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大柴胡汤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中有关大柴胡汤证三条,历代医家多认为大柴胡汤证乃少阳经证阳明腑证之合病,然其间疑点颇多。《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主,后人在研究过程中将太阳、阳明二经之病分为经腑二证,此点从理论及临床来说,均有一定价值,并为广大中医工作者所接受。所谓腑证,其病变部位必然在腑,其证候除通过经脉而有全身反映外,并有所在腑之局部反映,如阳明腑证,实为燥屎阻结于肠,除潮热谵语,然汗出外,尚有腹满疼痛,绕脐痛之局部证候,有时甚至可于腹部扪得燥屎之形迹,大便数日不行,更为阳明腑气不通之确据。故笔者认为大柴胡汤证非为少阳阳明合病,而是…  相似文献   

9.
经腑证是后世医家根据《伤寒论》三阳病篇相关内容,总结归纳出的三阳病经腑辨证规律。由于少阳位处半表半里及其主枢的职责,少阳病常兼变他经病证,病情复杂,难以明确病位,故其经腑证难有定论。我们认为少阳病常表现为经腑同病。其经证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胆经郁而化火,治以小柴胡汤;其腑证包括少阳之邪初入胆腑的小柴胡汤证,三焦水饮内停导致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病在少阳、旁溢三阳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和病在少阳兼有阳明里热的大柴胡汤证。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条文中关于头痛的记载只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太阳病头痛主要以外感风寒导致经气不通而痛,治法以复太阳经阳气为主,用解表之法,体内虚寒阳气不足则用温阳之法。有太阳腑症,当泄腑则愈。尤要注意阳明经和腑的传变,顺势针对阳明经和腑的治疗也能有很好的疗效。阳明、少阳、厥阴头痛都以寒邪为主。治疗头痛复其阳气驱其寒邪是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柴胡汤证在仲景书中有四条,一是《伤寒论》的第106条、140条、170条;一是《金匮要略方论·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的第12条。这四条原文,表面上看,前三条为外感病而设,后一条为杂病而立。但仔细研究,可以发现,此四条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兹剖析如下。一、原文解说《伤寒论》第106条说:“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太阳病传入少阳,虽迁延多日,既经过误下,又服了小柴胡汤,少阳病仍不解者,是邪热内涉阳明,实热内结,形成少阳与阳明兼病之证。少阳之邪波及阳明,实热壅胃,腑气阻滞,故见“呕不止”和“心下急”(上腹部胀满拘急疼痛)。“郁郁微烦”是少阳气机郁结之象,说明此证以郁郁为重,微烦并非烦之轻微,而是气郁热遏于内,使内心郁闷而烦,但烦扰之象外显反微。以上三症,是小柴胡汤证“胸胁  相似文献   

12.
浅析大柴胡汤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柴胡汤证的古今歧见 ,认为大柴胡汤功能和解少阳 ,通脏泻热 ,其主治证候应是少阳热结胆腑 ,腑气壅滞不通的少阳腑实证。又因其亦具攻下燥结之效 ,故也可用治少阳与阳明腑实同病的证候 ,但临证时要具体辨证 ,合理化裁  相似文献   

13.
“三阳证见 ,治从少阳”是张仲景在处理复杂病情时的一个治疗原则。病见三阳证 ,说明邪气较为弥漫 ,既充斥于太阳之表 ,又进入阳明之里 ,中涉表里之间的少阳枢机。病情也较单纯 ,一经病变表现相对复杂。如《伤寒论》九十九条所说 :“伤寒四五日 ,身热 ,恶风 ,颈项强 ,胁下满 ,手足温而渴者 ,小柴胡汤主之。”邪在太阳之表 ,侵袭卫阳就可见恶风(寒 ) ,卫气抗邪则发热 ,邪阻太阳经脉 ,经气不利 ,则有颈项强硬不舒。胁下为少阳经脉之分野 ,胆府之处 ,邪在少阳 ,枢机不利 ,胁下必满 ,其为柴胡主证之一。阳明主胃 ,居中属土 ,溉润四旁 ,有热则散…  相似文献   

