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脏骤停是最危重急症 ,脑复苏是心肺复苏 ( CPR)中的难点 〔1〕,及时的诊断 ,有效的救治手段 ,先进的抢救设备及争取抢救时间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现将 1 990— 1 999年抢救的 1 6例心搏骤停后心肺脑复苏成功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 :1 6例中男 1 1例 ,女 5例 ;年龄 3 5~ 70岁 ,平均 ( 55.0 0± 8.2 6)岁 ;急性心肌梗死 ( AMI) 1 0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急性左心衰竭 2例 ,风湿性心脏病洋地黄中毒 1例 ,急性心肌炎 2例 ,电击伤 1例。1 .2 抢救措施 :紧急的生命支持 ,包括心前区拳击 ,有…  相似文献   

2.
心肺复苏过程中酸碱失衡问题探讨(附30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搏骤停是一个强烈的全身缺血缺氧过程 ,机体产生大量酸性代谢产物 ,而有效的心肺复苏 (CPR)可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机体的酸碱失衡。复苏过程中是否补碱的问题近年来一直受到医学界的关注 ,时至今日仍未取得一致意见。本研究分析报道CPR成功后 30例病人血气检测的临床资料 ,就此问题做一探讨。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科 1998- 0 5~ 2 0 0 4 - 0 2共复苏成功 30例 ,其中男 19例 ,女 11例 ,年龄 18~ 79岁 ,平均 5 2 4± 16 9岁。冠心病心肌梗死 18例 ,一氧化碳中毒 3例 ,电击伤 3例 ,低血钾 2例 ,急性左心衰 1例 ,慢心律中毒 1例…  相似文献   

3.
急性左心衰肺水肿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病急症,而其导致心脏骤停后再能够成功进行CPR的病例则更为少见。2006—04—27我科对1例急性左心衰肺水肿导致心脏骤停的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心肺复苏(CPR),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人们将溶栓治疗视作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但因溶栓有增加出血的危险,故AMI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通常被列为治疗禁忌症。而呼吸机治疗AMI并急性左心衰同样被视为禁忌。笔者通过总结2例此类病人的治疗经验,探讨CPR后静脉溶栓、经面罩呼吸机无创通气救治AMI并急性左心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心搏骤停后体内缺血缺氧,可严重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我院收治27例心搏骤停后脑复苏患者,经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和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7例,男20例,女7例,30~76岁,平均45岁。急性心肌梗死7例,药物中毒3例,脑溢血12例,心功能不全合并急性左心衰5例。经积极抢救心肺复苏成功25例,占92.6%,脑复苏成功16例,占64%,脑死亡9例,占36%。2护理2.1低温疗法低温可降低脑代谢,减轻脑水肿,稳定细胞膜,维持内环境稳定,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和脂质过氧化反应。临床上降温原则是:①及早降温:心跳恢复,测得血压时即开始降温。及早降…  相似文献   

6.
一般资料我院冠心病监护室(CCU)和重症监护室(ICC)用东茛菪碱者9例,女性4例,男性5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21岁,老年者居多。患急性心肌梗塞伴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7例;安眠药中毒洗胃后突然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成功后休克快速心律失常1例;胃部分切除术后残端瘘、冠心病急性左心衰、呼吸心跳骤停复苏后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伴多源多发心律失常1例,均用过常规抗休克抗心律失常药物、强心药等,效果不佳,上述病例均有微循环障碍,加用以东莨菪碱为主的治疗下综合用药治疗,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韩露  韩勤甫 《临床荟萃》1999,14(22):1023-1023
现已证实在冠心病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受损早于收缩功能受损,而且有人认为相当一部分冠心病患者的心衰,是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衰。临床上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往往存在心功能障碍,需作一系列相应处理。我们利用心阻抗血流图观察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后右心室舒张功能的改变,探讨其与心脏泵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患者组(心脏骤停组):全部为住院患者,心脏骤停前短期内曾作心阻抗血流图检测,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2~3天内再次进行心阻抗血流图检查。符合条件的病例18例,男15例,女3例。平均年龄(54±11)岁。其中冠心病15例,脑血管病1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电解质紊乱1例。②正常对照组:34例,男28例,女6例,平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紧急介入治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紧急介入治疗能否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前及急诊室发生心脏骤停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分为在心肺复苏后同时进行紧急介入治疗组(n= 12)和保守治疗组(n=20).比较两组的住院期间病死率、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和严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介入组住院期间死亡2例(17%),保守组死亡14例(70%),p<0.01;心肺复苏后发生心力衰竭者两组分别为3例(25%)和16例(80%),P<0.01;两组的严重心律失常、心原性休克和严重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急诊介入治疗能显著降低病死率,而心肺复苏时间>20min,将增加病死率。结论早期紧急介入治疗能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院前急性左心衰的急救方法,以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院前救治急性左心衰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显效12例(37%),有效19例(60%),无效1例(3%),总有效率97%(31/32).结论:反复评估病情和采取综合有效的院前急救后转运可提高院前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诊监护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监护室2018年2—12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患者并发谵妄,90例无谵妄,分析可能导致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谵妄与无谵妄患者年龄、糖尿病、低钾血症、院外心肺复苏史、脑栓塞、反复发作急性左心衰、肺部感染、肾衰竭以及经皮SpO_2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高血压病、酸中毒、心功能KILLIPⅢ~Ⅳ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谵妄影响因素中年龄、低钾血症、院外心肺复苏史、经皮SpO_285%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急诊监护室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低钾血症、院外心肺复苏史、经皮SpO_285%,给予优质的防护措施,以降低谵妄发生率,促进急诊监护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良性转归。  相似文献   

