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大学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16项人格因素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到1996年底,独生子女人数已逾5000万。独生子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的个性成长、教育问题等已成为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几年进入大学的独生子女比例呈上升趋势,大学生活给予学生诸方面的影响,能否在独子与非独子之间形成差异?个性品质有无差异?我们对164名大学生进行了人格因素调查。1 对象与方法采用16PF测试问卷,以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重庆市渝州大学16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独生子女85人,非独生子女79人。2 结果2.1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16项人格因素比较(见表1) 得知独子在聪慧性、敏感性因素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验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情绪适应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了2657名独生子女和2685名非独生子女,进行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抑郁、焦虑等情绪适应的问卷调查。基于准实验的研究设计,建立倾向分数配对模型,探讨"独生"对儿童情绪适应的因果作用。结果:在进行倾向分数匹配前,独生子女在情绪适应各指标上均明显好于非独生子女,但经过匹配之后,即控制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背景因素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情绪适应差异不再显著。结论:"是否独生"对儿童的情绪适应没有影响,当前社会中存在的独生子女劣势论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3.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采用SCL—90,对425名医学本科新生进行测查,其中独生子女为232名,非独生子女为193名。测查结果显示,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独生子女比较,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因子项目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高校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适合学生特点的训练班,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4.
随着独生子女父母逐渐步入老年时期,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研究通过自制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对父母养老方式选择的调查研究问卷》对82名大学生独生子女进行调查,通过所得问卷结果,分析影响大学生独生子女对父母养老方式选择的因素,并由此得出性别、家庭和谐度、家庭居住地等是影响大学生独生子女选择父母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独生子女大学生SCL—90测评结果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通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进行SCL-90测试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具有显著性;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优于一年级大学生常模,差异具有显著性,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成人常模接近。  相似文献   

6.
独生子女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索独生子女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识别影响独生子女护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 ,采用护士工作压力量表和 SCL— 90症状自评量表对锦州地区 4所综合性医院的青年独生子女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独生子女护士工作压力呈中等水平 ,独生子女护士与非独生子女护士工作压力总分差异无显著性 ,独生子女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性常模 ,低于非独生子女护士 ,独生子女护士较非独生子女护士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 ,独生子女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 (P<0 .0 5 )。结论 独生子女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建议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独生子女护士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婚恋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比较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异同点。方法 对258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婚恋观某些项目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在婚恋问题上看重个人感受,注重爱情因素。独生子女大学生对婚前同居和性观念比较开放。  相似文献   

8.
独生子女高中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乐昌市三所中学162名独生子女及356名非独生子女进行心理卫生评定。结果表明,20.4%独生子女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低于非独生子女(28.7%),差异显著。独生子女SCL-90各因子得分,普遍低于非独生子女,尤以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差异显著;而独生子女中女生抑郁、焦虑、恐怖得分显著高于男生。提示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好于非独生子女,对单亲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及女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独生子女的学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采用随机分层加1:1条件配对法确定样本,对合肥市300名8-14岁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作了学业成绩、三好学生和学生干部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应用T检验作两级期末统考成绩比较分析发现,独生子女的平均学习成绩略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无显著性差异。但应用卡方检验作两级期末综合评定成绩比较发现,独生子女的学业成绩优良人数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1,有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被评为三好学生和担任学生干部人数亦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明独生子女在学校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学业成绩均优于非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0.
张海燕  孙媛媛 《校园心理》2011,9(6):390-391
随着独生子女父母逐渐步入老年时期,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研究通过自制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对父母养老方式选择的调查研究问卷》对82名大学生独生子女进行调查,通过所得问卷结果,分析影响大学生独生子女对父母养老方式选择的因素,并由此得出性别、家庭和谐度、家庭居住地等是影响大学生独生子女选择父母养老方式的主...  相似文献   