14.
少阳病是外感病邪不解,由太阳传经而来,或少阳本经自感所致;也有从厥阴转出少阳而成。少阳位于太阳阳明之中,少阳为枢机。《素问·阴阳离合论》曰:“少阳为枢”少阳病的主证为:口苦、咽干、目眩、脉弦、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如《伤寒论》原文264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98条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少阳病的口苦咽干既有别于太阳病的口中和,又有别于阳明病的口燥渴。太阳病的口中和是邪在肤表,未入里化燥伤阴之征,而阳明病的口燥渴是热盛于里,灼伤津液之见,然少阳病的口苦咽干是由于胆火上炎,热迫清窍所致,邪入  相似文献   

15.
自利【原文】伤寒自利,何以明之?自利者,有不经攻下,自然溏泄者,谓之自利也。伤寒自利多种,须知冷热虚实,消息投汤,无致失差。杂病自利,多责为寒,伤寒下利,多由协热。其与杂病有以异也。表邪传里,里虚协热则利;不应下而便攻之,内虚协热遂利,是皆协热已。又合病家,皆作自利;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太阳与少阳合病,必自下利,黄芩汤主之;阳明与少阳合病,必自下利,大承气汤主之。三者皆合病下利,一者发表,一者攻里,一者和解。所以不同者,盖六经以太阳阳明为表,少阳太阴为在半表半里,少阴厥阴为在里。太阳阳明合病为在表者也,虽曰下利,必发散经中邪气而后已,故与葛根汤以汗之。太阳与少阳合病,为在  相似文献   

16.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载有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阳明少阳合病和三阳合病四种,凡七条.长此以来认为凡是两经或三经的症状同时出现者为“合病”.本文拟将合病的有关条文试作分析,并提出个人浅见,以期抛砖引玉.太阳阳明合病三条,即“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及”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三条述症简略,仅举呕、利和喘而胸满.根据方治推测其病机皆为寒邪束表,不得外解所致.邪气外束,里气不伸.下  相似文献   

17.
刘红霞  李荣 《新中医》2006,38(6):64-65
《素问·阴阳离合论》曰: “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少阳包括少阳经络及其络属之腑(胆、三焦),少阳经腑对太阳、阳明经腑的开合起重要调节作用。太阳为开,  相似文献   

18.
胃家实浅识     
仲景著《伤寒论》本为救急,欲使后人见病知源,其实并不复杂,但后世医家未得其要,愈注愈繁,脱离本义者多。阳明病胃家实一证,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在此略谈管见。何谓阳明?古人根据日照关系,把一日分为阴阳两类,昼阳夜阴,进而分为三阳三阴,日出为太阳,日中为阳明,日入为少阳。一日如此,一年如此,天人相应,人身亦如此。阳明即日头正中前后一段时间,也就是太阳大放光明、日照最多之时,故称阳明,绝非手足阳明经之阳明,故仲景称阳明病而不叫阳明经病。阳明前为太阳,后为少阳,故阳明病有太阳阳明(从太阳传来)、少阳阳明(从少阳传来)、正阳阳明(阳明自受邪)。  相似文献   

19.
小柴胡汤治三阳证析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铁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4):244-245
1 三阳证并见治从少阳的机理“三阳证见治从少阳”是张仲景在处理复杂病情时的一个治疗原则。病见三阳证 ,说明邪气较为弥缦 ,既充斥于太阳之表 ,又进入阳明之里 ,中涉及表里之间的少阳枢机。病情也较单纯一经病变表现相对复杂。如《伤寒论》99条所说 :“伤寒四五日 ,身热恶风 ,颈项强 ,胁下满 ,手足温而渴者 ,小柴胡汤主之。”邪在太阳之表 ,侵袭卫阳就可见恶风 (寒 ) ,卫气抗邪则发热 ,邪阻太阳经脉 ,经气不利 ,则有颈项强硬不舒。胁下为少阳经脉之分野 ,胆府居处 ,邪在少阳 ,枢机不利 ,胁下必胀满 ,此证亦为柴胡主证之一。阳明主胃 ,居…  相似文献   

20.
太阳经走人身背部,主表;阳明经走人身之胸腹部,主里;少阳经脉行于人身之两侧胁肋部,属于太阳,阳明之夹界,故主半表半里.<素问·阴阳离合论>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吴崐解释说:"太阳在表敷畅阳气,谓之开;阳明在里,受纳阳气,谓之阖;少阳在表里之间,转输阳气,犹枢轴焉,故谓之枢."故太阳为开,其病为表证,阳明为阖,其病为里证,少阳为枢,其病为半表半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