11.
门急诊就诊、检查和治疗中发生小儿心跳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需迅速明确心肺骤停的原因,进一步采取病因治疗、循环维持和呼吸支持。现将在本院门急诊发生的16例心跳呼吸骤停并复苏成功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6例中,男9例,女7例。年龄2月~14岁,平均54岁。心跳呼吸骤停的发生原因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缺氧发作、脑血管畸型脑出血、急性喉炎喉梗阻气管切开术、脑脓肿颅高压各1例,气胸心脏压塞1例、呛奶窒息3例,肠炎失水酸中毒低钾血症3例,1例为心肌炎Ⅲ°房室传导阻滞,2例为气管异物,1例为腰椎穿刺术后脑疝,1例为青霉素过敏。…  相似文献   

12.
何惠梅  江涛 《临床医学》1999,19(4):12-14
门急诊就诊、检查和治疗中发生小儿心肺骤停病情危重,病因复杂。现场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需迅速明确心肺骤停的原因,进一步采取病因治疗、循环维持和呼吸支持。现将16例在门急诊发生心肺骤停、复苏成功并治愈出院的病例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男9例,女7例。年龄2月~14岁,平均年龄5.4岁。心肺骤停的发生场所和原发病:监护室4例,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缺氧发作、脑血管畸形脑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们对87例心肺复苏后ICU监护患者进行了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7例,男50例,女37例,31~76岁,平均53.7岁.42例由急诊科心肺复苏(CPR)后入ICU,45例发生在ICU.……  相似文献   

14.
心肺脑复苏的影响因素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肺复苏 (CPR)包括基础生命支持 ,进一步生命支持和延续生命支持三部分 ,鉴于脑保护和复苏的重要性 ,发展为心肺脑复苏 (CPCR ) [1] 。我们通过 94例复苏患者的资料 ,对其影响因素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94例中男 5 8例 ,女 36例 ,12~ 81岁 ,平均 34岁。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37例 ,急性心肌梗死 2 6例 ,心肌病 9例 ,重症心肌炎6例 ,电击伤 4例 ,青霉素过敏 4例 ,氯丙嗪中毒 3例 ,低血钾 3例 ,奎尼丁反应 2例。 94例心肺脑复苏 ,成功36例 ,占 38 3%。1 2 心脏呼吸骤停诊断标准 患者突然意识丧失 ,瞳孔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心肺复苏Utstein评价模式已被许多国家广泛用于心肺复苏评价研究.本文以心肺复苏结果Utstein评价模式设计心肺复苏注册登记表,以评价中国海南海南省人民医院心搏骤停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心肺复苏效果与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心肺复苏Utstein模式注册登记表,对海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511例心肺复苏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评价本组患者心搏骤停流行病学特征及心肺复苏结果.结果 注册登记的511例心肺复苏患者纳入研究.本研究患者以40 ~ 70岁等年龄段心搏骤停发生率较高.既往史中,心血管系统疾病(190例,37.2%)、脑血管疾病(48例,9.4%)及呼吸系统疾病(39例,7.6%)等慢性疾病较为常见.173例(33.9%)为心源性心搏骤停,其中109例(21.3%)为急性心肌梗死.80例(15.7%)患者首次监测心律为心室纤颤.院内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及成活出院率分别为47.0%和13.5%,院外心搏骤停患者为16.7%和4.7%.结论 本研究表明心血管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为最常见慢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中风及创伤为最常见心搏骤停病因.院内心搏骤停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及成活出院率均高于院外心搏骤停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应用以东莨菪碱为主抢救15例顽固性急性左心衰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65岁,平均39.5岁。原发病为冠心病5例,其中心肌梗塞3例,心衰型1例,心得安中毒1例;风心病10例。病程最长10年,最短2个月。 2.病例选择本组选择各种原因所致的顽固性急性左心衰。其诊断依据:(1)符合急性左心衰的诊断标准,(2)经合理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而无明显疗效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左心衰)的原因、抢救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65例尿毒症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患者经过单纯超滤、加强透析治疗抢救成功62例,死亡2例,放弃抢救自动出院1例。结论血液透析不充分、高血压控制不佳、贫血、代谢性酸中毒等是尿毒症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的主要原因,序贯透析是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急性左心衰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左心衰的基础病因、发病诱因与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老年科收治的59例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结果:53例急性左心衰症状得到控制,30min内缓解30例,占51%;30min至1h缓解19例,占32%;1~24h缓解4例,占7%;6例死亡,占10%。结论:老年急性左心衰病因复杂,病情凶险,及早预防、正确处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序贯血液透析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09~2004-03我院血液透析中心采用序贯血液透析的方法收治了3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病人,临床上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血液透析组(A组)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37~73岁。病因:慢性肾小球肾炎33例,糖尿病肾病2例,多囊肾1例。病程1.4~7.0a,平均3.0a。发生急性左心衰前,病人均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对照组(B组)47例,均为我院肾内科住院病人,男31例,女16例。病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年龄32~76岁。病程21~68a,平均33a。1.2 治疗方法 A组全部采用日本JMS公司生产的M…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4例心肺复苏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复苏后预后效果.结果:74例患者中存活19例,存活率为25.67%;不幸死亡55例,死亡率为74.32%;19例存活着中7例患者永久性昏迷,永久性昏迷患者存活时间范围在9月-2年;51例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其中2种功能障碍不全者16例,3种功能障碍不全者27例,4种及4种以上功能障碍不全者8例;55例死亡患者因2种器官衰竭死亡12例,因3种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0例,因4种器官衰竭死亡23例.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组51例患者,未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组23例,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死亡率、住院天数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病情更严重,机械通气时间更长,住院病死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