11.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家庭精神环境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初中生的个性、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精神环境特征。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应用儿童艾森克人格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检测量表家庭环境量表测查芜湖地区初中生1918人,其中独生子女1304例,非独生子女614例。结果独生子女内外向因子分高于非独生子女(t=4.998,P<0.01);独生子女的强迫症状、偏执、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因子分均低于非独生子女(t=-4.073,-3.527,-3.841,-5.030,-2.089,-3.185,-2.024;P<0.01或P<0.05);独生子女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因子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t=3.839,7.137,4.714,5.384,4.225,4.311,4.226,2.667;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独生子女初中生个性及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非独生子女,其家庭精神环境优于非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2.
独生与非独生医学生卡特尔人格因素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生子女在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的比重逐年增加。本研究采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量表,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征进行对比,以期了解独生子女个性的特异性。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从河北北方学院2002级476名医学本科生中筛出独生子女共172人。采用1∶1配对设计。在独生子女所在的小班中确定同年龄、同性别,父母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相近的172名非独生子女作为对照,172名独生子女中,男生90人,平均21.7±1.9岁;女生82人,平均22.0±1.5岁,男女间年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246,P=0.211)。1.2工具16项个性因素测量表(16PF)[1]。包括…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农村小学阶段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教养方式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从安徽省某农村小学,随机抽取三~六年级各1个班进行调查,共获有效被试190人,独生子女77人,女生18人,男生59人;非独生子女113人,女生80人,男生33人。利用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问卷进行测试。结果①父母对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教养方式的存在差异,独生子女在信任因子上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溺爱型因子上的得分高于独生子女(t=2.383,-2.221;P0.05);②父亲、母亲对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教养方式上存在差异,父亲对非独生子女更为溺爱,母亲对独生子女更为信任(t=2.468,-2.031;P0.05);③父母对独生与非独生男、女在教养方式存在差异,父母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差异,与独生男相比,父母对非独生男更为溺爱,与独生女相比,父母对非独生女更为溺爱也更为专制(t=-2.070,-2.187,-2.602;P0.05)。结论父母应注重和改善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以促进子女身心更加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已婚独生子女的婚姻调适及生活质量情况。方法选取上海市27所托幼机构0~6岁孩子的父母共计843人参与调查,其中已婚独生子女373人,应用自编社会人口学调查表、生活满意度问卷及LOCK-WALLANCE婚姻调适测定问卷对参与者进行施测。结果男性的婚姻调适(F=11.26,P=0.001)和生活满意度(F=8.69,P=0.003)显著高于女性;独生子女生活满意度量表总分高于非独生子女(t=2.948,P=0.003),在控制了性别因素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婚姻调适和生活满意度得分并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婚姻和生活质量无显著性差异,性别和婚龄是独生子女生活满意度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家庭中子女数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通过使用对比研究法,把大学生所在家庭根据其子女数量分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两类,同时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CSPA 1.0中的心理健康量表进行测试。结果: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躯体化(t=-2.033,P=0.042)、焦虑(t=-2.227,P=0.026)、抑郁(t=-3.931,P=0.000)、自卑(t=-5.711,P=0.000)、社交退缩(t=-7.077,P=0.000)、性心理障碍(t=-5.300,P=0.000)、强迫(t=-3.152,P=0.002)、依赖(t=-2.171,P=0.030)、冲动(t=2.303,P=0.021)与精神病倾向(t=-3.145,P=0.002)方面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家庭中子女数量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性心理障碍、强迫、依赖与精神病倾向方面,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偏高,而在冲动方面,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偏高。  相似文献   

16.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SCL-90及EPQ对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目的:比较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睡眠障碍诊断和睡眠质量评定量表(SDSE)、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543名大学新生进行测评。结果:独生子女SCL-90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总分以及阳性项目数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SDSE除睡眠量因子无统计学差异以外,其他各因子的得分非独生子女均显著高于独生子女。EPQ独生与非独生子女除情绪性分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以外,其他各分量表得分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学阶段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非独生子女,两者在人格特征上也存在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10年前后非独生子女间个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倡独生子女政策之前的非独生子女与成为特殊人群后的非独生子女之间的个性有无差异?方法:分别对于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以前和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以后出生的16-18岁城市高中部非独生子女,用MMPI集中测试。结果:女性组,非独生子女之间MMPI的F、D、Ma3个量表获分析于10年前,K量表获分高于10年前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男性组,10年前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MMPI各量表获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0例前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个性有一定的差异。现在的非独生子女的个性优于10年前辈在独生女。  相似文献   

18.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的学校适应感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的学校适应感进行比较研究。方法以608名初中1~3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学校适应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独生子女的学校适应感中学业负担感低于非独生子女,人际关系方面好于非独生子女。结论这种现象与我国目前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现状相关联。  相似文献   

19.
独生子女的心理卫生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独生子女的心理卫生南京WHO儿童心理卫生合作中心陶国泰随着社会进步、妇女就业率提高及避孕技术的改进,家庭结构核心化和子女数目减少在很多国家已经相当普遍,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所占比例更是逐年增高。相应,独生子女的心理卫生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拥有规模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独生子女已进入婚育阶段。本文探讨已婚独生子女的婚姻质量及与家庭因素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根据方便性原则,研究对象设定在各托幼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