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胃超声造影与超声内镜在胃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胃癌患者50例患者均经胃镜检查活检确诊,在胃癌患者术前对其实施胃超声造影以及超声内镜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与病理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超声内镜在T1分期诊断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胃超声造影诊断的准确率(P0.05)。胃超声造影在N2、N3分期诊断中的准确率、M0、M1分期诊断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内镜诊断的准确率(P0.05)。结论胃超声造影与超声内镜在胃癌术前分期诊断中应用,均具有一定的价值,若患者为中晚期,则实施术前胃超声造影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
俞静  张生光 《人民军医》2004,47(4):240-241
由于生理状态下因胃内含有食糜、水分及气体等多种成分而不易构成良好的声学界面,不仅限制了超声检查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且影响了胃周围脏器疾病的诊断。近年来,随着无创或微创诊断技术日益受到重视,胃、肠等空腔脏器的超声造影检查不但提供了胃部疾病的大量信息,而且提高了胃周围脏器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慢性胃炎及溃疡病的超声造影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永利  余秀华 《人民军医》2004,47(4):237-238
慢性胃炎和溃疡病是消化道常见病,以往主要靠胃镜及X线钡餐检查进行诊断,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损伤性。近年来,随着新型胃造影剂的临床应用,改变了胃、肠器官被视为超声检查盲区的观点,增加了又一新的简便诊断手段。实践证明胃超声造影检查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服速溶型助显剂在胃肠超声造影检查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85例患者进行胃肠超声造影检查与胃镜病理检查对照分析。结果胃肠超声造影检出各类胃炎6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10例,胃癌8例,胃间质瘤1例,胃息肉2例,胃下垂4例。超声造影检查与胃镜病理检查符合率约90%。结论口服速溶型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对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胃镜、X线钡餐造影的互补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胃部影像诊断学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钡剂造影检查是胃部疾病理想的首选检查方法。运用多层螺旋CT及各种三维重建技术可全面地了解病变的形态、大小和侵犯深度。内镜超声(EUS)能判别胃壁各层组织结构,对胃恶性肿瘤侵入胃壁内的深度和邻近脏器直接浸润的判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随着MRI快速扫描和消除伪影序列的开发,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胃腔内对比剂的研制,及其多方位成像和较高的密度分辨力,使它对胃部疾病的诊断能力,包括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灶的发现和鉴别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核素扫描也开始应用于胃部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口服造影剂CT全胃肠造影能否同时显示炎症性肠病累及的小肠和大肠病变。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2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1例行肠道内镜检查及口服造影剂CT全胃肠造影检查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图像,包括受累肠段、肠壁异常强化、肠壁增厚、肠周炎性渗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梳齿征、肠腔狭窄、肠瘘等。结果 21例中,单独累及小肠2例,同时累及小肠和回盲部7例,同时累及小肠、回盲部和大肠2例,单独累及大肠9例,同时累及小肠和大肠1例。21例CT均可见肠壁增厚及异常强化,肠周炎性渗出5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8例,梳齿征7例,肠腔狭窄7例,结肠袋局部消失10例。结论 口服造影剂CT全胃肠造影能够较好地显示炎症性肠病累及的小肠、大肠和并发的肠外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在胃及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拟诊为胃及十二指肠疾病3450例,采用口服高回声型胃超声造影剂后进行胃及十二指肠超声检查,重点分析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胃镜和(或)手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成功检查3448例,检出各类疾病3246例;经胃镜或术后病理证实618例,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86.1%。结论:采用超声造影检查在胃及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超声内镜检查观察分析消化道隆起病变的部位分布情况。结果本文135例患者经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发现其中病变位于食管72例,胃61例,十二指肠2例。按照病变类型进行分类其中平滑肌瘤56例,超声内镜表现为椭圆或梭形,均匀低回声,边界清,有低回声包膜;间质瘤28例,超声内镜表现为低回声,回声可不均匀;囊肿17例,超声内镜表现为无回声,均匀,边界清,压之变形;脂肪瘤9例,超声内镜表现为均质高回声,边界清;异位胰腺8例,超声内镜表现为不均匀中高回声,边界清;外压病变7例,超声内镜表现为来源壁外,胃各层结构完整;息肉5例,超声内镜表现为低回声,来源于黏膜层,管壁各层结构完整;疣状隆起4例,十二指肠布氏腺增生1例。所有患者均经EMR、ESD或手术病理证实,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达85.19%。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能够显示上消化道隆起病变的起源层次及其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并能提示隆起性病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胃癌的影像学检查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影像学进展很快,多层螺旋CT、高场磁共振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等都有明显的进展。但胃双对比造影仍是胃癌影像学诊断中主要的检测方法。虽然内镜在检测粘膜细微病变上要优于胃的双对比造影且比较直观,并可作内镜下的活检和治疗,但胃双对比造影检查不需麻醉,较内镜检  相似文献   

10.
胶囊内镜10例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检查与诊断中的价值,使用以色列GIVEN影像公司生产的胶囊内镜,对1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消化道全程检查。结果显示,胶囊内镜图像清晰,操作简便,无副反应;对小肠病变具有较好的检出,同时对途经胃的部分有一定的观察价值。胶囊内镜是小肠可视性检查的最好手段,具有较好的临床运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现今人们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导致胃肠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我国有10%~12%的人口患有胃肠疾病.且随年龄增加病情不断恶化,因此胃肠疾病的诊断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各种影像检查方法中,胃肠造影是诊断胃肠疾病最常用、最简易可行的常规方法,但其病变显示率低、辐射剂量大。随着内镜和超声技术临床应用的扩展,传统胃肠造影检查面临挑战,但同时也促进了其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普通胃镜检查常难以正确判断病变的结构层次和来源。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兼具内镜和超声两方面影像检查的优点,能在内镜直视下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检查,显示病变的层次结构及与邻近脏器或组织的关系,且可判定病变有无邻近脏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等,因此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价值[1,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内镜超声对38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结果38例患者中,经内镜超声检查诊断为息肉3例(7.9%),平滑肌瘤17例(44.7%),胃间质瘤2例(5.3%),脂肪瘤1例(2.6%),胃底静脉瘤1例(2.6%),异位胰腺2例(5.3%),胃外压迫11例(28.9%),未见异常1例(2.6%)。胃壁外压迫主要为脾脏(6例,54.5%)。结论内镜超声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较为准确,能对病变的性质及起源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4.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和上海市卫生局将于2004年11月在上海联合举办第14期胃肠造影学习班。学习班属国家级和上海市继续教育项目(项目编号20040901049、0304500901001)。学习班重点介绍:胃肠道造影原理、应用、现状及进展;胃肠道综合检查(包括钡餐检查、CT、内镜、腔内超声、MRI等)、小肠造影材料和方法的改进(插管演示)、小肠出血的影像学检查线路、肠缺血性病变、  相似文献   

15.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和上海市卫生局将于2004年11月在上海联合举办第14期胃肠造影学习班。学习班属国家级和上海市继续教育项目(项目编号20040901049、0304500901001)。学习班重点介绍:胃肠道造影原理、应用、现状及进展;胃肠道综合检查(包括钡餐检查、CT、内镜、腔内超声、MRI等)、小肠造影材料和方法的改进(插管演示)、小肠出血的影像学检查线路、肠缺血性病变、  相似文献   

16.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6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及其胃肠双重造影、超声及内镜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6例患者中 ,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3 3~ 66岁 ,平均 47岁。临床表现腹痛 5例 ,腹泻 3例 ,恶心 4例 ,呕吐 3例。 6例全部进行了胃镜和小肠造影检查 ,4例进行结肠镜检查 ,2例进行胃超声检查。结果 :本组病理证实病变累及食道 1例 ,胃部 5例 ,十二指肠 4例 ,小肠 3例 ,结肠 2例。结论 :胃肠道双重造影和内镜检查时 ,胃肠道粘膜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7):539-539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和上海市卫生局将与2010年11月中旬在上海六院举办第二十期胃肠造影学习班。学习班属国家重点介绍:胃肠道造影原理、应用、现状及进展;胃肠道综合检查(包括钡检、CT、内镜、腔内超声、MRI等)、胃肠道钡剂的精细检查、小肠造影(插管演示)、小肠出学的影像学检查线路、急腹症、肠缺血性病变、咽一食管连接的影像学、吞咽障碍影像学等。  相似文献   

18.
评估MR胰胆管造影在胆系外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胆系影像学的评估分2大类:第1类为评估正常解剖、解剖变异和先天异常;第2类为评估胆管梗阻,包括胆石症、良恶性狭窄。影像技术包括侵袭性和非侵袭性2类;超声、CT、常规MRl只提供横断面的影像,用于有胰、胆系症状者的初期估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为直接胆管造影,属侵袭性的检查。MR胰胆管造影(MRCP)技术为非侵袭性的检查方法,可清楚勾画胆系解剖和病理形态,区别良、恶性病变,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对于恶性病变,MRCP联合应用常规MR扫描可取代CT和ERCP对胆系术前的评估。  相似文献   

19.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和上海市卫生局将于2005年10月底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联合举办第十五期胃肠造影学习班。学习班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班授课重点为:胃肠道造影原理、应用、现状及进展;胃肠道综合检查(钡餐检查、螺旋CT、内镜、腔内超声、MRI等)、小肠造影材料和方法的改进(插管演示)、小肠出血的影像学检查线路、肠缺血性病变、咽.食管连接的影像学、吞咽动态造影、消化道肿瘤的介入治疗等。  相似文献   

20.
以硫酸钡作为造影剂来检查消化道疾病技术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它一直是临床对胃肠道疾病作出诊断的主要方法,并通过胃肠造影的间接征象来诊断胃肠道以外器官的占位性病变。随着胃结肠镜的应用,其钡剂造影检查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承认胃结肠镜可直接观察胃肠内粘膜变化,并摘取组织作病理检测。大大提高了粘膜表面细微病变的诊断,这就跟钡剂胃肠造影提出了挑战。怎样利用钡剂造影诊断粘膜的微小病变。60年代后期,日本学者在传统的钡剂造影的基础上,发展并创造了崭新的胃肠道双重对比。即气钡双重对比。80年代气钡双重对比在我国开展得很红火,经不少放射学专家的努力,此种造影结合低张对早期病变,浅表性粘膜糜烂,小的溃疡均能发现。故消化道钡剂造影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